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人間失格》有感4篇 《漫遊人世的失格者》

《人間失格》是日本文學家太宰治創作的一部小說,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故事以主人公我的自傳式敘事,描繪了一個內心困惑、追求真理的年輕人在混亂的社會背景下的心靈探索。小說扣人心絃的敘述方式和深度的思考,帶給讀者一種強烈的觸動和思考。

讀《人間失格》有感4篇 《漫遊人世的失格者》

第1篇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人間失格》

在一次書店的閒逛中,無意接觸了太宰治先生的書籍《人間失格》,我懷著淡然的心態開始讀這本書,卻以意猶未盡結尾。看似平淡的敘述中帶著魔力和侵蝕力,一點點打動我。

小說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痺自我,自殺,輾轉於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直面的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普遍課題,描寫了社會中概率越來越高的自閉者、叛逆者、邊緣者的悲劇。作品主人公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葉藏若是處於當下,一旦試圖叛逆、忠實於自我地生活,那麼社會會越來越容不下他,他就會被異化成“人間失格者”。

“人間失格”中的“格”一詞我將之理解為對待人生的態度,誰沒有過痛苦和折磨?人間失格者不論何時都會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義,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歷的因緣。與其凝望著深淵,不如懷抱溫柔,明媚地活著。這是最基本的積極處世之道。

迴歸當前,我們正走在家庭與社會的交界處,昨日我們還是那個身著校服,爭分奪秒的高三學子,如今我們都已成為即將步入大學社會,成為獨立生活的人。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未來,我們應懷抱溫柔,成為陽光明媚下的是光明者,不忘初心,方可在今後的道路尋得更好的自己。

讀《人間失格》有感4篇 《漫遊人世的失格者》 第2張

第2篇

太宰治原名津島修治,日本小說家。於1909年6月19日出生於(日本)青森縣金木村,他的一生是沉沉浮浮,充滿波折的。

讀完他的遺作《人間失格》,又名為《喪失為人的資格》,也算是他的天鵝之作。我輕輕合上這本書,。全書由序言、三篇手札組成,是典型的太宰治套匣式結構,而書裡的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讓我印象深刻,我覺得那是一種自我否定吧,可我還是不明白。

在我看來,太宰治的一生如同夜晚的煙花一樣絢麗奪目,但也同消散在空中的煙花一般悽美。從小太宰治就對文學創作充滿著熱愛,中學時的他更是熱情高漲並於18歲那年考入東大法文科,拜井伏鱒二為師。1935年起,他的作品開始進入眾人視野,在日本文壇大展身手。而且當時的他還曾寫過一部以魯迅先生為原型的短篇小說——《惜別》,也是很棒的文學作品。這樣看來,太宰治的人生似乎是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也沒有什麼能夠使他甘心自我放逐,靈魂墮落的事。那他為什麼認為自己失去為人的資格了呢?為什麼會寫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那樣自我否定的句子呢?我感到不解,也想去繼續探究。

其實這個是和他的家庭,他的思想狀態和當時日本的社會環境有關的。太宰治的父親曾任貴族院議員,所以在那時來說太宰治屬於社會中的資產階級,也就是了他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後最討厭的一種人,他開始痛恨自己的身份,內心也開始變得灰暗。或許有人認為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我並不這樣認為,當時的中國也處在馬克思主義席捲的巨大浪潮中,但我們的文學家,小說家包括一些資產階級也沒有因此自甘墮落啊,他們積極的給自己做思想工作,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所以太宰治的.自我放逐還和他自己的思想有關。

而他的母親體弱多病,他自小在親戚的照顧下長大,直到國小二年級才得知母親的存在,所以說母愛的缺失,對太宰治的人生也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太宰治在16歲之後收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自己的身世非常厭惡,因此產生了自殺傾向。在18歲時,他喜歡的作家芥川龍之介自殺,(所以他也嘗試了第一次自殺)。在21歲時,與家裡斷絕關係,深刻厭惡學校生活,於是和咖啡館的女招待投海自殺未遂。在那之後,太宰治便退學了。他的精神生活並不安定,有過多次自殺,人們都說他的作品中飽含著極其消沉的頹廢墮落氣息,所以稱他是無賴派的旗手。在戰爭結束後,太宰治的文學作品迎來了它的黃金創作階段,但他的生命也似乎走到盡頭了。

在完成《人間失格》後,他於1948年6月13日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也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山崎富榮一起在玉川上水自殺。結束了他這短暫而絢麗的一生。

