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家鄉的變化心得6篇 回憶故鄉,感悟三十年:家鄉的變遷讓我領悟了什麼?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不斷髮展,家鄉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的家鄉也在向著一個更加現代化、繁榮發展的方向邁進。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我們對於家鄉變化的一些心得與感悟。

家鄉的變化心得6篇 回憶故鄉,感悟三十年:家鄉的變遷讓我領悟了什麼?

第1篇

雖然回家的次數不多,但是每次回家我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總的來說是,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家鄉一點一點的在變化著。記得家鄉以前的黃泥路已經漸漸的退去,一條條新建的水泥路已經通到了家門口,路上也添加了照明燈,晚上出門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黑漆漆的一片了。

童年的'時候,在家鄉玩的最多的是泥巴和各種昆蟲了;穿的衣服大多是親戚鄰居給的,衣服上還有些小破洞。現在,連國小生都知道手機上網,聊qq,打手機遊戲;穿的也是爸爸媽媽新買的衣服,新穎,漂亮。

在“食”的方面,從最初的“填飽肚子就算富裕人家”。現在,吃的每餐至少都有肉類了。而且也經常有“加菜”的節日可以過。

在以前,家裡有輛單車都是很不錯的了。然而現在,在路上看見的不僅是自行車了、更加多的是電動車和摩托車。現在,家鄉住瓦房的也少了,住的基本都是樓房。幾年前人們很少裝修,但現在基本都裝修的很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家用電器也越來越多了,比如: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助手。

村裡的國小已經裝修一番,並且規模也比以前大了許多;學校裡面新增了籃球場、塑膠跑道、還有學生飯堂。課室的桌椅不再向以前的了,黑板不再是以前的木板了。總的來說,很貼近現代化教育了。

現在家鄉衛生條件改善,衛生所增多,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醫療設施也相對齊全。

從泥路,到水泥路;從瓦房,到樓房;從生活困苦,到逐漸改善,再到如今的經濟寬裕。看著家鄉的改變我感到很高興,我也確實感受到了我家的幸福生活在蒸蒸日上的發展著,我感到很欣慰。

家鄉的變化心得6篇 回憶故鄉,感悟三十年:家鄉的變遷讓我領悟了什麼? 第2張

第2篇

社會在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而我的家鄉——黑龍江,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句:“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記得我小的時候,黑龍江的道路狹窄,街道兩邊的房屋破舊。人們大都安步當車,路上的摩托車大都是公安局辦案用的,小汽車更是見。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匱乏。那個時候,即使過年想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容易。每當夜幕降臨,街道很是寂靜,人們都早早地上床休息,街上漆黑漆黑的,更談不上什麼夜生活了。

八年後的今天,黑龍江煥然一新,變化真是很大。聽我來給你說說吧。

黑龍江的變化首先要數馬路的變化。以前一下雨,好幾天水位都無法下降的街道,如今被改造成了路旁風景怡人、排水設施齊全的柏油馬路,更是雄偉氣派,為老百姓的出行帶來了方便。外地遊客一下車,便感到像到了一個大城市一樣,令人刮目相看。

當然,變化最大的要數西林一帶。夜幕下的西林公園,四處燈光閃閃,有寬敞的街道,漂亮的建築,五顏六色的花草,還有新鮮的空氣。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都喜歡來這裡,有說有笑,開心地散步,縱情地歌唱,盡情地玩耍。老爺爺、老奶奶們都喜歡在老年活動中心裡唱戲、表演……,自娛自樂,還吸引了許多遊玩的人觀看呢。每天清晨,西林公園又是居民們鍛鍊身體的'好場所,他們有的打拳、有的踢毽子、有的跑步……。通過晨練,人們相互熟悉了,甚至交上了好朋友,真是其樂融融。

啊!江山如此多嬌,黑龍江如此輝煌,他將成為世界上最鼎盛的明珠,最茂盛婉麗的花園!

