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育書籍讀書心得8篇 閱讀教育類書籍的收穫與感悟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教育。教育書籍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料,備受大家青睞。在繁忙的工作中,讀書不僅可以讓我們放鬆身心,更能讓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因此,本文將分享一些教育書籍的讀書心得,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教育書籍讀書心得8篇 閱讀教育類書籍的收穫與感悟

第1篇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教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僅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教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所以,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裡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我的學生,試著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當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著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歡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堅持歡樂的心境,做個陽光教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教育書籍讀書心得8篇 閱讀教育類書籍的收穫與感悟 第2張

第2篇

凡是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我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僅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職責,那,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目前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明確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明確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本事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日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本事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明確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迴應或回答,且這種迴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第3篇

6月9日上午九點,學前名師基地的活動在華東師範大學藝體樓301報告廳準時開始。周兢—徐則民學前名師基地及另兩個學前名師基地的導師和學員悉數到場,參與了此次活動。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名師基地導師之一的周兢老師主持,主要內容是由三位學前教育的專家向學員們介紹三個領域pck(專業教學知識,或者叫學科教學知識)的核心經驗及研究現狀,讓學員對於這三個領域的核心經驗有相對比較深入的瞭解,從中選擇出自己感興趣的pck研究領域,與華師大的專家們一起進行後續的研究。

周兢教授首先做了題為《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的報告。周兢教授首先向大家重申了pck研究的重要性及積極作用,要大家明確掌握領域關鍵經驗(what,即孩子學什麼)的意義。其意義在於:

周兢教授指出,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包括:交流談話的經驗、敘事描述的`經驗、說明講述的經驗(三者為口頭語言經驗);閱讀圖書的經驗、熟識符號文字的經驗、創意書寫的經驗(三者為書面語言的經驗);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欣賞理解文學語言的經驗及創造運用文學語言的經驗。周兢教授還向大家列舉了高瞻課程、光譜方案等課程方案中提到的語言活動關鍵經驗,與她所說的核心經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周兢教授就語言學習的四個關鍵經驗(談話經驗、講述經驗、文學經驗、讀寫經驗)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分別向大家介紹了四個關鍵經驗下的不同分類及每一種分類下的具體要求,並向大家展示了這四個關鍵經驗的結構與維度。

她最後指出,一個活動中,活動領域和活動的認知要求決定著孩子學什麼以及怎麼學,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把握關鍵經驗,知道應該教孩子些什麼,通過什麼方式去教,這是活動成功的關鍵。

接著,華東師大學前系的黃瑾老師做了題為《數學領域的關鍵概念》的報告。她首先對“關鍵概念”做了解釋:所謂關鍵概念,是指對於兒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學科領域的一些至關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她將早期兒童數學的認知發展分成了五個維度:數、運算、測量、幾何空間和模式。

在梳理關鍵概念時,黃瑾老師詳細論述了五個維度的確定、它們與數學教育目標的關係以及各自的闡述角度。接著,黃瑾老師著重介紹了自己及其團隊在一些維度上的關鍵概念的研究情況。她談到:

(1)分類。根據物體的屬性或維度可以將物體分類成集合;同樣一組物體能按照不同的特徵進行分類。這是有關於分類這一關鍵概念所要達到的目標。

(2)模式。模式就是某物的不斷重複;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規則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複或發展的);模式的識別有助於進行預測和歸納概括;模式的能力包括識別、複製、擴充套件、創造、比較和轉換等;同一種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徵。黃瑾老師用了大量篇幅向我們闡述了匹配、分類、模式、排序之間的關係。使我們搞清楚:匹配→分類→模式,其中的依據就是幼兒的年齡線索。而模式與排序,則是交叉的關係,其中有相同的部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3)數概念。她簡單的介紹了數概念的基本內容,並說明了確定集合中數量的基本原則,此外還描繪了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一般線索,談到了數符號所表示的多種含義。

黃瑾老師將一些重要的有關pck數學領域關鍵概念的研究成果給大家做了彙報,讓大家明白了數學領域的研究方向和內容。

最後,華愛華老師做了題為《美術領域關鍵經驗》的報告。報告雖短,但是卻讓大家對於pck的意義、pck在中國的具體運用、教師在pck研究背景下的行為和作用等做了深入的剖析。

華老師首先發問:我們知道,pck是學科教學知識(或者叫專業教學知識),它將研究的重點聚焦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特定的學科,這似乎與當前我國的“國情”不相吻合。因為當前國內的學前教育要求課程整合、教學整合,要將每個領域的內容郵寄的融合在一個活動之中。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什麼要研究pck?

