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生命與安全教育主題講座》個人觀後感3篇 "探究生命重要性與安全教育的深刻價值——個人觀後感"

近日,《生命與安全教育主題講座》在我市舉行,本人蔘加了此次講座並深受啟發。在講座中,主講人以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為我們講述了生活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和如何有效地預防,讓我深感生命安全的珍貴和重要,也讓我更加意識到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與安全教育主題講座》個人觀後感3篇

第1篇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然嚴峻,為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於延期開學的通知要求,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學校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導處根據上級“停課不停學”的檔案精神,精心規劃,細緻分工,有序地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活動,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欣賞、美術創作、體育鍛煉等常規課程,還增設了家務勞動、手工製作、書法、閱讀等特色課程,確保學生在家也能做到“停課不停學,成長不停歇”。

為了確保學生在特殊時期學習不被耽誤,我校根據上級檔案精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部署“停課不停學 成長不停歇”工作,制定《“停課不停學 成長不停歇”橋山國小疫情防控期間教育教學管理方案》、《橋山國小“停課不停學、成長不停歇“電話諮詢及工作指引》、《橋山國小”停課不停學 成長不停歇“線上教學的基本流程(教師版)》等,組織全體教師審閱初稿,採納可行性建議,對方案和指引進行二次修改,使統籌安排更科學合理,更符合學生實際,更便於教師操作。教導處要求教師結合本學科實際,有序地安排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提前備課,做好家校溝通,為線上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線上學習第一天,老師們早早地出現在各自的班級學習群中,給學生推送學科資源,佈置專題自學任務,有防疫知識、古詩朗讀背誦、書法、數學微課、單詞自習、課外閱讀等等。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們協助家長解決操作平臺的困難,對家長的困惑耐心解釋,回答學生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給學生們點贊、送去鼓勵,幫學生檢查作業,及時反饋。這個特殊的日子,雖然不能在學校相聚見面,但家校線上共育,幫助學生成長的心是在一起的。

這一天,對農村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隔著螢幕,跟著老師的文字指令,大多數學生能夠有序進行“線上學習”,參與網上升旗儀式,觀看教學視訊,閱讀有趣的圖書,聆聽美妙的音樂,動手製作手工藝品,跟著節奏跳繩做操……積極參與,樂於分享,經歷了一段美好的學習時光。

家庭生活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勞動觀念和習慣,還可以培養一個人的責任心。學校給每個年段的學生布置了家務勞動的任務,在家長的配合和指導下,許多學生積極主動並出色地完成了這項特殊的“作業”。

為做好疫情防控,幫助學生增強自身抵抗力,啟用免疫力,做好健康第一防護人,體育科設計了《停課不停“練”橋山國小居家體育鍛煉指引》,拍攝了便於同學們練習的示範帶操視訊、跳繩視訊、體能練習視訊、靜態拉伸視訊等,科學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學生們紛紛把客廳、走廊、小庭院等場所變成運動場,做起了室內體育活動,鍛鍊成為學生學習休息之餘的另一樂趣。

線上教育教學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第一天居家學習遇到一些困難:

1、學校學生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電腦和平板的家庭不多,多數學生利用手機進行線上學習,家長白天上班帶走手機,學生無法進行學習;家長晚上回家後,學生才能完成不同學科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如果家裡有兩個學生,需要輪流看,很不方便。如果家長要用手機做事,學習就得中斷;如果家長需要晚上加班,學生就無法參與線上學習。

2、線上學習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覺性,缺乏自律的學生需要家長督促和提醒,但有的家長不太重視,所以這部分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不理想。

3、受疫情影響,有的學生仍在家鄉,未能返回居住地,老家網路訊號不好,無法完成學習。

4、受白天無手機學習的影響,老師白天要指導能線上學習的學生,晚上也要指導只能在晚上學習的學生,導致從早到晚都有學生在線上諮詢老師學習問題,老師要回復答疑,還要逐一檢查作業,反饋情況,跨班教學的老師就顯得有些忙不過來,導致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

5、線上學習使用不同的平臺,給家長帶來一些操作上的不便。

20__年2月居家學習第一天,師生用行動對抗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役,雖然有困難,但我們堅信一定能找到化解的辦法,春天會來,花兒會開,我們會繼續組織好居家自主學習,用成長迎接戰勝疫情的花開日。

《生命與安全教育主題講座》個人觀後感3篇

第2篇

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每一個黨員幹部的初心。面對新型肺炎的肆虐,廣大黨員幹部那早已融入血脈靈魂深處的“一切為了人民”的烙印重新活躍起來,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為了人民群眾的需求,廣大黨員幹部在聽到人民群眾的呼聲時,將共產黨人的初心化為身體力行,以“硬核”作風本領奔赴疫情防控一線,為打贏鼠年首場戰“疫”而不懈努力。