第3篇

啊!終於放假了,我可以盡情地玩了!我興沖沖地跑回家裡,準備告訴爹媽我得獎的喜事。可一下推開房門,我愣住了,只見我家客廳沙發上坐著一個人,他長的很高大,頭髮雖然有白,但臉上卻容光煥發,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精神。我滿腦子疑惑:這是誰呀?我好象在哪裡見過他,卻一時怎麼也想不起來。

爸爸見我一臉的迷茫的樣子,就指著那個人對我說:“怎麼?連你大伯也不認識了?”我仔細一瞅,還真是大伯。大伯見了,拉我坐下:“陽陽,怎麼認不出我啦?是啊,這也不能怪你,幾年沒見面,咱家鄉變化可大了,大伯同鄉親們一起植樹養牛,都發財了。”大伯一臉喜氣地對我說。

看大伯那個高興勁兒,我卻一臉不相信,離開我的家鄉,跟著來城裡打工的爹媽到城裡讀書才短短几年,怎麼會變化這麼大。大伯又開口了:“這幾年農村政策好,老百姓家家養牛養羊,種植核桃樹、蘋果樹,還在季節到山上採藥材等,家家都變化不小,村裡的小茅屋變成了二層小樓,牛拉車變成了小轎車、摩托車。犁地不用牛了,改用小型犁地機了~~~”大伯一開口,就像天河決了堤似的。大伯見我還不相信,又說:“不信,放假了你可以回去看看嘛!”經大伯這麼一鼓吹,我還真有點想回去呢。

第二天,我們一家人坐長途班車,又換公交車回到了久別的家鄉。進村之後,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原先進村的小土路,變成了光滑的水泥路,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現在什麼也不怕了,再往前走,原先的小草房真的被一座座兩層小樓房替代了。村裡還蓋起了養雞場、養牛場、養豬場~~~走過去時大伯家裡,只見電冰箱、電視機、沙發、電話機~~~一應俱全,房子又大又幹淨又漂亮。

吃過午飯,我又和大伯來到了村頭,一眼望去,只見大片的麥苗綠油油的,村頭的養豬場裡,一位年輕的阿姨正為圈內的大肥豬餵食呢。正看得出神,村頭的公路上,突然傳來上陣三輪車發動機的聲音,等到走到眼前一瞧,原來是村裡小超市的叔叔進貨回來了。

下午2點多,曾在村裡幼兒時的小朋友們找到了我,要我和他們去看一看他們的新學校,邊走邊說笑,我們來到了距離我村不到二里的.學校,走進校園,只見學校裡的教室寬敞明亮,什麼電教室、活動室、微機室~~~十分齊全,大大的操場上,還有一副嶄新的籃球架呢。

看到家鄉的變化,不由我發出感嘆:“變了,變了,家鄉真的變了,這多虧黨的富民好政策,多虧鄉親們的辛勤勞動。”我願我的家鄉明天變的更加美好

第4篇

時光如梭,短短的幾年時光,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黃島,也奇蹟般的變著。

昔日,我的家鄉只不過是鄉村般的小城市,道路坑坑窪窪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見,老人們走在街上,經常會因為不小心踩到崎嶇不平的地方摔倒了,而且因為路面坑坑窪窪的,下了雨過後,坑裡面就會有許多的積水,你如果走在路邊,一輛車子開過來,坑裡的積水會濺得你滿身都是,讓你變成名副其實的落湯雞。遠遠望去,所見的高樓寥寥無幾,但所見的平房可是屈指可數,大多數的都是簡陋的瓦房,遇到颳風下雨的時候,嚴重的倒屋,輕的則水會進屋裡去。

隨著改革的開放,我的家鄉已不是昔日鄉村般的城市了,如今已成為繁榮而昌盛,美麗又可愛名副其實的城市。昔日,那泥濘的的道路已無影無蹤。寬闊的馬路、立交橋如今已四通八達。走在馬路上,你一定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驚呆,往日,這裡還是自行車的'天地,如今已成為汽車的海洋了。各式各樣的汽車在寬闊的馬路來回穿梭,川流不息,,馬路兩旁,百花爭豔,綠樹成蔭,人來人往,以前的瓦房也被新穎的樓房取代,遠遠望去,那一排排,一幢幢整齊的高樓拔地而起,那高樓的外貌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兒童樂園裡洋溢著歡聲笑語。

家鄉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讓我們每個人盡一份力,大手挽小手。讓家鄉的明天變得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第5篇

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個地區都在發生不同的變化。我的家鄉是廣東高要祿步鎮。由當初的一個很小且貧窮落後的城鎮變成了當今一個比較繁榮得城鎮。家鄉是花園。有著鮮花的芬芳:家鄉是田野,有著收穫的希望:家鄉是生命的搖籃,記載著自己人生的軌跡。隨著時間的發展,我的家鄉變得越來越美麗。

