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6篇 "教學礪劍:習作指南"

在習作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問題,但同時也會從中積累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本文將分享一些習作教學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6篇

第1篇

陽春三月,我有幸觀摩了區國小語文習作評優的整個過程,平日是自己在上課,今日卻能跳出課堂鑑賞別人的課,似乎印證了“旁觀者清”之說,收穫匪淺,思考也頗多。各位老師用他們的智慧詮釋著對課堂的理解,他們精心的設計,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我們深深地為之折服。短短三天的學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覺得這幾節課的學段目標總體把握還是比較準確、恰當,重點突出,能創造性開發、處理和運用教材,著力激發、點撥、誘導學生,重視習作的過程和方法,良好習作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體現了指導—習作—講評的環節,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教學設計體現了老師很好的語文功底,無論是課的引入,還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都能感受到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的魅力所在。值得學習的是,老師捨得放時間讓學生明確要求,再層層深入,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描述田園風光,並有意識地提示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和積累的詞句,教給方法,真正發揮了文字的示範引領作用,做到了一課一得。

?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寫作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因素的優化,重點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激發學生願意寫作,熱愛寫作的情趣,巧妙實現“要我寫”向我要寫的昇華與過渡。有了好的氛圍,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寫話激情,最終迸撞出思維的火花。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心實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如桂嶺國小賴老師執教的《為別人畫張像》,她課前親切的語言,深情地描述,通過讓學生觀察模特,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明確要求,習得寫法後,又出示孩子暢所欲言,一步一步開啟學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關注,認真感受,從生活出發,擦亮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眼睛,也打開了學生觀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出很多用於習作的素材。

利用範文的引領和示範,引領學生讀、賞析、悟、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組織成文,從例文中借鑑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這樣的方式基於學生現實生活,又指導學生的習作,學生樂於接受。如:防城港第四中學國小部黎老師執教的《人物描寫》,黎老師巧妙地分階段指導,先看人物圖片抓特點,整體感知人物的外貌,明確要求後,老師重點把寫話內容縮小到寫人物的樣子,通過猜職業讓學生初步感知如何抓人物的外形特點寫話,再具體指導孩子觀察,先抓部分,引領孩子從詞到句,——的眼睛,——的眼睛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展開想象把特點說清楚,再抓整體,讓學生完整地說說樣子,教師適當點撥,告訴孩子可以先總的說,再細細地說,也可以先細細地說,再總的說,不知不覺滲透觀察、寫話的方法。這樣先說後寫,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體現了作文指導的梯度。再比如桂林市回民國小的劉老師在指導孩子學寫人物對話時,教師在孩子們發言中穿插進行的隨機評價,指向的不只是學生的語言,同時還在潛移默化地評價歸納中提煉出表達的方法,讓我明白了潤物無聲的真諦。這其實就在告訴孩子們應抓住動作把事寫清楚;又如:“你能用上”一邊……一邊”把人們高興的樣子

說出來了”這又在告訴孩子如何連詞成句……我覺得這樣的訓練是紮實有效的,不同程度地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是學生習作實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次老師們都能捨得留下出時間給學生進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評賞。比如:賀州市建設路國小的鄒老師在指導孩子修改時先讓孩子自評找優點,再同桌互改,讓同桌幫忙用上好詞好句,使內容更優美,最後再全班推薦評改,這樣有層次地引導學生評議,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老師們的課堂表現亮點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中細細品味。下面就談談我個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對觀察的要求在第一學段僅僅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不同於《語文教學大綱》的“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不難看出,課程標準更側重學生觀察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學生對周圍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觀察,不在觀察的順序方面過多要求。直到第二學段,仍然堅持“觀察周圍世界”,第三學段“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始終沒有觀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覺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順序,條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應僅僅是認識而已,是否一定要讓孩子掌握呢?

