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汙染調查報告8篇 《揭祕汙染罪狀:調查報告曝光》

汙染調查報告是一份詳細記錄某一地區汙染情況的報告,是環保、政府等單位對環境進行監測、防治汙染的重要工作之一。該報告旨在揭示現有汙染狀況,提出具體解決方案,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落實。

汙染調查報告8篇 《揭祕汙染罪狀:調查報告曝光》

第1篇

我們的小區原來鳥語花香,美極了!人們都在小區裡玩耍,種花種草……但不知是什麼時候,小區裡的花草樹木不再那麼茂盛了,小區裡垃圾遍地,烏煙瘴氣的。人們逐漸也不在小區裡玩了,也不在小區裡種花種草了。

小區裡沒有了花草樹木,沒有了人們的歡聲笑語,沒有了當初的鳥語花香。我們小區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美麗的小區了。為什麼小區在短時間內變化了這麼多?於是我對小區環境汙染進行了調查。

我發現小區的周圍有很多工廠,如:垃圾廠、食品加工廠……每年從小區周圍吹來的黑煙數不勝數,尤其是小區旁學校取暖煙囪,每天濃濃的黑煙吹向小區,搞得小區裡烏煙瘴氣的。黑煙遮蓋了太陽,讓花草無法見到陽光。而且小區裡有很多人經常開汽車出門,讓空氣受到了汽車尾氣的汙染,讓花草無法吸收清新的空氣而死亡。可是,人們也亂扔垃圾,弄得小區裡垃圾遍地。

小區周圍吹來的黑煙讓小區烏煙瘴氣的。汽車的`尾氣汙染了小區裡的空氣,使花草樹木都見不到陽光,吸收不到新鮮空氣,都枯萎了。人們隨地亂扔垃圾,讓小區裡垃圾遍地。

3、黑煙和汽車尾氣讓花草見不到陽光,吸不到新鮮空氣。

通過調查,我發現小區汙染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並與小區周圍的工廠有很大的關係。

小區管理人員應當與小區周圍的工廠管理人員加強管理,堅決制止人們排放廢氣,亂扔垃圾,讓人們少開車,少排放汽車尾氣。

汙染調查報告8篇 《揭祕汙染罪狀:調查報告曝光》 第2張

第2篇

一.課題 :瀏陽河雙江口電站至大慄坪電站河段魚類資源及環境調查。

二.計劃:20xx年12月14日,對雙江口電站至唐家洲一線河段進行實地考察。 20xx年12月15日,對唐家洲至大慄坪電站一線河段進行實地考察。

20xx年12月14日,我們來到位於雙江口電站下的一個農莊內。從當地居民口中得知,此地河段廣泛分佈著鯉魚、草魚、黃鴨叫魚、鯽魚等,其中黃鴨叫魚、鯉魚的數量最多。此地河段也已知有魚類二十餘種。因為此河段水質較好,所以不會對此地魚類的生存繁衍造成較大影響。

下午,我們來到花炮觀禮臺一線的河段考察,據當地一漁民說,此地河段廣泛分佈著鯉魚、草魚、黃鴨叫魚、圓腹皮、沙勾魚、油魚、大眼肉魚、鯽魚等三十多種。此地魚類不僅數量、種類繁多,而且肉質鮮嫩,味道清甜。因此,此地大部分飯館都推出了“正宗河魚”一系列的菜餚。就這樣,此地魚類捕撈現象嚴重,甚至有一些漁民在每年的上半年的禁漁期也進行捕撈作業,所以對此地的魚類生存的繁衍都會構成影響。

20xx年12月15日上午,我們來到城東到氮肥廠一線河段進行實地考察,得知此地廣泛分佈著鯉魚、草魚、圓腹皮、鯽魚等。因為此河段的.居民生活用水隨意直接排入河中,導致河中鯉魚的肉有一股油臭味,但草魚、鯽魚因為食性與鯉魚不同,所以仍然肉質鮮嫩,味道清甜。

下午,我們來到氮肥廠至大粟坪電站一線河段進行實地考察,得知此地鯉魚、鯽魚、草魚數量最多,而且味道好。但是,此河段釣魚者太多,魚量也有所減少。

20xx年12月14日上午,我們來到雙江口電站到觀禮臺一線河段,此地河段周邊環境較好,河段也沒有受到什麼汙染,周圍只有一家造紙廠,排汙現象並不嚴重。總的說來,此地河段及周邊環境較好,在夏天,河中還有人游泳。 12月14日下午,我們來到觀禮臺至唐家洲一線河段進行實地考察,此地區因為偏遠,所以工廠隨意排汙現象嚴重。此地有三家造紙廠、兩家塗料廠,汙水都直接排入河中,而且此地農民用農藥毒魚現象嚴重,化學農藥對河水汙染很大。因為環境的嚴重汙染,而導致了瀏陽河中的羊勾魚(形似草魚,魚鰭為金黃色)已全部絕種。總的來說,此地河段汙染較嚴重,河水散民著臭味,水面浮著一層膠狀物,嚴重影響魚類的生長和繁衍。

