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0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以下內容由本站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2020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第一篇、脫貧攻堅工作彙報要求

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2012-2013年度省委駐濱幫扶工作隊赴鎮區開展調研的預備通知。

一、時間安排

3月8號開始,每鎮區或部門半天時間

二、調研方式

實地考察脫貧攻堅工程專案的建設規模、帶動型別、增收效果,聽取鎮區黨委書記和部門負責人及相關負責人和村(居)黨組織書記的情況彙報(主要包括:實施脫貧攻堅的做法、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思路、舉措和建議)

三、有關準備

請各鎮區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認真準備,努力做到現場調研有典型性、說服力,會議室談有資料、例項、有思考、有見地並形成書面材料。

縣扶貧辦

第二篇、關於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工作的倡議書

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各位委員: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和政府的明確要求、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市政協委員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政協優勢,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工作中去,為脫貧攻堅目標的順利實現獻計出力。為此,市政協常委會發出如下倡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

深入學習領會中共中央和各級黨委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工作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增強責任意識和政協意識,以高昂的政治熱情投身於扶貧開發工作中去。

二、履行政協職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言獻策

把脫貧攻堅作為履行職能、議政建言的重要領域,時刻聚焦扶貧開發工作的各個環節、各項工作,不斷開展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多方運用提案、社情民意資訊、會議發言、網路議政等形式,為黨委、政府做好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三、心繫困難群眾,主動做好結對幫扶工作

把扶貧開發工作同“雙建雙促”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有智的出智,積極和貧困戶結成對子,多方採取資金、技術、資訊、就業等幫扶措施。2018年底前,每位市政協常委至少幫助3-5戶、每位市政協委員至少幫助1-2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帶動更多的界別群眾參與扶貧開發工作,形成強大的扶貧合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政協委員責無旁貸。

第三篇、脫貧攻堅工作彙報

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匯 報 材 料

(2016年7月 日)

按照會議安排,現將**鄉農業農村暨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工作目標:

**鄉全鄉區域面積106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22個自然屯。現有農業人口9229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572人,700戶,共有5個貧困村(連雲、雙榆、施德、龍化)。要實現脫貧攻堅工作五年任務三年完成,到2018年底,建檔立卡扶貧物件穩定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到2020年底,進行查缺補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現象發生,全面實現建成小康社會。具體路線圖為:2016年,全鄉減貧668人,1個貧困村脫貧(連雲村);2017年,全鄉減貧452人,2個(德興、雙榆)貧困村脫貧,到2018年全鄉減貧452人,2個貧困村脫貧(施德、龍化)。

二、主要途徑

一是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對全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到戶扶貧、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和就業安置進行扶持。創新互助金使用管理模式,引導和支援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依靠自己、立足當地資源就地脫貧。在資金籌措上,採取互助資金與金融扶貧政策結合的模式,協調農村信用社、郵政銀行等金融部門為貧困戶提供免抵押、免擔保扶貧小額信貸,由扶貧部門按照基礎利率

貼息;在扶持方式上,可以給與每個貧困人口不少於2000元的互助資金扶持,用於直接參與生產,解決基本生產資料不足問題,也可以作為投資資金入股養殖、種植大戶或專業合作社帶動發展,對符合縣鄉主導產業專案的,扶持資金每戶可以提高到30000萬元。在資金運作上,採取二加二模式,即鄉、村加農戶、企業,具體可以採取村對農戶、鄉對農戶的模式發放借款,產業發展由農戶自主經營,也可以採取村對企業(或合作社),鄉對企業(或合作社)的模式發放貸款,有企業(或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在產業帶動上,以全鄉果樹、柞蠶等主導產業和油桃、葡萄特色產業為重點,充分發揮扶貧資金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加大就業創業支援力度,通過開展訂單、定向培訓和創業指導服務,實現通過輸出勞務擴就業、通過發展產業增就業、加強培訓促就業、推動創業帶就業。