國小生怕寫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生活”,而是“不會用筆表現生活”。教會學生如何用筆將自己現有的生活“說出來”,並儘可能說得好些,才是國小教師寫作教學的任務。而習作教學難,難在課堂生成的捕捉和處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我想習作教學教師應主要從習作和修改這兩方面入手,習作就要求我們要開啟學生的思路,做到一課一得。比如,在讓學生悟得寫法後,暢談自己敬佩的一個人時,我們不應簡單地停留在你準備採用什麼方法把事例寫具體,應該指導學生怎麼把事例說具體。當孩子在說某種物體樣子時,除了找出外形特點相似的,我們又應如何引導孩子說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呢?還有,在修改習作時,我們除賞識學生的習作外,我覺得還應重在指導學生修改。如:學生在習作中寫道:“在菜園裡,一個個蘋果也不甘示弱,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展示給我們看,香蕉也登臺了,彎彎的像個月亮”雖然學生寫得很美,但這不符合實際,還有孩子在回答問題時說到:“愛戴學生、熊貓長著黑白相間的羽毛”“耳朵可以聽到很遠很遠”兔子長著火紅的眼睛(應該是紫紅色的眼睛)……這些顯而易見的錯誤我們也應該及時給孩子指出。

作為老師,無論外界如何,真是浮躁不得,我們還是要多讀書,多思考,靜下心來做教學。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6篇

第2篇

20xx年7月5日,我參加了臺山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學習。聽了兩節作文課以及聽了張雲鷹校長關於“開放式習作教學”專題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上午的兩節作文課各有千秋。雖然張校長對我們班伍老師上的課不是那麼滿意。但我覺得伍老師上的課挺不錯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接下來小葉老師的開放式習作教學確實令我們耳目一新,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活躍。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由發揮,想象豐富,寫出了一篇篇出色的習作。整節課突出了“開放”的特色,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下午聆聽了張雲鷹校長“開放式習作教學”專題講座,更令我大開眼界。張雲鷹校長對當前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她認為“封閉”是習作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她樹立起的開放式習作教學新理念,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以往的習作教學。缺乏有效的引導;在寫、評、改、賞等環節的訓練不到位、不銜接;習作教學備課常常疏於形式,過於簡略;課堂設計缺乏科學性和操作性;重視習作技能而忽視情感教育等。

這次學習讓我懂得“開放式習作教學”實際上就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開發學生智力,發揮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學會各種思維方法,讓學生放開手腳,盡情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從命題、形式到立意,選材、評改等方面要充分表現極大的自主性,儘可能地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長,讓他們樂於寫作。作為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在提升自己素養的同時,要致力於發展學生創新能力,開放思維,打破常規。這樣,我們的語文作文教學定會綻放鮮豔之花。

第3篇

前不久,筆者參加了由區教育局組織的“國小生現場創編故事比賽”觀摩活動,感受頗深。

語文新課標指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國小生現場創編故事作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想象能力以及提高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作文教學中往往被語文老師所忽視。

從嚴格意義上說,現場創編故事可以歸納為學生想象作文的範疇,只不過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想象作文的呈現方式不同而已。前者是通過說,用現場講述方式傳達給聽眾。後者是通過寫,以文字的形式來呈現在讀者面前,儘管呈現方式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想象進行言語表達。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現場創編故事,筆者結合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漫畫作文改編為現場創編故事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做法。

一般情況下,現場創編故事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給予故事創編材料:出示8——10個詞語,任選其中的某幾個詞語創編故事;出示一張圖片,進行觀察,創編故事;連續出示幾幅圖片,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播放一段視訊,可以是動畫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看完後創編故事;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聽歌詞或旋律,然後創編故事。

不管給定的是哪一種形式,仔細觀察所給材料的每一個細節,看懂所給材料是創編故事最為關鍵的一步,在此基礎上,確立故事的主題,那就成功了一半。相反,如果創編的故事沒有主題的話,這個故事本身就失去了可讀性,言外之意這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故事了。