12月15日上午,我們來到唐家洲到氮肥廠一線河段。此地河段相對來說汙染比較嚴重,因為此地的主要汙染物是居民的生活用水直接排入河水中,裡面含有毒化學制劑,對河道汙染很嚴重。還有此河段機動船數量多,而且行駛頻繁,也都存在著不同的漏油情況,致使此河段中的鯉魚有煤油或肥皂味。

12月15日下午,我們來到了氮肥廠至大粟坪電站一線河段進行實地考察,此地河段汙染與觀禮臺一線河段汙染一樣,為工廠排汙汙染、化學農藥汙染、垃圾汙染以及居民生活用水汙染及黑火藥汙染等。此地有沿河段而建的大小工廠七家,紙廠三家、塗料廠一家、氮肥廠一家、化工廠一家。此地河段毒魚現象也相當嚴重;居民的生活垃圾也都丟在河中,還有此地炸魚現象嚴重,炸藥爆炸後的殘渣汙染河道,而且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總的說來,此河段汙染較嚴重。

兩天的考察結束了,根據我們這兩天的考察,得知瀏陽河中魚類資源的生存暫時沒有太大危險,不過要請廣大漁民、鉤友遵守政府頒佈的禁漁規定,在禁漁期間不要捕魚。

對於環境,總的來說,瀏陽河段的汙染較嚴重,主要是工業汙染和居民用水排放。

通過兩天的考察,我們瞭解了許多,我希望所有沿河而建的工廠不要將汙水直接排入河中,要先處理後再排放。政府要提高農民及漁民的環保意識,禁止他們用農藥在河中毒魚,不讓他們把生活垃圾丟在河中。居民生活用水要先處理再排放。而炸魚現象要嚴令禁止,因為黑火藥不僅汙染河水,而且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以上說的這些,都希望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兩天的調查結束了,我瞭解到許多對環境有汙染的企業給瀏陽河魚類資源的破壞情況,河水受到汙染,使漁類資源減少甚至滅絕,人們因飲用受汙染的水而患上各種疾病。所以企業的汙水必須處理達到國家的排放標準後再排放,居民的生活汙水要集中處理。為了生活更美好,我們必須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第3篇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環境汙染問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有電視媒體也曾報道過“垃圾圍村”的現象。以前人們只重視城市環境汙染的問題,處於邊緣位置的農村地區的環境破壞問題往往被忽視。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重視村容村貌的整潔,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得到普遍的重視。筆者通過實地考察和在農村生活多年的經驗並加以深入思考,理論結合實際精心撰寫了本文。簡要論述了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的背景原因、環境汙染的嚴重性及其解決方案。筆者認為其言論無論多麼精妙都只是高閣之談,其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還需要得到實踐的檢驗。

本文以湖南省靖州縣新廠鎮營寨村為例,分析了造成該村環境汙染的原因,還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意見措施,筆者認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處。

新廠鎮營寨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地處靖州縣邊陲,與通道縣縣溪鎮接壤。全村共六個自然團,名多村民。營寨村是典型的山地村,交通極為不便,境內沒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還沒有一條正式的公路,通往鎮政府駐地的公路正在鋪築當中,工程竣工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多年以來當地村民都是經過泥濘的盤山公路去往通道縣縣溪鎮,而很少再到新廠鎮趕集。該村的落後與閉塞全縣聞名,雖然如此,由於當地村民勤勞能幹,坐山吃山也是溫飽有餘,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這得益於當地的香菌種植產業。該村相當一部分的村民都從事香菌種植,尤其是上營寨和下營寨更勝一籌。香菌種植給該村帶來的財富一時間還難以統計到具體的數字,但是,自從種植香菌以來村內面貌的改變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時顯著的。

與此同時,香菌種植業給該村的環境帶來巨大壓力,生態環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壞。極不符合“生產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針的“村容整潔”一條。

二、營寨村環境惡化的現象、特徵及危害

營寨村的環境汙染問題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為突出。筆者便有深刻的體會。從前的青山綠水被糟蹋得遍體鱗傷滿目瘡痍不堪入目。

該村的環境汙染主要是沿溪流區域呈帶狀分佈,而又以有居民帶更勝。營寨村各個自然團都有其賴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團寨而過,或繞團外而流,這些水量並不豐富的溪流是當地主要的水源,不僅灌溉農田,還為當地居民提供滌衣洗菜之便。營寨雖處於閉塞之地,但山水田園風光清秀無比,民養自給有餘。但是現在已經儼然不是那般模樣,小溪裡沉積了厚厚的淤泥,爛橘子爛菌包破塑料袋將溪水堵得水洩不通,部分流段出現斷流現象,如廁後使用過的衛生紙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併統統傾瀉於小溪當中,不但有礙觀瞻,時間一長臭味熏天。