二是通過移民扶貧和住房改善安置一批。對全鄉建檔立卡中D級危房戶實行就地翻建或購置空房政策,補齊短板中的短板。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幫助移民戶發展生產專案,與培訓等扶貧政策相結合促進移民戶就業,確保移民戶有業可就,做到“穩得住、能就業、有保障”,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實現建一戶、脫貧一戶。

三是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人口,通過兩種方式來脫貧:對患有大病、殘疾的貧困人口,將聯合實行大病救助、應保盡保;對其他因病致貧的人口,通過醫療救助扶持解決。

四是通過發放學費補助和生活補貼實施教育脫貧一批。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對全鄉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通過教育扶持解決,對高中、中職、高職、大專以上學校就讀的貧困家庭學生,由教育局負責,會同扶貧辦,建立貧困學生臺帳,發放學費補助和生活補貼。要重點做好職業教育培訓,讓貧困家庭子女掌握一技之長,既扶貧,又扶智,還要扶志,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

五是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對貧困戶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低保政策來兜底。實施低保標準線和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體制,統一識別,統一確認,確保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實行低保兜底,徹底打贏不留“鍋底”的脫貧攻堅戰。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三、存在問題

一是脫貧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欠缺,沒有達到“四通四有”要求(通安全穩定電、通廣播電視訊號、通寬頻網際網路、通鄉村客運;有安全飲水,有致富增收產業,有達標合格的村衛生室及醫生,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二是脫貧人口素質偏低,經濟收入門路狹窄,產業脫貧難度較大。

三是扶貧攻堅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和整合力度不夠。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性投入不足、人口四是扶貧攻堅工作缺乏長效機制,除自然條件惡劣、生素質偏低等長期性因素外,致貧致困的突發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災病患、婚喪嫁娶就暖而變寒、飽而變飢,重新變為貧困人口,這部分人口長期處於脫貧和返貧的交替之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一步,全鄉脫貧攻堅目標和任務已經明確,要著力在精準實施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一是嚴格落實脫貧責任。鄉黨委、政府將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要強化組織領導,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

二是精準識別貧困人口。要積極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深入村屯,對已經確定的貧困人口,再一次進行逐一走訪和甄別,瞭解貧困人口的具體貧困情況和致貧原因,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三是強化帶動輻射作用。積極探索運用財政扶貧資金引導金融資金投入的新路子,以小額貸款和專案貸款為金融支援方式,重點支援5個貧困村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企業和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四是認真落實扶貧專案。貧困戶有致富專案的,可直接在鄉鎮扶貧基金會借款;沒有致富專案的,可加入農民合作社,脫貧致富;對需要進行危房改造的貧困戶,抓緊時間落實危房改造計劃;對需要進行培訓的貧困戶,積極組織培訓,做到資金跟著專案走,專案跟著脫貧任務走。

第四篇、脫貧攻堅發言材料

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脫貧攻堅發言材料兩份

脫貧攻堅發言材料【篇一】

恩陽是新區,更是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和財政窮區,也是全省88個貧困縣區之一。區委、區人民政府清醒認識區情,將扶貧攻堅工作納入了統攬全域性的 中心工作並響亮提出了建成“全國扶貧攻堅新示範”的 巨集偉目標。現就如何做好精準脫貧工作發言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貧困物件識別不準

個別村(居)黨支部和鄉鎮在識別中未嚴格執行“三會一審查”及“兩公示一公告”的 程式要求,民主評議和組織審查環節流於形式,有聯戶栽樁、輪流坐莊的 現象。同時,極個別基層幹部心存僥倖,無視“8個比對”和“6個清退”的 剛性規定,人情戶、關係戶仍在一定範圍存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二)致貧原因洞察不明

對因病、因殘、因水、因路、因學、因災等諸多致貧原因,未釐清思路、認真排查、科學論證,不能準確判斷其致貧的 癥結所在、主次之分,不能抽絲剝繭,透過現象看本質,而是憑眼光簡單判斷,沒有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致貧原因,存在歸類不準、辯證不準、當糊塗醫生的 現象。同時,一些幫扶幹部,身入基層卻心未入,入戶座談走過場、民意徵求走形式,未站在貧困戶的 角度看問題、想出路,精準幫扶缺乏依據。

