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調查外出務工報告7篇 人們的遷徙之路:外出務工報告調查

本文調查了外出務工報告的情況,以揭示現代社會對外出務工群體的關注和關心。通過對報告資料的分析,瞭解了他們面臨的挑戰、所受到的保護政策以及典型案例的分享。旨在為廣大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和支援,讓他們更加有信心和動力在外地工作。

調查外出務工報告7篇 人們的遷徙之路:外出務工報告調查

第1篇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擺脫貧困,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下,我縣廣大農村青年逐步轉變“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紛紛走出山門,開始自發的或通過各種勞務方式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於是,一支敢闖敢幹又充滿活力的“勞務大軍”應運而生,並日益發展壯大,對加快我縣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發揮青年作為勞動力資源的優勢,著力做好做實”勞務輸出”這篇特色文章,景寧團縣委通過召開回鄉探親、過春節的青年座談會,趕赴外出青年集中的城市瞭解情況等形式,對全縣農村青年流動的規模、現狀以及青年外出務工對我縣地方社會經濟所產生的具體影響進行了調研。

1、總體流動規模。全縣總人口萬人,勞動力總數為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萬人,佔全縣勞動力總數的。截止xx年10月底止,全縣17至35週歲的農村青年實現跨縣、市和跨盛市流動就業的達23574人,佔流動總人數的74%。在外出務工青年中,以國中文化程度的為最多,達19331人,佔總數的8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為3064人,佔總數的13%。

2、職業分佈情況。據調查,我縣農村外出務工青年所從事的職業相對集中,以零售貿易、餐飲業、商業服務業以及一些低技能性的製造加工業為主,其從業人員約佔流動總數的,且帶有較強的地域性。如在北京從業的4000多人中,有近90%的均從事零售貿易;而在溫州務工的,則大多從事皮革製品的生產和加工。

3、流動特點。一是具有較強的裙帶性。多數農村青年的流動是經親朋好友的介紹或引路而實現,通過社會職業中介服務機構組織勞務輸出的人數不到流動總數的10%。二是流動週期長。在我縣青年勞務人員中,90%的農村青年已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而長期在外從事流動就業,流動時間在5年以上的達2500多人,舉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三是流動區域相對集中。我縣青年勞務人員遍及全國各地,近至鄰縣,遠至中緬邊境。但是,流動區域相對集中在麗水、溫州、杭州、北京等地。其中,在xx市內(除本縣外)流動的勞務人員約xx人,xx市為6500人,xx市近5000人,xx市約4000餘人。除此之外,寧波、上海、石家莊、廣州、深圳等地也集中了一定量的青年勞務人員。

1、擴大就業,穩定大局。我縣地方工業經濟脆弱,經濟總量小,勞動力大量剩餘,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如何確保富餘勞動力充分實現就業,不僅事關勞動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據統計,通過勞務輸出方式已使我縣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了轉移就業,既滿足了社會生產各部門對勞動重新配置的需要,又擴大了就業領域,極大的緩解了我縣就業壓力,有力的促進了經濟發展。

2、全面提高了外出青年素質。從總體上說,我縣農村青年因受思想觀念、經濟條件和教育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整體素質明顯偏低,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長”者為數甚少,就業能力相對較弱。而通過勞務輸出後,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廣大青年轉變了觀念,增長了見識。同時,也從客觀上促使他們必須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和職業技能水平,以增強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和市場競爭的能力。

3、加強了區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我縣外出務工青年相對集中於經濟發達地區,他們的流動為我縣與經濟發達地區的溝通與交流架起了橋樑,大大縮短了相互之間的空間距離。大量來自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行業的資訊反流,既讓”山裡”的人們看到了經濟發達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化,從而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擇業觀念和市場理念,也為促進我縣地方產品的市場開發,擴大勞務輸出渠道,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橋樑紐帶作用,有效地加強了與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4、青年勞務輸出成為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型產業”。據統計,xx年我縣實現勞務總收入7022萬元。其中農村青年的勞務收入為5902萬元,佔總勞務收入的,佔全縣農村經濟總收的11%,人均勞務收入2312元,僅此一項為農村人均增收58元。而一些外出勞務人員相對集中的鄉鎮,勞務收入比例則更高。如渤海鎮,全鎮勞務輸出半年以上的達4516人,佔勞動力總數的;實現勞務收入萬元,佔該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的,人均勞務收入達到3570元。地處海拔800多米的大順鄉徐洋村,總勞動力不過399人,而長年在溫州等地務工的勞務人員卻多達279人,佔全村總勞動力總數的,年實現的勞務收入達萬元。

