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理想國讀後感6篇 《理想國》:探尋純粹的正義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重要著作之一,它探討了政治和倫理學的核心問題,提出了一種關於理想國的設想。這部書影響了古代希臘和近代歐洲的政治思想,是一部思想深邃、獨具特色的哲學大作。

理想國讀後感6篇 《理想國》:探尋純粹的正義

第1篇

讀完了《理想國》,剛開始讀的時候其實內心的衝擊和情緒還是很多的。這本書前半部分在用批判性的思維在讀。

首先,明白下面這些,初讀《理想國》的人應該就可以平靜一些了。理想國,它就是個“理想國”,不能夠把它當做現實世界,用現實世界的思維,和普世價值觀等去思考和對待。不用太較真。

也不能認為被冠之“理想”二字就是說明這個國度盡善盡美只是現實中做不到,讀前四章的時候看到有些部分帶有一定的愚民文化,也有完全不符合普世價值觀和人文主義觀點的地方。

所以,在理想國中,不能夠用普世的思路來理解他們的思想,很多都是非現實的一種假設,很多地方的設計不符合人性,有些地方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也有很多地方令人無法贊同。

理想國中的詩歌,曲調等藝術是被剔除了一些描寫死亡的恐懼,悲傷,痛苦的內容,留下表現忠誠,善良和勇敢等的主題。理想國所描述的'人性被剔除了人性的負面和人性之惡。理想國度的國度還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人必須根據自己的性情選擇職業。想要尋求正義,應該先尋求一個國家的正義,然後再尋求個人的正義,先有國後有家。

其中,理想國中有對救治病人的觀點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相符,與人文主義觀點相駁,認為老弱病殘沒有生存和救治的權利。

也有在後面,關於男女的論述,體現了男女平等的理念,又實屬難得。

如笛卡爾所說,人們的意見之分歧,是因為我們由不同的路徑引導我們的思想,或者各人的思想不是針對同一件事物的緣故。所以,無論如何,有些地方持著與書中所描述的不同的觀點,引發了我更加深入的思考。

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思考,讀讀《理想國》吧,儘管可能這不是這個符合人性以及真正理想的國度,但是裡面也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理想國讀後感6篇 《理想國》:探尋純粹的正義 第2張

第2篇

這個故事來自柏拉圖《理想國》中《蓋吉斯之戒》中,一段柏拉圖的哥哥格勞孔向柏拉圖的恩師蘇格拉底提問題的對話。故事大概的意思是,當我們有一個很牛的蓋吉斯戒指時,我們有什麼反應?並由此引發討論:道德的動機是出於什麼?

這是我第一次學習西方哲學,所以寫一篇文章複述一下以強化認知。

正義的本性和起源人之所以按規矩辦事是為了獲得好聲譽人這樣做是對的嗎?

我們會因為什麼動機來處理對這枚很牛的戒指。因為沒人看見,所以可以不按道德行事來將這枚戒指佔為己有;因為怕別人發現而名譽掃地,所以自認為道德的不佔有這枚戒指。

格勞孔結論:在沒人看到的`情況下,人會按照不正義不道德的方式行事。

因此正義與道德其實不具有內在價值,僅僅存在工具價值(獲得聲譽或者獲得認同性),他們僅僅是看起來有內在價值。

同時另一個結論是:當事物只具有工具價值時,我們可以通過後果知道動機。

吃藥:吃能夠導致病情好轉,如果吃不吃都能好那可以不吃藥,相反吃藥加重一定不會吃藥(工具價值)

視力:有了視力就可以避免撞東西,如果沒視力也可以避免撞東西你還是會想要視力,因為還要用視力去達到其他結果,相反如果沒視力才能避免撞東西根據之前說的,我並不能選擇。因為我不知道那些其他結果和撞東西哪個更有價值(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