如在對漫畫《哈尼智鬥“光頭強”二號》(題目筆者自擬)進行現場創編故事時,我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漫畫,確定主題。漫畫中有伐木工“光頭強”二號,有斧頭,有樹樁,有啄木鳥哈尼,尤其是啄木鳥哈尼說的話——這段木頭裡一定有蟲,很顯然這是一幅關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漫畫,因此主題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如果故事脫離這個主題,那麼這個故事就是“離題”之作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樣的道理,故事的情節也要“一波三折”,切忌平鋪直敘,情節單一。為增強故事的生動性、趣味性以及可讀性,因此在列提綱時,要構思如何讓情節“一波三折”,突出一個“巧”字。在列提綱時,可以通過“n”型或“w”型來構造情節,如字母的起筆處代表故事起因,落筆處代表故事的結局,中間部分則代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學生在列提綱時,便要想象在交接點處設計怎樣的情節,最後使故事情節達到一波三折。

如在這節課上,學生列提綱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如何體現啄木鳥哈尼的“智鬥”呢?可能經過哪幾次失敗呢?最後又是如何成功“擊退”“光頭強”二號的呢?經過一點撥,學生在列提綱時自然就有了思路。而這,恰恰能夠體現故事的一波三折之處,也是故事扣人心絃之處。

現場創編故事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在於現場講述故事,因此,單單有好的提綱還不行,還必須通過自己聲情並茂的語言來講述。所以,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要學會聲情並茂、入情入境入味地講述,即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模仿故事主人公的說話、動作、神態等等,只有入情入境地講述,才會使故事聽起來有滋有味。

如在這節課上,學生現場講述時,能運用手勢模仿啄木鳥哈尼,用誇張的動作模仿“光頭強”二號伐木時的情節,以及啄木鳥哈尼與“光頭強”二號的對話,學生模仿地惟妙惟肖,這一切無不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也給聽眾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如果說一個生動的故事就是一座漂亮的房子的話,那麼,富有啟發的結尾就是那美麗的屋頂,會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場創編故事亦是如此。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故事結尾時,一定要含蓄,以此昇華故事的主題,但不可說的太直接,否則會給聽眾留下說教的感覺,進而影響故事的完美性。

我班有一位同學的故事結尾是這樣子的:至從啄木鳥哈尼擊退“光頭強”二號以後,“光頭強”二號經常夢見哈尼那鋒利的喙兒,而鳥兒的歌唱聲又和往日一樣,經常回蕩在整個森林之中……

這樣的結尾,既使聽眾認識到破壞森林行為必將受到懲罰,又感受到了保護環境的意義所在,結尾既含蓄,又昇華了保護生態環境這個主題。

現場創編故事不僅僅可以使學生的口語得到鍛鍊,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創編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和想象的能力,給學生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在習作教學時,既要重視常規作文的訓練,又要撐起習作教學的另半邊天——現場創編故事。

第4篇

在參加這次教學觀摩課之前,就以得知這次活動請了有知名度,教學理念新並且有自己獨特教學風格,非常優秀的老師來上課。很興奮也很期待,尤其是期待觀摩香港董庚老師的課。因而在此主要談談我對這節課的個人感受。

我最想期待了解的是董庚老師用是麼樣的語音,語調,語氣及體態來上課。是不是帶著方言腔調,上課放任自由?可是一開課,就被董老師輕鬆自如的體態,標準、輕重適宜的普通話給吸引了。說句實在話,普通話是我們老師是否能站在講臺上的第一個標準,雖然老師們都經過普通話的考核,但是大多數老師那種帶著方言的普通話,聽起來總是有些怪怪的,不是那麼字正腔圓。而董老師首先在語言上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和所有聽課老師的距離。