處於這樣的生活環境之下當地村民卻不以為然,得過且過,放任自流。還在門前溪流中餵養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鴨糞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們還在這樣的水質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據食物鏈的原理,最後傷及當地居民在所難免。

1、汙染來源單一。汙染源主要是當地農業生產所產生的生產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爛菌包。爛塑料袋、如爛水果、洗衣汙水等。

2、主要表現為水源汙染。幾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洩到小溪裡,遠遠超過了溪水的自淨能力。

3、汙染區域集中於居民區及河灣處。很多居民為圖方便就近傾倒垃圾,所以很多門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積了很多垃圾廢物。溪水拐彎處則沉積了大量的垃圾。

4、汙染時間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漲水的時候,由於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會把沉積下來的垃圾沖走,但是最近這些年由於河道淤塞嚴重,垃圾數量劇增等原因溪水已經無力帶走沉積多年的垃圾,因而汙染的時間由原來的季節性汙染轉變為全年的汙染。

5、治理的艱難性。環境破壞了需要治理,但是農村環境的治理起碼受到一下兩個因素的制約:

1農民文化素質低下,環保意識薄弱,對環境汙染問題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們對公共衛生的維護還缺乏認識。

2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奇缺。汙染起來是舉手之勞,而要治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規模的治理、清除和保護沒有一定的經濟支援是不現實的。

這樣的環境汙染所帶來的危害的嚴重性和廣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破壞當地生態平。被汙染的小溪內魚蝦幾乎滅絕。

2、不利於飼養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於人的身體健康。人是環境汙染的最終和最大的受害者。因為人所食用的是在汙染的環境下成長的家禽家畜,是汙水洗滌後的蔬菜人們所呼吸的是惡臭難聞的被汙染後的空氣。

4、間接危害到城市區域。當地被汙染的農產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間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於當地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以環境換取的繁榮一定是不持久的。總有一天人們將面臨無水可用的局面。它將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時代的一個不和諧音符。

6、對當地形象影響不好。環境的破壞時人們素質低下的表現。

總而言之環境的汙染和生態的破壞時百害而無一利,應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和當地居民的重視,抓緊治理。

縱然是困難重重,總不能因噎廢食。權利弊,人們還是支付不起環境汙染的沉重代價。它所帶來的危害不只影響一個人,而是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們這一代人,還有今後的子子孫孫

既然是要治理那麼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於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體方案之前筆者認為還需要花一些篇幅來論述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問題。這樣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我們制行動方案時有宗法可循。

筆者認為有關治理農村環境汙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條件的措施,這樣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區的方法。例如營寨村是一個貧困山區在財力上無法安排專門的環衛車輛就不要做這樣不切實際的幻想,應當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解決類似問題。

二依靠廣大群眾。“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要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脫離了群眾,一切都是空談,毫無價值。

三從根本入手,標本兼治。這個根本就是要通過環保教育提高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發揚熱愛家鄉熱愛家鄉河山的精神,杜絕不良衛生習慣,積極愛護公共環境。人的覺悟提高了,自然就不會再做有害生態環境的事,環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護好。

四堅持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這是我國在治理環境汙染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根據上述幾點原則方針,結合營寨村實際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加強環保教育,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從分認識到環境汙染的嚴重危害。宣傳教育工作應該由村委會安排人員專人專辦,這項工作應該長期堅持不容放鬆。

二制定本村的環境保護日程表,具體規劃每一個時段季節的環保目標。第一步是在汛期來臨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應該在汛期來領之時藉助水力將河道清理乾淨,將沉積多年的垃圾沖走第三步應該鞏固成果,積極防範,杜絕再次汙染。

三制定相關的保護措施,全體村名共同協商制定後嚴格執行。

四責任到戶,責任到人。每戶居民負責自家門前路段流域的環境衛生。

五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設衛生監督員巡視本村衛生。汙染公共環境者應給予一定的罰款。

六探索新的運作模式。一個村可以成立一個環保合作組織,每個組設分理處。每個自然團應該選擇合適場所作為垃圾處理場,垃圾焚燒場應遠離居民區。實行“戶、團、村”模式,戶分類,組回收、村收購。也就是說每戶居民事先將

垃圾分類,將可回收的廢棄物分離出來以適當價格賣給環保合作組織,然後每個組派專人定期回收可迴圈利用的廢棄物儲存,最後由村統一再能行二次回收並轉運出售,所得款項將用於本村環境保護的日常開支。