隨著現在的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條件和水平逐漸的提高了。這一個年,我回到自己可愛的家鄉去探索著這裡的變化。

逛了一圈之後,發現現在的所城變化真不少。以前大鵬所城是個打戰的地方,凝聚了多少戰士的汗水淚水。他們日夜的為了百姓們的安全而戰鬥。而當今,在這個沒有戰爭的時代裡,大鵬所城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到大鵬的人民都會來參觀大鵬所城,來領悟歷史的變化。現在也有一些人不願意搬離那個地方,都在那裡居住,雖然那房子破舊,但卻是他們祖先他們的前輩留下來的東西。這讓他們一代傳一代感到了非常的驕傲。此時此刻,我感覺到了家鄉的變化,我們這一代的新青年,因該要更加的努力,使自己的家鄉更富裕起來。

大鵬山歌,是大鵬客家文化最出名的地方。在以前,人民的生活貧困艱難,起早貪黑的。早上早早起來就得下田去工作,一起來,大家都會唱著山歌去工作。和我一起走著工作人員,帶來來到了一條客家村,哪裡的人民都會唱山歌。我們來到了一個老奶奶的家裡,坐在那,聽她講訴著以前他們生活的故事,並且她唱起了一段小山歌。想到老家的牧牛兒郎的樂觀,也來掌牛仔呀掌牛哥,手提牛索唱牛歌,隨時隨地隨牛走,一年到暗樂呵呵。勒杜鵑花開遇彩雲,烏頭魚趕灘流水停,做件衣裳線又紡不勻想送你涼帽。盼天晴。聽著老奶奶唱著山歌,我們彷彿能想得到那一輩生活的情景。雖然是那麼的辛苦,但他們的生活過的充實。現在時代發展了,家鄉也變化了,像我們這一輩還能有多少人繼續唱著山歌呢?難道的大鵬山歌文化難道就要被流失了嗎?我問這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說每個人都會在為自己的家鄉做貢獻,保留著自己家鄉的文化,所以不會被流失的。是的。這一次的我愛我的家鄉—返鄉專項實踐活動中,真的讓我好好的瞭解到了家鄉的過去。家鄉的歷史。

我的家鄉在不斷著變化,變得越來的越美麗。工作人員還告訴我,在我們父輩這一代,因為大鵬是個靠海的城鎮,很多人都是靠下海捕魚為生,早早著,家裡的人就起來放網,打水,捕魚。然後拿出去賣。海邊,就是他們工作的地方。為了養家,就算多麼辛苦,很多人都是去下海捕魚,有點還弄海膽。而現在,我的家鄉卻因為在海邊,變成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大鵬半島。很多人一到假期,就下來這邊旅遊,特別是夏天。以前的老百姓們就是以海為生,現在我的家鄉卻因為海而變成了旅遊景點,沒到天氣熱時,來這裡游泳的人可是人山人海。是啊,時代不一樣,人民的生活也不一樣了。也變得富裕起來了。很多年輕人,小時候就在大鵬這片土地讀書,長大就說要出去外面工作然後賺錢回來使自己的家鄉變得更美麗。是的,很多人都做到了。我的家鄉,記載著我們的`每一代人成長的足跡。

是啊,工作人員帶了走了很多地方,我都發現了家鄉變得很不一樣了。變的美麗了。連本來只有機動車能走的跑道,現在還有綠色單車跑道,以前,年輕人想要出去工作,卻放心不下家中的老人,因為擔心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現在大鵬建立起了一座非常漂亮,設施非常好的大鵬老人活動中心。再也不怕家裡的老人沒人照顧,哪裡有許許多多的老人陪伴。那裡,還時常為老人們準備各種各樣的豐富節目,還經常有義工過去和他們玩,因為,我也參加了我家鄉的義工活動。體會著在家鄉做義工的感覺。以前人民住的都是一層一層一間間的瓦房,幾個人住在一間房間了,而現在是一棟棟高樓大廈的蓋起來了,瓦房也慢慢的減少了。人民現在都擁有自己的房子,想去一個地方不用在走幾個小時的路程,而是有了屬於自己的汽車。是啊。經濟發展了。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富裕了。現在大鵬當地政府也加大了對外宣傳大鵬是個多麼好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來到這片美麗的領土。

