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4篇 "探索幼兒心理健康:培訓中的收穫與思考"

近日,本站編輯參加了一次幼兒心理健康培訓,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重要性和如何進行幼兒心理健康維護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在實踐中,也發現許多家長和幼兒教師對於幼兒心理健康仍有一定的誤解。因此,本篇文章將就此分享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4篇

第1篇

現在的小孩雖然比較活躍,家長們也比較寵愛,但是也有一些小孩,總是會膩的家長,有時候家長讓他去喊人,孩子就是不願意和人交流,那麼孩子不愛和別人打招呼是什麼原因呢?

不少父母帶孩子不管是到親朋好友家做客,還是在公共場合,總會要求孩子去打招呼,很多孩子並不太情願,更多的是在父母的引導和逼迫下去打招呼,孩子都比較怕生人,總會往父母的身後躲去,父母會覺得尷尬,甚至會對孩子說“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這類的話。

孩子被大人在外人面前說教“不懂禮貌”,會讓孩子有羞辱感。孩子是害怕與人打招呼的,每次打招呼總是小心翼翼的,躲在父母的身後,眼睛直勾勾地看著父母。好像是在尋得父母的求救,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做的就是蹲下身來,拉著孩子的手說:寶寶,你要勇敢地去跟別人打招呼,打招呼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會放鬆警惕,會嘗試去打招呼,當孩子打招呼同時獲得對方的微笑和誇讚時,孩子就不會恐懼和拒絕打招呼了。

人的性格可以遺傳,但後天環境的影響也很關鍵。有些不怕生的孩子會自然勇敢的去打招呼,但性格內向靦腆的孩子,性格是敏感的,對陌生人有著戒備之心,要孩子對陌生人打招呼,需要孩子內心的一番掙扎,這需要孩子放心警惕,這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心理梳理。

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表現出的擔心和敏感,這是孩子的自我保護狀態而已,就好比寶寶在6個月以前,誰都可以去抱起,也不會哭鬧,等孩子在7—8個月大時,這時孩子有了自我意識,陌生人去抱的時,孩子就會表現出抗拒,會通過哭鬧來表達不滿和拒絕。這是因為寶寶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時寶寶可以分辨人了,對於自己不喜歡和陌生的人,就會表現出自我保護的狀態。

1、性格的原因,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內向害羞,對陌生人會有戒備之心,這樣的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時,是不願打招呼的,通常會躲在媽媽的身後,這需要媽媽的引導去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感。

2、不懂得如何打招呼,孩子之所以不敢打招呼,是孩子不懂得如何打招呼,如果生活中,孩子經常能見到媽媽跟別人問候打招呼,孩子也會去模仿學習,如果父母本身就不願或沒有打招呼的習慣,孩子是很難去跟外人打招呼的。

3、孩子敏感內斂,一些孩子比較內向,這種是不喜歡和別人打招呼的,不過這也屬於正常情況,有些敏感內斂的孩子,內心會想的很多,如:“打招呼後,會不會被嘲笑方式不對”,“會不會問我很多問題”等,孩子的內心敏感,就會導致孩子多想和胡思亂想,最後乾脆就不打招呼了。

4、害怕打招呼得不到迴應,當孩子嘗試跟外人打招呼說“xx您好”時,如果得不到迴應,孩子會很失落,覺得打招呼沒有什麼意義,也就慢慢不願再去打招呼了。孩子每一次的主動打招呼,都應給予迴應,當孩子不願主動打招呼時,父母要做到跟孩子主動打招呼,並去迴應孩子,這些好的習慣會讓孩子保持打招呼的熱情。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做到的是以身作則,除了積極跟外人打招呼,還要教會孩子使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禮貌用語,讓孩子掌握在什麼場合下使用這些語言。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打招呼和禮貌問候他人,是件讓人快樂的事。

孩子對喜歡的人是沒有牴觸心理的,如果讓孩子對不喜歡的人打招呼,孩子肯定是拒絕和牴觸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先跟喜歡的人打招呼,當孩子掌握打招呼的快樂後,再去引導孩子跟外人陌生人打招呼,內心就會減少這類的接觸,孩子也會主動去打招呼。

孩子不喜歡接觸陌生人,是因為孩子跟陌生人相處的時間少,父母要帶孩子,在熟人面前多接觸,比如讓熟人跟孩子主動打招呼,減輕孩子的敏感和牴觸心理。這會讓孩子放鬆很多,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熟悉起來,這時孩子自然就會去問候。

有一部分孩子,即使是父母的引導,就是不肯去打招呼,這類孩子太過於內向,這時父母不要責怪孩子和強迫孩子去打招呼,或許孩子正在做打招呼的心理準備,還在猶豫中,等孩子準備好了,就會主動去打招呼的。

