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3篇 火柴賣給生命的光芒:小女孩的感人故事

這篇課稿以經典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主題,通過深入剖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題及寓意。通過梳理故事線索和揭示作者所蘊含的情感,本篇課稿將為讀者帶來深刻的思考和感動。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3篇 火柴賣給生命的光芒:小女孩的感人故事

第1篇

1.通過了解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激發學生的愛心,學會關心他人、

4.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5.區別課文中事物和聯想的不同部分。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地合理想象。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一)教師教法談話法、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想象。

同學們,今年的大年夜你們是怎樣過的?大年夜本來是很高興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雞、鴨、魚、蝦等好菜,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卻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大年夜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精緻--質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細,講究。

[哆哆嗦嗦] 哆嗦:由於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顫動。本課中的哆哆嗦嗦指飢寒交迫使小女孩渾身不住地顫抖。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本文寫的是在大年夜一個小女孩流浪街頭賣火柴,冷得幾次擦燃火柴,產生一次次幻象,最後凍死了的故事。

全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具體順序:賣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第一段(第1—4節):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為沒有賣掉火柴,不敢回家。

第二段(第5—11節):小女孩坐在牆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開了美好的幻想。

第三段(第12、13節):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凍死路旁。

本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揭露了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同情。

(當時的天氣冷極了,小女孩生活窮苦,特別可憐。)

“可憐的小女孩”,後面是一個感嘆號,這裡寄託了作者對小女孩的無限同情。

(大年夜、下著雪、光著頭、赤著腳、破衣服、“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的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小女孩已餓了一整天。“她爸爸會打她的”、“家裡跟街上一樣冷”從這裡可以看出小女孩家裡沒有溫暖,沒有人疼愛她,小女孩很可憐。)

課文一開始點明這個特定的時間。加上“可”更加強調忘不了。

小女孩是多麼可憐,值得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渲染:“她多麼需要溫暖啊”,於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非常肯定的,可見她冷的程度,因此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處的”要強調。

c.從“她敢嗎?”到“她終於抽出一根”這又說明什麼?(她太冷了也顧不得了)朗讀時這兩句話後面停頓要長些,有一個思想鬥爭的過程。

要讀得歡快些。因為在這一瞬間,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飢餓和寒冷的痛苦。

(3)在幻想中是這樣的溫暖、舒服,然而當火柴滅了以後,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幻想中這樣溫暖,現實中是這樣寒冷,通過幻想更襯托出小女孩的冷。

剛才學習這一段用的是“讀——想——讀”的方法,先讀課文,弄清寫了什麼?再抓重點詞,為什麼這樣寫?說明了什麼?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幾次擦火柴出現的幻景部分。

(1)思考:在小女孩的第二次幻想中,那烤鵝的肚子裡,為什麼要填滿蘋果和桔子;又為從盤子裡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蹣跚地一直向她走來?

(例話:牆那邊一定是富人家,屋裡面燒著火爐,暖和和的,他們正圍著桌子共進晚餐,桌上是豐盛的菜餚,貧富是多麼不同,如同隔著一堵又冷又厚的牆,牆裡外兩個世界。)

(1)聖誕樹,我們中國過春節,西文許多國家過聖誕節。他們的大年三十夜就是聖誕節的前一天晚上。過聖誕節,有錢的人家即點起漂亮的聖誕樹,聖誕樹上點上許多蠟燭,掛著玩具畫片,有時還會有人扮聖誕老人,送給孩子們許多禮物。在聖誕樹下,孩子們感到快活極了。而像小女孩這樣窮的人家是不會有這漂亮的聖誕樹的,所以她只能是在想象裡看到。還不能直接看到,只能是透過玻璃門遠遠地看著。

課文上先說“她坐在聖誕樹下”,後來說她“向畫片伸出手”,從“坐著”到“伸出”,這裡有哪些動作課文沒有寫出來,你能想象到嗎?在說的過程中,最好能用上“翠綠的”“明晃晃的”“在向她眨眼”。

(3)而當火柴滅了以後,她想的又是什麼呢?(“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

(4)因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她的”,如果請你分析這個句子,說說其中表現奶奶愛她的字眼是什麼?(唯一、疼她、活著的時候)

奶奶是唯一疼她的親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 “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帶走,因為在這兒她再也活不下去了。

(2)現在,假如你們就是小女孩,當那麼溫和,那麼慈祥的奶奶出現再你的眼前時,你是怎樣的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又是怎樣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帶走。(通過擔當角色,把學生帶人課文描寫的情境。)

為了把奶奶留住,她趕緊又擦火柴,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這是她最後一次擦火柴了。

(1).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麼疼她,把主要的動詞畫下來;(“抱起來”“摟在懷中”“飛走了”)

(2)..現在請你們抓住這幾個動詞,想象一下,奶奶見到小孫女會怎麼疼她,先怎樣,後怎樣,小女孩又會對奶奶訴說什麼?

