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國詩詞大會觀後感5篇 華夏千古韻,詩詞綻芳華

關於中國詩詞大會的觀後感,它不僅令人沉醉於那些優美的詩句和深刻的意境,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生命力。這場節目打破了固有的審美邊界,吸引了廣大觀眾,也為更多人傳遞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

中國詩詞大會觀後感5篇 華夏千古韻,詩詞綻芳華

第1篇

春節期間,央視為廣大詩詞愛好者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中國詩詞大會》。

作為它的忠實觀眾,我欣喜不已,覺得它就像一場春雨,滋潤著讀書人的心田。我並不是一個純粹的詩詞迷,只是隨著閱讀面的擴大,我對詩詞漸漸產生興趣。前年,我從縣圖書館借了一本餘秋雨的《中國文脈》,此書寫得非常漂亮。作者用他飽蘸感情的文字為讀者講述了中華悠久的詩歌史,也勾勒了一大批詩人的面孔。

曹氏父子、蘇氏兄弟、王維、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的形象躍然紙上,他們活在文字中,活得痛快或艱辛。我們和古人一樣,品嚐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把各種滋味化在酒、詩、歌裡。我們和古人在心靈上相通。去年,我又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對文學家蘇東坡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也為他的人格和詩詞魅力所傾倒。後來,我就開始研讀詩詞,用心領會詩詞的意境和含義。這次帶著一份投入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更有收穫和感觸。那些熟悉的詩句使我想起國小語文老師,她讓我們反覆抄寫生字並背誦那些詩歌,字詞句就這樣牢牢種在腦海裡。“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些詩句淺顯易懂,也極富畫面感,並深深打動我。凡是流傳廣的詩句,都寫出了人們的心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蘇東坡因為想念手足情深的弟弟而寫。近千年過去了,用這些話來表達人生的無奈仍然是那麼貼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東坡為悼念亡妻而寫。如今讀起來,仍心有慼慼焉。

我們作為21世紀的公民真幸運!我們可以坐在教室、圖書館或是家裡,品讀古人留下來的詩歌精品。與古人通過文字對話、交流真是快樂的事情。在慶幸的同時,也不乏擔憂。當下國人還是浮躁有餘、定性不足。君不見眾人對手機愛不釋手,諸多無聊的八卦資訊佔據了人們太多的`時間。人們很少讀書,更不要說讀古詩詞了。當然,不可強求眾人熱愛詩詞。只有廣大文化工作者和媒體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才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學習古詩詞的行列中。

在這一點上,《中國詩詞大會》的主創人員是值得肯定的。他們為我們精心製作了這樣優秀的節目,喚起了我們對古詩詞的熱愛。董卿自然、高超的主持風格和數位知名學者的精彩點評相得益彰,令觀眾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用杜甫的“好雨知時節”來概括我的觀後感也是最合適不過了。

中國詩詞大會觀後感5篇 華夏千古韻,詩詞綻芳華 第2張

第2篇

正月裡,我愛上了一檔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人生自有詩意。”這是主持人董卿老師常說的話,也是我喜歡這個電視節目的原因。當選手答題開始,寧靜幽遠的古風音樂便響了起來,配上絢麗的水舞臺,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感覺身心都被陶醉了。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詩情,不一樣的人生!

?中國詩詞大會》中可謂是人才濟濟。上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稚氣未脫的孩童,高手如雲。有滿足了大家“對古代才女所有想象”的高一女孩武亦姝;擅長用文言文寫作的七年級學生葉飛;滿腹文采的北大工科博士生陳更;還有伶牙俐齒的王若西。

其中,第九場的二號選手白茹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茹雲是一個樸實、樂觀、堅強的人。她的一生,充滿了坎坷。

白茹雲和詩詞的最初結緣,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她的弟弟小時候腦子上長了一個瘤,發作的時候,就使勁打自己的頭,打得頭都破了。白茹雲這個長姐就在這個時間給她的弟弟背詩,弟弟聽了,便安靜下來。弟弟再哭再打頭,她便再背。她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古詩詞的。

白茹雲在六年前也生病了,得了癌症。為了做化療,為了省24元車費,她放棄直達的車,早晨5點起床,輾轉5小時,轉車來到醫院治療。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她竟然堅持把一本《詩詞鑑賞》看完了。做完化療,她五官都有些退化,可她依舊自信地站在舞臺上講完了這麼催人淚下的故事。大家都忍不住落淚了,而我們可敬的白茹雲卻笑著說:“我現在已經不覺得有什麼了,每個人都要經歷一些波折,這都不算什麼。”我對她敬佩得五體投地。我想,此時,只有一句話能形容她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我又想起了董卿老師看見在溫暖的會場,白茹雲還穿著那件厚厚的羽絨服時的表現。而對於董卿老師的疑問,白茹雲並沒有十分驚訝,反而很淡然地說:“還是保險一點吧,身體重要,我已經不在乎美醜了。”

