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3篇 "Unlocking the Magic of Math: A Lesson Plan for Teaching Second Grade Mathematics&

本文是一篇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內容包括數的認識、數的比較、數的加減等基礎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建立起紮實的數學基礎,為之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3篇

第1篇

?銳角和鈍角》的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時銳角和鈍角.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還是鈍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體現了方法的前後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數學交流。例如,在描述紅領巾上的三個角時,可以說出“有兩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就只能說有三個角,沒有直角。另外,直角、銳角和鈍角概念的掌握,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定基礎。

本單元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的遊樂場的情境圖,圖中包含了本單元涉及到的各種概念。例如,風車上相鄰兩片扇葉之間成直角,鞦韆架上有直角,觀覽車上有銳角,滑梯上有鈍角…..這是主題圖所涉及到的關於銳角與鈍角的概念。接下來就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教材通過以下步驟來教學銳角和鈍角的概念的.首先,呈現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圖上有直角,也有銳角和鈍角,接著從圖上抽取3個角的區域性,使學生清晰地看到我們所要觀察的角.然後通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看到三個角大小不同.最後,抽象出一般的角,給出各種角的名稱,並提供判斷的標準.接下來就是做一做.本環節是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活動鞏固對三種角的認識,圖中的3個小朋友分別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角,有摺紙有做活動角的,還有用鉛筆搭出來的.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承上啟下地位,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並學會藉助工具來驗證銳角、直角和鈍角。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進一步建立幾何圖形

3、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用角來創造

根據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主要採用情景教

學法,創造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認識銳角和鈍角,在抽象出幾何圖形,讓他們經歷形成過程。學生再通過聯絡生活的實際,感受生活中也有銳角和鈍角,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過程:(一)情境匯入,感知角(二)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三)鞏固練習,豐富感知(四)課堂總結 佈置作業

師:孫老師去過。今天孫老師就帶領大家去參觀一下怎麼樣?

師:其實在這個遊樂園裡啊還藏著一個我們的老朋友,想知道是誰嗎?

(創設學生熟悉和喜歡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自覺參與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溫舊導新)

師:小朋友們真棒,找了那麼多的角!如果把這些角放在一起,你會分類嗎?

師:請小朋友拿出這張紙,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先仔細觀察這些角,再進行分類,分好後請選個代表說理由。

2、學生反饋(有2種分法,一種是按照是否是直角來分的;另一種是按照直角的大小,分成比直角大或小三類)

師:第一種分法是以直角為標準,把直角的分為一類,,不是直角的分為另一類,這種分類方法不錯,但是顯得有點粗糙。能不能將不是直角的這一類再分的細點呢?(引導學生說出第二種分法)

師:看這一組比剛才就顯得詳細多了,你們為什麼這樣分啊?

真棒!你們想的跟數學家們一樣,他們也把這樣大大小小的角分成了三類,(一類是直角;一類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類是比直角大的角)(邊說邊畫角)

師:這樣的一類叫做鈍角(指著比直角大的角),鈍角他比直角大。這就是角的三兄弟。

(這一環節選取各種的角讓學生在原來的知識基礎上把角進行分類,讓他們自主探索,在小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自然的引出本課內容—銳角和鈍角)

師:現在小朋友們對角的三兄弟的樣子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吧。請小朋友們拿出活動角,先表示一個直角,再表示一個銳角。

師:請你說說你是怎麼操作的啊?(張口變得小一點)

師:現在仍舊用活動角表示一個直角,在此基礎上表示一個鈍角,

結論:直角的張口變大就是鈍角,直角張口越小,就是銳角。

師:那你能用一個符號表示他們三兄弟的關係嗎?(銳角〈直角〈鈍角〉

1、師:謝謝大家的禮物,今天我的收穫真多,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找找生活中的角吧.這是樂樂的一天的生活片段,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找找哪裡有角?是什麼角?(出示練習九的1的四幅圖)

(內容大致這樣:樂樂起床穿衣服----上體育課跳高-------下午放學回家在爬樓梯,把衣服撕破了——幫媽媽買剪刀,要補衣服)

師:那你能找找教室中的銳角和鈍角嗎?找到的小朋友請站到有角的地方去。

師:今天孫老師為小朋友們當導遊,讓大家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旅行,而且還增長了見識,是不是該送份禮物給孫老師啊?