儘管安徒生爺爺用沒有。,沒有。,也沒有。來表達女孩臨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和奶奶飛到那兒去嗎?在十九世紀,那樣的地方,世界上有嗎?在人間,窮人和窮人的孩子,活著生活中就是寒冷、飢餓、痛苦;只有死了,才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飛向那裡,實際上是向死亡走去。光明只不過是那火柴頭上燃起的一點微弱光亮,周圍依然是一片黑暗,這快樂只是和已經死去的唯一的奶奶抱在一起,這又是多麼的可憐、可悲,所以不能用歡快的語調讀。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意味著走向死亡。

速度要慢,朗讀時既要把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求表達出,又要讀出這只不過是美好的幻想,把這種淒涼和悲慘讀出來

因為冷才出現火爐,因為餓才出現烤鵝,因為孤獨才出現聖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幻想和產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顯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特點:越是幻想美妙,越感到現實的悲慘。美妙的幻想,悲慘的現實。

(2)作者為什麼要用“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

(3)怎樣理解“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證明她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大年夜”這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啟發人們深思。)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

因為是凍死,課文中寫“冷”得很多,請你從課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詞語或句子。板書: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深化主題:天氣寒冷,雪地冰冷,寒風尖冷,但更冷的是這冷漠的世界,是這冷酷的社會。

△ 從小女孩的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的悲慘遭遇,我自然地想到我國唐代詩人的兩句詩。

這句詩非常著名,它是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縮影。從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到這兩句詩,又從這兩句詩想到賣火柴的小女孩,說明不僅我國封建社會是這樣,當時的丹麥王國也是這樣。在今天的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窮苦的大人、小孩正生活在寒冷、飢餓,和痛苦的人,讓全世界的大人、兒童都生活在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光明、美好的社會裡。

提示:這些含義深刻難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讀課文②要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聯絡上下文,體會其中的含義,也就是說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即要說明什麼?表達什麼?揭露什麼?

(1). 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髮上,那頭髮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裡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她沒注意什麼?她“忘不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比著寫?)

提示:小女孩沒注意的是她美麗的金髮,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麗的金髮上落著潔白的雪花,確實很美,但她顧不了這些,因為飢餓寒冷纏繞著她,她更需要的是溫暖與食物,尤其是大年夜,這是人們盼望的一年中最歡樂最美好的日子。這樣對比著寫可以看出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餓、生活的悲慘,說明那個社會多麼的不合理。

這道“奇異”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爐,得到了短暫的溫暖和滿足。在這雪花漫天飛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這對於一個“赤著腳”、“一雙小腳凍得青一塊紫一塊”、“蜷著腿縮成一團”、“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的小女孩來說,實在是非常可貴的。

對小女孩來說,這世界上沒有光明,沒有溫暖。奶奶的出現使她無比留戀。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滅,慈愛溫和的奶奶就會不見的。所以,她不顧一切,“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

這句話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也反襯了當時社會現實的冷酷。

(3)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是小女孩的幻想,說明小女孩在那個現實世界中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要想“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只有推翻那個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

(4)“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小女孩既然凍死的,為什麼還“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這是因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靈魂飛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天國去了。她就是在這樣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5)“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結尾有什麼意思?)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但誰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經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幻景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結尾使我們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樣的嚮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東西,而結局卻是凍死街頭。美麗的幻景與冷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使我們痛恨那個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1.課文幾次提到“大年夜”,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體會它的作用。

提示: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開頭,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賣火柴;第二次是寫小女孩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著別人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聞著烤鵝的香味,心裡忘不了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寫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

課文三次提到“大年夜”,這是給故事安排的特定時間、特定的環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更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憐憫。

2.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現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現實同幻覺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在鮮明的對比中使我們認識了舊制度的不公平、腐敗與醜惡。

3.、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運用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等表現手法,通過有趣的情節,來說明一個道理

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

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構思巧妙,情節生動。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

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3篇 火柴賣給生命的光芒:小女孩的感人故事 第2張

第2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這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語文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課堂上讓學生掌握知識固然重要,但從長遠看,學生品行的發展,能力的發展,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對一個學生的成長及將來來說更為重要。

因此,我在設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著重體現了以下教學思想:

語文課程改革標準》倡導語文學習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必須擺脫以情節分析為主線,以提問應答為載體的低效模式。整堂課,我充當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基調,把握文章中心句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在品讀文章的詞句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單、可憐、悽慘,併產生同情、憐憫之心。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經我壓縮後變成一則簡短的童話故事,拿到五年級的班級去上,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學習課文,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憐身世與悲慘的遭遇,喚醒人們去關注並關愛象小女孩一樣被窮苦生活所折磨的人。

依據《課標》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課件,圖片等,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語文教學,應該是聽、說、讀、寫的緊密結合,為了把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同情之情表達出來,我安排了一處課堂寫話,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身邊,我想對她說;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我會這樣做的。緊密結合通過課堂寫話,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理解,還進行了一次愛的教育與洗禮,懂得只有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懂得愛並珍重愛,學生能明白這一點實屬不易!