5、資金反流促進了我縣地方經濟全面發展。勞務輸出給廣大勞務人員和農村家庭增加了經濟收益,不僅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為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和效益農業創造了條件。同時,也促進了我縣的地方經濟建設。首先,加快了城鎮化建設程序。一批世居深山的農村青年勞動力通過勞務輸出致富後,在縣城購置商品房,踴躍參與土地、商業用房的拍賣競標,促進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鎮化建設程序。其次,促進了地方經濟建設。近年來,我縣提出並實施”創畲鄉生態優勢,建風情旅遊名城”的發展戰略目標,小水電業、旅遊業迅速崛起,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也吸引了一些具有較強經營意識和經濟實力的勞務人員帶資返鄉創業。

1、流動的無序化。我縣農村青年流動主要是通過自發性和裙帶性等方式來實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青年”盲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勞動力巨集觀調控、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和城鄉統籌就業等工作增加了難度,降低了勞動力資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動成本,一些急於實現流動就業的青年,不從自身條件或家庭條件出發,也不辦理相關證件(如務工證、計生證),僅憑個人意願或偏信虛假勞動資訊而盲目外出求職,其結果是皆因各種原因或”無業”而返,或上當受騙,造成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和不應有的損失。此外,無序化的流動也給輸入地的社會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設、計劃生育等方面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2、外出務工青年文化、技術素質偏低。儘管勞務輸出使我縣廣大勞務人員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綜合素質,也造就了一批”百萬富翁和企業家”。但是,因受文化程度的制約,我縣務工青年的整體素質依然較低,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和市場抗衡的能力不強。特別是”技術型”人才的匱乏,導致大批既缺文化又缺技能的勞動力只能以”打工者”的身份在外謀業,且從事的也大多是一些簡單勞動或低技能性的職業,其比例約佔流動總人數的70%。既降低了勞務人員的經濟收益,也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他們的自身發展。

3、返鄉創業者少,資金迴流量不大。我縣青年的流動週期普遍較長,大多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青年又都在輸入地站穩了腳跟,有了自己的產業和發展空間,繼續實現”導地創業”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他們的成功也影響和吸引了大批勞務人員長期在外拼搏,以求得進一步的發展,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4、自身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據調查,我縣以”打工”為業的勞務人員,大部分從業於經濟發達地區的非公有制企業,其中個體私營企業約佔總數的65%。由於法制不健全和執法不力,目前,一些用人單位特別是個私企業的勞動用工很不規範,私招亂僱現象尤為嚴重,且招用工後大都不與勞動者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以致發生勞資糾紛或工傷事故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保護,蒙受不應有的損失。

1、健全組織,做好服務。無論是現在乃至今後一定時期內,轉移就業仍將是我縣解決就業問題、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為保護廣大勞務人員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首先,要與司法等部門聯合加強勞動法、社會保險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以提高廣大勞務人員的自我防範能力。其次,要積極尋求駐外黨支部,駐外辦事機構的支援,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建立團組織或青年組織,採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在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或城市建立相應的管理、服務組織或機構,為本區域內的我縣務工青年提供相關法律政策諮詢、勞務資訊、就業指導等一系列的就業跟蹤服務,幫助他們具體解決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如勞資糾紛、勞動爭議、突發事件處理等等。

