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博物館心得體會8篇 文化史詩:博物館參觀感受

參觀博物館不僅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更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遠,這些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昇華。本文將分享一些博物館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給讀者們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博物館心得體會8篇 文化史詩:博物館參觀感受

第1篇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裡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說,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著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溫度和溼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體,博物館裡的軟體也日益提高著。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反映著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說,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博物館心得體會8篇 文化史詩:博物館參觀感受 第2張

第2篇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到浙江自然博物館去參觀。裡面的一切好像是真的一樣,四周獨特的燈光與一聲聲亮麗婉轉的鳥叫彷彿給館內又披上了一層清幽,連遊人們的說話聲也輕了,生怕蓋過了這美麗的聲音。

我們走進了這美麗的大自然,許多許多的小動物在山坡上,好像是真的一樣,都用水靈靈的眼睛看著我,好像我就是一個森林之王。許多地方,都是完全模擬的!連白天和黑夜都會加上。白天,鳥叫聲一點也不間斷,而晚上也不是毫無生氣的,青蛙呱呱地叫,時而還有一兩聲貓頭鷹的大叫。一個個展館排列得十分有序,一樓是鯨鯊、海龜、翻車魚、灰鯨幾個動物的模型。講解員給我們講了一塊掛在牆上的長方形海百合,這是生活在幾億年前的動物,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紮根在深海底的,而另一種是在大海里飄浮的,所以它不是植物而是動物。

第二層講了生命的演變過程,讓我們做了一次生命的旅行。我們從宇宙大爆炸說起,地球已經有了海洋,但是生命是怎麼出現的呢?在這個問題上,有的人說由於地下有海底煙囪,周圍溫底很高,微生物眾多,很可能出現生命;另外的人則認為地球的生命是來自外星的隕石。這至今也是個謎。我也思考這這個問題,可不知不覺就出現了生命。第一個發現的動物是埃迪卡拉動物群。隨後,澄江動物群也陸續出現,這是寒武紀大爆發的典型代表,有三葉蟲等甲殼類動物。奧陶紀,海螺繁盛,角石、菊石等海螺出現,它們是鸚鵡螺等軟體動物的祖先。泥盆紀,是魚類繁盛時期,泥盆紀晚期,兩棲動物登上了陸地,在陸地上繁衍後代。石炭紀,大片大片地出現了蕨類的森林。二疊紀,最早的爬行動物出出,異齒龍,基龍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別看它們名字後面跟了一個龍,就把它們歸到恐龍那一類,它們只不過是大蜥蜴罷了。三疊紀到白惡紀,是恐龍的天堂,有了恐龍,這可是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越哦!漸漸地,我們步入了新生代,哺乳動物出現了。我們也結束了生命之旅。

第三層就是最有意思的模擬野外,在一條條幽徑的深處,有幾個解說器,有一臺機器最有趣了,它可以放出各種鳥叫的聲音了!上面有一個類似雷達的東西,四隻小鳥在螢幕上,我點了第一隻小鳥,嗚——雷達轉了起來,不一會兒,一聲清脆明亮地鳥叫聲傳出來,咕嚕......克哩,最有趣的是那隻大角的聲音:咕嘟嘟嘟嘟......讓人不禁發出笑聲。

繼續向前走,我們走進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土洞,裡面黑黑的,什麼出看不見,裡面發出時斷時續的蝙蝠叫,我感到背後一陣涼,最後還是鼓起勇氣走了進去,四周一片黑乎乎,不遠處突然出現了一個亮點,走近一看,哎!不是出口啊!我嘆了一口氣,是一個展臺的光,那是五步蛇的產房!裡面有隻五步蛇標本虎視眈眈地瞪著我,雖是標本,但我也感到了害怕,它為什麼那麼凶狠呢?原來,它是在保護自己的蛋寶寶啊!雖然是蛇,但也有深深的母愛啊!

這次實踐活動給我的收穫真大,讓我明白了許多動物的習性和出現的時間,使我受益非淺!