七開展衛生評比工作。在本村轄區範圍內的各個小組或自然團之間進行衛生評比工作,定期評比一次,評比的內容主要是看該團組的公共衛生情況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潔,評比出最佳衛生團寨和最差衛生團寨通報全村,表揚先進批評落後。

八嚴禁在上游河段飼養或放養家禽家畜,以免動物糞便造成水質汙染。以上八點只是一個框架性的建議,僅供參考,不足之處可在具體實踐中補充或修改。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我們並不希望生活早汙濁不堪的環境當中,我們呼喚青山綠水,那就要從我們每一個做起,從日常的點點滴滴做起。有時候文明只是舉手之勞,營寨村相較於其他村而言經濟較落後,但我們必須讓環保先行,保護好這原本美好的青山綠水,這或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所謂“留的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只有這樣才能為我村的經濟發展提供恆久動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比別人先建成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第4篇

經過3個周的調查研究,我和我班其他10位同學瞭解到了學校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大致包括5項內容,下面就是我的概述:

走在街道上,不是會散發出一種很刺鼻的味道,排水道周圍,草坪上都堆滿了垃圾,而這些垃圾就是導致臭味的元凶。很多飯店每天都會在排水口倒泔水,有些流不下去,就會殘留在表面上,風一吹,那種臭味使人揚長而去;而另一方面,汽車尾氣也會使人反感。現在人民富裕了,有了私家轎車,這些轎車天天“喝”汽油“充飢”。而通過汽油排出尾氣,也是一件令人發惱的事,許多流行性疾病,都是因為汽車尾氣汙染環境傳染的。

人們往往會因為缺氧而感到頭暈,那都是因為樹木不製造氧氣了。他們之所以不供給人們氧氣,是因為人們隨意在樹幹上刻畫,是樹木提早衰竭,不供應氧氣。而草坪也被人們踩出無數條彎彎曲曲的小道,政府人員逼不得已才立上保護草坪的標語牌。他們已經被人們折騰累了,再也打不起精神了,我們內心應該感到愧疚。

大家都去過廣場,也都知道那兒有一條河,是一條很美麗的河,可是因為工廠工作,要排出大量的汙水到那條河,嚴重汙染了水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條原本美麗的河被人們侮辱的稱之為——“臭水溝” ,罪魁禍首還是人們,我們應該換他原本的容貌。

人們有了車,也應該注意交通安全,當司機提醒別的司機注意安全時,總是會按一下車上的小喇叭,當喇叭聲傳播出去,卻又恰好有行人路過,會影響行人的心情。尤其是住在鐵路附近的居民,晚上可能會失眠,因為經常有火車經過,會打擾人們的`睡眠,以致第二天沒有精神工作。

有些群眾為了人們外出方便,建起了免費廁所,這的確方便了人們,可有的房主偷懶,就不打掃衛生,茅紙扔得滿地都是,弄得臭氣熏天,都沒人敢來光顧。

對於這些環境汙染問題,我想向政府提出建議,比如綠化汙染十分嚴重,我們可以適量的在四周加上一些柵欄,這樣可以減少樹木的損害問題。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永城會越來越美好,成為真正的綠色園林!

第5篇

俗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蘇州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十年代洗不淨馬桶蓋”。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我們的生活將無法繼續下去。水資源的汙染及短缺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雖然我市不是一個用水緊張的城市,但水汙染卻存在,並與每個市民都息息相關。為此,我對我市水汙染進行調查。

1、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更好地瞭解水汙染情景。

2、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治理汙染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從而使人們更好地瞭解家鄉,熱愛美麗的大自然,珍惜人們的寶貴生命之源—水。

1、衛星湖水清澈碧綠,有桃花島。島上花草樹木繁多,景緻優美,尤以桃花島最佳。每當桃花盛開,湖水瀲灩,人面桃花到映,水天山色相襯,非丹青妙手所能描繪。當我在湖畔道路上漫步徐行至文理學院星湖校區排汙口時,發現沒有經過處理的汙水直接排放至美麗的星湖裡。排汙口附近還漂浮著一些不知何物的汙穢,一股惡臭撲面而來。

2、重慶嘉陵江上游某金屬表面處理廠,平時把工廠的廢水(廢水中包含硫酸和很多鐵離子)儲存起來,待到江裡漲大水時,直接排放到嘉陵江裡。廠裡工人說:“漲大水時把那些廢水排入河裡沒人管,沒事這麼大一河水能夠把它稀釋不會照成汙染得。”同樣,旁邊的乾洗也是直接排放汙水進入嘉陵江。

造成水汙染的原因有自然的和人為的兩方面因素,我們一般所說的水汙染是指人為汙染。它包括生活汙水、工業廢水、農田排水未經處理而很多排入水體所造成的汙染。

工業廢水是水體主要汙染源,它面廣、量大、含汙染物質多、組成複雜,有的毒性大,處理困難。像造紙、紡織、印染、食品加工等輕工業部門,再生長過程中常排出很多廢水。並且這些廢水中的有機質,在降解時消耗很多溶解氧,易引起水質發黑變臭等現象。此外還常包含很多懸浮物、硫化物、重金屬等。

