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生本語文教學工作總結5篇 探究優質生本語文教學工作——我的教學總結

本文總結了在生本中開展的語文教學工作,圍繞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展開,採用多種方式和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下一步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鑑。

生本語文教學工作總結5篇 探究優質生本語文教學工作——我的教學總結

第1篇

論文摘要:新的課程改革理念下,首先要確立兩個新的語文教學觀,即:一是變理性語文為人文語文,二是變課本語文為生活語文。在這樣的語文大世界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才可得到充分體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意經常充溢於學生心中,實現了認知與情意的統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從而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是教學。在新的課程改革理念下,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語文應在反思傳統,審視現實的基礎上,確立新的語文教學觀,這是真正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的必然選擇和基本保證。我就目前教學的現狀,談如下兩個觀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過去,乃至當今一些語文教師仍把語文僅僅看作“工具”,習慣於以教師為中心的“物本”教育,重視對語文的肢解分析,愛好從主題思想、段落大意、寫作特點到課後練習,字、詞、句、篇、文全方位“拉網式”的教育,使文科教學“理科化”,致使複雜的文化內容變成簡單劃一的結論,這種非感情、非人文教育造成學生厭學的情況比較普遍,語文老師受歡迎的並不在多數。確認語文的人文性,就意味著學習語文除了要不斷提高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外,還應廣泛吸收人類的文化。相對自然而言的廣義的“文化”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學生接觸到的語文都是文化的載體,怎樣儘快從過去或當前單純工具性的語文教學中解脫出來步入人文教育,並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呢?

一是弄清“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概念和二者之間的關係。我認為,可以這樣粗略理解:工具性告訴我們“是什麼”,人文性則告訴我們“應該

1怎樣”;前者是邏輯判斷,後者是價值判斷。兩者經過矛盾運動,達到和諧統一,積澱在人的意識裡,才可能造就“立體”的人,高素質的人。

二是要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目前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無一不把目標指向學生的發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核心的發展。這裡所說的能力,一般包括:資訊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和創新的能力、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所說的個性,一般是指:自信、進取、誠實、正直、認真、踏實;堅強、勇敢、嚴謹、求實、寬厚、謙虛、關心、合作、樂觀、奉獻、批判、創新等良好個性品質,這也是一個人美好的道德品質,是人性中淳樸善良的品德,這就告訴我們,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學到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要在這其中讓學生體悟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人格健全的甚至是完美的人。如果學生能從能力的發展中學到做人的道理,那他們必定是受益終生的。

三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提升人文品位的環境,需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發揮教師本人的人格力量。教師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廣博的學識,以及博大的胸懷,以此來影響學生。

第二,備課時,要充分備學生,深入到學生中間去,瞭解他們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因為人文內容的多維性,會在不同的大腦裡產生不同的反應,這是正常的。正如:一千個人讀《哈姆萊特》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也必須為每一個學生著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到學生中間去,瞭解他們的需求。

第三,把握好課堂教學這一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應樹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觀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不以權威自居,學生不惟命是從,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係。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和關愛,並在不斷的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下,形成積2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長期以來,語文課本一直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以綱為綱,以本為本”一度成為教學和評價的標準尺度。這種對教材的頂禮膜拜,最終導致學生總是生活在書本和現實的雙重世界之中。其實,現實世界是語文的豐富源泉,中學生學習的語文,就是生活中的語文,是學生“自己的語文”。課本中的語文也只應是生活語文的一種影射、提取、概括和應用。這樣看來,課本無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鑑的“生活範例”,給我們學習生活語文提供了一種視角,搭起了一座平臺。它只是在喻示,任何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都可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都具有鮮明的教育意義。所以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那麼,怎樣才能從課本走進生活呢?在語文教學中,應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教學中,通過“訪一訪,觀察生活”、“演一演、再現生活”、“學一學、體驗生活”等,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第一,訪一訪,觀察生活。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於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第二,演一演,再現生活。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資訊,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3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藉助於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第三,學一學,體驗生活。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慧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紮根於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在語文大世界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可得到充分體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意經常充溢於學生心中,實現了認知與情意的統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從而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

生本語文教學工作總結5篇 探究優質生本語文教學工作——我的教學總結 第2張

第2篇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學期又將過去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走過了一個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學期。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有些累,但也伴隨著收穫的快樂。因為能明顯感覺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在這一學期裡,本人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1)認真鑽研教材,從語言文字(字、詞、句)和結構入手,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體現語文工具特性。

