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傳媒專業實習報告5篇 媒體實習之路:收穫與成長

這篇文章將以“傳媒專業實習報告”為主題,總結和分享我在傳媒行業實習的經歷和收穫。通過實習的機會,我深入參與了各類媒體專案,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並在實踐中獲得了對傳媒行業的更深層次理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傳媒專業實習的重要性和其中所帶來的益處。

傳媒專業實習報告5篇 媒體實習之路:收穫與成長

第1篇

1.各教學單位要根據各實習環節的特點及內容要求規定實習報告撰

2.實習報告中所得的資料、表格、圖片等紙質文件必須剪裁合適,

3.報告正文字型採用宋體、小四號字,行間距選擇1.5倍行距。

(4)通過實習努力提高動手能力,在實踐中發現不足然後反饋到學習 中,更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實習總結:這段採訪之旅讓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三點令我

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和實踐是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的。只有掌

握了紮實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我們才會有理論的支撐。但是理論與實際始終存

在很大的差異,即使掌握了新聞採寫知識,也不見得在真正的採訪實踐中得心應

手。在這次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專業知識

的匱乏。所以,我們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到了

第二;要做好充分的採訪準備。事先有研究、有準備,是採訪深入、效率

高的關鍵。在這次實際採訪活動中,我深刻感受到採訪前期準備的重要性。由於

前期準備時的草率,致使採訪期間沒有什麼問題可問,也沒有具體的採訪計劃,只能期盼新聞自己來敲門。新聞記者需要在平淡的事實中挖出吸引眼球的新聞,不僅僅要靠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對整個事件的“瞭如指掌”。

第三;自信以對,持之以恆。就拿我來說吧,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在做採訪的時候經常會緊張,語塞。這種不自信的表現,往往也容易使採訪物件緊張,影響採訪質量。所以,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面對自己的採訪物件時,要學會自信以對。在這次採訪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要堅持不懈。如果我們小組沒有堅持到最後,那麼《週記陶藝坊》的那條重要的新聞線索也就不可能被挖掘。 對於這次實踐的感受,一言以蔽之,即“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帶著這份實習的成果和心得,我們決定重樹信心,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自身修養,爭做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

記者為獲取新聞對客體所進行的觀察、詢問、傾聽、思索和記錄等活動。是新聞寫作前提,是一種特殊的調查研究。採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適於向大眾傳播新聞事實。不論採訪的客體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記者注意的只是為大眾所關心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

新聞採訪是一種包含許多環節在內的系統活動。每一個環節都能對另外的環節產生影響,做好每一個環節又都有許多規範和要求。它們既是技術的,又是藝術的。記者水平的高下,新聞業績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採訪技藝的掌握。這種掌握,只能通過長期的磨練和對成功記者的經驗的揣摩,逐漸積累。但通過對這些成功經驗的理性的和條理化的總結的學習,則可以大大縮短這個程序。這裡主要討論新聞採訪過程中一些前期階段中的問題。

採訪的準備工作分為兩種,即平時準備和臨時準備。採訪是採訪者對客體事物的認識過程,是採訪者運用自己的新聞觀點、知識積累和思維方式,通過親自觀察、傾聽,經過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斷的過程。新聞採訪要求採訪者具有新聞敏感、應變能力和採訪技巧,即能夠在錯綜複雜的客觀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在稍縱即逝的機遇中迅速地捕捉新聞,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巧妙地挖掘新聞。

除突發事件的採訪外,新聞記者在平時還從事主動的、有目的的採訪。這種採訪事先有明確的報道思想,有充分的資料準備,有周密的採訪計劃。

如何採訪 在交談中發現線索 在採訪中聽介紹的時候,一定要邊聽邊動腦分析,儘量啟發被採訪者多談一些與新聞有關的素材。一是要善於啟發交談者講話的願望;二是要善於抓住中心問題;三是要善於抓住細微的變化。 現場採訪觀察要仔細 直接到現場看,是採訪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觀察要全面;二是觀察要入微;三是觀察要深入。 問情況要虛心 提問,是採訪成敗的關鍵。採訪提問是藝術

