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音樂之聲觀後感集錦8篇 經典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輯:久違的純真感動

“音樂之聲”是一部經典的音樂電影,自上映以來備受觀眾喜愛。它講述了在二戰時期,一位音樂家為了保護他的七個孩子而與一個傲慢的海軍上校進行鬥爭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聆聽不同觀眾對這部電影這些年來的感受。

音樂之聲觀後感集錦8篇 經典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輯:久違的純真感動

第1篇

這部電影主要講:修女瑪利亞受修道院委派,當了一位上校的孩子的家庭教師。上校把他的七個孩子像士兵一樣訓練,家中沒有一絲生活氣息,瑪利亞帶著孩子們唱歌,用音樂感動了上校一家的事。

看這部電影時時,有很多地方讓人看了忍不住會發笑,卻在笑的同時悟出很多道理。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家庭的這種狀況,不禁感嘆道:“多麼可怕的家庭!”我覺得這家庭已經無可救藥了。我看著這些孩子一次次搞惡作劇捉弄瑪利亞,卻想不到瑪利亞竟會用奇特的教育方法使他們與她融洽相處!正是這麼一個可怕的家庭,被瑪利亞徹底改變了,這是什麼力量?是愛!瑪利亞的愛感化了他們全家,使人的心靈得到溫暖與快樂,並使人主動地渴望這種快樂!

每當優美的歌聲響起,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瑪利亞的歌聲,如甘泉滋潤心田,如清風拂過心扉,如溫暖的陽光融化冰雪,如閃亮的燈燭帶來光明。美妙的.歌聲,美麗的景色,美好的心靈,使人沉浸其中。

瑪利亞用最動聽的聲音,消除了一切距離,音樂之聲使人與人之間永遠沒有代溝。

音樂之聲觀後感集錦8篇 經典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輯:久違的純真感動 第2張

第2篇

今天是特別的一天,因為,爸爸媽媽帶我去西安音樂廳觀賞了音樂歌舞劇《音樂之聲》。來到音樂廳時,我高興極了,興奮不已的坐在座位上,等著開演。終於,帷幕升了上去,音樂響起來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連身體都僵住了,演員們的演出太精彩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奧地利的薩爾斯堡,在一座修道院裡,有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名叫瑪利亞。因為她從小在阿爾卑斯山長大,所以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還特別愛唱歌,經常在修道院裡大聲唱歌。院長覺得她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派她去海軍上校家裡給他的孩子們當家庭教師。

瑪利亞來到了上校家裡,發現他的七個孩子缺少陪伴和關愛,因為上校的妻子去世了,而上校用非常嚴格的方式教育孩子們,家裡缺少歡聲笑語。瑪利亞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用她的愛溫暖了孩子們和上校的心。

上校準備給孩子們找一個新媽媽,可是在他們準備結婚前,納粹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候,上校發現自己和未婚妻的觀點非常不一致,所以他們分手了。

最後上校愛上了善良活潑的瑪利亞,他們結婚了。為了躲避納粹,他們在音樂節上用合唱作掩護,在修女們的幫助下,想方設法翻越了阿爾卑斯山,逃到了瑞士,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個故事非常精彩,而且裡面有很多首動聽的歌曲,讓我記憶深刻。直到現在,主題曲還在我的腦海裡迴盪……

第3篇

上一星期,語文老師讓我們看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

電影講述了修女瑪麗亞的故事,瑪麗亞因喜愛大自然,喜愛唱歌,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被派去一位海軍上校的家中當保姆和家教,照顧七個孩子。上校對她十分嚴厲,非常冷漠。但還是被瑪麗亞的善良所感動,經歷過一番風雨後,兩個人終於結婚,過上了幸福生活。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很多,比如說應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難。還記得那個場景:聽著從瑪麗亞嘴裡汩汩流動的歌詞,看著她大闊步往前走的姿態,不免欣慰,心裡也不免闊朗起來,坐在螢幕前微笑著似乎也看到許許多多困難被折服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是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挫折便後退,不敢面對它們,更沒有膽量去克服它們。但看完電影,聽著瑪麗亞那首輕快、高昂的歌曲,我把心中的焦慮、不安一掃而光,而是自信地去面對困難。

給我的第二個感受是: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整部電影突出了音樂這一主題,出現了許多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雪絨花》、《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也正是通過音樂,男主人公特拉普被感動了,真是應了馬丁·路德的那句話:“不為音樂所動的人,我必定把他比作木石。”

從此,我更加喜歡音樂了,更加喜歡唱歌了,因為音樂可以使人愉快,成為一個像瑪麗亞一樣的快樂的人。

第4篇

昨天,媽媽為了讓我看上《音樂之聲》,幾乎忙了一中午,內容簡介很長。主人公瑪麗亞是一個在修道院裡的修女。由於她活潑好動的性格使院長決定把她安排到馮。特拉普上校的家裡做家庭教師。因為亡妻的悲傷,使特拉普上校對孩子們實施軍事化管理。

但是,瑪麗亞的到來,改變了七個孩子的命運。在上校的家時,她用窗簾布為孩子們縫製了遊戲服,帶著他們出來玩。當上校帶著女朋友男爵夫人回來時,她正帶著他們爬樹,划船,當他們划船時男爵夫人已經在等候多時了,可是當船快划到岸邊時瑪麗亞摔了一個跟頭,所以船翻了,七個孩子一個接一個掉下了水。

他們拼命遊了上來。後來上校和男爵夫人訂了婚,由於夫人對瑪麗亞說了一些話,讓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院長讓他去尋找自己的美夢。瑪麗亞又回到了上校的家裡。男爵夫人覺得已無法挽回上校對瑪麗亞的'愛意,便自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訂了婚,不久他們便結了婚。幸福美滿便是結局!