(2)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情緒激昂、忘情投入的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有我認為”。這時我都儘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於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誠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同時在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鑑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3、注重學法的指導,鼓勵學生自讀自悟,敢於質疑,教學中採取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形式,引導學生髮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4、加強基礎訓練,邊講邊練,講練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5、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是課文內容直觀、形象、增強趣味性,更好的發揮感染作用。

二年級的孩子仍然愛動、好玩,自立能力差,有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等,針對這些情況,我利用課餘時間,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著手,所有的學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誇獎,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語文實踐活動是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國小二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彙總語文數學英語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它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語文教學不能把目光盯在課內。而應十分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鞏固所學知識,獲得新知,激發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本學期,結合語文創新課題,開展了以下實踐活動:

1、結合課文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課文內容的資料,採用課前分組交流閱讀,或課後出刊集體閱讀的形式,拓寬學生視野,豐富課外知識,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為培養學生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水平,進行“讀書接龍榜”,對學生的每次作業都及時給予評價。

3、本期識字作為教學重點,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如:“聽寫比賽”、“錯別字醫院”、“每日一組形近字”等。

認真學習新課標要求,勇於從事語文教學的新嘗試,學習別人的好教法,藉以帶動現代語文教學工作的創新。認真參加校本培訓,更新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如:授課時重點突出不夠明確,平時對於學生整體照顧不夠等。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欠佳,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濃,教師還需正確引導。課堂教學仍需不斷的創新。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爭取有更大進步。

第3篇

在本學期工作中,我擔任八年級(1、2)班語文課教學工作。工作中,我以學校及國中語文組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為中心,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任現職以來,在思想上與黨的教育方針保持一致。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力求使自己不斷進步。一方面,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通過學習,轉變了教學觀念、改進了教學方法,為以後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方面,工作中,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會。另一方面,我能夠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心愛護學生,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語文是一門充滿興趣、充滿人文精神有充滿智慧的學科。在課堂上,力求做到讓課堂變得鮮活,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到學習樂趣。我能夠強化教學常規各環節:在課前深入鑽研、細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即備教材又備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在此基礎上,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備寫每一篇教案;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文是語言,因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要讓學生多聽、多讀、多練。為此,在課下,我給學生介紹了大量課文之外的美文讓學生品味語文之美。課上,要求每個學生進行課前5分鐘的古代成語故事演講,學生通過相互的介紹,瞭解了大量的中外古代成語故事。我想讓學生明確,試題和試卷並不是語文的全部,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處的文化語言,並與之融為一體,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後,我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後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課後輔導工作;在自習課上,積極落實分層施教的原則,狠抓後進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培養;同時,進行階段性檢測,及時瞭解學情,以便對症下藥,調整教學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貫徹先進的理念,積極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得到充分的發揮,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在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教的學生有1人獲上海市作文競賽一等獎。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使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對語文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以下是我對下學期教學工作的設想和改進的措施:

1、進一步加強對新課改的認識,在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狠抓檢查,落實對知識點的掌握。將後進生時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的做法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真誠希望能得到同仁們的不吝指正,也希望這些做法中能有一兩點對大家有所啟發。

第4篇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一學期又要結束了。我擔任五(2)語文今年已是第五個年頭了。這五年來我充分利用生本理念,教學中雖說沒什麼經驗,但我還是有自己的心得。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創造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生本帶著創新而來,載著和諧而歸,讓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享著課堂教學的簡單,品味著師生和諧相長的成功與喜悅。

幾年的生本教育,讓我深有感觸。生本理念下的語文自然真實,輕鬆和諧,就像常掛在嘴邊的話語:簡簡單單教語文,踏踏實實學做人。

無論對於執教者還是學習者,這種溫暖來自“一切依靠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相信學生”的生本理念。生本的民主與平等,便備課變得那麼簡單。記得當時學生用了一節課時間,把初讀感知的課文內容概括得有條有理,並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探究的話題,孩子們的質疑和思考,足可以成為他們課外閱讀和主題研討的依據。

有困難找學生,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就這麼簡單!它尊重了學生實際理解的水平,也見證著學生是豐富的教育資源。這種教學雙邊的雪中送炭,本身就是一種和諧,一種默契,更是一種教學的充實!