,不可輕視。提問一定要看採訪物件、新聞事件性質和場合。如何掌握提問這門藝術,呢一是分層次提問;二是問話要抓住對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該提問的問題。

以上都是此次我對於新聞採訪多學到的理論知識及實習我所學習到的內容。

注:指導教師可為本專業指導教師,也可為實習基地指導教師,如為實習基地教師,須在指導教師簽字處加蓋公章。

傳媒專業實習報告5篇 媒體實習之路:收穫與成長 第2張

第2篇

通過實習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於實踐,加強專業方面知識的學習,接觸、認識社會環境,發現自身所欠缺的各方面的能力,增強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株洲幸運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原名株洲幸運星廣告經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xx年1月,公司堅持以人為本,凝聚了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擁有一支歷經市場錘鍊、業務嫻熟的專業執行團隊。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誠實做人、務實做事、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企業理念,堅持“服務社會、創造價值、誠信無限、互惠雙贏”的經營宗旨,奉行“始於至高標準、止於至優評價”的服務準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服務專案有慶典策劃、舞臺搭建、慶典用品、氣模類廣告、演出服務等。

1.實習指導老師耐心地向我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業務、會計科目的設定以及各類科目的具體核算內容,然後又向我講解了作為會計人員上崗所要具備的一些基本知識要領。

2.幫忙傳送檔案,列印和影印檔案以及會計憑證等等,熟悉並適應工作環境。

3.查閱相關會計憑證,瞭解主要會計科目與會計業務等,其主要的會計科目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淨資產類,收入類和支出類,我所接觸到的主要業務是報銷和借款。

4、運用excel表格製作會計報表,掌握並熟練運用excel表格的功能,瞭解到該單位的會計處理方法與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大有不同。其中瞭解到該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不攤銷。

5、製作會計憑證,修改錯誤憑證,理解和掌握主要業務的記賬方法及各會計科目的作用,熟練運用和掌握“新中大公共財政管理軟體”。

今年暑期的實習是我第一次參加的比較正式的工作。雖然短暫,只有一個月,可我真正體會到了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在實習期間,我是在財務部門作為一個會計助理學習工作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到到填制會計憑證,當時心想這還不是小菜一碟,可開始獨立制單時我還是手足無措了。於是只好晚上回寢補課了,我把《基礎會計》搬出來,認真的看了一下,又把公司日常較多使用的會計業務認真讀透。畢竟會計分錄在書本上可以學習,可一些銀行帳單、匯票、發票聯等就要靠實習時才能真正接觸,從而對此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別以為光是認識就行了,還要把所有的單據按月按日分門別類,並把每筆業務的單據整理好,用圖釘裝訂好,才能為記帳做好準備,嗚呼!這就是會計所要從事的工作。做過會計模擬實習的人都知道,填制好憑證之後就進入記帳程式了。雖說記帳看上去有點象國小生都會做的事,可重複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定的耐心和細心是很難勝任的。因為一出錯並不是隨便用筆塗了或是用橡皮檫塗了就算了,不像在學校,錯了還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裡,每一個步驟會計制度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比如說:

1.寫錯數字就要用紅筆劃橫線,再蓋上責任人的章子,這樣才能作廢。而我們以前在學校模擬實習時,只要用紅筆劃掉,在寫上“作廢”兩字就可以了。

2.寫錯摘要欄,則可以用藍筆劃橫線並在旁邊寫上正確的摘要,平常我們寫字總覺得寫正中點好看,可摘要卻不行,一定要靠左寫起不能空格,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摘要欄被人任意篡改。

在學校模擬實習時,對摘要欄很不看中,認為可寫可不寫,沒想到這裡還有名堂呢!真實不學不知道啊!