喔,可愛可敬的白茹雲又怎麼會醜呢?就如董卿老師說的那樣:所有能看到的美,都是暫時的,表面的。而這種表面上能看到的美對白茹雲來說,根本無所謂,也不重要。她經歷了這麼多別人難以想象的事但還是和其他選手一樣陽光,一樣優秀。她輕輕鬆鬆答出了題目,這是大美啊!

?中國詩詞大會》中這樣的人還有許多:為了照顧母親回鄉的王鐵隆,在自行車攤前與大家探討故事的王海軍……他們是平凡的人,卻做著不平凡的事。他們很美,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中國詩詞大會》不僅讓我遨遊詩海,駕馭知識的航船,更讓我感受到人間大美。“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勝利之神就會向你招手。正如那句詩所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3篇

生活就像一個百味瓶,裡面裝著酸甜苦辣等百味。在這個百味瓶裡,有讓人開心的事,有讓人傷心的事,有讓人驚喜的事,有讓人難忘的事。這個假期,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事就是觀看《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了。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個古詩詞比賽的節目,它用有趣的題目,緊張的對抗和精彩的嘉賓解讀,讓觀眾更深層地體會中國古典詩詞的美。節目由“個人追逐賽”、“橫掃千軍”、“出口成詩”、“飛花令”、“詩詞接龍”、“絕地反擊”等環節組成。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詩詞接龍”。每當我觀看節目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古代武林高手的比拼,他們個個滿腹詩書,“內功”深厚,讓人歎為觀止!

這個節目裡臥虎藏龍,在一期陳更和朱彤比賽中,她們的“詩詞接龍”對決讓人折服。主持人董卿先開了個頭,她說了一句選自唐代詩人高適的《別董大二首》裡的一句:天下誰人不識君。陳更淡定地接上“君自故鄉來”,朱彤接的是選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雜詩三首》其二中的一句“來日綺窗前”。陳更微笑地接道:“前不見古人。”朱彤接的是“人生得意須盡歡”。就這樣,她們兩個你一句我一句地暗暗較勁,電視之外的我看得心驚膽戰,更為她們拍手叫好。當她們接到“竟無語凝噎”的“噎”時,陳更絞盡腦汁最後還是沒能接上。我的腦袋不停地轉啊轉,我也沒能想出“噎”字同音的開頭的詩句。這時我弟弟靈機一動,說了句:“夜來風雨聲不就可以了嘛!”我們全家都哈哈大笑地給弟弟豎起大拇指,從這以後,弟弟也和我一樣愛上了《中國詩詞大會》,他還說:“長大了我也要去參加這個比賽!”

?中國詩詞大會》成為我們家寒假的精神糧食調味瓶,給我們帶來“酸甜苦辣”的感受。“酸”是自己知識的缺乏,“甜”是那選手們獲得成功的`喜悅,“苦”是認識了那些在挫折中磨練成材的選手,“辣”是節目給我們帶來的回味無窮。通過節目嘉賓老師詳盡生動的的講解,詩詞不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枯燥乏味”。我們從簡短的文字中,卻能領略詩的韻律美、詩詞的意境和詩人所要表達和抒發的感情。我們不得不感嘆,中國詩詞真是一幅幅美不勝收的歷史畫卷呀!

現在,我和弟弟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詩詞接龍”了。弟弟經常纏著我和他玩“詩詞接龍”,儘管他有時會因為接不上詩句而“耍賴”,儘管我掌握的詩詞還很少,但是我相信通過我們在遊戲中不斷地練習,不斷地查閱,不斷地背誦,我們一定能積累更多的詩詞,把詩詞學得更紮實,從而充實自己的語文素養。

這就是有意思、有意義的《中國詩詞大會》,讓我們一起在詩詞的海洋中盡情地遨遊吧!