生活汙水的總特點是有機物含量高,易造成腐敗。此外,因在厭氧細菌條件下,易產生惡臭物質,如硫化氫、硫醇等。生活汙水中含合成洗滌劑量大時,對人體有害。家庭汙水一般很渾濁,生化需氧量為100~700mgl。

農業汙染源是指由於農業生產而產生的水汙染源。如降水所構成的徑流和滲流把土壤中的氮、磷和農藥帶入水體;由牧場、養殖場、農副產品加工廠的.有機廢物排入水體,他們都可使水體的水質惡化,造成河流、水庫、湖泊等水體汙染。

(1)減少和消除汙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複利用廢水。儘量採用重複用水及迴圈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迴圈利用。如電鍍廢水閉路迴圈,高爐煤氣洗滌廢水經沉澱、冷卻後再用於洗滌。第三控制廢水中汙染物濃度,回收有用產品。儘量使流失在廢水中的原料和產品與水分離,就地回收,這樣既可減少上產成本,又可降低廢水濃度。第四處理好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渣,避免因降水或徑流的沖刷、溶解而汙染水體。

(2)全面規劃,合理佈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工業區規劃時都要研究水體汙染問題,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汙染,要採取預防措施。第二對水體汙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第三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任意排放,規定標準。第四同行業廢水應集中處理,以減少汙染源的數目,便於管理。最終有計劃治理已被汙染的水體。

(3)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準。第一設立國家級、地方級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執行有關環保法律和控制標準,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環境、保護水源。第二頒佈有關法規、制定保護水體、控制和管理水體汙染的具體條例。

大家都應當好好保護我國的江河,並且隨時進行環保宣傳,讓從都行動起來,讓它更加風采迷人!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國民保護河水,杜絕汙染的自覺性,加強城市汙水處理以及相關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水資源環保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環保力度,提高我市水資源的質量,為國家防治水汙染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第6篇

隨著科學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和人口的快速增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汙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也將隨之遭到破壞。環境問題已經從區域性走向全球性,人類必須愛護地球,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它,我們的生活就無法繼續。水資源的汙染和短缺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雖然我們的城市不缺水,但水汙染是存在的,與每個公民密切相關。為此,我通過提問調查了我市的水汙染情況。

第一步:實地考察。首先,我和我爸一起來到長安空管站,從我爸的老同學劉海華那裡瞭解了長安鎮的河道。然後,我乘坐快艇,遊覽了崇昌港、長山河、泰山港。一路上,劉海華叔叔向我介紹,這些河道是幾十年前長安鎮附近的.主要水道,水流清澈透徹。現在,河道里到處都是垃圾,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水汙染的主要原因:人為因素:泥河上游工廠排放的廢水,這裡放置了城市配水和下水道,汙水通過管道排入河流。泥河附近大量農田,農民使用的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在其中流動,導致藻類瘋狂生長,大量魚類死亡,居民環保意識差,經常向河中傾倒生活垃圾。

第二步:調查分析。經過實地調查,我認為水汙染對居民的危害。地下水被汙染,取水困難,河水汙染嚴重滋生大量蚊蟲,河水散發刺鼻氣味,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1、為了改善河道環境,應儘快開展河道、河岸等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應對汙染源進行處理,防止工廠和養豬場將汙水和糞便直接排入河流,並進行集中處理,以避免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然後將河岸和河流中的建築材料(廢棄的)清除,並對河道進行整治,以進一步清除河內的垃圾和淤泥,可以通過動員沿海居民和使用大型機械來清除。之後,沿河種植樹木、草皮和綠化帶,以避免沙土流失。

2.為了保護河流環境,我們應該加強對附近工廠和養豬場的管理,認真處理河流汙染,教育沿海居民和所有公民保護環境,增強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河流環境主要在於人們的意識形態,所以人們應該自覺保護河流,保護環境。這樣,一條嶄新的河流將永遠呈現在人們面前。

總之,我們要明確,如果環境被破壞,人本身也會受到影響。我們應該充分認識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充分認識到人類改變環境的利弊。影響水資源的因素遠不止這些。雖然我們的調查研究可能還不夠成熟,但我們希望提高環境問題和水汙染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使問題日益得到改善。

第7篇

調查過程:昨天,我和媽媽來到了德陽的旌湖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河裡竟然是乾的.媽媽給我說:“這是因為在施工,所以彩虹橋到岷江橋之間沒有蓄水.”我這才鬆了口氣。