3.對於數字的書寫也有嚴格的要求,字跡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寫,不能東倒西歪的,做好會計試用期工作總結。並且記帳時要清楚每一明細分錄及總帳名稱,而不能亂寫,否則總帳的借貸雙方就不能結平了。

實習過程中的工作雖然是枯燥和煩瑣點,而且是對著電腦的時間大過其他的時間,但是確是馬虎不得的事情,因為這是資料方面的工作,資料工作是一項要求嚴格的工作,必須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因為任何一個數據的錯誤都會導致問題的出現。在實習過程中起初對於這樣的工作也是感覺到不耐煩,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卻也是很考驗人的,因為它要求我們要有認真、仔細、耐心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去完成工作。而且有時候,資料錄入的過程中一些資料會出現錯誤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前輩們進行溝通,向他們請教,所以工作過程中要求我們要加強與同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團隊的精神是現代企業一直要求的東西,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明確,各個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此方面的專業人員,這就要我們學會合作精神,而合作當然就少不了交流了,所以合作與交流是分不開的,只有這樣工作的效率才會提高,企業才會很好的發展下去。

第3篇

實習內容:主要包括熟悉報社工作環境,與老師取得有效交流,學習新聞採訪與寫作,報道媒體見面會。後期主要進行新聞策劃與專版採寫。

瞭解報社的採寫流程,掌握訊息、通訊、特稿的寫作,學會獨立採訪以及新聞策劃,由一名準新聞人向職業記者轉變。

主要包括熟悉報社工作環境,與老師取得有效交流,學習新聞採訪與寫作,報道媒體見面會。實習後期主要進行新聞策劃與專版採寫。

如何融入實習單位:進入一家報社,瞭解其辦報思想與指導老師取得有效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辦報思想是一份報紙的魂,是指南針,能讓實習生更好地瞭解該報紙的文化底蘊和新聞操守,更好地融入這個大家庭。而與老師取得有效交流是方便在今後實習期間有效的執行老師佈置的任務,讓你的指導老師瞭解你的特長和缺點。

採訪經驗之談:實習期間的採訪分為兩類,一類是跟隨報社老師出去採訪,一類是自己獨立採訪。共同之處是,採訪前都必須做好、做足相應的準備,採訪時必須詳細記錄並全程錄音,採訪結束後,要及時整理錄音,不懂之處需馬上電話回訪。區別在於,前者實習生要多留意老師是如何採訪,如何設問,採訪後與稿子是如何接軌,後者更需注意的是實習生不能露怯,不能表現的像實習生,要把自己當成一名真正的記者。採訪的過程要簡單有效,提問不能生硬,最好是與被採訪者形成談話氛圍。我們看到的電視專訪往往是矇蔽了廣大新聞學子的,那是電視的'表現形式,而真正的採訪必須是記者與被採訪者自如的交談,簡而言之就是聊天。

寫作經驗之談:新聞寫作不是寫散文,是基於採訪的內容才寫的,可以說80%靠採訪。點明此處後,再談新聞寫作問題。訊息的寫作有一個鐵律就是按資訊的重要性來安排結構,越重要的資訊放在越前面。黨報有很多條條框框,導語經常無亮點,這也是一時難以改變的現實,但是我們可以儘量讓訊息多些畫面感。通訊及特稿的寫作則要注意新聞語言,儘量以講故事性的方式講給受眾聽,要多采訪權威專家,讓訊息來源多樣化,而不是記者一家之言。寫完稿子後,要迅速地瀏覽兩三遍,確保資訊來源準確、無錯別字、無歧義。

8個星期的實習,真的很短暫,有很多遺憾,有很多收穫。遺憾自己沒有完全掌握新聞策劃報道,沒有采寫出特別有影響力的新聞。作為一名記者,不能採寫出一兩篇有全國影響力的報道,他的職業生涯肯定是失敗的。這也不是我選擇新聞專業所能接受的結果。收穫在於自己比進報社前成熟了很多。在實習期間我

發表的幾十篇報道,讓自己也更有底氣和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好記者這份神聖的工作。