(三)精準幫扶措施不實

一是存在“單兵作戰”現象。主要缺乏開拓思維,缺乏系統性規劃,鄉鎮之間,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之間整合攻堅和聯合打造力度不夠。二是存在“似是而非”現象。主要在貫徹落實“五個一批”和“六大扶貧工程”中,存在劃分不精準,措施不對症的 現象。三是存在“厚此薄彼”現象。專案資金多傾斜於貧困村和貧困戶,沒有處理好貧困村和非貧困村、重點貧困戶和插花貧困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 關係,易出現貧困村和貧困戶摘帽了,而非貧困村和非貧困戶卻貧困了的 現象,偏離整體脫貧、同步小康的 初衷。

二、對策建議

(一)做實“三個統一”,聚焦定位“找窮人”

一要統一識別要求,層層壓實責任。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採取大兵團作戰的 方式,深入農戶、不漏一人全覆蓋,要做到同一張路線圖、同一個時間表、同一份責任書,確保全區思想一致、步調一致、成果一致。

二要統一識別流程,全程陽光執行。必須堅決按照識別流程開展,一個程式都不能少,在農戶申請、民主評議的 基礎上,各級黨組織要強化組織審查,確保既尊重民意,又符合政策。同時,嚴格“8個對比”、“6個清退”的 剛性要求,對評議、清退、新進及脫貧名單,逗硬執行“兩公示一公告”,杜絕送人情、搞平均等不正常現象的 發生。 三要統一識別方法,確保零誤差。要採取4333工作法,即看房、看糧、看健康、看讀書郎;問農戶、問村民、問幹部;查病歷、查戶籍、查產權;算產值,算投入、算收入。確保不漏掉一戶一人,更不進錯一戶一人,提高識別精準度。

(二)做細“三個摸清”,洞察病灶“明窮因”

第五篇、關於實施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

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關於實施精準扶貧的幾點建議

實施精準扶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扶貧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破解貧困難題、實現同步小康的有效之策。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視察時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的要求。**縣作為50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省10個取消GDP考核的扶貧開發重點縣,屬**桂**石漠化片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目前還有貧困村51個,貧困人物件12993戶42300人,全縣貧困發生率為26.80%,全省三山脫貧攻堅主戰場我縣就包括有瑤山、月亮山兩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堅巨。近年來,**在各個方面關心支援下精準扶貧工作逐見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對精準扶貧工作本人也有一些體會和建議:

一、精準扶貧要瞄準物件、共同參與。精準扶貧的關鍵是物件要精準,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前段時間出現貧困物件中有四類人員的情況就是識別不精準的問題,然而精準扶貧不是一個部門能夠完成的任務,需要多個部門的聯合行動,要形成大扶貧的格局。物件識別時鄉鎮要實行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的方式進行認定,一進就是進村入戶與農戶交流;二看就是看室內生活設施和室外生產設施;三算就是算農戶收入、支出、債務情況;四比就是與本村家戶比住房、比收入、比資產等;五議就是議是否合理、是否漏戶、是否弄虛作假。之後建檔立卡物件要由民政、教育、衛生、住建、公安、工商、財政、扶貧等部門共同認定,在實施精準扶貧時實行資源共享。具體對貧困物件進行扶持時幫扶部門、幫扶專案、幫扶資金、幫扶幹部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形成1+1﹥2的效應。

二、精準扶貧要基礎先行、加大投入。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礎設施落後是主要的原因,熟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可見基礎設施在扶貧開發中的重要性,作為政府部門主要是搭建舞臺讓農戶去唱主角,各類基礎設施的完善就是舞臺,因此在精準扶貧中要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先解決好貧困群眾水、電、路、房、訊等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條件改善了有能力的貧困物件就會自我發展起來,貧困村和貧困戶的潛力就會得到釋放,貧困群眾的思維就會從要我脫轉變為我要脫,脫貧攻堅的步伐才會加快。

