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泰山導遊詞4篇 "穿越古今,徜徉泰山——2023泰山導遊詞"

歡迎來到公文網站,今天我們將為您介紹2023年的泰山導遊詞。泰山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是中國五嶽之首,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登臨泰山,您將領略到陡峭的山峰、奇特的岩石、壯麗的日出和巨集偉的建築。無論您是尋求山間寧靜,還是嚮往征服高峰,泰山都將是您不可錯過的目的地。

2023泰山導遊詞4篇

第1篇

大家好,我是導遊馮千燁,今天,我帶大家遊覽五嶽之首泰山。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於山東省東部,泰安市北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偉壯觀,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嶽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魚。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於中華大地。

我們從山腳下沿著石砌的臺階向上攀登,會看到驛路蜿蜒、古木蒼翠、松柏夾道,作文路旁的野花萬紫千紅,各具特色,從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紅門、萬仙樓、再向上是中天門,對鬆亭,名勝古蹟數不勝數。

站在迎客松下,隱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樑”。

過了十八盤,就到南天門。看,山道正中一座城樓式的建築,聳立在山巔,這就是著名的南天門。“南天門”這三個赤金的大字,赫然入目。

城樓牆全是用紅、黃、藍三色漆刷的,配色協調,鮮豔奪目,莊重大方。

最後的目的是玉皇頂,上玉皇頂可以觀看到泰山日出。明天早晨大家可以早起來看日出。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後,一輪火球跳躍出來,騰空而起。

在這裡希望各位能協力保護紅啊我們自然環境文化遺產,做文明的遊客,謝謝各位!

2023泰山導遊詞4篇

第2篇

你們好!熱誠歡迎你們到泰山來,今天我將和家一起從泰山路登上山頂。

這座高、古老的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現在,我們仍要像古人那樣問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後,同我一起步入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

這裡是岱廟。從岱廟開始,經岱宗坊、一天門、紅門、天門、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現在被知名人稱為“登天景區”,也稱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條路最古老的一條。我們將從這條路登上極頂。

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廟前,還有一座較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這裡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因此明朝之前,稱此為“草參亭”。明代加以擴建時,改名為“遙參亭”。雖是一字之易,基虔誠卻盡含其了。

朋友們,國的古代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是有著獨特地位的,這座遙參亭的建築構思既出於封禪典將由此為前奏而步步進入高潮的需要,也是國古代先抑後揚的美學思想的體現。

正陽門內就是岱廟了,平是一個神奇的方。岱廟有著如此的魅力,決定於它自身的特徵。首先,它的圍牆便與一般廟宇不同,圍牆周1300米,5層基石,上砌青磚,呈梯形,下寬17.6米,上寬11米,高約10米,共有8座門:正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由正陽門進得岱廟來,迎面是配天門,茸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牆相連,構成岱廟間第一進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的宋天貺,它又叫峻極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天貺殿面闊9間,643.67米,進深5間,17.18米,通高23.3米。家看,天貺殿坐落在寬敞的白色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環繞,雲形望柱齊列,使天貺殿與四周的環境產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貺殿周圍施以迴廊,形成了一個院落,在國的建築,廊是起著使空間有聯貫、斂氣、緊密、嚴謹而又富於變化的作用,這是世界建築史上都加以稱道的。岱廟的迴廊把一座重簷廡殿的建築物緊緊地環抱著,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我國古代建築家深知世上沒有絕對絕對,是從對比產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迴廊外,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於雄偉寓含著恬靜閒適,因此天貺殿並不是雄偉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從天貺誣後門出,有磚石甬道與後寢宮相連。宋真宗封泰山時,因將泰山封為“帝”,帝則應當影后”,於是便為之配了個夫人“淑明後”。從這一點看來,岱廟與其說是道教神府,還不如說更像皇家宮廷,這種佈局進一步透露了封建統治者利用岱廟進行政治活動的功利目的。

剛才,我們是沿著岱廟的主軸線遊覽,而主軸線兩側,原另有4個別院,東面前後兩院,前為“漢柏院”,相傳漢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內;後為“東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這裡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盤了。約25億年前,在一次被地質學家稱作“泰山運動”的造山運動,古泰山第一次從一片大海崛起,以後幾度滄桑,泰山升起又沉沒,沉沒又升起,終於在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泰山最後形成了今天的模樣。古老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泰山南麓階梯式上升的三個斷裂帶,最上一層從雲步橋斷裂帶到極頂,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這一層地帶與四周群峰產生強烈對比,猶如寶塔之剎,形成了“東天一柱”的氣勢。

這裡是緊十八盤,也是整個登山盤路最為艱難的地段了。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題刻:“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攀青雲梯”……那是在勉勵我們。家再看,那負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修路人……山無言,但它們能激勵人們向上。朋友,登山猶如干任何事業,只有義無反顧地向上,才能戰勝險阻,才能到達最高的境界!