這次實習不是我唯一的一次。大一,我在房地產公司實習過,大二,我在《資訊日報》以及江西電視臺實習過,每次實習我都有很多體會。體會源自何處?我想是源自我內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專業的喜愛。實習不是兒戲,不是做作,不是完成任務。實習是自己對專業知識進行實踐的一次檢驗,當然這是很高的標準,我至今沒有感悟到。實習不是要你畏首畏尾或者炫耀自誇,實習對個人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無論是看問題的角度,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甚至是個人的性格。你為什麼要實習?你要問清楚自己,這不是對學校的交代,甚至不能理解為是對自己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交代。我認為是實習就是一種社會化,不要忘記,我們馬上就要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實習可以讓你真切的掌握社會生存技能,瞭解社會,獲得學校與社會過渡的一個自我認知。

第4篇

三個月的實習轉眼就過去了,在這三個月裡,學到的不僅僅是專業上面的採編的東西,還有許多許多,攝影部的主任和其他的記者都給了我很多的幫助,不管是在業務的探討還是對於以後人生和事業的規劃上,他們都給了我許多無私的幫助,在這裡我也要向他們表示感謝。記者生涯還有很久,三個月也僅僅是一個預熱,我相信,前方的道路仍然很漫長,我還在路上。

轉眼間,三個月的專業媒體實習就過去了,如我所願,我來到了位於祖國南端的海南島,並且在海南日報的攝影部度過了這三個月的時光。相比於其他大部分同學來說,我在攝影部的實習相對來說更加的有挑戰性,因為以前的師兄師姐到攝影部實習的並不多,沒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經驗,即使是有的在新華社的攝影部,也是作為圖片編輯,更多情況下是單純和照片與文字打交道,而直接與人進行交流,參與到一線的攝影採訪的機會比較少。

三個月的實習只能是管中窺豹,並不能完全的融入到報社當中,但是這次“涉‘攝’未深”的實習經歷,已經讓我受益匪淺。在實習過程中,我覺得對我來說記憶深刻,或者說讓我對攝影、攝影記者以及圖片與報紙的理解有著重大的影響的,有幾個事件,也許這些東西對別人看來是非常淺顯的,但是這是我在實習中切實體會到的,而這些東西也是實實在在值得總結的。

這個思考源於一次攝影部與總編室的討論會,眾所周知,總編室的編輯們是決定最後上版的文章和圖片的“老闆”,與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換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補,而這就牽涉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照片上版?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照片印在我們的報紙上?

這樣的討論其實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媒體從業人士的討論,即使是在我們清新的實踐中也存在著這樣的疑問,近些年來,“讀圖時代”被眾多媒體宣稱到來,許多的報刊雜誌也突出了新聞照片在各自的媒體當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選擇照片又成了一個問題。

在我實習期間的這次討論可以說也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的。討論會上,攝影記者選擇了一些自己傳回報社的稿件,將自己覺得應該見報的照片和實際見報的照片放到一起,讓大家一起品評。其中很多照片的選擇不僅僅是攝影記者與編輯產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編輯中間對於照片的選擇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這次討論中,我雖然沒有能夠發言,但是,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編輯在選擇照片的時候是關注什麼的,而且我感覺到隨著攝影記者水平的提高,新聞照片質量的提高,編輯對於照片的認知和評價標準也在上升,以前覺得編輯對於照片是門外漢,其實他們可以說“閱片無數”,對於新聞照片的選擇都有著自己獨到的標準。

“新聞性第一”與“畫面性第一”是這次討論爭論比較激烈的一對衝突,許多編輯認為作為一張新聞照片要有涵蓋整個新聞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圖勝千言”;而認為應該將“畫面”作為第一位的攝影記者和一些編輯則認為,既然已經有文字來說明新聞事件,新聞照片為什麼不能採用一些視覺衝擊力強的,特寫性質的照片,因為這些照片更能夠體現出攝影記者的攝影技術和水平。