三、精準扶貧要區別對待、有的放矢。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是要區別對待貧困戶。幫助他們制定好幫扶計劃,不能一刀切,要從本村、本鄉、本鄉的產業佈局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同時也要注重貧困物件的差異,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區別對待貧困地區不同型別、不同地域、不同發展現狀。國家在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遠的時期,持續給予差別化扶持。在安排資金、專案、產業上優先考慮符不同條件的地區,從補助標準、種植標準、投入機制上區別對待,為扶貧攻堅、同步小康夯實基礎。比如我縣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是全省優先發展的旅遊重點區,縣委政府提出了全域旅遊的發展戰略,在精準扶貧上就考慮重點扶持旅遊扶貧,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的投入。

四、精準扶貧要創新機制、提高效益。

第六篇、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瞄準貧困群體開展針對性扶貧已經成為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必然需求,但扶貧工作過程中仍出現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資金天女散花,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佔和浪費國家扶貧資源的問題,無法真正讓貧困人口真正走上富裕。因此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精準扶貧:

第一、建立精準扶貧大資料資訊平臺。基層政府組織幹部入戶調查,並積極與各聯村單位銜接,抽調聯村單位幹部參與資訊採集工作。通過全面採、惠農政策、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飲水、教育資訊管理、社會救助、衛生扶貧、富民產業發展、勞動力培訓、精準貸款等10項資訊,準確掌握各項政策落實情況,並對資訊進行了稽核,保證資訊的完整性、真實性、可靠性。再通過大資料技術、大資料分析等新思維,集資料採集、資料統計、資料分析、實時更新等功能於一體,進一步夯實精準扶貧資料基礎。

第二、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盤活貧困地區資源,授人以漁。政府應堅持以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總抓手,大力實施生態立農戰略、科教興農戰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農業新技術、新模式科技創新和新型適用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將農業現代化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實現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對現代農業產業扶貧專案有專門的扶貧指標和獎勵措施。在推行公司+農戶、大戶帶動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的同時必須要明確提出貧困戶的盈利模式,不能把貧困戶淪為簡單的原材

料提供者。

第三、精準扶貧與創新考核機制相結合。立科學考核體系,抓緊制定貧困縣工作考核辦法,明確國家級省級貧困縣精準扶貧黨政一把手責任制,改變由主要考核地區GDP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 建立多維度考核體系,堅持既看眼前又看長遠,既看發展又看基礎;創新考核方式,採取重點考核與一般考核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並充分運用現代手段,隨機抽樣網路評價,建立科學考核體系; 建立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把扶貧縣領導幹部的政績升遷與扶貧績效掛鉤;對扶貧成效顯著的地區,給予表彰和獎勵,在資金專案上給予傾斜;對扶貧攻堅貢獻突出的幹部,予以提拔重用,引導幹部全力扶真貧真扶貧;對扶貧進展遲緩的地區扶貧工作開展不力的個人進行批評直至追究責任,嚴格獎優罰劣。

第四、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搭乘電商經濟,脫貧致富。網路電商時代的到來已經改變了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方式。建議針對部分貧困戶農產品滯銷的問題進行精準扶貧,展農業電商技術培訓大力推廣農產品電商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網上農產品市場調查、促銷、交易洽談、付款結算等。通過“滑鼠+大白菜”式營銷,減少農產品流通中間環節,拓寬優質農產品銷路,從而實現精準扶貧。

第七篇、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

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

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現就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如下決定。

一、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感緊迫感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斷開創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

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實現到2020年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既定目標,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必須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辦法,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

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誌,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解決好思想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等突出問題,不辱使命、勇於擔當,只爭朝夕、真抓實幹,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這塊突出短板,決不讓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掉隊,實現《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

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堅持精準幫扶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緊密結合,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咬定青山不放鬆,採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總體目標

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三)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夯實組織基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使其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堅持政府主導,增強社會合力。強化政府責任,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鼓勵先富幫後富,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堅持精準扶貧,提高扶貧成效。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必須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切實提高扶貧成果可持續性,讓貧困人口有更多的獲得感。

——堅持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扶貧開發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讓貧困人口從生態建設與修復中得到更多實惠。