第3篇

眾所周知,北京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古城,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做夢都想擁有一個系統瞭解北京歷史與文化的機會,而現在,機會終於來了。頂著似火的驕陽,我們來到坐落在長安街的新首都博物館,開始了我們的首都文化之旅。

想象中的首都博物館應該是古色古香的,裡面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珍貴文物,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吸引著人們的好奇。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新建的首都博物館顛覆了我們的預想,它充滿了現代化氣息,雄偉的建築,現代化的裝置讓每個參觀者驚歎不已,留連往返。

走進展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牌樓。牌樓可是老北京的象徵,據說,西四、東四的命名就與牌樓有關,因為它們分別是從西單、東單數過來的第四個牌樓。它彷彿是一個早已恭候我們多時的導遊,引導我們向各個展廳前進,從書法、繪畫、陶瓷、工藝、風俗、建築、歷史等方面瞭解北京。

書法展廳中的書法作品,讓我們領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北京創作的。工整的楷書、飄逸的行草讓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體驗,藝術的感受。展廳裡還收藏著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的書法作品,看著皇帝們矯健的筆鋒,回想著他們為祖國統一、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參觀者們讚不絕口。

民俗展廳更為精彩。展廳裡收藏著大量的實物展品,輔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說明,就象一本介紹北京風俗民情的百科全書,系統地向人們介紹著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鞭炮、年畫兒透著北京人過年的喜慶,紅蓋頭、花轎、喜床以及大量結婚時的風俗習慣、禮儀向我們訴說著北京人娶媳婦兒時的排場,風箏、各式各樣的木製玩具彷彿把我們帶回到爺爺奶奶們美好的童年時光,不同樣式的院門告訴我們封建等級觀念向廣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一切都那麼有說頭兒,一切都那麼有規矩,很多講究我聽都沒聽說過,通過參觀民俗展廳,真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民俗課啊!

歷史展廳的佈置也很有特色,它將文字、圖片、實物以及各種多媒體裝置結合在了一起,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增強視覺衝擊,寓教於樂,充分調動起參觀者的積極性,給大家上了一節用多媒體教學的北京歷史課。北京作為千年古城,五朝故都,各階段都有大量的歷史事件要去評說,各階段都要大量的英雄人物湧現出來。不必說戰國七雄之一――燕國在這裡創造出的輝煌,也不必說隋唐時期這裡作為北方軍事經濟重鎮的重要地位,也不必說元朝時這裡作為世界上最繁華都市的氣派,單說說在這裡發生的幾場城下之戰就足以讓人驚歎至極,從內心裡欽佩這座幾經戰亂幾獲新生幾創輝煌的不朽的城市以及那些曾經生活在這裡的英勇的人民、無畏的士兵、機智的統帥。明朝時期的京城保衛戰,一心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率領人數、裝備都處於劣勢的衛戍部隊,肩負著全北京老少爺們的希望,英勇作戰,直至擊敗瓦剌軍隊,讓這幫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遭遇到了未曾有過的慘痛失敗。展館利用多媒體裝置,製作了模擬戰場,置身於模擬戰場中,我彷彿作為一名普通的士兵,聆聽於謙那激動人心的演講,感受生與死的考驗,迎著蒙古騎兵射來的箭,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勇敢地衝鋒,無畏的搏鬥,直至殺死敵人,取得勝利。于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真可謂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此外,建築展廳向我們介紹了老北京城的佈局、城門的設定、民居的建設,繪畫展廳用各個流派的繪畫作品為我們展現了畫家所想所見所聞的北京城,奧運展廳向我們訴說了全國人民為了申辦奧運會付出的努力與艱辛……正當我還在如此美妙的藝術世界裡徜徉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我要閉館了,於是,我帶著一點小小的遺憾離開了首都博物館。也許殘缺也是一種美吧,就像老北京的韻味一樣,讓你猜不透,品不夠。

第4篇

繁華的都市裡,在高樓大廈、小蠻腰前,博物館顯如一個矮冬瓜,十分普通,但平凡中卻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那灰色的莊容中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韻味。

一入館,引入眼簾的是三面直瀉而落的白紗帷幕,一條襯著紅扇的黑色天橋橫架在大廳中央的上空。

走進潮州木雕展廳。廳內陳列著各種各樣、美輪美奐的木雕。我曾聽舅舅提及:潮州木雕以飽滿繁複、精巧細膩、玲瓏剔透的藝術風格而著稱於世,流光溢彩的漆金技術更讓人讚不絕口。昔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每一件木雕都是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當你全神貫注看著木雕時,如身臨其境,木雕中的人物彷彿在向你娓娓講述著、表演著那一段段潮州歷史故事。那些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術讓我不得不為之驚歎!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來到木雕製作部分展廳。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先要設計起稿,再到選材、貼上稿樣,還要打坯、修光、打磨、貼金等複雜程式才完成。我心不禁被這小小木雕竟要經如此多程式才完成而震驚!我望一望雕木前的石塊,又看一下雕琢後的木雕,呀!簡直是天壤之別啊!……