其實我覺得這種討論的根本還是在於對於新聞圖片的理解上,不僅僅是攝影記者需要提高,編輯也應該轉換思路。作為攝影記者,我們要在儘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術,將畫面的美觀與新聞相結合,而作為編輯,應該大膽的採用一些新穎的新聞圖片,讓畫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補充,甚至嘗試著去用文字配合新聞照片,這樣不僅僅有助於提高攝影記者拍攝好的新聞照片的積極性,而且能夠為新聞照片與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近些年來《新京報》、《新民晚報》、《新快報》等一些媒體在圖片使用上給國內的媒體樹立了一面旗幟,他們都有自己的圖片總監,對上版圖片進行把關和建議,可以說極大的促進了自己媒體上圖片使用美觀性與新聞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華社的老社長穆青同志曾經這樣評價我們報刊的發展,尤其是在對待新聞圖片的使用的時候說,圖片和文字一樣都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的報刊和報道要做到“圖文並茂,兩翼齊飛”,我想這也應該是我們做到的,而且要為兩者尋找最優結合點,實現最大的“效益”。

二、什麼樣的條件決定你要做、能做出什麼樣的新聞照片。

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為剛剛從高等學校裡面畢業出來的學生或者是說實習生來說,做起來比說起來要難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實習生來到報社之後都會在報社的資料室裡面翻閱一週的報紙的緣故。

最初來到攝影部,老師讓我到報社資料室看報紙,讓我去看到底什麼樣的照片適合我們的報紙刊載,然而就從這最開始,我就犯了一個錯誤,我並沒有將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單純的置身事外的評價一張片子,用學校裡面拍攝“糖水”的眼光來評判。結果一週下來,我記在自己的採訪本上的僅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張照片感覺不錯,而不是將照片放到一個新聞事件中。

後來攝影部的王軍主任跟我聊天的時候跟我說,其實新聞記者並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你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比如報紙的定位,比如編輯的眼光,還有更重要的現場的條件。“為什麼我們說一張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出彩的東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為在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拍攝出這種適合各種條條框框的照片的時候,攝影記者用攝影的語言把所有能夠表達的東西表達了出來。”

這次談話讓我對於新聞攝影有了很深的瞭解,再後來的拍攝當中,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這一段話。現在有許多的人說,新聞照片看上去長得都很醜,沒啥意思。的確,現在的我國的大部分平面媒體採用的新聞照片相比較起《瑞麗》、《時尚》這樣的雜誌來說是難看了許多,我們也不能否認現在某些的攝影記者的本身素質的低下,但是許許多多的新聞照片其實是在一種非常“惡劣”的拍攝環境下拍攝出來的,因此,當自己在關注某個媒體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媒體和新聞事件本身的環境,妄自去指摘新聞照片的優劣並非是明智之舉。

攝影記者到底要做什麼,這也是從我開始接觸攝影一直到我到海南日報實習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學院的《清新時報》做攝影記者的時候,我們所處在的是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在學習之餘,我們按照編輯的要求去關注新聞事件,或者按照編輯的要求去做一些配圖,從來沒有考慮過將攝影記者應該怎麼做的問題,而只知道編輯讓我做什麼,攝影更多的是作為平時的一種業餘愛好。

“我們要做圖片提供商,不做打工仔”,這是我們攝影部的主任在一次部門例會上說的,而這句話的緣由也恰恰是在討論到攝影部的未來發展和攝影記者到底應該怎樣做時引發的。與學校不同,當“攝影記者”這個名稱作為一個職業掛在你的胸前的時候,要考慮的就不應該僅僅是編輯讓我做什麼。我覺得對我來說,這是我這次實習當中最大的收穫,它讓我懂得了攝影記者不僅僅是為文字記者的洋洋灑灑的文章做配圖,因為這樣你就會變成一個附庸於別人而生存的“打工者”,攝影記者應該是作為一個圖片提供商一樣,在不遺漏重大事件和重大題材之外,有自己的關注點,比如弱勢群體,比如和諧社會中的不和諧因素和現象等等,這樣你就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而許多成功的攝影記者成功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獨特關注。