這個故事既幽默又風趣。瑪麗亞用善良誠實樂觀的精神和行動贏得了孩子們和上校的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是可以感化一切的!

第5篇

文章摘要:四紛飛,五六瓣撒;但不同的是,她每次與山的眼神碰撞的時候,總是馬上轉移視線,或者是低頭。榜樣。女兒因難產也走了,本就半熟的妻子終於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下完全的熟透了;是溫馨的寄贈。、第一句。我只是用英文說了一句謝謝;安妮是一個女孩。

瑪利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裡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惡作劇,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之間發生了感情,他們完婚後回到了已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並不想為納粹辦事,於是他帶著家人逃出了奧地利。

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嚮往。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譯名叫《真善美》,音樂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詞,我們一定要多看這種電影,將真善美播灑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第6篇

生活原本就是平凡又意味深長,成人有成人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世界,有如瑪麗亞熱情奔放,對音樂和大自然的愛好與執著,有如上校對自己國家的忠誠與信仰,亦然,孩子們也有著自己的思維和所向往的世界,不是巧克力玩具,而是自由與理想,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掌聲和認可,音樂之聲觀後感

音樂之聲是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歡快的音樂,平凡的'生活,在這平凡中又演譯著不平凡的執著,瑪麗亞對自己生活的執著,對感情的執著。不禁讓我想起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遇到許多的困難時總是逃避,而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向瑪麗亞一樣,勇往直前,追尋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即使是失敗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沒有永遠不敗。

孩子們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裡的孩子們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理想。他們不願意過這種嚴加管束的生活,總設法捉弄歷屆的家庭教師,使他們呆不下去。對瑪麗亞自然也不例外:一會兒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裡;一會兒趁她不備將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簾布給孩子們做了遊戲服,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划船;教他們唱歌,從“多,來,米”學起,直到排練歌曲。於是這個家庭平添了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音樂感動的不僅是孩子,上校,一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著嚴格要求,又有些沉醉於以往的男人,聽到音樂後,激起了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情感,無法掩飾的忘我,輕輕的哼著。音樂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上校,從此變得更有人情味。

電影的結尾上校決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的上校準備冒險帶全家離去。臨別之際,他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獻上的還是那首他最喜愛的歌,雪絨花,雪絨花。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瑪利亞默契地接唱下去,並帶動全場觀眾加入大合唱。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

第7篇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我們可在簡單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薰陶。最讓我喜歡的當然是它裡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齊唱出了怡人的歌。之後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這一切無不給我最完美的視覺享受。

全劇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像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簡單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搞笑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這部電影能讓你聽到,看到和想到美,看完影片後的人幾乎都是微笑的,更有人會輕輕地哼起裡面的悅耳的歌曲。這部經典老電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個性是瑪利亞的溫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

我覺得原先那十二個家教最後沒有留下來的原因就應是他們沒有耐心、他們並不真心喜歡孩子們、他們並不真正瞭解孩子們,而瑪利亞正好相反,能理解這些孩子去用無私的愛去愛他們,並藉著那優美動聽的音樂讓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歡樂!她從一開始就喜歡這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並用心地去了解他們、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所以最後孩子們從心裡理解她,從心裡喜歡她,並在她與上校結婚後親熱地喊她“媽媽”。

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學校,我看完這部電影后開始有點理解了。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能讓人一向持續著簡單愉快的情緒,沒有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

第8篇

從物學的角度來說,冷,是因為缺少了熱,黑暗是因為缺少了光。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說世間的醜惡都是因為缺少了愛的存在……

作為一部音樂劇,它的中間當然是蘊含了許多音樂元素,但真正打動觀眾的,卻是其中濃濃的愛……

當一個教堂的修女去做家庭教師時,與她的.僱主一位艦長卻發生了爭執。在僱主的眼中,他把孩子們當成士兵一樣對待。在外人眼中看來可笑的事情,一件件的發生在他的身上。孩子們得不到一點愛,為了讓父親更多的關注他們,而去捉弄一任任的家庭教師,而熱情活潑的修女瑪利亞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趁艦長外出時,私自用窗簾給孩子們做了遊戲服,帶孩子們四處玩耍,教孩子們唱歌。瑪利亞用心中的愛感染了他們,擊碎了他們的孤獨與怯懦。當艦長回來,他聽到了只有他妻子在世時才有的滿屋歌聲。他的嚴肅,冷硬包裹的孤獨,無助,對生活的恐懼被擠掉了,然後唱出了整部電影的高潮——《雪絨花》

作為一名父親,艦長當的確實不好,可是,作為一個原本在美滿家庭中生活後又失去妻子的他來說,在高冷的背後是對生活殘酷的恐懼,他的恐懼令孩子們不知所措,他管理孩子如同管理士兵,甚至可笑到他雖然知道卻從不叫孩子們的名字,而是用吹口哨的音調來作為他們的名字。而瑪利亞的出現,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愛,之後點燃了艦長的愛,這也就是最好的結局。

所以,給別人一個愛的源頭,用心中的愛去點燃他們心中的愛,讓愛充滿世界,令醜惡無所遁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