南天門到了,我們現在已置身“天界”了,雖然我們並沒有成仙,但我們在這裡領略到了“登天山而天下”的豪邁。

進了南天門,與之相對的是殿取名為“未了軒”,未了軒兩側各一門可以北去。出門往西有一山峰槳月觀峰”,山上有亭,名月觀亭。據說,天高氣爽的深秋時節,在這裡還可以一覽“黃河金帶”的奇異景觀:在夕陽映照的天幕下,地變暗了,惟有一曲黃河水,反射出了太陽的光輝,像一條閃光的金帶,將天在地連在一起。入夜,在皎潔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見濟南的萬家燈火,因此月觀峰又稱“望府山”。

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詩意的地方。沿天街東行,北有一坊,匾額上題影望吳聖蹟”,這就是相傳孔子與顏淵看到吳國閶門外一匹白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廟。

天街最東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給家講講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間被稱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的泰山主神,並被稱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眾對泰山老母的候信仰與喜愛,是一種歷史積澱下來的埋藏在人們心靈深層的對母親的愛。多少年來,碧霞元君贏得了百姓的愛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巔,接受著善男信 女的香火,召喚著去鄉離國的遊子。

好,讓我們進到碧霞寺來。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門,正殿,配殿,3座神門,鐘樓、鼓樓、香亭、萬歲樓、千斤鼎、火池,還有照壁、歌舞樓、御碑亭……而且為御高山疾風,殿為銅瓦、碑為銅鑄,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闕。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築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建設的典範,人舞到這裡來進香並不感其而覺其高,神聖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築群獨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東神門北折沿盤道再上,可見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佈,洋洋觀,人稱“觀峰”。觀峰西側,幾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筆,這一帶可謂是露天的書法藝術博物館。

沿觀峰西側盤道而上,至最高處,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階終於到了盡頭,這裡就是泰山的極頂--玉皇頂了。

玉皇廟建在極頂上,紅牆碧瓦像是給泰山戴上了一頂桂冠。由山門進廟,最先看到的是院央的“極頂石”。極頂石臥在一圈石欄,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別處,將是一塊最普通不地的石頭了。但是在這裡,它的旁邊有碑恭恭的寫著:“泰山極頂1545米”。根據地質學分析,就是它,在3000萬年前從海槽率先拱起,它根植於1萬米的地殼深處;就是它,有著數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山在託舉著它,使它高聳雲天,以至玉皇廟的玉皇帝簡直就成了它的守護神。

朋友們,一天的行程已經結束。希望你們能再度到泰山來。謝謝大家!

第3篇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啊,我姓吳,我叫吳昊天,從現在開始,大家就可以叫我吳導。那麼好了,閒話不再多說,咱現在就去參觀泰山吧!

我先給大家來做一個泰山的總體介紹,泰山是我國的“五嶽之首”,它雖不是最高大的,也不是最美麗的,為什麼叫“首”呢?因為傳說,盤古死後四肢頭顱變為五嶽,頭顱變為泰山,然而頭顱就是首的意思,它是自然的點睛之筆。它是“天人合一”的寄託之地,它是中國遺產,先後有十二個皇帝來泰山封禪,就連孔子和杜甫也留下了千古絕句,還有關於泰山的神話:如泰山、石敢當等。

今天我們從紅門開始爬泰山,為什麼叫紅門?因為它的起點用紅石搭成,紅門有此而得名,因此而得名,聽說它也叫“紅門宮”。

我們的泰山很美,不僅有在山澗流淌的泉水;也有生命力極其頑強的迎客鬆……總而言之,美景是有的是。好了,請大家自由活動,看一下這的景象,但別扔垃圾,別踩踏植物,一小時後中天門會合。

遊客們我們已到中天門,這是登山的必經之地,這嶺峻谷幽,景色壯美。遊人至此“中天”可一覽此處風光。過了中天門,大家隨我一起向上攀登,請大家向這看,這是泰山最險峻的地方:十八盤!這裡共有臺階1827級,是泰山主要標誌之一,遠看像一架天梯,攀登時要注意安全。各位,爬過陡峭的十八盤,現在我們身處於南天門,這南天門坐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是泰山頂的門戶,古稱“天門關”。

遊客們,穿過南天門,走過天街,我們終於登上了玉皇頂,要知道這可位於泰山最高處呀!當然,我吳導今天介紹的並不全面,大家可以在這裡住一晚睡一宿,明天來那望海石邊上看雲海日出,也能去看其他景點了解更多。有緣,我們會再見,大家,拜拜。