2、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外出青年素質。要充分利用現有培訓基地,聯合勞動、司法等部門,加強對外出務工青年的技能培訓。要增強培訓的計劃性、目標性和適用性,圍繞勞動力市場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能培訓。要增加與發達地區團組織的聯絡,及時掌握用工資訊,根據用人單位需要,設定專業課程,實行定向培訓。要對外出青年進行法律知識,特別是勞動法和合同法等有關知識的培訓,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此外,還要儘快培養或引進一批具有專業職業技能和理論知識水平的職教人才,解決當前培訓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3、加強宣傳,積極引導外出青年返鄉創業。要通過典型引路擴大勞務輸出的同時,運用多種形式、方法和途徑,在勞務人員中大力宣傳返鄉創業的典型事例和我縣地方經濟的發展動態,引導、鼓勵廣大勞務人員返鄉創業,充分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加快我縣地方經濟建設。建議有關部門要致力改善投資環境,努力為返鄉創業者做好一系列的配套服務工作;要根據我縣具體實際,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給予返鄉興辦企業的創業者以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支援,如建設用地、資信貸款、勞動用工、職業技能培訓等等。

調查外出務工報告7篇 人們的遷徙之路:外出務工報告調查 第2張

第2篇

為了貫徹落實20xx年7月,中組部,全國婦聯、教育部、xxx、民政部、xxx、xxx七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開展關愛流動兒童工作通知精神,全面瞭解xx地區留守流動兒童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前不久,xx市關工委和各區縣(市)關工委組成調查組,歷時四個月,採取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對長、望、瀏、寧4個縣市的留守兒童和市內5個區流動兒童的狀況開展了一次摸底調查。

1、留守兒童基本情況。長、望、瀏、寧四縣市共有在校學生370366人,其中留守兒童97854人,佔%。寧鄉縣、瀏陽市留守兒童較多。寧鄉縣留守兒童佔在校生的%,xx縣僅佔%。偏遠鄉鎮留守兒童的比例高,如寧鄉縣大屯營、沙田、巷子口等鄉鎮留守兒童達到70%以上。這些留守兒童中,父親外出打工的佔%,母親外出打工的佔2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佔%。留守兒童託管情況是:單親監護的佔%,隔代託管的佔%,親屬託管的佔%,寄宿學校的佔%。

2、流動兒童基本情況。市內五區共有在校中國小生148587人,其中,流動兒童38189人,佔%。流動兒童最多的是雨花區(在校學生47838人)達14812人,佔在校學生總數的31%,佔全市流動兒童總數近四成。流動兒童比例最小的是開福區,佔在校學生的12%。流動兒童相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總體情況較好,獲得學校表彰的兒童有8090人,佔流動兒童總數的%,獲市級表彰的有340人,佔9%。流動兒童中入團入隊的有20850人,佔%。據雨花區有關部門的調研,100%的農民工家長從不同方面對現有學校感到滿意,並發現孩子來xx市區就讀之後有了不同程度的轉變和進步。

1、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農民工子女的成長曆來重視。對於留守兒童,望城縣召集了有教育、團委、婦聯、關工委等部門參加的留守兒童工作座談會,出臺了《關愛留守兒童陽光行動實施方案》,開展千名科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活動。xx縣提出了留守兒童的建檔率、臨時監護率、入學率、鞏固率、心理保健工作建檔率的“五個百分之百”的要求,併力爭20xx年社會各界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率達90%以上,留守兒童家長家教知識普及率達95%。瀏陽市淳口鎮對留守兒童工作實行“四納入”: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內容,納入村、社群中心工作議題,納入學校德育工作措施,納入相關部門工作內容。對於流動兒童,20xx年,xx市出臺政策使得農民工子女“零門檻”到城區上學。20xx年又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國小生實行“一費制”收費和雜費全免,同時,對在市區就讀的近萬名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子女貧困生,也將享受“一費制”收費全免的政策。市內五區均出臺了《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施辦法》,合理確定定點學校,為農民工子女開闢綠色入學通道,並對農民工子女做到“五個一視同仁”:評優獎勵一視同仁,入隊入團一視同仁,享受助學金、學費減免一視同仁,對貧困生、殘疾生的扶助一視同仁,參加活動一視同仁。芙蓉區對沒有違規向農民工子女亂收費的定點學校,年底各獎勵10萬元。

