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期觀後感黨史7篇 《承繼歷史,鑄就輝煌》

《二期觀後感黨史》是一部生動展現黨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成就的紀錄片。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真實的故事,觀眾可以深入瞭解黨的二十一世紀至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歷程,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和無私奉獻。本片將為觀眾呈現一個全新的黨史畫卷,引發對黨的歷史與未來的思考。

二期觀後感黨史7篇 《承繼歷史,鑄就輝煌》

第1篇

“紅船精神”的主要內涵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紅船精神”是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黨的優良傳統,具有旺盛的生機和活力,至今仍指引著全體黨員幹部不斷前行。今天弘揚“紅船精神”,就是要從“紅船精神”中汲取思想力量,不忘初心,實現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莊嚴承諾。

新時代面臨新問題、新形勢,我們共產黨人面臨新任務、新使命。我們要堅持和發揚“紅船精神”,有敢於突破前人的勇氣和智慧,自覺克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觀念,堅持用創新的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用創新的思想觀念謀劃工作,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我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我們必須堅持和發揚“紅船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恪盡職守、腳踏實地,艱苦創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紅船精神”需要我們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本質要求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繼續發揚“紅船精神”,始終不渝地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政德,真正幹出有利於黨和人民事業的政績。

二期觀後感黨史7篇 《承繼歷史,鑄就輝煌》 第2張

第2篇

“紅船精神”是鞭策我們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本質要求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求真務實、一心為民的強大道德力量。

任何一種精神在繼承與弘揚時,必須結合時代特徵與實際情況去努力踐行;否則,不踐行就不能繼承,就沒有生命力,也就不可能弘揚起來,更不要說推動建設發展了。所以,離開了踐行,再好的精神也只是空中樓閣,“紅船精神”也不例外。“紅船精神”具體表現為: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首創、奮鬥、奉獻這三種精神所組成的“紅船精神”,既是對“紅船精神”的具體概括,也是必須踐行的明確要求。要實實在在踐行“紅船精神”,首先要學好“紅船精神”基本內涵,為踐行“紅船精神”奠定思想理論基礎。要根據形勢任務需要,找準有效載體,明確具體抓手,以保證踐行“紅船精神”行之有效。還要努力把踐行“紅船精神”變成我們個人日常生活的行動,人人都是踐行“紅船精神”名片,個個都是踐行“紅船精神”視窗。踐行“紅船精神”還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注重把精神追求轉化成工作要求,成為踐行“紅船精神”推動建設發展的生動實踐。

今年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紅船精神”十週年,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紅船精神”的重要論述,把弘揚“紅船精神”與紀念建黨_週年緊密結合起來,與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汲取思想、凝聚力量,牢記黨的光輝歷史,保持黨的光榮傳統,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的責任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突出嚴的標準、實的要求,更好地肩負起習總書記對浙江省提出的“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使命。

必須大力弘揚“紅船精神”,踐行“三嚴三實”,切實做到“守規矩、有作為、講奉獻”,更好地肩負起“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使命,全力以赴推進“五水共治”水利建設,切實加強水利管理,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水利保障和支撐。

第3篇

選擇是一次次自我重塑的過程,它會讓我們成長,讓我們完善,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麼當千帆閱盡,留下的便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選擇無處不在,我們會徘徊在生死之間,躊躇於明暗之間,世間萬物都面臨著不同的選擇,海選擇了碧藍,山選擇了翠綠,世界選擇了“萬類霜天競自由”。

面對無窮無盡的選擇,王千源在面臨一次角色抉擇時,他決定去在若隱若現當中左右徘徊;秦玥飛在面臨光輝與平凡時,他選擇了希望的田野;徐靜蕾面對一成不變,她選擇了挑戰與變化;理查德·西爾斯面對異國的文字,選擇了成為熱愛文字的流浪漢;郭小平面對渴望知識與關心的孩子們,選擇了呵護與守望;麥家面對和他一樣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與寬容。

選擇,是生命旅途的驛站,用心靈去感悟,便不會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選擇,是時光隧道的中轉站,用心靈去體味,便不會在大千世界中不知所措;選擇,是編織夢想的綵帶,用心靈去探索,便不會在虛無幻想中走入夢魘。

有時,一個選擇會改變人的一生,王千源由配角蛻變為影帝,秦玥飛由高材生重生為村官,徐靜蕾由善變轉化成挑戰,理查德由對文字的愛好變成了“漢字之父”,郭小平由醫院院長成為了紅絲帶校長,而麥家從一個叛逆的孩子成長為一個理解孩子的父親。

這個時代不缺機會,所以勢必會讓每個人面臨許多選擇,是遵從內心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挑戰還是落荒而逃?是追求喧囂一時的功利還是守住恆久平靜的善良?希望每人個做出的決抉,都終生無悔!

第4篇

?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將完成統一。”董卿說。

她認為,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資訊、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據介紹,相比於文字,《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通過情感的紐帶聯絡不同時空的生命。

董卿說,針對不同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來講述。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

“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董卿說,“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觀眾能夠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首次作為製作人的董卿,談及做《朗讀者》的初衷時說,幾乎所有綜藝節目形態她都已經嘗試過,她需要改變,這是《朗讀者》誕生的偶然性,但從社會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朗讀者》的誕生又成為一種必然。

從《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到《傳承者》《非常傳奇》,嚴肅的文化類節目近年來不斷走紅熒屏。正如主持人白巖鬆所說,董卿製作並主持的《朗讀者》有著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意義,“《朗讀者》是一個迴歸本源的過程,朗讀雖然是一個現代的字眼,但是中國文化一直以來多是以讀、說的形式進行傳承的”。

第5篇

?朗讀者》中的眼淚不少,但細細想來,這些眼淚,與文章本身,有多大關係呢?