時間緊迫,容不得我多花半點時間去欣賞,又得急急忙忙走進另一個展廳。先是歷史文化展廳,再是自然資源展廳,後是陶瓷展廳……匆匆而去,亦匆匆而別。珍品雖琳琅滿目,但也無暇顧及,所有美麗也僅是隨眼而過,唯有那木雕。

出館到海心沙公園吃午餐後,漫步於公園中的我仍無法忘記那潮州木雕的製作過程。漸漸領悟出了古人所云玉不琢,不成器之意,是無數次雕琢成就了這近乎奇蹟的成功。沒有一件器物不由雕琢便能成品的,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自以為是玉,不願去雕琢,持有傲慢態度的人,終究不能成器。即使是塊寶玉、寶石,不通過挖掘、雕刻,也只能是一塊爛石頭;即使你是個人才,不願付出汗水,也絕不能成功。

相反,你付出努力,即使是爛泥,也能成為價值連城的陶瓷;即使是木頭,也可成為精美絕倫的木雕;即使是白紙,也能成為聞名世界的名畫。

正如當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夢,讓七月南湖航船化作十月泱泱大國。猿人通過雕琢——自然災害、風雨洗禮,才有高智慧的人類;華夏曆史通過雕琢——朝代變遷、人事更換,才有五千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當今美好生活也通過雕琢——抗敵戰爭、改革開放,才有現在幸福生活。

而身處幸福的我們,也不可忘祖先的付出,是他們用鮮血來雕琢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十幾代人的堅持努力才有我們今天的和平國度!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的我們,現在起就應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努力奮鬥。為祖國奉獻出一份力量!

是祖國給了我們和平幸福、舒適的生活,但給與天地之間的這國度,給予我們生命的是地球母親。她曾擁有一塊寶石——自然資源,並將它無私奉獻給人類,但人類通過了無數次雕琢讓它成器後卻忘記了這塊玉,渾然不知這塊玉是萬物之本。在為這惡果付出沉重代價後,人類終於醒悟,面對拯救玉的重任,我們就不能責無旁太,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將來用我們的智慧讓這塊玉再現昔日的生機盎然之景。

讓我們用汗水去雕琢我們的人生,用雙手去彩繪祖國的未來,用智慧讓寶玉重現生機!

我帶著快樂踏上了修學遊歸程,也帶著一片赤子情懷,踏上了人生之旅。

廣東省博物館籌建於1957後,至1959年10月建成,三層陳列樓層場面積為2300平方米,主要收藏和儲存廣東歷史文物(以出土文物為主),舉辦陳列展覽,開展宣傳教育。1992年底又建造一座具有現代化設施的新陳列大樓,建築面積1.32萬平方米,有13個展廳,2個客廳和一個學術報告廳。30多年來,博物館文物藏品從4000多件增至12.4萬件,有陶瓷,字畫,端硯,金木雕,錢幣,出土這物等一級文物300件以上,圖書資料5萬餘冊,舉辦過各種陳列展覽上百次,受到國內外賓客和廣大觀眾的讚賞,在華南及海內外都享有一定的聲譽。

我們聽著解說員的講解,不禁對我們的悠久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追溯到幾千年前的中國,一種榮譽感油然而生。

生命的足跡讓我們冥想,革命先烈讓我們自省,祖先們的智慧讓我們敬畏。遠古的生命雖已遠去,但生命的足跡卻永遠存在,在地球上永恆在存在,各種遠古的生命的化石為現代的我們留下我們那無聲去美麗,永恆的痕跡。

自然界無奇不有,一種種不同的石頭,即美麗又神奇,經過自然界這個美麗的畫筆描繪出了人間最自然,純樸的藝術品。

這就是自然界。生命一代接著一代,不斷地繁衍生息,永恆的足跡讓我們冥想,經過自然界每一分每一秒地衝試,有些事已淡去,但那最自然,最純相樸的藝術品卻永遠會停留在我們心中,永遠綻放著那美好的花朵。綻放著那美好的花朵。

博物這行,收穫挺多,唯一遺憾之處,時間倉促,很多地方都沒細勘察探,只是過了下眼睛的洗滌,心靈的一種衝擊。

這次參觀,真的收穫不少,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大學生活確實豐富多彩,星火學社真的帶給了我快樂,以後我一定會多參加類似這樣的一些活動,增加自己的見識,不斷地提升自己,同時,也希望學院能夠多開展這樣的活動,給我們一個提升自我的平臺。