1、留守兒童現狀堪憂。一是心理髮育不健全。留守兒童長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心理問題缺乏疏導,從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或是任性自私,脾氣暴躁,遇小事易走上極端。二是學習成績不理想。如望城縣蓮花鎮的585名留守兒童中,有26%的孩子經常去電遊室,%的孩子經常抄作業或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孩子有逃學、厭學、曠課行為,從而導致有近40%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父母離家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三是安全保障難到位。20xx年至20xx年,瀏陽市每年都發生了留守兒童溺水死亡事故。20xx年3月,瀏陽市淳口鎮一名八年級年級留守兒童與社會青年打架,造成傷亡事故。四是難以全面發展。一些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有效監護,他們結盟拜把,稱兄道弟,吸菸、酗酒、打架、、甚至發生偷盜、敲詐等違法犯罪行為。寧鄉縣龍田鎮留守兒童達911人,佔在校學生的53%。他們中表現好的224人,較好的2xx人,表現一般的291人,表現差的189人(佔留守兒童的21%)。

2、家長履行職責不夠。一是子女見不到家長。寧鄉縣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中,有%的一年甚至幾年才能與父母見上一次,父母與家裡電話聯絡也較少,一般半月才一次,多數只問家裡是否平安,對留守子女的學習和心理關心不夠。二是監護不到位。有的留守兒童由單親監護,但監護人整天沉迷於麻將,沒有時間關心孩子。有的留守兒童由祖輩監護,其中大部分監護人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對孩子的要求極低,很少管教,生怕管得太嚴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願意嚴肅指正,久而久之,這些留守兒童就成了問題學生。三是家長不過問。將子女帶進城區入學的農民工,起早貪黑忙工作,對子女學習很少過問,交流不夠,造成孩子有自卑心理,性格內向。農民工子女集中的學校反映,學校召開家長會,一些農民工家長請都請不來。

3、學校教育管理較難。一是農民工子女就學流動性較大。農民工子女往往隨著父母工作地點的變換而流動,有的甚至中途轉學,“來無信,去無蹤”給學校師資、設施的配備造成被動。如天心區古道巷國小20xx年夏季全校學生260人,秋季開學時,突然增加了160人,學校措手不及。一環東路國小在前年的秋季招生中,為了及時接納農民工子女入學,一個班人數猛增到90人,學校只好在操場上用彩板間隔出兩個教室,問題才得到基本緩解。二是教材不同步給教學增加難度。由於中國小的教材是由各個區縣自主選擇,版本不一,造成同一年級的學生基礎不同。絕大多數農村國小沒開設英語、計算機,這些農村學生轉到城市就學後,開始普遍跟不上班,老師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輔導。三是學校硬體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中國小辦學條件人均校園面積28平方米,但多數學校達不到標準。如砂子塘二小人均校園面積9平方米,八一路國小僅平方米,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四是學籍管理難。市有關部門要求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學必須做到“六證齊全”(計劃生育證、戶口本、身份證、暫住證、租房合同或住房證明、工商營業證或用工合同)。參加調查座談的教師反映,班主任收齊證件特別困難,往往是期初開始收證到期末才能收齊,並且大部分農民工在子女入學前,不是通過正規渠道辦理上述六證,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在審查相關證件時,難辯真偽,導致部分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矇混過關。五是學校與家長溝通困難。農村學校反映,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打工,許多人沒有固定的地址和電話,學校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與家長聯絡。

4、區級財政壓力較大。近年來,在城區就讀的農民工子女逐年快速增長。如雨花區,20xx年春為7000人,20xx年秋達到14812人。該區20xx年以來,新建、改建和擴建學校58所,面積9萬平方米,增擴學位11560個,招聘教師500餘人,保證了學生能坐進教室學習(班級超編嚴重)。區教育局反映,按照現在農民工子女數量,該區需配備教師700餘人,每年新增人頭經費2100萬元;按照每名農民工子女每年投入公用經費2400元,每年區財政需增加投入3600萬元;按照每班45人,每校12個班的標準,全區需為農民工子女配備學校27所,建設經費6億元。全市五區共需為38189名農民工子女配備教師2xx5人,每年需教師人頭經費6200萬元,年拔付農民工子女公用經費9100萬元,全市需為農民工子女配備學校71所,學校建設經費億元。因農民工子女來自全省甚至全國,其義務教育經費僅由各區級財政負擔不甚合理。