第4篇

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請讓我代表泰山人,歡迎你成為泰山的尊貴客人!下頭請允許我做下自我介紹。我是__旅行社的導遊,我叫__x,一路上大家稱我小x或x導就好了。這是我們的司機師傅x師傅。他有多年的駕駛經驗,能夠保證我們平安的到達目的地。那麼本次旅遊就有我和x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期望我的服務能夠讓你滿意,也期望您能與我真誠合作,讓我們共同渡過一段完美的時光。下頭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世界遺產—泰山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泰安的基本情景。

泰山地處華北大平原的東部,山東省中部,總面積約__平方公里。風景區面積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頂,海拔1545米。泰山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它東望大海,西鄰黃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濟南。濟南、泰安、曲阜三地構成了國家級旅遊熱線——“山水聖人”旅遊線,泰山就處在這條熱線的中心位臵。

泰山被譽為“五嶽之首”、“五嶽獨尊”,它雄偉壯麗,風光旖旎,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又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區域性縮影。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大家明白,泰山博大精深,內涵極為豐富。可是它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呢簡而言之,泰山具有重要的地質科學價值、獨特的美學價值及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

泰山在二十五億年前的太古代還被海水掩蓋著,之後漸漸地升出海面,直到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下,才構成此刻的形狀。所以,泰山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而泰山的山體卻又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直到今日,它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成長著。

泰山的美在於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泰山的自然景觀之美,美在山體的高大及形象的雄偉。它主峰突兀,山勢陡峻,山巒疊起,與周圍的河海、平原產生了強烈的比較,構成了“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泰山山脈綿延200多公里,基礎寬厚,形體集中,使人產生一種安穩感和厚重感,在心理上就構成了“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自然感受。

泰山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它的佈局重點是從山下祭地的社首山開始,經過城區,沿著登山盤道,直達告天的玉皇頂,進行了自然空間的整體構思。在這條景觀帶上,大體上分為三重空間:一是以泰城為中心的人間鬧市;二是以城區中的奈河到蒿里山一帶為“陰曹地府”;三是以城區北部的岱宗坊為起點,沿長達6000餘級的“雲梯”盤道,直至岱頂“天庭仙界”。

泰山由於優越的地理環境而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域之一,是遠古人心中最高最大的山,蘊含著悠悠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在泰山之陽,發掘出了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泰山之陰有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這為研究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和國家的興起、禮貌的起源供給了翔實而豐富的史料。

由於遠古人的文化積澱,泰山便被古人看作是紫氣之源、吉祥之地、神靈之宅、萬物發育之所。

古代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於是凡是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父的“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巔積土築高壇,意思是增泰山之高以祭天;然後再到泰山前接近大地的小山丘上設壇祭地,這就是歷代帝王所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一代帝王若能登封泰山,便被天下人看作是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標誌,皇帝本人也儼然成了“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了。所以,泰山又因接連不斷的封禪告祭活動被抬到了與天相齊的神聖高度。

伴隨著封禪大典的構成,泰山宗教也相繼發祥,遂使泰山古剎掩映、宮觀林立。繼而,文人名士、儒家學者紛至沓來朝山覽勝,留下了很多的詩詞歌賦,楹聯題刻,不斷豐富著泰山文化的內涵。

那裡既有上古周天子巡狩泰山、會盟諸侯的周明堂遺址,又有春秋時中國最早的兵事防線——泰山齊長城;既有歷代帝王封禪告祭的故址登封臺,又有碑臸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既有大字鼻祖經石峪刻文《金剛經》,又有天下洋洋大觀之銘——唐玄宗紀泰山銘。

五千年文化的積澱,使泰山成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和馳名中外的遊覽勝地。東方鴻儒季羨林認為:“泰山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

泰山與泰安是山城一體,泰安是“國泰民安”的意思,取意於“泰山安則天下安”。泰安市是以旅遊為支柱產業的新興旅遊城市,管轄著6個縣市區:泰山區、岱嶽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總面積約7700平方公里,總人口536萬。泰安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僅就交通和資源而言,境內就有4條國道和12條省道。地下礦藏多達50多種,其中石膏和自然硫名列全國第一,氯化鈉則是國內特大型鹽礦之一,泰山紅、泰山青、泰山花等花崗石板更是名揚海內外的“石材之王”。在農副產品及藥材方面,盛產核桃、板栗、肥桃、大棗、靈芝、何首烏等,其中,桃園鎮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佛桃之鄉”,泰山赤靈芝和何首烏被中國中醫學會開發為多種保健藥品。

朋友,來一趟不容易,請多瞭解一點泰山,相信您必須會留連忘返、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