在孩子打招呼這件事上,父母的原則是:鼓勵孩子打招呼,不要給壓力。孩子不打招呼不要強迫,慢慢引導和疏導。

幼兒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4篇

第2篇

如今,自閉症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隨著自閉症的大面積爆發,很多人卻對自閉症的瞭解知之甚少,那麼引起自閉症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應對自閉症?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很多孕媽在孕期的不良情緒,都是有可能導致自閉症的原因,人們對於自閉症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到對於自閉症兒童的行為,所以自閉症很多時候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妖魔化”,自閉症兒童更需要大家用愛心去感動他們。

很多父母錯過最佳的自閉症治療時期,是因為自閉症很多時候發生在嬰兒時期。

在孩子還在嗷嗷待哺的月齡的時候,可能一些小小的症狀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由於父母的疏忽,沒有及時的發現,才導致一大部分的兒童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自閉症是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的嚴重的身心發育障礙性疾病,以人際交往障礙、語言溝通障礙、行為異常等特徵,多數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所以在嬰兒時期,家長們就要多注意觀察孩子,那麼要注意自閉症這幾個時期。

1、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這個時期正常發育的孩子會笑出聲,而且會和大人有基本的互動,當大人逗他們玩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表現,並且還會有比較明顯的喜怒哀樂,這些都是一個孩子正常的表現,但是大多數自閉症兒童的表現是幾乎沒有情緒,也沒有快樂,而且很少和大人有眼神方面的對視。

2、在孩子一週歲的時候;孩子很少會叫爸爸或者媽媽,並且和大人或者其他孩子沒有任何的互動,並且對於大人對其名字的稱呼時,也沒有任何的反應,這個時期孩子的正常發展是比較靈活的時候,甚至他們還是經常發呆,這個也是自閉症孩子在這個時期的異常表現。

3、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生氣的時候行為過激;自閉症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心智沒有什麼增長,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外界如何他們沒辦法適應,並且在他們受到攻擊的時候,孩子會有過激的行為,但是語言交流幾乎沒有,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多注意了。

當家長注意觀察到孩子的時候,自閉症的孩子沒有任何的眼神和言語交流,他們的眼神稍微的呆滯,並且會一直有重複的動作和言語,語言表達以及互動幾乎沒有,家長們就要引起重視了,因為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時間是比較長的,一旦發現異常的情況下,就要及時的就診檢查,幫助孩子儘量減少這方面的痛苦。

家庭成員的理解和陪伴是幫助孩子慢慢恢復的重要因素,家長們耐心的引導和陪伴孩子,幫助他們一步一步找到外界環境的安全感,讓自閉症兒童慢慢的感受,慢慢的是去適應除了自己之外的世界,父母們用愛和溫暖去幫助他們走出,慢慢的去改變。自閉症並沒有這麼想象的那麼恐怖,父母們應該用愛去治癒孩子。

第3篇

今天上午,我們錦華國小和古寨國小共同舉行了依次健康教育研討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的有來自兩所學校的教師10多人,同時參會的還有教科所的主任和心理健康負責人。活動中聽取了縣國小心理健康負責老師,對於目前他們學校有關心理輔導活動的開展的一些情況與做法,並且聽取了三節心理輔導課聽課之後,與會的代表就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展開了討論,教科所主任還轉達了區教育委員會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由此可見,我們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無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過學習,感慨頗多,讓人感到沉重與責任重大。下面談幾點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體會:

一、學校有必要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要慎重,要正確對待,有效實施。

心理健康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需要,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綜合目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近13%全球兒童和青少年在心理和行為方面存在問題,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當今家庭、學校和社會一個亟待關注的重要課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要求,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我國將今年衛生日的主題定為“快樂心情,健康行為———關注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作為兒童教育的主要環境——學校,現在對這一方面都十分關注。我省今年也明確地把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作了明確的要求:鄉鎮級學校在xx學年開始必須專門有心理輔導老師;該老師必須經過培訓,有上崗證。

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情況也不是很樂觀,更是有待於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與提高。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和學校開展起心理健康教育,社會上的一些機構也積極參與到這方面工作中。大家都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本來是好事,但是,現在確實存在一種把學生中心理不健康的資料無限擴大的傾向,以此來抬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身價”的現象。還有的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誤解為“心理學教育”的現象,雖然在開展,但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而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開以及形式等都要慎重,要注重實效性,要根據不同情況體現多樣性。在國小,應以遊戲和活動為主。

1、要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轉變教育觀念的重要內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必須加速改革,迅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由學科系統型教育向職業能力型轉軌。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以轉變思想、提高德育素質為靈魂,只有良好的心理才會產生高尚的道德行為。學校教育和學生管理必須建立在學生思想健康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才會收到預期效果。所以,學校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諮詢,把心理教育納入教育計劃。我們學校目前雖然沒有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專門的教育課程,但學校領導和學生處經常督促教師要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教育。任課教師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都重視滲透德育(特別是學生的情感體驗)教育,班主任老師更是走在前頭,他們利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手段,像開展豐富多樣的班隊活動課和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課外活動、義務勞動,舉辦一些知識講座,個別談心,給以關愛和幫助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來教育感化本班學生,盡力使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學校的教師事實上都已重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缺乏的是有專業的人來指導,還不能把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到一定的專業與理論水平上來。