第3篇

“一別家鄉十數年,家鄉盛景在眼前。今日返鄉有一願,激情創業寫新篇。”這是xx縣李恆鎮外出務工人員繆繼高返鄉後寫的一首小詩。20xx年6月,在該縣李恆鎮工業集裡區,一個佔地面積10畝、10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這就是繆繼高返鄉後投資1500萬元興建的吉高汽車配件廠。像繆繼高這樣,近年來,xx市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逐年增多,創業帶動就業促進農民致富已成為xx市的新亮點,極大地推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的繁榮和進步。

一、“築巢引鳳”,返鄉創業得到大力鼓勵和扶持

本世紀初,xx市農村勞動力轉移成為各級黨委政府致富農民、富裕農村、為地方培養產業工人的重要舉措擺上議事日程,勞務輸出工作得到突飛猛進發展,到 20xx年,全市農村勞動力異地轉移人數達109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3%。20xx年以來,隨著全市全民創業戰略的大力實施,昔日的外出務工人員自帶資金、技術、專案、資訊、市場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一批接一批地回到了家鄉,創辦企業、興建市場,湧現出一大批“創業之星”,返鄉創業成為潮流。至 20xx年末,全市鄉村勞動力214萬人,在外務工65萬人,返鄉創業萬人,投入固定資產億元,年產值540億元,上繳稅金21億元。

(一)強化政策扶持,返鄉創業激勵機制形成。xx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檔案和配套措施,在市場準入、證照辦理、創業場地、信貸支援、用水用電、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創業培訓、子女就學等方面實施政策傾斜,給予獎勵和扶持,降低創業成本,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並促進其成功創業。xx縣青伊湖鎮農民武榮,20xx年12月返鄉後創立菁伊湖木業,20xx年4月投產,租用土地50畝,鎮政府按每畝200元給予土地租金補貼,20xx年企業貸款800萬元,上交稅收70餘萬元,政府以獎勵的形式,給予貸款補貼30萬元,鎮財政出資8萬元為企業無償架設了變壓器,縣財政還給予研發經費5萬元。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該企業迅速發展壯大,20xx年產值已達8000萬元,帶動當地勞動力220人就業,人均月工資3300元。

(三)強化載體建設,返鄉創業服務質量提高。近年來,xx市不斷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市、縣(區)都建立了創業指導服務裡心、鄉鎮(街道)有創業服務所、村(社群)建立了創業服務站,切實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創業培訓、專家指導、專案推介、融資服務、開業指導、小額貸款、全程跟蹤” 等多層次的指導與服務。全面實施“四證一體”“一站式”創業服務模式,實行“一窗受理,分別審批”制度,即申請人將所需材料交由政府服務裡心一個視窗後,由視窗人員負責向有關部門傳遞審批,再由視窗人員統一收集,申請人只需到這個視窗就可以拿齊所有創業所需的證照。切實加強創業能力培訓,不斷提高創業培訓成功率。20xx年,全市經過認定的創業定點培訓機構達16家,擁有創業培訓資質的教師75人,全年共開展返鄉創業培訓8166人次,培訓後創業成功率達到62%。xx縣每個鄉鎮都建立了5個以上創業現場教學點,一對一開展創業培訓。該縣還組建了40多人的創業講師團,定期送服務到村、到組、到農戶家門。

二、“百花盛開”,返鄉創業形式多樣各領風騷

(一)獨資式。據統計,xx市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後獨資創辦企業數量佔所有返鄉創業總量的75%以上,佔居返鄉創業大半江山。xx縣莊圩鄉女青年鄭紅梅,1983 年到上海服裝廠、織布廠等企業務工,20xx年5月,她回鄉後用掙來的15萬元投資辦起了自行車條帽廠,用工30多人,當年創產值10餘萬元,創社會效益 7萬元。在宿遷,像鄭紅梅這樣返鄉後靠自己的雙手獨資辦企業的還有很多。