第6篇

我的故鄉是在福建省羅源縣起步鎮,三十年前,這裡沒有超市,沒有卡拉ok,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機動車,沒有鐵路火車,沒有私家車、沒有運動場、沒有??,總而言之,現在有的那時很多都沒有。然而,時光荏苒,日月穿梭。彈指一揮間,三十年過去了,時間進入20xx年,30年裡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每年每月都被家鄉的新變化感動著、震撼著,內心有說不出來的激動。

也許有人會說,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能有什麼變化?是的,照比全國有名的大城市上海、香港等等,我的家鄉實在是微不足道。然而,若是和過去相比,你就會發現,我的家鄉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鄉所在的羅源縣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84年羅源灣經省政府批准列為二類通商口岸,1988年羅源被國家列入沿海開放縣份;1992年成立了省級羅源灣經濟技術開發區;1993年摘掉貧困縣帽子;1997年基本實現小康,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小康的原貧困縣;1999年4月國土資源部在羅源灣建立了全國首個土地綜合開發整理示範區;1999年8月國家科技部等5部委批覆羅源為全國科技興海示範基地;20xx年7月羅源灣被省政府確定為福州外港。從1993年至20xx年,連續八年被評為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20xx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5.0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70.20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1.0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9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96萬美元,外貿自營出口總值347.20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66元。目前,全面開發建設羅源灣的條件已成熟,羅源灣將成為東南沿海最具生機活力的投資熱土之一。

暫不說這些我們不熟悉的資料,那畢竟離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有些遠。就從我們身邊從我們平常所接觸的事物,你也能對感受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跟隨我漫步小鎮,你會對家鄉的變化有更深刻的體會。

“要致富,先修路”。家鄉的人民從實踐中體會到了修路的好處。在過去,家鄉人民深受路途之苦。坑坑窪窪的泥土路,走起路來拌跟斗,一下雨更是泥濘不堪。世世代代的家鄉人民終於告別了那“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路滑,費時費力”泥土路,一條條寬敞的柏油路、水泥路遍佈了大街小巷。從摩托車代替自行車,到現在許多家庭都開上了汽車,路修好了,隨路而建的橋也一座挨一座。一座座氣勢磅礴,華美絢麗的大橋代替了歷史悠久的石拱橋。一條條寬闊平坦的路,一座座華美壯闊的大橋就是家鄉人民通往小康的'坦途!

進入村口,一幢幢嶄新漂亮的樓房躍入眼簾,一改村民過去所居住的泥磚瓦房等危房險舍,村民不再因每逢颳風或暴雨天而臨時轉移住處了。大多數村民圓了“安居”夢。這些樓房的建成,既有省政府實施安居工程,給予貧困戶補助興建的,也有農戶因發家致富建設的。改革開放前,幾乎家家戶戶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時候,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後來用磚磚瓦瓦建了個土磚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現如今,一踏進村莊,一幢幢二、三層高的新樓房,展現在眼前。每戶人家一塊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溝圍起來,溝水清澈,魚翔淺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後,還種上了花果林木,綠樹成陰、鮮花爭妍,家家住的是個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的“農民別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鄉政府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助下,家家接通了水、電,既可飲上潔淨的自來水,