第5篇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國小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祕”。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巨集。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裡,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第6篇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體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階”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控”,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裡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第7篇

我們中華民族有520xx年的歷史,俗話說唯楚有才,而湖北就是以前的楚國,作為荊楚文化的發源地,湖北省博物館是這種文化的記錄者,他像一卷史畫,記錄了歷史在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個痕跡。5月8日,黨校組織我們參觀湖北省博物館,金色的陽光照得我們的臉頰閃閃發亮,我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一個個都是滿臉的興奮。我們井然有序的排著隊進入博物館大門,

黨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們對湖北的歷史有了深入的認識,更教會了我們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學無止境。

我們參觀了楚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的大國和強國之一,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繡工藝、巧奪天工的漆器製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汪洋恣肆的散文、驚採絕豔的辭賦、五音繁會的音樂、翹袖折腰的舞蹈、恢詭譎怪的美術,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富礦。 最有震撼力的是編鐘,雄偉壯闊,精美絕倫。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學界為之震驚,因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如此恢巨集的樂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我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我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還有那越王勾踐劍,歷經兩千多年的歲月洗禮,他依然寒光熠熠,昭示著一種王者之風,使人不禁又回到了那個戰亂的年代,感受到了那種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恢弘氣勢,那種臥薪嚐膽的勇氣。那種王者之氣依稀環繞在劍的旁邊,歷經千年不去,壯哉!

在三樓,我們一睹各種革命先驅的尊容,看著他們的畫像,看著他們留下的各種生活用品,彷彿回到了戰爭時期,頓時熱血沸騰,這就是我們的老一輩中國共產黨員!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回到歷史的昨天去看那一看當時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但是歷史永遠不會被遺忘,博物館中陳列的每一件物品都鮮明的記錄了每一個歷史的瞬間!我們儼然可以從那些陳列的物品中看見近代中國發展的脈絡,每一件物品,每一張圖片無不使人產生心靈的震撼!歷史,這時又會浮現在我的眼前,提到武漢就不能不說武昌起義,在近代中國,武漢是全國工業和交通重鎮。革命先烈選擇在武昌發動起義,摧毀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似乎又有其必然性。武昌起義的勝利,在全國得到了連鎖反應,各省革命黨人紛紛行動起來。至11月底,全國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獨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統治較強,如直隸、山東、河南;有的遠在邊陲,革命黨勢力較弱,如新疆、奉天。這些省份也不平靜,革命黨仍然組織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武昌起義之後,立憲派紛紛表示贊成革命,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潰。廣大人民群眾在各省起義過程中表現了高昂的熱情。

新軍士兵、會黨群眾、知識分子、工人、農民、城市貧民、海外華僑、愛國士紳、少數民族都作出了貢獻。中國的政治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沸騰局面。還有記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和解放戰爭期間在武漢留下的點點滴滴。1920xx年,董必武,陳潭秋代表武漢的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將革命的火種帶入湖北,讓湖北成為了中國革命的重要發展基地。從此,武漢,作為了革命發展一個重要基地,無論是京漢鐵路大罷工還是後來作為全國農民運動的指揮所,武漢都在革命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它是中國革命發展的一個縮影,會永遠被歷史銘記! 一天的省博之旅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在省博,看到的是作品,領略到的是歷史,感受到的是革命精神。我們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過去,以怎樣的決心來改造現實,以及用怎樣的理想去憧憬未來?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先輩的優良傳統和可貴的精神風貌,努力學習踐行科學實踐發展觀,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和發揚黨員先進行作用,堅持幹一行、愛一行,全身心投入國家的建設中去,發揚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把我們國家建設的更美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黨的誓言。

第8篇

今天下午,我們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收穫了知識,得到了成長。 12點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車。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剛一下車,我就被這巨集偉的建築深深地震撼了。一踏進大門,我就被它濃厚的文化底蘊所打動了。 中國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20xx年,20xx年開始翻新,20xx年竣工。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我們先到博物館的劇場,聽講解員的講座:如何合理地參觀博物館。然後,我們又去了4層的展廳,參觀了瓷器展廳。瓷器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漢文明展示的瑰寶

第一部分是顏色釉,顏色釉始於商代,在元代一度失傳,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重新發揚光大。商代時,人們發明了以鐵為著色劑的青釉。到了隋朝,人們發明了不使用著色劑的白瓷。隨後,又發明了以銅紅,鐵青,鈷藍,鉻綠和錳棕等著色劑。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難忘,因為它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讓我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