濮存昕和醫生的故事感人,卻多多少少和老舍與宗月大師的故事隔著層皮;姚晨作為一個媽媽感激月嫂,和魯迅感激自己的保姆阿長又存在著些許出入。人設和情感與文章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來自本土,而是我早先並不看好、香港的羅家英、汪明荃夫婦。他們的幽默、淡然、豁達、開朗,才正應了馮驥才的《老夫老妻》,既沒有搶戲,又很合適。

當我看到羅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淚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兩個經歷了幾十年風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靜。

雖然他們的故事是喜劇收場,但相信許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繹得哀而不傷。因為,我們要向孩子傳達的是,比感動更遠的領悟,是即使面對苦難,也能平靜處之,淡然微笑的風度。

學會內心深藏悲愁卻不顯露,而不是滔滔不絕去訴苦抱怨。

?朗讀者》好,但它更像藝術人生,講的是嘉賓的故事;但如果它更專注文章,學會控制情緒,我會給更多掌聲。

有人會說,讀書的境界本來就分為兩層,一是我注六經,二是六經注我,也就是說一種是用自己的話解釋好文章,一種是用文章的觀點來說自己的故事,《朗讀者》顯然屬於後一種,它的境界更高呀!

這種觀點似乎也說得通,但對於孩子,連第一種我注六經都還沒有親自體會,直接給第二種不應該是過度拔高嗎?

所以,如果要給孩子看《朗讀者》,還是先讓他讀文章,看書,讓他理解原文的內涵,再看節目更好。

反觀也還算熱的《見字如面》,請兩位教授來解讀文章,就來務實得多。但無奈,比起一本正經地討論文字,還是煽情火得快!

在朗讀面前,每一個讀者都是平等的,他無關乎名望、地位、金錢、曲折的經歷,你可以飽經滄桑,也可以不諳世事,閱讀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套用簡愛那句話,我們的靈魂穿過書本,站在作家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唯有熱愛書本身,才會給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並賦予他們豐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第6篇

對於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著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觀眾情不自禁地投入、並靜靜欣賞著傾聽著。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我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並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絃。

這是繼詩詞大會後,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週日晚央視三套、於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為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一樣行業,有截然不一樣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採訪,有嘉賓帶著不一樣口音的朗讀,紮紮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溫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1年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於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最終要實現了。”說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裡默默地由衷讚歎!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朗讀者,隨著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醞釀,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加之觀眾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裡閃著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收到臺上臺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誰人可知濮存昕小時患有嚴重的小兒麻痺症,不能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同學曾叫他“濮瘸子”。自卑和無自信如陰霾籠罩著幼小的心靈。是積水潭醫院、榮國威醫生治癒了他的腿,使他從此走上`正常人的生活道路。他朗讀老舍作品,其實也是要感恩可敬的榮國威醫生,是這位醫生使他重獲新生。

她和丈夫林鏡冰,今年結婚已經五十週年。沒想到幾個月前,林鏡冰出了車禍,躺在濱江的浙二醫院重症監護室,胸部以下癱瘓,喉嚨上了呼吸機,不能說話。2月17日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病床上的林鏡冰用唯一能動的手,把圓珠筆綁在手臂上,給妻子寫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情書,用了近兩個小時,一生相濡以沫、催人淚下。

我覺得,董卿的《朗讀者》最打動人的,是幫觀眾又找了一回“初心”。董卿的解釋是,“《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完美。”是的,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無情的現實社會,難尋那份值得珍惜的“初心”。

第7篇

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在電子快速閱讀的衝擊下,在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的各種藉口裡,越來越多的人缺少“坐冷板凳”讀書的韌勁和毅力,越來越多的文化底蘊被模糊,經典背後的情感不被理解,失去了她的感染了和號召力。目前國人閱讀量少的問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力量發出號召---多讀書、讀好書。

積學貴有恆。讀書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自己,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目的性,要在讀書中積累知識、提升自我,當你在埋怨沒時間讀書時,你的讀書時間在浪費,當你的瀏覽各種八卦新聞時,你的讀書時間在流逝。在工作和生活的空隙,要善於規劃時間,善於利用時間,哪怕一天只讀一小段,常時間的積累也是不容忽視的。要有“坐冷板凳”的毅力,魯迅說自己“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要善於利用零星時間,堅持學習,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中要有問題意識,以“問題”作為落腳點和出發點,讀書不是為了看完一本書,而是要將讀書的過程作為一個深入思考問題的過程,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啟迪智慧,能使人思想厚重。

讀書過程中要勤動筆墨,善於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留下自己的心得,培養思考的能力,善於綜合、分析、提煉,使思想厚重,提升自我的道德修養和能力水平。

理論聯絡實際。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後人在讀書中發散思考,總結經驗,在實踐中活用讀書時習來的智慧,將讀書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紙上談兵”的趙括,致兵敗國衰;“自幼熟讀兵法”的馬謖,信奉教條,敗於街亭。

作為“兩個一百年”建設的當代青年,要多讀書、讀好書,用智慧的、奉獻的青春書寫祖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