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學好法用好權心得體會3篇 學法用權,卓越成就:心得體會

學好法用好權是我們每個公務員的必修課,更是推進法治國家建設和保障人民權益的必要手段。只有深刻理解法律,熟練運用權力,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承擔為民辦事的使命。本文將會分享一些學習法律和權力運用方面的心得和體會。

學好法用好權心得體會3篇 學法用權,卓越成就:心得體會

第1篇

隨著我廠“五五”普法活動的全面開展,處在一線的檢修團隊也掀起了“學法、懂法、用法”新風。

作為一名普通的檢修者我也接觸學習到了多部法律法規,像《電力法》、《安全生產法》、《物權法》、《勞動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等,特別是近期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學習,極大的提高了我的法制觀念,強化了我的依法習慣。

?治安管理處罰法》是一部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它的前身是《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一些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納入了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範疇,如破壞選舉、強討惡要、簡訊騷擾、破壞計算機系統等,可以說為公民的權益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分為: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

對違反治安管理的外國人,可以附加適用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

其中行政拘留是短期內剝奪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種處罰,是對自然人最嚴厲的一種治安管理處罰,只能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決定。

在辦理治安案件的時候有著周密的流程程式,包括受理登記程式、調查取證程式、處理程式、告知程式、聽證程式、決定程式、執行程式、結束程式。

?治安管理處罰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把“化解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和諧”寫入法律,把“公開、公正”和“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作為辦理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則。

我想“五五”普法是在“四五”普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必然是對“四五”普法的傳承和延伸。

“五五”普法是為了在公民學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質的基礎上,培養法治觀念和法治自覺性,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的價值觀和良好法治社會氛圍,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推進依法治國程序。

對於企業來說,通過“五五“普法活動的開展,更能夠建立健全企業風險防範機制,提高企業依法決策和依法經營水平,為構建和諧企業,實現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作為生產一線的一名普通員工,在黨委的引導下,通過對多部與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個人覺得收穫良多。

我們處在一個法制的社會裡,只有學好法律法規,加強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法規意識,有效地運用法律武器,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併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學好法用好權心得體會3篇 學法用權,卓越成就: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5月29日,中國政治局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切實實施《民法典》”發表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民法典》的地位和意義也對民法典的宣傳、實施和研究提出了明確的指示和要求。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世之儀表也”。無法則無安,這部關係每一人一生的“百科全書”已經開啟“閱讀模式”,各級黨政部門和司法部門必須佔領法治制高點,在黨的領導下,立體佈局全面落實民法典精神,更好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

經過黨支部黨課的學習,《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著“人民至上”,我們不僅要細細體會和思考背後的含義,更要時時去領悟和踐行其中的真諦。

人民利益至上,舉起法律武器維護人民利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民法典》增強了民事權力種類,確認和保障民事權力,完善了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加強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迴應了人民群眾需求,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進人民福祉。公平正義是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的前提。新時代下,人民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後,必然對公平正義有更好層次的需求。要順應人民的需求,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民法典》確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權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關民事法律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切實維護社會主義公平正義。

讓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讓《民法典》的精神內化於心、外踐於行,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範。這部具有著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志的《民法典》必將助推“中國之治”躍上更高境界,在事業奮鬥征程上樹起又一座法制豐碑。

第3篇

月31日下午,本人蔘加在局機關舉辦的《民法典》專題講座,主講人為廣州金鵬律師事務所的熊浩老師。熊浩老師從民法典編纂的歷程、地位、頒佈的意義以及各編的熱點來深入淺出的講解民法典的內容,講解中穿插各種案列加深了我們對條文的理解。聽完講座後我獲益良多。

民法典的編纂歷程,可以說是千雕萬琢。回顧新中國立法史,編纂民法典最早開始於1954年,到今年5月28日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典編纂之路走了整整66年,幾乎貫穿了迄今為止的整個新中國的歷史。編纂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積極迴應社會關切,草案經過反覆修改並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民法典編纂的歷程之久、工程之大,這是因為民法典對國家和社會的治理、人民的生活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國家在制定民法典時不得不慎之又慎。

民法典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這就將民法典定位為一部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具有重大意義,王晨副委員長在民法典草案說明中提到:“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徵和標誌”。看看外國的民法典,最早是《法國民法典》1804年頒佈,又被稱為《拿破崙法典》。該法典一掃法國的封建制度,確認和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開啟了法國的近代化道路。其次是《德國民法典》1896年頒佈,當時德國統一不久,需要一部統一的法典為民族鑄魂、為國家築基、為統一的市場建立統一的交易規則。《德國民法典》開啟了德國強盛的道路。而離我們最近的日本《日本民法典》1898年頒佈,是明治維新中變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日本民法典》全面學習西方的民法制度,開啟了日本近代化的強國之路。可以說民法典常常是一個國家在歷史的上升拐點處立下的一座里程碑。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民法典的制定,恰逢其時。

民法典的內容“接地氣”。這是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這1260個條文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無疑就是一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換一種說法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熊浩老師在講解的熱點中就有物權編中對住宅使用權70年後自動續期的明文規定;對小區公共區域收益歸屬問題的確認強化了小區業主權利保護;在人格編中加強了對隱私權和個人資訊的保護;在婚姻家庭編新增加了30天離婚冷靜期,訴訟離婚的兩次起訴間隔由6個月改為一年;在侵權責任編中把時下爭議的高空拋物問題也納入其中;等等一系列的社會熱點問題在這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民法典實實在在的做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應。

總而言之,民法典是一部能讓社會更公平發展、讓群眾步入幸福安康生活的法典;是一部能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的法典;是一部值得我們每一位公民認真去學懂它、尊重它、並用好它來維護我們切身利益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