1、出示製作要求: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個銳角、一個直角、一個鈍角。製作材料:小棒6根,直尺4把,各種三角板共8個,圖釘2個,彩紙2張,硬紙條4根)

師:做禮物時,要求四人一組合作,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拿出紙袋裡的學具或別的物品,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個銳角、一個直角、一個鈍角。可以折角動手做角,也可以畫角,用三角板拼角.請組長記錄一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多又好啊?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很愛動腦筋,有的用的方法很巧妙.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小朋友完成的禮物吧!

師:剛才通過動手操作,老師發現小朋友已經會用不同方法展示了,老師很喜歡這麼多精美的禮物.

師:看到小朋友們做的那麼起勁,老師也手癢畫了一個角,你認為是銳角鈍角、還是直角呢?

(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己創造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

師: 角在美術中也有妙用!在美術中有一種畫叫人物簡筆畫,它是用非常簡單的圖形拼擺起來,表示人物的一些簡單動作。像這樣圓表示頭部,用線段表示身體,用角表示四肢。

二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3篇

第2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三)《過河》。

本單元內容的安排不是以單純學習計演算法則的形式出現的,而是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出現本課是通過《過河》這一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領會有小括號時一定先算括號裡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學生已熟練地掌握表內乘除法,也能熟練地加減但學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識底蘊不同,因此針對不同學生我採用了不同程度的階梯性的練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使學生由直觀的觀察學習到逐步的理解,接受,並應用於實際生活之中。

本課是根據課程改革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求將單一、枯燥的計算融入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

1、知識目標: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不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情境讓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習慣。

八、教學方法:在解決乘船問題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探索新增小括號,並體驗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方法。

創設情境:通過看圖,引導生觀察,並讓學生說說從中獲得什麼資訊,讓生髮現問題,為學新知鋪路。

(二)探究新知: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生獨立看圖,,並提出問題,通過合作交流探索出正確的運算方法,同時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我注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設計了基本練習,對比練習、應用練習,三個梯度,層層遞進,提高了學生的做題興趣,使枯燥的計算變得有趣,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把學生的活動一步步引向深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本節課我結合“過河”這一情境,培養學生獨立看圖能力及獲取數學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願望。本節課教學層次清楚,給學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探索出正確的運算順序,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以及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注重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能用到小括號的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

在教學中,教師本人有些緊張,語言不夠流暢,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比練習處理有些繁瑣,我還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材,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使新一論課程改革的理念更好的得以實施。

第3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69頁的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將認數的範圍擴充套件到萬以內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不僅是計算的基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新教材又將萬以內數的認識分為兩段,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體驗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3、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發展和學習需求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體設計上注意了以數數為主線,把數的組成、估計意識的培養及數學與生活的結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進行教學。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來展開教學,所以我在課前活動中,先讓學生估計一二年級的人數、全校的人數,再讓學生說說對於剛才說到的這些數,你知道些什麼?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識基(轉自數 學吧 )礎。學生已經懂了的,我們就不必再教了。學生自己能探究的,我們就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獲取新知。比如272的組成,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後,自然就知道了。還有在師生共同數出1000個字、1000根小棒後,我讓學生說說你對1000瞭解了些什麼?

1、給學生提供小棒, 以小組為單位數。經歷單根數的、整十、整百和幾百幾十幾的數數過程,使學生感知並體驗1000以內數的形成。

2、師生共同數小棒,在數出272根小棒後,師生一起一百一百地數,數到1000。

3、在計數器上撥入849,然後師撥學生數。這些數數的方法不是教師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感悟,自己總結出來的。

先估數,再讓學生數一數,學生充分感知1000以內各數的實際含義,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數能力。

課尾時,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估計1000粒米有多少,1000張紙有多厚,再出示實物,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瞭解大數的價值。

在整個教學中,力求引導學生在動手擺、動口數、說的基礎上,自主探究、主動構建起1000以內數的概念。例如:數的組成。讓學生在動手擺過程中看著實物、《千字文》說出一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再脫離實物,看數說數的組成。層層遞進,由淺入深,讓學生獲得紮實透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