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範文2篇 《阿Q正傳》:人性的悲喜與反思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一,由魯迅先生創作。本文將通過閱讀《阿Q正傳》的心得體會,探索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與社會現象,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精神與社會觀察力。閱讀本文,您將深入瞭解阿Q這一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性。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範文2篇 《阿Q正傳》:人性的悲喜與反思

第1篇

魯迅先生的其中一部經典之作,《阿q正傳》我讀完了,阿q的形象印在了我的心中。我認為魯迅先生是想以阿q作為代表,去描寫當時舊社會人們的共同特徵和整個中國人的某些人性弱點。我覺得阿q他的個性非常突出,他與趙太爺,王胡和小d十分之不同,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阿q有著“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遊手之徒的某些油滑”。

我認為阿q是個可憐的人,因為,他總是受盡欺凌。例如,有一次他喝了兩碗黃酒,便說自己是姓趙的,和趙太爺原來是本家,結果第二天就被趙太爺罵了一頓,還被打了。看到這裡,我想起了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他未必姓趙,即使真姓趙,有趙太爺在這裡,也不該如此胡說”。我在想,如果阿q真的是姓趙的呢?為什麼趙太爺可以姓趙,而阿q卻不能姓趙呢?只不過是個姓氏而已。這或許是與貧富有關吧,趙太爺是有錢人家,而阿q只是個給人打散工的農民,是個下等人。別人根本不尊重他,在這種生活中,他只能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己騙自己,例如,有一次,他被別人打,他就自我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還有勝利感呢!

不久,阿q進了城,還賺了錢回來,結果,別人都對他恭恭敬敬的,趙氏一家對他的態度也改變了一些。我認為這裡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弊處:富人受人尊重,而窮人只能受人欺凌。當時的社會就是這樣不公平,阿q是可悲的,不單止是他一個人,想必當時的所有窮人也是一樣,受盡富人的欺凌,壓迫與剝削,真是悲哀!

?阿q正傳》這部小說十分的短,但卻表現出當時舊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是當時民眾痛苦生活的縮影。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與感受。

阿Q正傳讀書心得範文2篇 《阿Q正傳》:人性的悲喜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初讀《阿q正傳》,只是覺著阿q的無知、猥瑣、麻木、欺小凌弱的小人嘴臉令人可憎;再讀《阿q正傳》時,卻覺得在阿q身上很能發現一些國人縮影;深讀《阿q正傳》以後,越發覺得阿q簡直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的寫照。仔細的觀察國人在現實生活中對待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的表現和思維方式,我有了一個令人驚訝發現:一個阿q 倒下了,數億個阿q站起來了……

小說中對阿q的 藝術表現,成了現在國人的對待社會現象、迴避現實的立場和態度。時局對阿q們的影響頗大,時局如發生了變化,他們的思想也會發生劇烈的變化。起初他們認為改革便是造反,造反便是與自己為難,影響自己目前能維持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的。當改革取得一定的成就,他又盲目地相信改革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繼而堅決地擁護改革的主張,並誓做改革潮流的先鋒官,繼而產生了要在政治、經濟以及女人問題上獲得翻身的一系列“改革思想”。

當改革形勢遇到阻礙和挫折的時候,權利仍然被“原官”把持,阿q們就變得“很容易鬧脾氣”,“總覺得自己太失意”,特別是當阿q到靜修庵去革命碰了釘子,去“結識”假洋鬼子遭到了挫折以後,其情緒更是一落千丈,覺得“他所有的抱負、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筆勾銷了”。甚至由憂愁轉為惱怒,產生了一種強烈而奇特的報復心理。生動而形象地刻畫了阿q迫切的想利用“革命”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狀況而又始終不覺悟這一投機趨利的基本性格特點。

現實生活中的另一群阿q式人物,也同樣因時局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心態。在改革形勢高漲時,他們一方面感到惶恐不安,一方面機關算盡,施展陰謀,或討好自認為是改革派的阿q,或相互勾結投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