(二)合資式。相對於獨資來說,合資更是許多返鄉創業人員最初創業的最佳選擇。因為辦一個企業需要很多資金,一下子拿那麼多錢畢竟不容易。xx縣錢集鎮效佐村陳莊組唐海軍20xx年返鄉後,和xx市淮安區車橋鎮倪震一起,共同投資20萬元,創辦了沭陽龍睿油脂加工有限公司,如今,他們二人創辦的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個固定資產達20xx萬元以上、利稅2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

(三)聯營式。聯營式創業是指創業者通過務工期間和企業建立的良好關係,返鄉後專門為該企業加工配套產品或我生產你銷售等方式創辦的企業。xx區大興鎮集東居委會第一居民小組的徐巨集衛,1995年到常州務工,由於他工作勤奮,老總把他從分廠調到深圳電子元件廠負責管理工作,不久又升任副廠長。一天,他對廠長說,能不能把你的電子原材料給我發過去,我在宿遷老家為你搞加工?老闆考慮不久,就同意了他的請求。20xx年,徐巨集衛回鄉在宿遷辦起了電子元件廠。從此,雙方配合非常默契。這種為外地搞來料加工創辦的企業,負擔不是很重,效益也可觀,比較深受本錢不多的創業者歡迎。

(四)股份制。受傳統經營理念影響,xx市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後以股份制形式創業並不多,有的也只是在土地流轉後,一些公司大戶以土地帶人入股的形式出現。xx區龍河鎮朱大興村蔡蘇圩,20xx年返鄉後成立了“xx市將軍令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7位農戶入股經營,採取的是“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苗木種植面積近100畝,資產價值超過100萬元,戶均年收益在10萬元以上。

三、“引領潮流”,返鄉創業對當地經濟社會影響深遠

創造歷史,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不僅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亮點,而且對提高農民素質,對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樣取得了巨大推動作用,也為加快城鄉統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xx年,xx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703元,比上年增長,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809元,增長,對純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

(一)拉動了農村就業。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直接為當地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加快他農民就地就近向二三產業轉移步伐。xx縣紮下鎮曹沛,20xx年回鄉後創辦了沭陽樂紡服飾有限公司,擁有10條服裝生產流水線,解決了當地250多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xx縣王集鎮武集村劉銀春,1998年到蘭州務工,20xx年底返鄉創業,開辦了泗陽江南樂坊音樂主題餐吧,帶動就業127人,充分體現了就業倍增效應。xx縣龍集鎮龍集村六組張靜,20xx年初返鄉,在龍集鎮工業集裡區創辦了xx市創新塑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各類箱包、紡織袋、手提袋,帶動農村大齡勞動力150人就業,其裡貧困勞動力94人,使部分不能離家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

(二)增加了農民收入。返鄉創業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徑,據測算,返鄉創業帶動就業人均月工資在2300元左右。xx區羅圩鄉武圩村陸汽啟,返鄉後創辦了雙洋帽業,吸納羅圩鄉40個勞動力,人均月收入2500多元;該區龍河鎮龍集居新東組陳建堂20xx年返鄉創業,承包村裡130畝土地栽種葡萄,本村農民在忙完自己農活後都可以幫他栽種葡萄,每人每天收入在60元左右,農忙農閒都有錢賺。

第4篇

近幾年來,我市與我國其他中西部地區一樣,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外出務工的農民日漸增多,打工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我市勞動就業部門獲悉,20xx年外出務工的農民已達到12萬人,按全國農民工月均收入計算(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表明,20xx年農民外出務工的月平均收入達到690元),其年總收入達到9600萬元。對xx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老、少、山、窮”地區來講,無疑成為農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財源之一。打工浪潮,勢不可擋。外出打工掙票子,已成為一條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那麼在打工族中留守的學生怎麼樣?前不久,市關工委的老同志們從關心下一代出發,組成調查組,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對南坪鄉和團堡鎮2所國中、20所國小,共152個教學班9500多學生和190多名教師及部分家長,採用問卷、座談走訪的方式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外出務工農民的留守學生數佔在校學生總數的50。可以說,有一半的學生家長外出務工。其中家長雙雙外出的留守學生佔全部留守學生數的55.5,也就是說,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需要代理監護人。