2、努力提高教師心理學知識和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含義應該是教師以健康的心靈感染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影響學生,以淵博知識和規範的行為教育學生。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教師這些方面的烙印,所以,對教師的心靈和職業道德要求格外高。教師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外,還要具備瞭解學生的心理,掌握學生心態,幫助學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礙,有效鑄造人類靈魂的能力,因此,必須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尤其是非師範畢業的教師應補好心理學這一課。學校還應定期組織對教師進行心理學的繼續學習,定期交流應用心理學知識、管理教育學生的經驗。

以往我們存在著用同種方法、同種手段教育所有的學生,少數人犯錯,大家挨批,少數人有提高全班都光榮的現象,不重視個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個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說法和作法都是錯誤的。有不少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來對老師常說的第一句話:“給你添一個麻煩,要多勞你一份心”,這就是要求針對學生實際加強教育的期望。就像本次研討活動中的兩堂課“學會誇獎別人”、“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有我們學校各個班每個星期的主題班隊課等,就是針對各自班級中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這對學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教育與啟迪作用,有助於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更是有助於學生的心理走向正常的發展。我們認為學校學生管理部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所有教職工都應該有了解學生心理的責任。教育管理有了針對性,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良好的教育環境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校園幽靜和環境優美自然會產生心情舒暢、氣氛和諧,為轉變學生思想、調整學生心態和行為創造有利條件。領導民主、管理民主、師生平等、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學生心靈、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書育人的氛圍。民主與平等能給人們心理以寬鬆,感到順氣、順事,不易產生逆反心理。在這種環境中才能教會學生自我調整心態,具有較強的自我心理保艦自我約束不良行為的能力。可增強正確評價自我、正確認識現實、正視逆境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這也是轉變學生思想,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條件。本學期,我們學校重視了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注重了學生的文明行為養成教育,校長和教師們帶頭講文明禮貌、保持校園整潔、講普通話,同學之間互相督促,大家互敬互重,大部分人的文明行為帶動改變了小部分人的不文明行為,逐漸就形成了一個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能保持愉悅、健康的心態。

總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針對學生的心理障礙及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教師的職責是控制和訓導學生,而學生則只能在被扣分、被訓斥中服從教師。因此,在民主社會,有識之士紛紛提出要校正教育目標,強調要為學校營造一個積極的、互相幫助、關懷的環境。除了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自我與情緒方面的發展。

第4篇

留守兒童似乎成了我們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整體表現內向,易怒,不願意和人交流成為所有老師對這些孩子的評價,在問題不斷的凸顯出來時,我一個年輕的老師也感到力不從心,暑期我參加了華中師範範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疏導的培訓。

這次培訓組織方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是數位專家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授課方法讓我們充分了解目前留守兒童的現狀。生動鮮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讓我真正的瞭解了這些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接著通過小組活動小組討論等形式讓我們切身的體驗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該如何組織活動讓孩子們的心理得到成長。我積極結合本校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很多關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的見解。

這次培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專家所說的一句話:留守兒童不一定就是問題孩子,對於他們要做到關心而不是過度的關注。以前在工作的過程中,由於我是學校專門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所以平時會十分關注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平時有時間就會找這些孩子聊天,時不時會說你們留守兒童會感覺孤單,有時候會不想和人交流,這些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話,其實無意間就使這些孩子心理上有了負擔,他們似乎感覺到作為留守兒童他們就應該有這些問題沒問題就不正常了,這次培訓後我明白自己之前做的是錯誤的,不僅沒有幫助他們反倒讓很多孩子產生了心理問題。回校後我開始轉變自己的思維,多組織學生群裡活動,讓留守兒童不感覺到他們的特殊,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沒有特殊待遇,一個月進行下來我發現這些孩子臉上多了很多笑容,讓我很欣慰。

在專家們的講授中,讓我明白,孩子身上很多問題都是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的,所以回校後我認真總結關於平時教育過程中對於孩子身上存在問題應該如何調節的心得。

留守兒童身上存在的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人際交流困難,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和人溝通,時間長了自然就和同學之間有距離,我通過活動課的方式讓學生合作討論,讓他們和學生之間建立相互合作的關係,然後教授他們一些如何和人相處的方法,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也從心裡感覺開心。

通過可貴而精彩的培訓學習,已經使我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提升。明白了留守兒童的關愛不僅僅只表現在生活學習上的關愛,更重要的是走進他們的心靈,在平時和其他教師聊天溝通中,我刻意的把這些學習到的教育理念傳達給他們,希望在我自己提高的同時,其他老師也可以提高,讓我們學校的留守兒童得到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