我根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學生感興趣讀的特點,主要採取“自學研討法”教學。學生自己感悟領會,小組交流合作。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在學習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採用多媒體教學,這樣既直觀又有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讀課文,感悟思想感情。教師以讀代講,學生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在遙遠的丹麥,有一天,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火柴,賣火柴了,先生,請問你需要火柴嗎?,“小姐,請買盒火柴吧?”……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的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可憐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最後,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這就是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位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也是一位值得人們同情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1、給學生配上鋼琴曲《羅米歐與朱麗葉》讓他們自由朗讀。

同學們喜歡用什麼方式讀課文?(默讀、大聲朗讀、站著讀、兩個人一起讀)

要求:想一想,這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不平—氣憤)說說你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通過自己與小女孩的比較,通過朗讀體現小女孩在大年夜,孤單無助,孤苦伶仃地在街上賣火柴,產生同情,憐憫之心。

1、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身邊,我想對她說:“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我會(怎麼做)

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之後,終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愛的力量。

2、改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使她成為一個幸福而快樂的女孩。

第3篇

開學初,區教研室組織了“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培訓活動,姜主任給我們做了細緻、深刻的解讀,也給我們指明瞭今後語文教學的方向—以學生為本,以訓練為主,以激勵為主,由“教的課堂”轉向“學的課堂”。構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的課堂結構體系,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興趣,促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在“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和第八屆閱讀教學大賽精神的指引下,我們學校也開展了一系列“導學議練”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特別是以教研室組織的“磨課”活動為契機,我們在教研組長顏敏老師的帶領下,通過精心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課後反思—再次執教等環節,不僅把握了“導學議練”各要素的思想內涵,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了高效課堂。為迎接區教研室的抽課活動,我們組根據教學進度,確定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全組老師共同研究、輪流試講,最後我有幸代表大家執教了這節課。下面我就針對《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並結合“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談談我的幾點做法和認識。

在匯入新課這一環節,我力求簡明扼要。五年級的學生對於安徒生和他的童話作品並不陌生,特別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很多孩子都是伴著它長大的。所以在導課時我這樣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安徒生的一篇傳世之作,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並不陌生,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的這部經典童話作品。”“導”不僅有教學活動的匯入,還有教師的引導、指導和激勵,所以,在“學”、“議”、“練”的環節中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適時地對學生加以讀法、學法與寫法的指導。如:在學生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時,我指導學生抓住時間、地點、人物及主要事件,用簡潔的語言就可以把文章概括準確、完整,教給了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在學習小女孩的幻想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把小女孩的現實與幻想進行對比,並適時總結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方法。

踐行“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我們要深刻解讀教材,找準學生的認知點與興趣點,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任何一堂課都不應該從零開始,要關注學生初始的閱讀體驗,以學生自讀後的初步感受作為教學的起點。所以,在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後,我問學生:“通過讀書,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學生說出自己閱讀課文後的最初的真實的感受,並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習目標,精選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文章的字裡行間去感受小女孩可憐、悲慘的命運,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自主閱讀,研學新知”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與發展的過程,我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讀書,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靜靜地,默默地潛心閱讀,通過讀、圈、畫、議主動求知,自己學會學習。如:在讓學生感受小女孩的現實生活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1—4自然段,並畫出感受較深的句子,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再深入到文章的字裡行間,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是豐富的、多元的、發自內心的,更能感受到小女孩現實生活的寒冷、飢餓、沒有歡樂、沒有愛。

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生生雙邊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過程。如:在讓學生畫出感受較深的句子後,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隨後在全班交流、彙報,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起了他們主動學習的慾望,既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語文課堂,不僅要有學生的議論紛紛,還要有孩子們的書聲琅琅。這節課,我讓孩子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自己讀、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齊讀、老師創設情景讀。在文中作者採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寫出了小女孩的5次幻想,特別是後兩次幻想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見奶奶的一剎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趕緊想把奶奶留住。所以,在文章的最後部分,我通過讓學生體會感悟、齊讀的方式讓學生的情緒達到了最高潮。在整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還儘量用動情的語言與學生對話,去感染學生的內心。

在學習課文同時,我們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讓學生在聽說讀寫中發展語文素養。在理解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引讀:“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隨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練習,“同學們,人們不知道,你知道嗎?你讀懂了嗎?我知道她曾經,我知道她曾經,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前面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解讀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及她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從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課後的小練筆寫幾句你想對小女孩說的話,延伸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達到了讀寫結合的目的。

總之,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導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力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訓練思維、發展語言、學會閱讀、獲得情感體驗。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