沿著彩虹橋向南走,我聞到了一股輕微的酸臭味兒.原來是某個廠子排出的廢水,我不禁想到,要是我們的湖水全部是廢水的話,那成什麼了?再往前走,我發現一處有許多垃圾,比如各種各樣的包裝袋,臭鞋子,一次性飯盒......各種各樣的垃圾數不勝數.看上去特別髒.原來,我們的湖底是這樣的,我很心痛。

在岷江橋和珠江橋之間,蓄滿了水,我們看到了一個生活廢水排汙口.這裡排出的水全部是生活汙水,泛著白沫.這樣一排出,使附近的河面上泛著一層黃色的油汙,令人噁心。

白天的時候,在這兩座橋之間,湖面上有許多野鴨子,說明這兒的`水保護的還算好。

看到這些,我想起了這樣的情況:人們一邊想努力的保護好水,一邊卻使勁的丟垃圾到湖裡.難道人們非要那樣“保護”我們的水資源嗎?我希望所有的人們能立即採取措施,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拿出來好好執行.這樣,我們的旌湖表面和湖底就都能保持的乾乾淨淨了。

第8篇

隨著對環保的日益重視,城市地區對企業的環保門檻越來越高。為降低生產成本,大量企業開始向農村地區轉移。由於面臨發展經濟的壓力,這些地區在放寬招商引資標準的同時忽視了環境保護,使汙染轉嫁現象有了可乘之機。於此同時,農民為保護自身的生活環境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維權活動,有些維權活動甚至造成了農民與當地企業、政府關係的僵化。如何協調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成為實現農村和諧發展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

本次調研主要是在實地考査xx縣xx鎮xx村環境汙染的基礎上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調查當地農民的環境意識,分析當地農民維權特點及形成原因,其中著重闡述了農民環境維權的困境,並以此為出發點提出一些改善維權困境的建議。

經過實地走訪,我們認為,xx村汙染轉嫁問題主要體現在鮑邱河的水質汙染和外來垃圾汙染上。

根據調查問卷,村民們認為排在第一位造成鮑邱河水質惡化的原因是“企業汙水排放”,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垃圾”,這印證了xx村的環境汙染是由汙染轉嫁引起的。根據學界的通說,汙染轉嫁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工藝和生產線的轉移,即將高汙染、搞耗能的產業、工藝、裝置轉移到另一區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直接排放到被轉移地;另一種是廢物、危險品的轉移,即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將含有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汙染廢棄物、含有放射性的廢物、有毒有害物質及其他危險廢物轉移到另一區域。“企業汙水排放”屬於工藝和生產線的轉移,據村民們介紹,鮑邱河的主要汙染源是附近的兩家鋼鐵企業,這兩家企業是xx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黑色金屬製品業(屬於高汙染產業)的龍頭企業,企業排放的未達標的汙水汙染了鮑邱河。“生活垃圾”則屬於廢物、危險品的轉移,上游燕郊產生的生活垃圾未經處理排入鮑邱河,這些汙染廢棄物順著水流到達xx村,造成了當地的河水汙染。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意外的發現了外來垃圾汙染,其觸目驚心的程度是我們沒有料想到的。據村民們介紹,外來垃圾是一些本村村民從附近的北京、廊坊等地運來的,他們把可以賣錢的垃圾回收,其餘的直接就地丟棄。村裡外來垃圾堆放點的規模令我們乍舌。以一座收廢舊的房子為中心,方圓2-3平方公里全是垃圾,特別是房子背後的一眼池塘,塞滿了各色各樣的垃圾,垃圾發酵後混雜在一起的惡臭讓人無法呼吸。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我們總結出一些汙染轉嫁背景下農民環境意識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第一,農民的環境認知意識正在逐步提高,但理性認知意識仍有待加強。隨著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在農村的普及,農民與外部世界聯絡越來越密切,他們通過大眾媒體對環保方面的知識也有了一定的接觸,瞭解了環保的重要性。但由於國家的環保宣傳主要集中在城市、宣傳內容也以城市居民為受眾設計,貼近農民的環保宣傳少之又少,加上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農民的環境認知意識在理性層面仍較欠缺。

第二,農民有提高環境認知意識的願望和需求。隨著環境汙染由城市轉向農村,環境汙染對於農民不再是一個遙遠的詞彙,農民都有了解更多環保資訊的願望。對與自身關係密切的環保資訊,例如遭到環境侵權後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當地環境質量資訊等,成為農民最迫切想得到的環保資訊。他們普遍抱著“學以致用”態度對待環保資訊,希望掌握這些資訊後能更好的解決自身面臨的環境問題。

第三,農民的環境維權意識有較強的滯後性。只有當環境汙染嚴重影響到自身生產生活時,農民才會想到維權。我們在訪談中瞭解到,xx村村民維權始於村裡的飲用水受到汙染,已無法飲用。在企業汙染環境的初期,農民並不知曉,或者雖然知曉,卻由於自身沒有受到實質損害而未及時維權,環保知識的缺乏和權利意識的薄弱導致了農民維權意識的滯後。