寫到這裡我好像明白了什麼,太宰治一生中有過五次自殺,好像是在說,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值得他留戀的了。也可能是想告訴人們,人間不值得。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太宰治對生活的不解,對自由的渴望,對未來的迷茫,讓他不得不自我否定,因為他無法否定這個世界,無法否定當時的社會背景,也無法否定其他人的思想。所以他難過的在他創作生涯的最後一刻寫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是啊,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向往自由和陽光,可總有人不得已藏於黑暗裡。可能有時自我否定也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肯定。

第3篇

買書的時候,一個它蜷縮在新華書店的一個小角落裡,瑟瑟發抖(網店,價格:9。9)。我查了一下它的相關背景和資料,順手買下。而後,我充滿期待。

?人間失格》是一本中篇小說合集。單從標題上來說的話,個人理解為:人間失去了本該有的格調,世間多諂媚,人間不值得。

從內容上看的話,這是一本蕭瑟、細膩、孤單的書。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微妙的審視著這個世界,無論是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上用筆,他的一些結論總是直擊內心的底層,讓人不快,但著實屬實,甚至裸露。

在作者或者是故事的主人公看來,世人太假,每個人都是披著兩層甚至多層外套,扮演多個角色。他們猙獰諂媚,妖魔鬼怪,而且他們還洋洋得意,怡然自得,不知懊惱和懺悔,把一切的一切歸咎給圓滑世故這種“莫須有”的東西。世人多迎阿,同事可能會在一小點利益算計你;朋友可能會在背地中傷你;戀人可能內心會有從未對你提及的事情…人世間充滿了偽善,甚至全是偽善或者不善。

但在我看來,這又怎樣?我敬佩他能把一切都說透的敏感與坦率,但是我鄙棄他厭世的心理(可能我還不理解,就像不理解抑鬱症的存在一樣)。“勇士,從來都不是不怕黑暗,而是在溺入黑暗中,仍嚮往光明。”光明與陰暗同在,世人都有自己的陰面和陽面,但這並不能給我們斷章取義的權利。無論他怎樣說,我都只是欣賞他的敏銳的思考和感性的訴說,我會透過他的眼光,領略這悲慘的世道,我仍願意相信任何人(包括作者)都是喜好溫暖的。在陰深的環境中飽受折磨,仍不願背水一戰的人,我除了覺得他懦弱不已,無話可說。

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在拜讀《傾城之戀》。讀此書可以明顯的感覺的到,張愛玲老師文筆細膩,感情豐富,對人物描寫及事件敘述拿捏得當,遊刃有餘。但,我更喜歡《人間失格》,所以也便一鼓作氣,全部看完。王小波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論述:“判斷一本書是不是好書,那就要看這本書對個人思想覺悟上是否有了一定的提升。”很明顯,兩本都有,但我仍覺得《人間失格》對我的影響更加厚重一點,也更容易讀懂一點(直白)。

無論是葉藏、還是田島,或者娟子,每個人物都特立獨行,每部相關小說都引人入勝,發人深省,我替主人公們遺憾,也在內心接受。我明白了生活實屬不易,人與人若做對比,沒有誰比誰幸福,只有誰比誰困難,在不厭惡塵世的時候,就要多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年少時內心青春的懵懂躁動,那時候快樂與悲傷都很簡單,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臉紅;厭惡一個人的時候,會動手。我們不用偽裝自己,甚至還會表現的大義凜然,一身正氣。而現在,儘管我不想承認,但是我還是被荼毒了。這世間太多紛擾讓人不能自已,除了沉默,不忘初心,和保持善良,我別無他法。有時候,我們會在交際上犯的最大的錯誤便是:“他懂我。”其實,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越大,越複雜,不要渴盼別人會懂你,重要的是你要自己懂自己。

以下,關於《人間失格》的幾個句子進行賞析、總結(惟庸之妻,goodbye等不再一一羅列)。

1,“那所謂青春的感動、年輕的自豪燈話語,只會讓我膽戰不已。”

我不否認自己曾有過,我甚至覺得這些是多麼美妙的回憶。如果可以,那麼你就在你還能感受到痛苦的時候盡情體味吧;如果可以,那麼就在你還能愛的時候用力去愛吧;如果可以,那麼就在你還飽含激情的時候奮發圖強吧…莫等閒,白了少年頭,沒有人會責備你的,我也是,我相信,太宰治先生也是。

傾聽是一種修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欲,願我們多一些沉默,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傾聽。

3,“我身上似乎散發著讓女人懷抱幻想的氣息,這並非炫耀,也不是玩笑,而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真是妄自菲薄啊,不過,很多人還真是這樣,但更多的人為這種特質去驕傲,覺得這是一種天然的優勢。真可憐。每個人感情源泉噴灑出來的‘水量’是有限的,切莫浪費。見一個愛一個的人,往往一個都愛不了了。失去了愛與被愛的能力,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此句之後跟的一句便是:“在被堀木道破之後,我漸漸失去了與娼妓遊戲的興致”),真是嘲諷。