我其次最想期待學習的是董老師設計課的風格。這節課從表面上看平平淡淡,教學思路很明確:匯入——體會和感悟——運用,實際上是妙趣橫生,精彩連連。開課時,用了奧運會上林丹獲得冠軍那一時刻的經典片段,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體會感悟這個環節,設計了你演我猜,並且每次演猜,絕不雷同,讓學生感受到了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有各種不同情緒。如:欣喜若狂、無可奈何、火冒三丈、心急如焚……演完之後,再讓學生談談聽不到的話有什麼缺憾,此時此刻學生對於這個問題自然是水到渠成,輕鬆地解答。這個環節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學生是非常積極地參與。最後一個環節老師設計了四人小組合作表演一個沒有寫完的故事,把自主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無盡的想象空間,自我展示的機會。

我最後期待感受的是董老師在課堂上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課改之初,我們大力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師生關係,提倡尊重學生,提倡鼓勵學生。在這些理念指引下,我們的課堂發生了許多變化,課堂的民主意識、研究氛圍更加濃厚。但同時,由於課改之初許多老師對這些新的理念做了形式主義的理解,課堂上出現了一些單純追求某種新理念的體現方式的做法,如:一個很小很簡單的回答,老師用很高的讚譽詞“你太了不起了”“你比老師還厲害”……可是在董老師的課裡找不到這樣誇張,甚至貶低老師地位的讚揚詞,董老師語言懇切、真實、樸實注重實際,感覺如我們平日課裡與孩子們在交流,更加理性、樸實和實際

在這樣的課堂裡沒有給我們一種表演、做秀、不舒服的感覺。反而讓我感受到了“真”。

第5篇

目前國小生習作批改園地裡,存在著誤區。有的教師“十目一行”,精批細改。對優生的習作“移藤動葉”,勾來畫去;對差生的習作則“伐幹削枝”,大事刪改。這樣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爛漫”,滿紙通紅;細一讀“雲裡霧中”不得要旨。這種“小工業生產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師整日陷於文山不能自拔,幾乎失去人身自由。在目前國小中高年級一般每兩週一次習作。假如每篇習作500字,每班70人,每個教師兩個班,那麼他在兩週內就要批改6萬字的文章,相當於半部長篇小說。這當然是困難的,長年累月辦公桌上總是高高的大疊作文字。剛剛批改完第一次習作,第二次習作又交上來了。愚公移山尚且可以挖一點少一點,而我們的語文老師儘管天天“挖山不止”,前面卻總是“高山巍峨”。再加上其他作業、班務工作、校務工作,真可謂“層巒疊嶂”了。在筆者工作的單位,很多語文老師都千方百計找校領導改行,帶其他課,其理由都是認為國小生習作批改工作量太大了,語文教師作為批改學生習作的機器太不堪重負了。與精批細改相反,有的教師“一目十行”,敷衍塞責,不批不改,只著一字:“查”,學生苦作一番,你卻不屑一顧,談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是不是教師精批細改事功相當呢?非也。目前國小生習作教師批改後發到學生手裡,學生往往只看分數,合上作文字了事。傳統的習作教學程式是:“教師指導——學生習作——教師批改——教師評講。”在這四項程式中,教師活動佔了三項,學生寫完了習作就了事。這種程式的主要弊端是:⑴沒有安排突出的地位,讓學生自己修改習作。這樣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能充分地調動起來。⑵教師日夜辛勞,忙於批改習作,應付檢查,其結果是負擔過重,卻勞而無功或勞而少功。學生習作的批改似乎與學生事不關己,因此教師習作批改中的辛與酸,誰解其中味?教師批改習作的苦功除了應付學校教學常規檢查外,可以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既然精批細改教師精力跟不上,並且學生受益也不大;不批不改,更是禍害學生。那麼,教師對國小生的作文評價要採用什麼方法呢?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要考慮到每次作文的寫作要求。這些要求既是“課程標準”對所在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又是教師根據各個單元訓練專案和學生實際總結出來的具體訓練要求。對按要求完成寫作任務的給予表揚,對偏離要求或不按要求做的要指出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按要求寫作的好習慣。其次要考慮到文章的特點。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寫作能力、性格、興趣的差異,所寫文章的風格特點要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等不良傾向。