第四,農民的環境維權意識有一定的狹隘性。農民在環境維權中對政府有極大的依賴。從環境監管、接受環境投訴、到負責解決環境問題,只要出現了問題,農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政府。這與我國傳統的“父母官”思想根深蒂固有關。傳統中國,行政權力強大,行政權力同時行使了司法權和部分立法權,演變延續至今就成了“只要找政府一切問題就能解決”的現象。但在沒有分析各種維權方式利弊的情況下,盲目依賴政府,會使農民維權的道路越走越窄。而且當找政府後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這種對政府的嚴重依賴會轉化成對政府的嚴重失望。當然,農民維權意識的狹隘性也與其對其他維權方式的不瞭解以及其他維權方式的無效性有關。以環境訴訟為例,我們的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民對環境訴訟不瞭解,就更不用說利用訴訟維權了,而現階段環境訴訟本身的缺陷也使其難以進入農民維權的視野。

為什麼農民的維權之路如此艱辛?xx村村民在問卷中給予了我們一些啟示,結合調研中的所見所聞,我們對農民維權的困境也做了一些思考。

1.國家政策的偏差、政府在諸多領域的缺位與農民對政府的依賴之間的矛盾

我國長期以來的政策都體現了“重城市、輕農村”的特點,不僅農村經濟發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農村的環境和農民環境權的保護也為公共政策所忽略。雖然這幾年國家不斷出臺各種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扶持,之前的政策偏差有所糾正,但幾十年積聚產生的問題不可能馬上得到解決。

此外,政府在農村環境保護的諸多領域存在缺位現象,具體表現在:第一,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及其他資源投放嚴重不足。中國環境保護投資幾乎全部用於城市和工業,農村的環保設施投入幾乎為零。 這一問題在xx村也存在:村裡沒有集中收集生活垃圾的設施,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鮑邱河。第二,農村環保機構不健全,監管力度不足。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在以城市和重要點源汙染防治的基礎上的,對農村環境汙染及其特點重視不夠。當前,最基層的環保系統是縣一級環保機構,只有少數鄉一級政府設有環保辦公室、環保助理、環保員等,但這些機構和人員的工作職責並不明確,使得廣大農村地區基本屬於環境監管的空白狀態,無法在事前或事中有效控制環境汙染的發生。

中國農村鬆散的組織結構在集體行動方面的能力很弱,特別是在提供像環境保護這種公共物品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 因而在環境維權過程中,農民表現出對政府的嚴重依賴,但國家政策的偏差和政府的缺位使得農民無法從政府獲得其期望的結果。這一矛盾已成為農民維權活動中最顯著的矛盾。

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本應該是相互促進的關係,但由於多年來我國奉行“經濟指標至上”的發展觀念,一些農村地區的基層政府在發展過程中“唯經濟論”,盲目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降低招商引資門檻,哪怕引進高汙染、高能耗的專案也在所不顧。引進上述專案之後不但不對其進行環境監管,反而為其汙染環境提供種種便利,對觸犯環境法律的責任人百般包庇,gdp不斷增長的同時當地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先汙染、後治理”這種本末倒置的發展理念本應該予以摒棄,但對經濟增長的盲目追求使得這一錯誤觀念仍有生存空間。

3.農民對自然環境的嚴重依賴與其在環境保護中的雙重弱勢地位之間的矛盾

農業是最大限度依賴於自然的生產部門,農民的生活資料又很大程度上直接取自於自然資源,如飲用水、燃料、食物等。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獲得生活資料的途徑更加廣泛,但從自然界直接獲取仍是最主要的途徑,這使得自然環境對於農民的生存和發展質量有更直接的影響。但農民在環境保護中卻處於雙重弱勢地——相對於汙染企業的弱勢和相對於城市居民的弱勢。 相對於汙染企業的弱勢地位,使農民在與汙染企業談判和抗爭中處於劣勢;相對於城市居民的弱勢地位,使得農民在分配環境保護資源、組織城市汙染轉嫁等方面處於劣勢。這一矛盾使得農民的環境權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4.農民環境維權能力的薄弱與環境維權的複雜性、高成本之間的矛盾

首先,由於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農民的環境維權意識不強,缺乏抵制環境汙染的主觀能動性;或者雖然有較強的維權意識,但不瞭解必要的維權知識,不知如何維權。其次,小農經濟在當今農村仍普遍存在,農民之間的聯絡較為鬆散,這使得對集體力量依賴性較強的環境維權在農村難以開展。再次,基層政府的不支援也減弱了農民的環境維權能力。有的基層政府與汙染企業關係密切,甚至包庇、縱容汙染企業的違法行為;有的基礎政府對農民維權活動抱有偏見,認為農民是在“胡鬧”,為了保持當地社會穩定,對農民的環境維權活動進行壓制。另外,農民的經濟條件也極大的限制了他們的環境維權能力。