可謂“四兩撥千斤”,生本的課堂學習過程線索清晰,學生上課得心應手。曾經有人取笑說:生本的課堂從來就是三步走:“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你怎麼知道的?”“學完課文,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也許我們真是這樣走過來的,學生們也都約定俗成:學一篇課文,首先得整體感知,瞭解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接著是重點口味,體會思想;然後是閱讀拓展的交流、運用與延伸。教師抓住主線適時加以點撥,可以讓課堂學習牽一髮而動全身,教與學產生共鳴,遊刃有餘、揮灑自如。

郭思樂教授認為,相對於學生生命體,教師應該是一個“牧者”。教師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而不是過去所認為的“灌滿一壺水”。我們的課堂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而是教師點燃激情,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學習熱情的舞臺。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是生本教育常規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盡展學習的風采,他們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從別人講到自己,從遠古談到今天,從過去說到現場,從怪誕悲觀論述到積極樂觀。他們上下互動,取長補短,相互糾正,相互完善,和諧有序,時不時來一陣熱烈的討論,時不時又是一番擲地有聲的論說。作為教師,我此時只是個專注的旁觀者,充當及時點撥、組織、參與、配合的角色,促使課堂學習各層面實現超越與突破。我個人認為,國小語文的課堂教學。不需要太多的求全求美。只要把握好學生學習熱情的導火索,就能引起教學的共鳴。

2.以讀引讀、讀說結合,讀寫相輔是生本語文的重要策略。生本教育的獨特魅力就在於,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引領學生自覺熱情地投入學習,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品味,獲得道德品質與學習能力的相應提高。因此,教師無需預設太多,只需要以學生的知識儲存和認知水平為起點,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恰如其分地誘導。學生在真實反饋自身閱讀感悟的同時,自然會理解、內化、遷移,無聲地積澱人文品質。

五年級,更多的是讀有所悟、讀寫相輔,力求全面的提升。從小廣泛地讀書,是兒童豐富思想的重要保證。思想豐富了,發表見解時就呼之欲出、滔滔不絕了。這是生本語文教學倡導從獨立自主地大量識字到積極主動地廣泛閱讀。再到輕鬆自如地發表見解。最後情不自禁地執筆寫作的美好境界,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例如,《兵馬俑的個性》讓學生深深感受中華民族悠悠幾千年的歷史凝聚的思想,讓學生下筆成文,同學們爭著訴說閱讀感悟的收穫,他們的習作流瀉著學習生活的情趣,記載著童年純真的印記。

所謂評研,就是評價、研討,由學生自行發現學習上的問題,通過小組內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每個單元的課文學習後,學生都要針對自己的學習弱項,自行出題,與同學交換做題,相互評改,自行建構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樂此不疲地充當老師與學生的雙重角色。他們既是接受考評的學生。又是考評別人的老師,這種角色的並存,讓應試教育“談考色變”的緊張焦慮轉化為生本評研的樂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種對學習評價的喜好就是學生髮展的源頭活水!

作為教師,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出題考倒學生,更不用在題海中帶領學生艱苦跋涉,只要做個旁觀者,關注學生的評研過程,學生就能自覺地在評議中識別學習的優劣,在研究中學會取長補短。 評價走向生本,和諧又簡單。我們不求高分,但求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等待。

每一種花,遺傳基因的不同,決定她是國色天香的牡丹,還是清香怡人的茉莉;是常開不敗的三角梅,還是轉瞬即逝的曇花。每一朵花,承受的陽光雨露不同,決定她的花期或長或短;或盛開於春夏,或怒放於秋冬。

是花,總有盛開的時候。即使花季已過。也會在合適的時機綻放一生最明豔的美麗。同樣的道理,只要是正常人,總有開竅的一天。因此。不要急於拔苗助長,只需提供足夠養分。然後靜靜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悄然開放耐心地靜候花開,更能體驗到教與學共同成長的真正和諧。也更能真實地感受生本理念下簡單的“牧者”的幸福。

第5篇

本學期我在學校“呵護,助力‘成長”為核心的工作意見指導下,繼續踐行生本理念,實施生本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核心理念開展工作。