不僅要在總體上對文章的優點給予充分肯定,而且要對文章一些小的優點,某一方面的長處也應給予表揚和鼓勵。尤其對後進生的文章閃光點,哪怕一個詞或一句話用得好也要給予鼓勵,以此培養學生寫好文章的自信心。

學生文章有不足之處或缺點錯誤,教師一要提出來,二要指點。指點式評價要求學生必須按評價指點進行修改或補充,可以把補充添改的句段寫在小紙條上,夾在該頁中,也可以在添改的地方編號寫在文章後面。文字少的補充和修改可直接在作文的間隔處進行。改完後最好指導學生對修改前後的文章進行比較,從而領悟教師的評價,體會修改前後的優劣。這種形式的評價對作文能力差的、特別是那些平時作文無話可說的學生,會產生顯著的效果。

以商量的語氣對文章中不盡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議或要求,指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從更廣的角度去審視、去修改。商討式的批語評價更適合那些作文較好的、寫作興趣較濃的學生。

教師要表揚那些按批語要求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的學生,充分發揮批語的導向作用,讓學生養成認真看批語、按批語要求改正作文毛病的習慣。

學生在作文中能用上閱讀教學中學到的新的表達方法、寫作知識,甚至新的句子、新的詞語等,在批語中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自覺運用到寫作中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學生作文內容離不開他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思,也必然反映出他們的學習生活,表達出他們的思想感情。寫批語時,對文章所表現的這些內容與瞭解到學生本人的真實表現進行聯絡,給予鼓勵表揚。這樣不僅評價了文章,也評價了學生的行為習慣。

作文評價是對一篇文章優缺點所作的分析、指點和改進說明,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的評語和等級一般要起三個作用:一是導向作用。學生從批語中明確今後寫文章的方向,在哪些地方努力,克服哪些缺點,知道自己文章的優缺點,估價自己的寫作水平;二是指導作用。學生可按評價批語指出的問題,對文章進行修改和補充,使文章更完美,讓學生知道寫文章的方法;三是教育作用,教師的批語對文章記敘描寫的事物和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和評論,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恰當的評價對提高國小生的寫作水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作文評價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儘量按照以上三個方面靈活而恰如其分地寫好、使學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什麼地方,哪些地方還存在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改正,讓學生更好的揚長避短,練有目標,起到導向作用和指導作用,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第6篇

在國小的習作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好寫、愛寫是寫作的關鍵,而且還要懂得激發國小生對寫作的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習作的興趣,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始終注意通過多種方式,著力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表達見聞感受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使他們愛觀察愛寫作。

由於國小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接觸新鮮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說出來。教師要利用孩子的這些特點加以引導來培養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運用“引導”規律,努力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觀察、寫作上來。

我們要懂得打破思維定勢的常規,培養學生習作的創新意識,由於我們的教育思維習慣和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所致,長期以來,我們寫作教學運用同向思維的思維方式,使學生思維僵化,不敢創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創新意識強的總能從不尋常的獨特視角研究問題,這種獨特的視角就是求異思維。求異思維要求作者在審題、立意構思的整個思維過程中,要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使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結論。

擴大閱讀視野,豐富知識為學生創作奠定基礎,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富的知識,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好文章來。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寫作,教師可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如:講故事、開讀書會等形式來鍛鍊學生的口才,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加強思維方式訓練,培養學生寫作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思維方法,訓練國小生思維,需要老師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探索以小見大、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或結合課文,或結合範文,或結合學生生活例項,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能使學生學會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外向思維等多種方法寫作文,寫出的作文別出心裁,耳目一新,充滿童趣,又透出理性思維的光芒。

所以說,只要我們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啟用,創作能力一定能提高,獨特個性一定能夠得到好的發展,那麼他們的寫作水平也會得到很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