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土木測量實習心得體會2篇 土測實習:收穫與成長

土木測量是土木工程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而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將通過分享實習心得體會,探討土木測量實習的重要性、具體內容以及對於學生職業發展的積極影響,為廣大讀者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

土木測量實習心得體會2篇 土測實習:收穫與成長

第1篇

時光飛逝,短短的二十幾天的實習結束了。在這個短暫的時間,學習到了許多也感受到了許多,深深的覺得實踐的重要性。這次實習任務我是在三明市交通規劃設計院完成的,主要是跟隨著技術員在野外進行外業測量,從中學習了大量的測量知識。

這次實習參加了三個工程的外業測量,分別是三明沙縣機場進場公路、省道東石線(s307)清流寧化界至寧化東風林場、省道205線寧化建寧交界至寧化東風林場。其中三明沙縣進場公路按新建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60公里每小時,公路全長3.3公里,路基寬10米,路面寬9米,同時預留供水管道走廊。該公路在機場建設期間,作為施工機械進出場道路使用;機場建成後,該道路作為沙縣城區通向機場的永久性道路。省道東石線(s307)清流寧化界至寧化東風林場與省道205線寧化建寧交界至寧化東風林場合起來共六十幾公里,全線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10米,採用全幅式水泥砼路面結構。

第一次接觸全站儀是沙縣機場進場公路的外業測量,即運用全站儀進行路線中線的測量。由於我以前在學校沒有接觸過全站儀,所以當我拿看到到它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怎麼使用。全站儀是全站型電子經緯儀和微處理器等部分組成,它通過測量斜距豎直角、水平角,可以自動記錄,計算並顯示出平距、高差、高程和座標等相關資料。全站儀的測量首先是一項非常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絡起來,這就是這次實習的目的之一。這一段路基本上都在深山中,我來的時候已經測了一公里多的里程。我們分為兩組中樁組和橫斷組,我在中樁組。由於我們的工作地在深山中,所以都得扛著儀器進山,我記得從第一天爬三十分鐘的山路到後來需要近兩個小時才能到達工作地點,午飯只好在山上解決。就這點使我明白修建一條公路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平時呆在教室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在深山中有看不到的危險,在這裡有很密的樹林,可以讓你迷失方向;在這裡有許多昆蟲,會叮咬你甚至會導致過敏;在這裡有不少的山谷,你可能會失足滾下去。面對危險的野外作業,使我感到遵守單位規章制度聽從指導的重要性。

在深山測量比平原需要更多的人力。因為在深山中出了需要扛儀器和水外,還要在山中劈出一條可以走的路來。需要帶的儀器裝置有:一臺全站儀、一個三角架、兩個帶有稜鏡頭的站把、一個帶有稜鏡頭的對中杆、一個裝有資料的測包,及柴刀等等。測量的大概過程如下:先置儀再測後視接著放樣,測不到下一個點則需要打轉點。置儀的方法:在轉點上先架三角架,用腳把一個角架給踩實,在把全站儀安裝在腳架上,對中好就把腳架全部踩實,接著整平直至管水準器和圓水準器氣泡都居中,在接著用捲尺測儀高,然後輸入置儀點座標和儀高,設定完就可以測後視。後視由於是在山區轉點很多後視要準確(誤差在一公分之內),所以需要用站把提高精度。站把中杆的把尖對在轉點的鐵釘頭上,按住伸縮按鈕固定住另外兩腳,放開按鈕把三角架鎖緊,然後子啊按住伸縮鈕調節高度至氣泡居中為止,最後設定好把高並把稜鏡頭對準全站儀。跑把是最辛苦活,跑把員需要有良好的方向感和距離感。在深山中跑把員往往看不到前面幾個打下中樁,因此很難辨清方向。一般20米打一個樁,每個要素樁都要打。跑把員先認準路線走向,走20m,把稜鏡頭對準儀器測預測一下方位和距離。根據測出來的值決定對儀器方向往前往後,路線方向往左往右多少米。測完準確值後,跑把員要把把高報給記錄員。記錄員需要記下里程樁號把高,及對應樁號的座標高程。打轉點需要隨時準備工具,有錘子、鐵釘、塑料袋(作記號用)、木樁、記號筆。打轉點的基本原則是站在轉點位置要看得到儀器,看得到接下來要打的路線。木樁要打到離地面4公分左右,不易被踩到的地方。在木樁上墊個折成四方形的塑料袋,再打入釘子。最後在四方形塑料袋上寫上轉點號,再轉點上方綁個紅色塑料袋。在深山中樹林太密,導致全站儀與前後視及跑把之間不能通視,這就需要工人把擋住視線的樹枝小樹等等砍掉,直到可以測出值為止。寫樁號與打樁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到要注意樁號要寫的清楚準確。中線測量的工作方式基本上如此。

通過一段時間的測量工作,我熟悉了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全站儀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資料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知道了如何避免測量的資料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要作到:

艱難的外業工作使我明白了野外測量工作你不僅僅需要過硬的測量知識與本領,還需要有個好身體來應付這艱苦的工作,但更需要一種不怕苦堅持到底的精神。

地質調查的內容很多,調查涵洞沿線的土的組成、巖體的形態等內容。走在老線路上,看到了許多平時都沒有注意的東西。首先映入我的眼簾的是老線的路面情況,路面雖然是用瀝青鋪築而成的,但已是滿目瘡痍。可能是以前的瀝青材料效能比較差的緣故,這裡的路面出現了裂紋,有橫向、縱向、網狀的。還有車轍,千奇百怪的小坑,在有一小段的路上我發現瀝青居然會黏在我鞋底。對我個人而言當然是喜歡現在的瀝青路面,畢竟它有良好的效能,比如:有足夠的力學強度,一定的彈性和塑性變形能力,不揚塵,汽車行駛更平穩噪聲低等特點。瀝青路面往往用於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這次修的二級路用的值混凝土路面畢竟瀝青路面比較貴。我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路面材料一定越來越好,行車一定會更安全。

老路在道路線形的確有些不妥,有些明顯的過彎,所以我看到新的線形彎道處設計的更加平緩。有一個路段的'上下坡,坡頂處視野很狹窄看的不遠,這個縱坡設計應該要重新設計。道路上行駛的車輛並不多,想必這也是隻修兩車道的原因吧。對老路上的邊坡瞭解的不多,只清楚的認識到一個巖質邊坡是成90°的。看來回去得補補這方面的知識才行啊。

土木測量實習心得體會2篇 土測實習:收穫與成長 第2張

第2篇

土木工程測量作為專業的一項基本功,是我們學習土木專業學生必須很好掌握的一項技能。在大一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在學院的組織下,在校內開展了為期10天的土木測量工程測量實習。

“這實習怎麼比軍訓還辛苦啊?”,當幾天之後,我們習慣了早上5點起床,扛著測量儀器外出測量的生活時,我們不再聽到之前的牢騷。為了保證測量的精確度和測量的時間進度,我們總是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起床,帶上“傢伙”到了主一、主二與公一交界處的測量場地開工了!當學院其他專業同學八點走向教學樓進行實踐周學習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早上工作結束收工的時候。早上回到宿舍,我們並不能清閒下來,一張張原本的空白資料表等著我們去計算、校驗。要是資料滿足條件還好,如果像我們小組第一天測量後的那超出容許範圍外的角度閉合差,只好準備第二天更好起床,重新測量原本屬於第一天的工作。在下午短暫的補充睡眠之後,當其他專業同學下午下課,準備享受豐盛晚餐之時,我們再次扛著儀器,在太陽下山之前再次出工測量。在夏天的傍晚,每當太陽下山,天色暗下之時,已是晚上7點多了。放回儀器,學校食堂已不可能再有飯吃,走出校門來到小店,抬頭一看,簡直就是班級聚會的景象,大家都在小店狼吞虎嚥了。原本以為晚上的可以放鬆下來休息了,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我們還需對一整天的工作進行一番總結,並制定好第二天的,提高小組工作效率,確保進度的完成。

實踐總能發現許多問題,在這次測量實習中也同樣存在。首先,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對儀器的使用上,課本上介紹儀器使用的知識都比較抽象,到了真正實踐中的時候,我們未能很好把書本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還需要老師再次進行指導。其次,我們在實地測量的時候高效地完成測量。我們在第一天測量的時候,角度閉合差居然和容許值差距大於3倍。這個問題的出現就說明我們的能力還很有待於提高,我們忽略對中的要求要點,沒有儘量對中點位,而尋求方便直接對中花杆,同時我們對天氣對測量的影響沒有重視。這些問題的發現也說明了我們的經驗還較欠缺。最後在製圖的時候,我們對陌生的地形圖的繪製非常生疏,沒有很好地把土木工程製圖中的一些技巧方法運用到地形圖的繪製中。這個也需要老師在今後教學中對我們更多的指導,促進我們水平的提高。

再來說說這次實習心得吧,通過本次的測量實習,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在於將書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與現實的測量很好的結合了起來。不再是我們單純看書本上的文字內容,而實際確不能很好弄懂在今後實踐中的操作。測量儀器的使用和實地的測量實習工作的開展,讓我們更直觀接觸到了土木工程測量這個學科,也為我們今後走上工作崗位後,更好更快地使用儀器、控制測量發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我們明白了,土木工程專業的實際操作性強的特點,觸發我們今後要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並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方法,從本質上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總之,這次10天的土木工程測量實習收穫是很大的。不僅在於我對專業的學習和儀器熟悉程度,同時在對自己做事的嚴謹、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也極大有促進作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會在今後求知的道路上繼續努力,為做一個合格的土木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