第4篇

節目嘉賓、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說 :“這個節目火最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中國人仍有不死的‘詩心’。”詩歌是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國詩歌史既是中華文明在語言文字上的濃縮精華,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風貌的展示。

本季《中國詩詞大會》的入選詩詞從中國詩歌的緣起《詩經》開始,包括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到當代名人詩詞,時間跨度數千年。

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純真質樸,到“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上下求索;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雄心壯志,到“心遠地自偏”的隱士風流;從“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盛唐氣象,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纏綿。千百年來,中國人就是從這些意味無窮的詩詞中得到滋養,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傳媒研究者靳智偉表示,中華民族是詩的民族,中國人對詩詞有著獨特的文化情結,這構成《中國詩詞大會》熱播的社會基礎。“當中國人遇到天大的困難或災難時,甚至當我們一無所有時,我們還有詩。中華民族創作了世界級的`華彩詩章,而這些詩章又鍛造著我們的民族性格。”

事實上,本屆選手已經展現出詩詞對他們精神的“鍛造”。冠軍選手武亦姝說,蘇軾“可以根據人生境遇調整心態”,讀東坡詩詞會讓人有好的心情,不知不覺中,蘇軾豁達的人生觀也讓她有勇氣笑對各種人生挑戰。選手陳更說,古詩詞中關於人性、歷史的內容,可以映照在自己當“這個節目火最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中國人仍有不死的‘詩心’。”

2月1日播出的節目中,武亦姝在“飛花令”環節以“月”字吟詩,被提醒所說詩句重複了,她脫口而出《詩經七月》中的詩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蒙曼隨即點評道:“詩歌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她心裡去的。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有詩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裡氣定神閒的樣子,詩意就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靜說,“詩詞大會”選手展現出的是中華民族謙謙君子、揮灑談笑的氣度與風貌。“當有選手屢敗屢戰再度出現在舞臺上說出‘只為挑戰自己、戰勝自我’的時候,當有選手得知母親住院主動選擇放棄比賽的時候,他們的知行合一踐行了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品格與修養,正是他們的取捨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與妙義。

通過觀看《中國詩詞大會》喚起了我的學習慾望,認識到自己還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如果讓我去參加節目,我可能在第一道題目上就卡住了。感觸頗深,真真的是學無止盡,我們要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的好習慣,不斷地充實自己,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5篇

作為央視的臺級重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一年的節目製作週期,錄製20多天,前期籌備、策劃、討論近3年。

連續兩季擔任點評嘉賓的王立群教授在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時表示,4名點評嘉賓只負責點評,並不涉及出題。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個央視自主原創的節目,而不是像有些電視臺高價購買國外電視臺的成熟的模式,這是真正的自主創新,極為罕見。”王立群說。

製作第一季時,顏芳和她的團隊整整工作了600多天,修改了20多版。《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曾獲得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綜藝欄目獎。

為了第二季更進一步,製作團隊在又付出了更多努力。

“創新不易,靠的是電視人的覺悟,為電視人的志氣而戰。作為國家電視臺,也有責任去擔當。”闞兆江說。

第一季的時候出題範圍侷限在唐宋,第二季入選節目的詩詞則從《詩經》到毛澤東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涵蓋中國文學史。

內容設定是《中國詩詞大會》最大的難點。作為一檔大眾電視節目,詩詞太簡單和太難都吸引不了觀眾,必須做到“熟悉又陌生”,不能離觀眾太遠,也不能離觀眾太近。

“比如有一道題‘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說的哪個節日,大部分人都知道這是在說“重陽節”,這時候觀眾就會有知識上的滿足感,能把觀眾黏住,讓他有參與感,形成一種與節目與選手的互動。”闞兆江解釋。

點評嘉賓康震認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做到了知識性、趣味性、競賽性和高雅性的結合。

選手陳更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更看重專家對自己詩詞世界的引導。“哪些作品開始讀,用什麼方式讀。對我們業餘愛好者而言,這是接觸老師,接觸經典很好的機會。”

至於,怎麼才能成為接近老師的'百人團成員。顏芳透露,百人團的詩詞背誦大致在300首—3000首。“至少要熟背《唐詩三百首》。這是最起碼要求。”顏芳說。

除了內容,第二季的比賽還升級了賽制,如“飛花令”的設定,讓節目效果更加出彩。

有網友說,節目太注重選手的故事。闞兆江承認對選手 的選拔有所控制。他說,如果只是為了比賽,節目組大可以去高校裡最頂尖的中文系請幾位學生來參加。

“我們今年特意豐富了百人團的構成。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一百多位選手來自全國各地,不分年齡、不分行業,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歲兒童,既有大學教師,也有普通農民。”闞兆江介紹,“一個人在這裡有好的表現能激發一千個一萬個跟他差不多的人接觸詩詞。百樣人生才能激發最大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