“攝影記者要做的不是我去給你的文字配圖,而是當你的文字需要照片的時候,從我已經有的照片積累中尋找合適的照片,這才是攝影記者的真正出路。”這句話雖然並非是完全正確或者準確,但是它讓我瞭解了,如果要做一個“成功”的攝影記者,你不能夠在忙碌中失去思考的能力,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積累,這樣才能夠有所收穫。

正是因為這個,我從11月底開始關注海口市晚上的街頭“流浪者”,從大學生“藝人”到街頭藝人,從幾歲的小乞丐到年過六旬的老婆婆,都在我的鏡頭裡面留下了他們的印記,也許我所關注的人群並沒有那麼的有代表性,但是她們都是經過了某些選擇,每一張照片也都凝結了我對於這個群體的理解,當從頭到尾把這些照片瀏覽下來的時候,我感覺到了自己的收穫。

如果讓我總結真正的一線的採訪過程,我不得不說,攝影記者這個行業真的是一個辛苦、勞累、獨行的職業,而且我深刻的理解到攝影記者是一個不易勝任的職業。回顧我的三個月的實習經歷,也許真正的採訪並沒有佔據我多大的時間,但是我學會了怎樣去發掘新聞線索,自己獨立完成新聞報導,而不用依附於文字記者;怎樣去為採訪做事先的準備;怎樣去使用手中有限的器材完成新聞報道,還有重要的一個,就是,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作為一個攝影記者、新聞記者,當別人覺得不可能的時候,你就應該覺得我能夠做到,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總結一下我的真正採訪經歷:

攝影記者,一個非常重要的夥伴就是相機,要了解自己的相機的各種技術引數,瞭解自己在利用自己的相機進行拍攝的時候,自己能夠接受的最惡劣的拍攝條件是什麼,如果超出了這個允許範圍,必須要想辦法進行補救順利完成採訪拍攝,只有這樣才能算作是一個合格的新聞攝影記者。

我在海南實習的前半個月,基本上就是在部裡面的記者指導下,在閒暇時間瞭解自己的相機的各種效能,攝影記者的相機如同是文字本和筆,必須要有百分之百的瞭解,時時刻刻讓相機保持在最佳的狀態,才能夠遊刃有餘的完成採訪拍攝。

幾乎所有愛好攝影的人都知道“掃街”的意思,而我在上網的時候查閱一些攝影部實習生的實習日誌的時候,他們也都不約而同的寫到了初到報社的時候都將掃街作為獲得新聞的一個重要方式。可是,經過了這三個月的實習,我覺得掃街並非是一個好的方法。

在我所有發表的照片中,有一張配圖和一組照片專題中的一張照片是我在掃街的時候拍到的,而我上傳回報社的掃街照片有將近300多張,成功率不到1%,並非不贊同掃街,因為掃街可以鍛鍊一個人尋找新聞線索、發現新聞的能力,許多的攝影記者也將掃街作為自己觀察生活,保持感覺,鍛鍊結構畫面能力的一種方式,只是各個媒體有著自己不同的定位,作為海南日報,它的新聞照片的選擇更多的是帶有事件性的,尤其是單幅的新聞照片,而作為文字配發的照片,它更有著明顯的主題性,不是隨便的掃街就能夠獲取的。

在海南的三個月,掃街給我的最大的幫助是在我以後的採訪的時候,我能夠清晰的知道某個地方在什麼位置,附近有什麼建築,什麼車能夠經過那裡,這些對我瞭解海南,進行採訪提供了許多的便利。

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不同,攝影有著很強的獨立性,尤其是平時發生的新聞事件,一個攝影記者足可以應付,而且文字的合作性強,而一張新聞照片很少存在協作的問題,是你拍的就是你拍的,“記者某某,實習生某某攝”的字樣,我覺得其實對實習生來說什麼都代表不了。

那麼作為實習生,想要發表自己的獨立新聞照片就要養成自己尋找新聞線索,發掘新聞源的能力。非常遺憾的是,雖然我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且攝影部的主任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是特別的好。