華老師指出:研究pck是相當有必要的。因為現在的教師,往往專業知識、學科知識學習的不充分,並不清楚語言、數學、美術、音樂等領域有哪些關鍵經驗,哪些內容是真正適合幼兒的,這些內容應該通過什麼方法傳授給幼兒。如果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要求老師整合,其結果就會導致整合不充分、不科學,並不能真正的達到整合的目的。因此,現在就需要我們把握好每個領域的核心經驗,諳熟於胸,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整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好好的學習和研究pck,明白對於不同年齡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到底應該教些什麼,用什麼樣的方法教。

第4篇

值此新課改全面推進之際,作為教師的我要怎樣才能與新課改同行,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更新觀念,轉變主角,學習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呢?首當其衝的,我認為還是讀書。博覽群書,就應是我們老師生存的務必之一。

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著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資訊化的時代。作為一個教育者,怎樣使自己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著實值得思考。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就應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這兩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因為我是從事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就應具有什麼潛力,充當什麼主角呢我想:教師就應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學生用心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習潛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資訊並獲得反饋資訊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向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已成為眾多人研究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從培養學生創新潛力的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為當前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務必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務必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務必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務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第5篇

寒假期間,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提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能夠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能夠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另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經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我的頭腦,使自我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我的思想。僅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經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以往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那裡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厭惡。”老人家之後說:“那你快走,那裡同你的家鄉一樣糟。”之後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那裡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孩子能夠從自我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本事)。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我的主角定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當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異常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裡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異常是構成自我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本事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明白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我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禮貌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確定知識和資訊,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禮貌的成果並不能經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構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當教什麼,怎樣教經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我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第6篇

值此新課改全面推進之際,作為教師的我要怎樣才能與新課改同行,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更新觀念,轉變主角,學習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呢首當其衝的,我認為還是讀書。博覽群書,就應是我們教師生存的務必之一。

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著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資訊化的時代。作為一個教育者,怎樣使自我在日新月異的這天,在教育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著實值得思考。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就應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透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這兩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我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因為我是從事國小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就應具有什麼潛力,充當什麼主角呢我想:教師就應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學生用心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習潛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資訊並獲得反饋資訊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向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已成為眾多人研究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從培養學生創新潛力的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用心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為當前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務必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務必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我的頭腦,使自我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務必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務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我的思想。僅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透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第7篇

時間過得飛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二十幾年了。送走的學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樣,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總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曾幾何時漸漸和瀟灑自如越離越遠,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這些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控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

第8篇

學校發了一本《學生安全教育讀本》的書。書中主要講的是“生存、生命、生活”,讓我們注意安全,裡面寫了:如何乘船安全、乘飛機應該注意什麼、路上遇到搶劫如何自護……其中有一篇是關於食物中毒的。

上面寫了:某學校食堂,午飯新增了土豆泥和涼拌黃瓜,同學們都去買。下午第一節可是,六一班很多同學都肚子痛、想嘔吐等症狀,老師連忙停止上課,把情況報告學校。不一會,很多班都出現了同樣的症狀。之後,廁所裡擠滿了嘔吐的同學,教室外過道也站滿了肚子痛的同學。開始的'時候,學校老師把病情重的同學送到了醫院,但是生病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隨後醫院的急救車便一趟又一趟的開進學校……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又看了下面的“預防食物中毒”,裡面寫了:做飯、吃飯前一定要洗手、食物一定要煮透、蒸透,發芽的土豆不能吃……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關於生活的知識,我會多讀、多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