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實驗研究體會與心得3篇 實驗研究深度洞察:心得與體會

在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積累知識和技術,更是感受到了探索的樂趣和成長的喜悅。實驗研究體會與心得不僅是對研究結果的總結,更是對每一個實驗環節的反思和體悟。本文將分享一些研究者們在實驗中獲得的體會與心得,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些啟示和思考。

實驗研究體會與心得3篇 實驗研究深度洞察:心得與體會

第1篇

該實驗,通過記錄所掛鉤碼與彈簧伸長量的資料,從而得到f-x影象,從影象得到二者的關係,從而得出胡克定律。

(1)所掛鉤碼不要過重,以免彈簧過度拉伸,超出它的彈性限度;

(2)每次所掛鉤碼的質量差稍大一些,從而使座標系上描的點稍稀些,這樣作出的圖線更精確;

(4)作圖象時,不要連成“折線”,而應儘量讓座標點落在直線上或均勻分佈在直線兩側。

互成角度的兩個力f1、f2與另外一個力f’產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與f’在實驗誤差範圍內是否相等。

(1)位置不變:每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長時結點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適:兩個彈簧測力計勾住細繩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條時,其夾角不宜太大也不易太小,以60°-120°為宜。

(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條彈性限度內形變應儘量大一些,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便於確定力的方向。

(4)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選定的標度要相同。

(1)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探究加速度與合外力(用托盤和砝碼的重力充當)的關係;

(2)保持合外力(托盤和砝碼的重力)不變,探究加速度與小車質量的關係。

(1)要順利完成該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處理紙帶)、天平(測小車質量)。

(2)平衡摩擦力:將木板固定有打點計時器的一端墊起適當的高度。先接通電源,輕推小車,若在紙帶上打出的點的間隔基本上均勻,就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則必須重新調整木板的高度,並且注意在平衡摩擦力時不要把懸掛小桶的細線系在小車上,即不要給小車加任何牽引力。

(4)在資料處理中作a-­1/m圖象而不是作a­-m圖象來分析實驗結果

例:某同學分別研究了加速度與力、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並得到了下列圖線,請分析圖線中存在的問題並說明原因?

實驗研究體會與心得3篇 實驗研究深度洞察:心得與體會 第2張

第2篇

現在我們總是喜歡把考試強調的太過重要,學生把前途都寄託在考試中,老師覺得要對學生負責,所以一上課老師不敢多寒暄,往往沒幾句"家常"就直奔主題,接著便是一大串拗口的外國人的名字和寫在黑板上像鐵絲網一樣密密麻麻的方程,讓人頭暈目眩。

一節課下來,或許有的同學早已在睡夢中度過了半節課,有的隨著盼望已久的下課鈴聲的響起而應聲睡著了。

課堂裡到底有多少學生在認真聽課?一個學生一個學期會認真聽幾節課?每節課會認真聽幾分鐘?我們學的物理學到底有什麼用?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物理研究的物件也是不斷更新,探索的規律也是越來越複雜,對於基礎較差或是智力不夠發達的同學來說當然是越來越吃不消了,真的是他們的能力不行嗎?

縱觀歷史上眾多的物理學家,他們哪個不是對自己的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他們的條件都是很艱苦的,但他們都是苦中作樂,始終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早年的時候被說成不是學物理的料,如愛因斯坦、德布羅意等等,他們都憑著自己的極大的興趣和毅力最後取得成功的。

我們不能總把科學想得高深莫測,認為課堂上涵蓋得越多就越好,哪怕自己其實只是在照搬照抄。

有一點就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想得越簡單越好,一來自己要輕鬆得多,大家有問有答,老師也如魚得水,學生妙語連珠,學生老師彼此湯姆、彼德地稱兄道弟,即使是荒誕不經的問題,老師也能借機引伸一番。

把簡單的問題引經據點的複雜化、神祕化其實就是影響我們對物

因此在學習的前一次課,如果我們能找一些問題主動去思考,我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不僅看課本,還必須去圖書館看許多資料,結果會是遇到更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上課時特別認真仔細地去聽老師講和同學的積極發言,我認為這樣的學習才是最好的!

學習物理不是簡單的套用公式,進行數字推導;物理重要的是要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

要對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清楚弄清本質,明白相關概念和規律之間的聯絡,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麼條件下應用,而不能簡單地以做習題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學習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題不僅費時間費精力

第3篇

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含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1.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電磁打點計時器4-6v交流電,電火花220v交流電,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電源頻率是50hz)。

2.由紙帶判斷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恆量。求任一計數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如(其中t=5×0.02s=0.1s)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為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求

(3)用v-t圖法:即先根據;求出打第n點時紙帶的瞬時速度,再求出各點的即時速度,畫出如圖的v-t圖線,圖線的斜率即加速度。

2.小車的加速度應適當大一些,以能在紙帶上長約50cm的範圍內清楚地取7~8個計數點為宜。

3.應區別計時器打出的軌跡點與人為選取的計數點,通常每隔4個軌跡點選1個計數點,選取的記數點不少於6個(即每隔5個時間間隔取一個計數點),是為求加速度時便於計算。

4.不要分段測量各段位移,可統一量出各計數點到計數起點0之間的距離,讀數時應估讀到毫米的下一位。所取的計數點要能保證至少有兩位有效數字

6.兩先兩後:實驗中應先接通電源,後讓小車運動;實驗完畢應先斷開電源後取紙帶.

7.電壓若增大,打點更清晰;頻率若增加,打點週期更短;

8.若打出短線,增加振針與複寫紙的距離;9.若初速度為0,則選1,2點距離為2mm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