又能用上電燈、電話,還可上網、看電視,過上了現代化的城市生活。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家鄉的廁所。大多是用黃泥磚頭砌成的。那是一個很無奈有些很滑稽的玩意。首先,是一條非常泥濘的小路,乾的泥,溼的泥,黃的泥,黑的泥。小道兩旁,雜亂地長著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雜草堆上,立著兩排整齊而非常醜陋的房子。那些黃泥磚頭,沒有一點結實的感覺,用指甲輕輕一刮,泥粉就會刷刷的落下來,總讓人擔心,一下雨就要融化,這就是那畏人的茅廁。人,可以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而茅廁,更是可以未見其屋,先聞其臭。小時候,每次不得已經過那條小路,都要捂著鼻子,以儘可能快的速度逃離!站在茅廁口,第一次見的人大概都沒有進去的勇氣:只見昏暗而渾濁的糞池散發出陣陣惡臭,陽光透過屋頂上唯一的一片光瓦射下,照在搭在糞池上的那兩條細窄的木樑上,誰都忍不住擔心那木樑的久遠能否承受住自己的重量;不要以為茅廁是寂靜的,蒼蠅是這裡的主角,“嗡嗡”地沒頭亂撞,其間還夾雜著豬圈傳來的“嗚嗚”聲!而在昏暗的角落,有著蒼蠅的盛宴:堆得高高的手紙和竹條在猥瑣地微笑!而今那令人生畏的廁所再也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新房裡的廁所:貼著光滑的瓷磚,有u型水管把臭氣隔離!廁所裡殘留著沐浴露的香氣,有時老阿公阿婆還會在裡邊哼著聽不懂的歌兒。今年春節回家,遇到一件非常可愛的事:年近七十的鄰居大伯風風火火地過來幫忙卸年貨,嘴裡啊,還哼著庾澄慶《熱情的沙漠》!大伯是從來沒有讀過書的人哪!仔細一問,原來是大伯聽dvd機裡唱著好聽,偷偷叫小表弟教著唱的!這不常說嘛!物質與精神不可分割,現在的鄉親們已經不滿足於電視這點娛樂了,隨著生活的逐步改善,人們對生活質量和水平

有了新的要求。人們在有了dvd機,看著自個兒喜歡的電影開心地笑,有了麥克風,歡天喜地地直起腰板唱一唱的同時,為了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還採取“村民籌一點、出外鄉賢捐一點”的集資方式,組織演黃梅戲、播放露天電影、英歌隊、舞龍、舞獅、彩旗隊等一系列文娛活動,昔日曆久得見的演大戲為主的歡樂慶典,今年在家鄉大飽眼福。切實為偏僻的山村平添了幾分熱鬧。據悉,村裡每年春節前後都要舉行一次這樣的盛典,揚灑豐收喜悅,憧憬美好前程。

過去,村裡的年輕夫婦迫於無奈出外打工,男的出遠門謀業,逢年過節都很少回家團聚,女的則就近縣市打鐘點工或當保姆,一家人“各奔前程”,許多孩子就只能寄住在爺爺奶奶家,造成孩子的許多教育問題的出現。如今,有很多農戶在家裡興起了家庭養殖業,圈養良種豬,多則近100頭,少則10多頭;承包土地,開始規模化種植,運用新技術進行大棚種植;還有的兼承包魚塘圈養起羅非魚;各家各戶擁有1—2臺電車,為周圍的製衣廠針織手套、短褲,去肉鬆廠包裝肉鬆等服務,每天輕輕鬆鬆的針織活也能攢上百來十元,一家人不用外出也能在家攢錢。可謂過上了“男耕女織”的生活。過年走在小鎮上,你隨處可見熱情好客的鄉親們,大家臉上無不洋溢著喜悅的笑容。“現在社會風氣好了”、“黨和政府的真正關心到農民的心坎上”、“村裡的貧困戶生活得到保障”、“讀書免費,種田免稅”??成了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欣看家鄉的變化,只不過是中國新農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

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鄉鎮,隨著時代發展的潮流而進步,隨著時代發展的脈搏而跳動一切都是那麼的清新自然,在清新自然中又富有現代氣息。

三十年來,家鄉的變化真的很大,三十年變化當刮目相看。我為自己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小鎮、這樣的一個年代而感到自豪,更為自己是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而感到驕傲,我們締造著改革開放的輝煌,我們享受著改革開放的碩果。對比三十年前,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工作,因為我國開放的腳步時刻沒有停息過。我們沒有理由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因為時代的腳步不允許我們停滯不前。三十年後的家鄉是大自然的天堂,是幸福的樂園。三十年,可謂彈指一揮間!雖然沒有坎坷的個人經歷,沒有耀人的工作成績。但30年的變化足以讓我們觸控到了社會前進的脈搏,感受到了時代跳動的音符。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每一個國人的生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滋潤了每一個國人的心田。

三十年前,當中國曆史掀開新的一頁的時候,百廢待興;三十年後,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欣欣向榮。基於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輝煌成就,擺在中國人面前的是一個更加艱辛和充滿機遇的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還應該不斷努力,繼續改革的步伐。歷史也已經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揮寫中華民族振興的輝煌。面向未來,我們仍需代代努力,不懈奮鬥,生生不息。在曲折中發展,在發展中強大!我們農村的這部故事,將伴隨著祖國續寫著無盡的繁榮與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