說起尋找新聞線索,其實有很多的途徑,將其說成是投機取巧也可以,但作為新聞記者,尋找新聞線索是一個必須要具備的基本功,而這也是我收穫最大的一個方面,因為不管是文字記者還是攝影記者,歸根結底都是記者,都要學會找尋線索,有一個新聞鼻。

1、就是和編輯溝通,他可能會有一些文字需要配發圖片,但是這種機會幾乎很少,因為他們也要考慮攝影記者的關係問題,畢竟我只是在這裡實習三個月的時間。

2、關注自家的報紙,報紙上會對一些大的活動進行預告,這樣就可以獲取一些活動的資訊,等到活動的時候自己獨立進行拍攝,然後將照片傳回報社,增加照片刊登的機會;

3、關注同城的報紙和雜誌以及電視臺的新聞報道,尋找一些新聞事件,在自己實習的報紙上沒有報導的,變換思路或者將文字轉化為新聞照片進行報道,我有兩篇圖片新聞就是在同城的《南國都市報》和《海口晚報》上獲得的資訊,然後去完成的;

4、多與帶自己的記者聯絡,他會有一些額外的新聞資源讓你去採訪;

總結寫到這部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與體驗,眾所周知,攝影記者是一個風裡來雨裡去的職業,大部分的攝影記者也都是這樣工作著的(當然,可能新華社攝影部中央組的記者們不用),在實習的這段時間裡可以說是有苦有樂,“苦”是真的苦,而“樂”很多時候也是“苦中作樂”。

攝影記者苦,在我參加的各項採訪活動中,我們攝影部的記者基本上都是第一個到現場,最後一個離開的,而且如果有一些大的活動,攝影記者要提前選擇角度,踩點,跟你需要利用的位置的人打好招呼,方便第二天的拍攝。即使是這些都搞好了,你還不得不面對著老天爺的時陰時晴的臉,因為在海南,熱帶氣候下,說不準什麼時候上來一陣就會下起雨來。

xx年11月16日,恰逢海南島第七屆歡樂節開幕和花車巡遊,我和我們部門的一位攝影記者在海口萬綠園蹲點拍攝,xx年的超級女生冠軍李宇春將在這裡進行演出,因此還沒有到開幕,這裡就擠滿了許許多多的市民,當然,最惹人注目的還是那些手裡面拿著李宇春的大幅招貼畫的“玉米”。

然而天公不作美,一整天,天氣陰沉,臨近開幕,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幾個攝影記者還有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的幾個都市報的攝影記者擠在一個傘下面,用身體護住自己的相機,任憑雨水淋在自己身上。而且,我們還要不時地衝出去拍一些照片,幾趟下來,全身已經全部溼透,我身上唯一干的地方是背上,因為背上還有一個書包,裡面還裝著我一隻鏡頭。而“玉米”們則是相互鼓勵,大聲高喊:“玉米不怕累,小雨最珍貴。”

最後終於等到了開幕、李宇春登臺表演的時候,雨稍微停了一段時間,我們抓緊進行拍攝,而我的褲子因為淋了雨,再來回跑動的過程中掙破,這也是我這次實習過程當中,最大的一次物質損失。回到報社顧不得吃飯和換衣服鞋子,就趕緊處理照片,趕去發稿,回來之後才泡上一包泡麵,然後將溼透的衣服、鞋子換下,將破掉的褲子放到一邊。

雖然第二天感冒了,但是回想這一段拍攝的經歷還是十分的興奮,以前憧憬的攝影記者的風裡來雨裡去的生活自己也切切實實的經歷過了。

三個月的攝影部實習,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認識到了許多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對攝影的認識從一種單純的愛好變成了攝影是用來記錄社會變遷,親歷重大事件,關注人民生活的一種工具,而在這幾個簡簡單單的詞語當中,蘊含著的更是新聞攝影的更為深刻的內涵。在媒體第一線的實習經歷,讓我對於攝影記者這個職業有了更為深刻的瞭解,不再是大學校園裡那種想當然的年少輕狂似的滿腔熱血,而是有了更為理性的思考,攝影記者究竟應該怎麼做,應該做什麼?這幾個問題是在我的實習前和實習的過程當中一直心存疑問的,而在攝影部的實習中和與幾個記者的聊天中,我也對開始這個問題有著越來越深刻地瞭解。