——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繼續推進開發式扶貧,處理好國家、社會幫扶和自身努力的關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精神,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堅持因地制宜,創新體制機制。突出問題導向,創新扶貧開發路徑,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創新扶貧資源使用方式,由多頭分散向統籌集中轉變;創新扶貧開發模式,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創新扶貧考評體系,由側重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脫貧成效轉變。

三、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加快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四)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抓好精準識別、建檔立卡這個關鍵環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好基礎,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造條件。按照扶持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5000萬人左右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援、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脫貧,其餘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定期進行全面核查,建立精準扶貧臺賬,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根據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扶持。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對已經脫貧的農戶,在一定時期內讓其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避免出現邊脫貧、邊返貧現象,切實做到應進則進、應扶則扶。抓緊制定嚴格、規範、透明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退出標準、程式、核查辦法。重點縣退出,由縣提出申請,市(地)初審,省級審定,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重點縣退出後,在攻堅期內國家原有扶貧政策保持不變,抓緊制定攻堅期後國家幫扶政策。加強對扶貧工作績效的社會監督,開展貧困地區群眾扶貧滿意度調查,建立對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和扶貧成效的第三方評估機制。評價精準扶貧成效,既要看減貧數量,更要看脫貧質量,不提不切實際的指標,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五)發展特色產業脫貧。制定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專項政策,統籌使用涉農資金,重點支援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和傳統手工業等。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扶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

特色農業基地。加強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培育,發揮其對貧困人口的組織和帶動作用,強化其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援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加大對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推介營銷支援力度。依託貧困地區特有的自然人文資源,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科學合理有序開發貧困地區水電、煤炭、油氣等資源,調整完善資源開發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水電利益共享機制,將從發電中提取的資金優先用於水庫移民和庫區後續發展。引導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分別設立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主要用於吸引企業到貧困地區從事資源開發、產業園區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等。

(六)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統籌使用各類培訓資源,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貧困戶教育培訓工程實施力度,引導企業扶貧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鼓勵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招收貧困家庭子女,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實現靠技能脫貧。進一步加大就業專項資金向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支援貧困地區建設縣鄉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引導和支援用人企業在貧困地區建立勞務培訓基地,開展好訂單定向培訓,建立和完善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鼓勵地方對跨省務工的農村貧困人口給予交通補助。大力支援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服務等產業發展,拓展貧困地區勞動力外出就業空間。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對在城鎮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農村貧困人口,輸入地政府要承擔相應的幫扶責任,並優先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村貧困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七)實施易地搬遷脫貧。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因地制宜選擇搬遷安置方式,合理確定住房建設標準,完善搬遷後續扶持政策,確保搬遷物件有業可就、穩定脫貧,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緊密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編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規劃,支援有條件的地方依託小城鎮、工業園區安置搬遷群眾,幫助其儘快實現轉移就業,享有與當地群眾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提高補助標準。積極整合交通建設、農田水利、

土地整治、地質災害防治、林業生態等支農資金和社會資金,支援安置區配套公共設施建設和遷出區生態修復。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支援易地扶貧搬遷。為符合條件的搬遷戶提供建房、生產、創業貼息貸款支援。支援搬遷安置點發展物業經濟,增加搬遷戶財產性收入。探索利用農民進城落戶後自願有償退出的農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遷農戶。

(八)結合生態保護脫貧。國家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溼地保護與恢復、坡耕地綜合整治、退牧還草、水生態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在專案和資金安排上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受益水平。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結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創新生態資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貧困人口轉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合理調整貧困地區基本農田保有指標,加大貧困地區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力度。開展貧困地區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健全公益林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

(九)著力加強教育脫貧。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國家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傾斜。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幫助農村貧困家庭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穩步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大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援力度,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向貧困地區基層傾斜,為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定向培養留得下、穩得住的一專多能教師,制定符合基層實際的教師招聘引進辦法,建立省級統籌鄉村教師補充機制,推動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和對口支援。全面落實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合理佈局貧困地區農村中國小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加快標準化建設,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讓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國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加強有專業特色並適應市場需求的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努力辦好貧困地區特殊教育和遠端教育。建立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加大對貧困家庭大

標籤:脫貧 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