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打贏鼠年首場戰“疫”。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經受住任何風險考驗的精神支柱。“共產黨人如果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打鐵需當自身硬,新型肺炎面前,84歲的鐘南山院士能夠第一時間趕赴疫情前線,發揮了黨員幹部的先鋒示範作用;也有黨員醫務人員發出“我是黨員,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書……正是因為黨員幹部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優良作風,錘鍊實幹本領,在危難之際,能勇往直前、不怕犧牲,不斷密切和群眾的血肉聯絡、魚水深情,真正讓人民群眾在真滿意、真高興中自發向黨靠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堅定的決心、必勝的信念,齊心協力打贏鼠年首場戰“疫”。

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涵養為民的初心、決心和恆心,打贏鼠年首場戰“疫”。面對風險挑戰,黨員幹部首先要想到黨和人民的利益,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幸福當成是自己的終身事業、奮鬥目標,堅持黨的原則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一以貫之地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憂,以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只爭朝夕的精神和盡職盡責的擔當,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敢闖敢拼。向扶貧之花黃文秀、吃虧書記李連成、深潛三十年黃旭華、一輩子不忘初心張富清、抗洪英雄趙家富等人學習,始終將群眾幸福和健康視作奮鬥目標,在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疫”中,默默奉獻,篤定意志做到疫情防疫阻擊戰“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以“硬核”的作風本領,打贏鼠年首場戰“疫”。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幹部的責任重於泰山。想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贏這場疫情防疫阻擊戰,惟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才會順,人民才會更認同、有幹勁。在全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黨員幹部要“當先鋒作表率”。要身體力行,帶頭踐行黨委政府的疫情防控要求,非必要不出門,出門必戴口罩,進門必洗手,爭當積極執行防控措施的表率;帶頭履行社會責任,時刻關注輿情動態,淨化朋友圈,及時檢視官方權威資訊,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不隨意轉發、不惡意評論、不以謠傳謠,爭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表率;值守在崗、隨時待命,不擅自脫崗,不滋生麻痺大意思想,積極參與黨員志願服務,主動承擔黨組織分配的工作任務,關鍵時刻敢於衝在前,敢於到最危險、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積極貢獻。

新型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從疫情出現到現在,雖然被感染的人數還有可能繼續增加,但是全體黨員幹部乃至所有人民群眾都將當前時期作為打贏疫情防疫戰的關鍵時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奮鬥,持續發力,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政治擔當和“硬核”的作風本領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第3篇

戰場就是考場,疫情就是鏡子。幹部的態度如何、能力如何、作風如何,心裡是不是裝著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對疫情有沒有清晰有效的防控思路、化險為夷的本領能力,在這面鏡子下,哪個幹部有辦法有能力,哪個幹部沒擔當沒作為,都照得一清二楚,老百姓的心裡也明白著。

照清楚幹部的態度。關鍵時候看態度。疫情當前,態度比能力更重要。幹部是否提高政治站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是否認清形勢和使命,是否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是否出於自我保護一般幹、不想幹、硬不幹、反著幹,是否推諉扯皮、鬆懶散漫、偷奸耍滑,遇到矛盾繞著走、碰見困難躲著行,等等。這些都能直接反映出幹部對待疫情的態度。作為幹部,必須要時刻意識到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不能讓內疚、自責、痛心成為公眾談論的熱詞。

照清楚幹部的能力。疫情面前,幹部有辦法有能力、敢擔當敢作為,群眾才安心。近日,各地都陸續公開曝光了一些因防控不力等被問責的幹部,給那些心存僥倖、不擔當不作為者以警醒。疫情這面鏡子,能照清楚某些幹部究竟有“幾斤幾兩”,有沒有“兩把刷子”,關鍵時候是否會“掉鏈子”。

照清楚幹部的作風。大疫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又成為幹部群眾熱議的話題。有的幹部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駐卡點,夜以繼日地做宣傳、排查、監測等防控工作,有的幹部卻在一遍又一遍地要報表、邀約稿。政出多門、多頭報送、反覆填報等不正之風又刮在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線上,耗費著防疫一線幹部的精力。因此,一些基層幹部無奈抱怨“開口就要、閉口就到,天天報表、到處約稿,簡直應付不過來”。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一些可發可不發的檔案通知、可報可不報的報表並不是在幹事的證明,並不是在阻擊疫情,而是在給疫情防控添堵,折射出某些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作風亂象。

疫情是面鏡子,而社會處處是鏡子,幹部只有在崗位上履職盡責,在工作中盡心盡力,不做樣子、不掉鏈子,不給組織“扯後腿”,才能在每面鏡子下照出群眾的好口碑,照出組織的好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