第5篇

傳承國際分銷平臺是傳承品牌網路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的旗艦品牌,公司始創於xx年,傳承國際是國內領先的網路渠道分銷平臺,品牌致力於打造中南甚至全國的知名網路商城平臺,為當下還在進行傳統銷售模式的企業品牌進行電子商務的服務,推進中南乃至全國地區電子商務服務的步伐,幫助企業進行品牌提升,促進企業品牌從傳統銷售模式到電子商務網路銷售的改革。

傳承國際在為廣大企業品牌進行電子商務網路分銷改革的同時,還為大量的待業者和創業者提供了再就業和創業機會,提供商城網路推廣培訓;提供商城維護培訓;提供創業指導培訓;提供銷售技巧的培訓等等大量的專業指導,讓廣大的待業者和創業者更清晰的瞭解電子商務,更快的回籠創業資金,為待業者和創業者速度致富提供保障。

通過畢業實習,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

通過畢業實習,讓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為我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通過畢業實習,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業務素質和動手能力,讓我通過實習走向社會,接觸實務,增進群眾觀念、勞動觀念和參與經濟建設的自覺性、事業心、責任感;

通過深入基層,瞭解人力資源管理現狀,並鞏固所學勞動法、合同法等專業知識,進一步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短暫的實習生活除了工作經驗和知識上的豐碩外,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思維模式從校園到職場的轉變,為今後儘快融入職場涯奠定了基礎。以下是我實習階段所接觸和學習的人事招聘工作:

組織和執行招聘計劃,包括通知和安排面試時間進行面試等;

員工各類人事手續辦理,包括員工錄用手續、人事合同簽訂,人事關係轉移;

維護和招聘渠道的關係,及時釋出招聘傳媒,管理招聘資訊。

離職。給員工辦理離職手續,員工離職也需要經過交接任務,確保生產正常進行,並且要解除勞動合同協議。

當踏出了大學這扇門,就意味著要踏上職業生涯的道路,對於應屆生的我來說,還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經過了這兩個月我學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特別是在公司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指導下,逐漸地融入社會,融入團隊,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用到了實實在在的工作中,為自己創造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收穫。

對於剛進入社會的我們,不論學歷高低,我們都應該以一名新生的姿態來面對周圍的一切。想要將大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最快的捷徑就是虛心求教,虛心學習。有了這份虛心的態度,即使自己以前沒學過的知識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漸的掌握。

虛心學習的同時,也要積極做事,積極動手,積極思考。這樣才能儘快地進入角色,儘快地融入團隊,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關的工作。

大學裡,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做事往往都是單槍匹馬,很少有團隊合作的需求,因此自己在這方面沒有什麼關注。

但是進入社會,在一個集體中,對於團隊合作卻異常關注。因為一個團隊,往往是各個不同崗位,不同專長的員工共同構成,團隊中的某個人如果只顧自己表現,不顧他人發揮,這個團隊的成績就將大打折扣。因此新人必須在注重個人能力發展的同時,也同樣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職場中常常會存在一種想法:不作出成績,就不好意思向領導彙報。事實上我們應該在注重成績的同時,也要在關鍵進度節點上向領導彙報工作。讓領導掌握工作進展的同時,也能利用領導的經驗和影響力,來指引或矯正工作方向。只有這樣,才能讓工作更加事半功倍。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我熟悉了公司的基本運作模式;感受到了個人與公司、同事的全新的關係。同時,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覺得對於即將走入社會的我,還有很多不足需要彌補,還有很多知識學的不夠,並且深深的感受到學校與社會的距離。

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裡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裡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得去面對從未面對過的一切。

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

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為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麼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總算是社會的一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有時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有了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

畢竟,3年大學唸完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為了鍛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多接觸社會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上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在這我要說的是,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在這短暫三個月的實習期內,我真的受益良多,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為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創造價值打下更好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