上學期我在班上用了一段和學生推心置腹的書面交流,引領學生提高對前置性學習的認識。讓孩子們認識到為什麼前置學習,怎樣前置學習,前置學習與課堂學習的重要關係。孩子們的認識到位了,那麼,前置學習的內容就是接下來要解決的`重要內容了。我利用寒假認真讀了本冊教材和教參,以及課表要求。對本冊教材的內容及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把握住了課表對本年段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結合上一屆老師何主任儲存的他們年級用過的前置作業,設計了適合我們年級的前置作業。和上一屆老師設計的前置作業比,我們主要增加了美詞美句的積累。因為課標年段要求第二條第8點要求“積累課文中優美詞句,精彩句段。”

本期我們班孩子的課堂交流有很很大的變化,全班十個小組,,每次展示交流時,每個小組都積極爭取交流,改變了過去只有那幾個小組“唱戲”的狀態。今年正月初九,楊校長組織了一次特別的培訓會——互動式。這次培訓會的目的可能也是讓老師切身體驗生本,從而更好地把理論與實踐聯絡起來吧。就是在這次活動中讓我懂得了什麼叫“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開學第一天,我同本班的語文、數學、外語老師一起,用同樣的辦法重新組建學習小組。這次小組構建中,我們考慮了學生的個性、性別,各方面能力等因素,讓每個小組的綜合素質基本同等。在一學期的實踐中,課堂交流出現前面所說的變化,我想和小組的改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小組內那些不愛說話的人被帶動起來了,小組間的競爭也激烈了,小組內孩子間更團結了。

在實際教學中有時也很彷徨。每次佈置收集資料的作業,就有一大部分學生不能落到實處,只有幾個孩子行動。而且收集了資料交流的時候也只是照著讀,有事甚至結結巴巴的,對他自己和其他同學幾乎沒有什麼收穫。這時,我就想以後不讓他們幹這種事了,老師直接講給他們聽得了。課後又反思這是評價機制的問題。所以,下學期,我將在前置作業評價機制及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的完善和實施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自從學校開展生本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以來,在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我結合語文學科以及我校學生的特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的生本理念將學生的“先學”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教師會將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以前置作業的形式加以佈置。我在引導學生課前完成前置作業時,著重要求學生做到“雙學雙疑”。

在生本課堂上老師是配角,起指導和輔導的作用,但配角的作用很大,配角應力求充分發揮出學生的生命本來的創作能力、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四個精”。

第一,精心指導。老師要課前精心指導,做到學生準備的內容心中有數,儘量避免學生展示時出現錯誤知識點。尤其是語文知識面比較廣,各種說法不一致,如果老師課前不做指導,有時學生講解的知識錯誤過多或者重點不夠突出,其他學生不信服,自然課堂聽課效果不好。比如:學生蒐集整理完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後,老師要檢閱一遍,看看論證方法的命名方式是不是符合會考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上四種論證方法是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而有些材料上還會出現“擺事實”或者“引用論證”等,課前指導學生,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標準,使用權威材料,求這樣在課前及時糾正,免得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不必要的爭議。

第二,精確評價。學生需要及時準確的鼓勵,才能更加信心十足。在各小組展示之後,老師及時的給予肯定、表揚,讓學生立即感受到付出後的成就感。然後在每週、每月進行階段性評價,對學生一個階段的學習進行總結評價。對學生缺點的評價,儘量在課後個別指導,含蓄委婉的指出,並且引導正確方向。老師的評價必須精確,恰到好處,才更好的激勵學生,否則,適得其反。

第三,精準補漏。學生準備的材料,偶爾會出現錯誤或者缺少重要知識點,老師應及時精準地更正補充,查缺補漏。比如,在學習《茶館》這一話劇時,學生就將“戲劇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這一重要知識點丟掉了,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適當加以強調。在研究魯迅的時候,有的學生說魯迅原名周樹人,有的同學說原名叫周樟壽,這樣的分歧,就需要老師來精準的解決問題。

第四,精當昇華。將學生課堂展示的重要知識點,設定成精當的小測試題,這樣必然督促學生課堂上認真參與,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加深記憶,將課堂的學習加以昇華。

後記: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永遠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話題。生本教育的理念深入課堂,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作為學習主角的學生“動”起來,課前做到“雙學雙疑”,課堂上做到“三展三比”;也要求作為學習配角的老師做更充分的準備,每個環節做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