丹尼爾。巴特森的道德偽善性與英格蘭咖啡自覺付費實驗同樣證明了,當有人監督時,你的道德和正義才會利於社會行為。也就是像工具價值這樣判斷動機,當不想名譽掃地時人們趨向於自覺道德與正義,當沒有人與社會監督時,人們趨向於利己而忽視道德和正義。道德與正義僅僅是為了獲得社會認同的一個工具而已,僅僅具有工具價值。

第3篇

今天終於把柏拉圖的《理想國》讀完了。讀《理想國》是一個煎熬的過程,讀的過程中幾次想要放棄但最終還是硬著頭皮把它啃了下來。然而,雖說是啃完了,但又確實說不出有什麼體會或收穫來。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

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 理想國” 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斷地給人們灌輸一種思想,認為像是理想國中的人們生活的樣子,就是最美好的樣子。但是他要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思考我們真的是要想成為理想國當中的民眾嗎。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於永恆不變的`狀態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

雖然我現在看的還是非常的懵懂無知,但是這本影響了人類歷史程序深遠的一本書,它不僅詮釋了什麼是思想的表達,也提出了一個完美的治國方案。他把我們現實當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全部在裡面幫我們解決,雖然說裡面的解決方法可能並不是非常的成功或者能夠實現,但是它給了我們一種美好的烏托邦的嚮往。

第4篇

公元前5世紀,雅典哲人柏拉圖以蘇格拉底的名義、以對話體的方式著述《理想國》,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地探尋人類正義問題的著作。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

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裡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究竟什麼是正義?

柏拉圖首先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說: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古希臘討論正義,都是把它視為個人的德行,屬當時普遍重視的四主德(正義、智慧、勇敢、節制)之一。柏拉圖感到個人的德行屬於微觀世界,較為抽象,不易說明,需要藉助於一種顯明的、巨集觀的事物來說明。柏拉圖採取的論證方法是,以城邦來比方個人,藉助於闡明城邦正義來闡明個人正義。他認為真實的正義不是表現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

這就是說,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裡的各個部分相互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不正義應該就是三種部分之間的爭鬥不和、相互間管閒事和相互干涉,靈魂的一個部分起而反對整個靈魂,企圖在內部取得領導地位。

第5篇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第6篇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中那個美麗幽怨的女人,躍然紙上,在仲春時節,路過一樹或一叢丁香,那濃重而熱烈的芬芳氣味,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思緒,深長悠遠的哀愁與纏綿,亦如此樹此花,阿來在《草木的理想國》中進行很好的詮釋,正如他說:“一個城市是有記憶的。凡記憶必有載體作依憑。然而,當一個城市的建築不可能再來負載這個城市的記憶時,那麼,還有什麼始終與一代代人相伴,卻又比人的生存更為長久?那就是植物,是樹。”

?草木的理想國》可謂圖文並茂,面對一張張精美的照片,感覺這是一場鮮花的盛宴,蠟梅、梅、貼梗海棠、早櫻、玉蘭等等,21種鮮花奼紫嫣紅,依次開放,就像朱自清在《春》中所言,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閱讀此書,跟隨阿來的目光,徜徉於鮮花的海洋,翻閱書頁,綠色主色調,讓人感覺安靜、平和,亦如生命的顏色,煥發出勃勃生機。

所有的花中,我猶愛白玉蘭,喜歡她玉石般瑩潤的白,喜歡它發出的淡淡幽香,不濃烈張揚,大方典雅,幽幽的,在灰色的世界中綻放出亮麗的色彩。

阿來說過,我不能忍受自己對置身的環境一無所知。有人認為這是狂妄的話,他卻認為這是謙遜的話。既然我們身處如此開闊敞亮的自然界,為什麼不試圖以謙遜的姿態進入它、學習它呢?阿來認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盡力去了解這個世界。於是,我們有幸讀到這本與眾不同的小書。

成都的物產豐富,享有“天府之國”美譽,花草樹木在這裡競相綻放,正如杜甫詩云: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