與此同時,環境維權比一般維權更復雜、成本也更高。主要表現在:第一,證據收集的難度很大。環境汙染損害的滯後性和複雜性使得環境汙染案件的因果關係難以認證;另外,環保部門攝於政府的壓力常常不敢出具鑑定或者不敢出具真實的鑑定。第二,環境維權的成本很高。證據的收集、因果關係的證明等都需要律師或其他專業人士的介入,這必然產生高昂的律師費、鑑定費用,受到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農民無法支付這些維權成本。第三,維權結果的`不確定性。即便農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收集證據、並向有關部門反映了相關情況,結果並不一定是公正的。汙染企業大多是當地政府的利稅來源,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環境執法。

完善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等立法方面的建議,早已引起國家的關注,我們無需“老生常談”,我們在該部分提出的建議主要結合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的農民維權困境,圍繞“如何在實踐層面保護農民環境權益”這一主題展開。

(一)建立農村環保機構,保證環境保護資源的公平分配

鑑於現實中環保部門往往受制於地方政府,無法公正執法,因此應建立一個獨立於地方政府,直接受環境保護部管轄的環保執法系統。為了彌補政府在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缺位,政府應建立農村環保機構並配備相應人員,提高基層環保執法者的業務能力;明確農村環保機構的職責和執法手段,防止權責不分,互相推諉現象的出現;擴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投入,確保農村環境保護經費充足,環境檢測裝置齊全,為農村環境執法提供人力、制度和物質上的保障。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民在環境維權方面對政府有嚴重的依賴性,因此作為溝通政府與農民橋樑的村委會無疑應該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目前我國農村已經普遍建立了村委會。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村委會有負責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職責,這其中當然包括代表和維護村民的環境權益。村委會的普遍性和職責的法定性,由村委會代表農民主張環境權益無疑是一個“價效比高”的選擇

但現實中村委會作為代表維護農民權益仍存在不少困難,第一,村委會代表農民維護環境權益沒有經費支援。目前村委會的經費很少,假如將本來就少的經費拿出一部分用於環境權益的維護,村級財政將更加捉襟見肘。為此,國家可以加大對村級財政的轉移支付,提高村委會的活動能力;還可以賦予村委會為採取環境維權行動合理籌措資金的權利,但同時也要建立監督機制,防止該權利成為村委會謀取私利的手段。第二,村委會代表村民提起訴訟的資格在法庭上常受到質疑。現實中,法院常以村委會“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為由,拒絕村委會代表村民提起訴訟,鑑於農民維權力量的薄弱性、環境汙染的集體危害性、環境維權的複雜性等原因,法律應該確定村委會可以以原告的身份代表本村村民提起訴訟。

農民是農村環境汙染的直接受害者,提高農民的維權意識,對於改善農村環境意義重大。首先,應藉助社會輿論、媒體等途徑,增強廣大農民對環保知識、環境維權等的認識能力,鼓勵農民積極維護自己的環境權益。調查中我們發現,大眾媒體在環境資訊的傳播方面已成為農民的首選,因此社會各界應利用好這個平臺,提供更多易於農民接受的環保資訊。其次,建立農村環境資訊公開制度。目前地方政府或者對本地的環境狀況不甚瞭解,或者有所瞭解但不對農民公開,這些做法是與我國的資訊公開立法相違背的。因此,應儘快建立農村環境資訊公開制度,為農民監督當地環境提供條件。再次,支援各種ngo向農民提供環境維權服務。這可以有效解決政府對農村環境資源供給不足和農民對環境資源需求方面的矛盾。但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由於農民對ngo的瞭解較少造成農民在遇到環境問題時向ngo尋求幫助的意願較小,因此,政府應該創造寬鬆的政策、法律環境,並加強引導,讓更多的ngo走進農村和農民,為他們提供相關環境服務。

目前中國的法律援助物件主要是生活困難的城市居民和居住在城市的農民工,不包括在農村居住的農民。其原因主要有:一,法律援助要求接受援助的物件“生活困難”,但農民沒有固定收入,難以證明自己的收入狀況。二,農村貧困面太大。我國農村人口比例較大,法律援助機構的力量和資源本身並不充裕,無法滿足農村的需要。三,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較窄,農民因環境汙染所受到的損失往往不符合申請法律援助的範圍。

由於中國農村人口多,貧困人口數目較大,對農民提供法律援助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國應針對農民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法律援助機制。為了解決法律援助資源緊張的狀況,該機制可以是一個多方參與的機制。一方面,政府應充分依託現有的法律援助機構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另一方面,政府應鼓勵並積極創造條件,讓社會各界為農民提供相關的法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