4,“讓女人去辦事,她們絕不會垂頭喪氣,反而因為受男人之託,倍感開心。”

關於女人是怎麼想的,我是猜不到了。但是一找我就是讓我幫她忙的女人挺讓我反感的,除非是我的故友,或者是非我不能行的事,再者就是我所傾慕的女性(不過能讓我傾慕的也少,就算是有,她的品格肯定也是不願叨擾別人的)。

5,“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這種人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列表裡有很多。當然,是把那些矯情做作的人排除在外的。

6,“原來,在我所有遇到的女人中,我真正喜歡的,只有模樣窮酸的恆子”

相信我,絕大部分男人的心裡,關於女人,相貌可能是排在第一位,但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位。

7,“這世上每個人的說話方式都如此拐彎抹角、閃爍其詞,如此的不負責任、如此微妙複雜。”

9,“所謂處女之美,不過是愚昧的詩人天真哀傷的幻想,沒想到它真的存在於世。”

這句話,讓人有種淡淡的壓抑之感,若隱若現的透露出溼冷的過往。我心中有千言萬語,卻感罄竹難書,不知從何說起。洞穿世態炎涼的人,是可憐的,但是,一切都會過去的。taasdda

生命中最誠實的事情便是:今天會過去,明天會到來,你會老,你會死。

補充:如果《goodbye》不是太宰治先生寫了一半的絕筆,該有多好。可能,美之所以美,就是因為它的殘缺吧。比如:斷臂維納斯?

第4篇

這部電影我下載過一次,沒怎麼仔細看。現在看到原著,覺得真的不錯。它在形式上類似於《狂人日記》,但這部小說是自傳體的,這與太宰治的經歷密切相關。讀書筆記就像是作者的真實寫照。

不知道是英雄拋棄了社會,還是社會拋棄了英雄。他從小就害怕社會,害怕人,完全逃避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玩遊戲隱藏自己,不讓別人發現這個外星人。他的早熟很明顯,甚至有一些洞察力。這個早熟的男人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他發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欺騙,越被欺騙越被稱為完美的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大概是一個可怕的發現,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能出軌,就不一定能留在人群之中。當然,我並不認為這意味著太宰治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一點,而是他長大後明白了這一點,然後將這一觀點注入年輕英雄的內心,為他未來的行為奠定基礎。

人們稱太宰治的文學為“流氓文學”。如果我們只理解“流氓”的中文字面意思,我認為太宰治不是這樣。我覺得小說裡的人物有點存在主義的文學英雄。每個人都明白這個世界的荒謬,但又能怎樣呢?大概是被動抵抗吧。不反抗就是反抗。你應該被社會拋棄,被排除在人的行列之外。從序言中提到的三張照片可以看出,這裡沒有人的氣息,它與世界和社會是分離的。可能看起來他很懦弱,有女人支援,沒有出息。然而,當他年輕的時候,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梵高式的“魔鬼”,他很自滿,但後來沒再畫類似的畫。這未嘗不能說是他對自己的認識,最根底的是一個惡魔。但是一直沒有爆發,雖然一直“禍害”著人間。他的一直酗酒,以及後來的藥癮,是對社會的逃離,還是對自己本性的壓抑?

說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帥的`,電影裡的主人公也是帥的,這一點對於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點就是那種頹廢的憂傷的氣質,也對於女人們有吸引力,覺得有些神祕吧。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頹廢憂傷完全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裡的,是從對於人生社會的思考而來的。他完全有機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社會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樣,就不會有多麼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記的最後提到了他的父親,覺得這一生好像是與父親拔河一樣。我們當然不能說這一切都是父親造成的。但是父親也有很重的影響。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對於子女的不真正瞭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親:三島《午後曳航》裡小孩子的籌謀,父親是敵人,是英雄的敵人。)但我不認為這就是一出性格悲劇,不能簡單地劃分。他看起來是被社會拋棄了,但是方方面面還是在社會中,即使成為一個“廢人”。他思考到,“所謂的世人,也就是一個人”。單數複數的指稱已經不足以概括這其中的關竅了。面對一個人的嘲笑和指責,與面對全部人們的嘲笑和指責沒有什麼兩樣。因為人們有這樣的本事,“在互相欺瞞的情況下,居然雙方都沒有收到任何傷害,甚至幾乎沒有受騙的感覺”。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為一體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