2、家長雙雙外出的留守學生中,由爺爺奶奶代管的佔61,由外公外婆代管的佔21,由叔伯和親友代管的佔14,還有4的學生無監護人。

a、學習成績方面:好的只佔23.5,一般的佔40.6,差的達到35.9

e、隨家長外出輟學打工的國中學生166人。隨打工家長在異地上學的僅238名。前者實屬非法童工,後者所佔比例太小。

從上資料可以看出,家長外出務工,尤其是家長雙雙外出務工給留守學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它影響著留守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妨礙著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長。如果長此以往,不僅影響這一代人的素質,甚至會制約他們未來謀求生計。調查者同部分國小1—4年的班主任座談得知:家長雙雙外出的留守學生由“差”變“好”的幾乎沒有,而由“好”或“一般”變“差”的則為數不少,且逐步增多。這類學生大致經歷這麼一個過程:孤獨——內向——上課打瞌睡——作業馬虎——與同學打鬥——不做家庭作業——不洗臉、不吃早飯上學——不換衣、不洗澡、不理髮——生瘡長蝨——撒謊、曠課逃學……。調查者按同類方法對國中1—2年級的部分任課教師座談得知:雖有90以上是住讀學生,但由“好”變“壞”的比例也佔了10。他們大致經歷的過程是:上課打磕睡——抄襲課堂作業——假日回家向代理監護人撒謊多要錢——上館子、打牌賭博——與社會上“浪子”糾合——偷家裡或別人的東西變錢——強拿硬逼勒索弱國小生的錢物……。南坪國中牟校長說:“家長雙雙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中,雖然沒有因交不起學雜費和生活費而棄讀,但是無道德建樹,無學習興趣,無師生親情、友情的“三無學生”多達20。

1、留守學生家長中,在處理掙錢與育人關係上認識片面。他們認為,在家守窮,沒錢送孩子上學,對不起下一代。有錢上學就算完成了任務,至於成不成才,那是孩子自己的造化,是老師的責任。他們沒有認識到,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監護人。社會細胞分裂,第一責任人外出,隔代養育,親情疏遠,對留守子女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莊稼誤一春,育人誤一代,多掙幾年錢,害了兒女一輩子。

2、代理監護人對留守學生的管教力不從心,無能為力。從調查和走訪中得知,家長雙雙外出的留守學生中,由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代管的佔據82,這些代理監護人都在55—75歲左右,他們除了種地之外,還要種菜、做飯、洗衣、餵養牲畜。其中多數觀念陳舊,缺乏輔導學生的文化知識,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加上有些老人對孫輩溺愛遷就,任其自流。許多老者對此叫苦不迭,他們說:“只要保證孩子不冷不餓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管不了也不會管。”

3、留守學生“鑽空子“,三面撒謊,欺騙家長、老師和代理監護人,以期達到“多用錢,少上課”的目的。由於學校、家庭和代理監護人之間缺乏溝通,讓留守學生趁機鑽空子。對此在國中學生中較為突出。有的以學校增收某種費用為由,向外出的父母親或向代理監護人要錢;有的以祖輩送人情為由,向老師或親友借錢;有的以祖輩生病為由,哄騙老師而逃課;有的以老師有事,班上放假,哄騙代理監護人,趁機到處遊蕩或在家看電視,或與放牛娃一起“鬥地主”等等。至於那些無人監護而“自理”的學生就不言而喻了。

4、校方召開家長會,代理監護人多數不到會。教師家訪收效甚微。

通過座談走訪得知:一些中學召開家長會,本想與代理監護人相互溝通,但多數不到會,說什麼,只要不欠學雜費和生活費就行了,學不學得好,家長幫不了忙,眼下活路正忙,哪有時間去開會。於是留守學生變成了“代理家長”,對於留守學生中的“差生”,學校領導或相關教師也進行過家訪,以期相互溝通,但事與願違。講到學生成績下降,思想品德滑坡等問題,要麼就是互相推諉,進而互相指責。往往不歡而散,結果收效甚微。

通過調查和分析,隨著打工浪潮的湧動和打工經濟的興起,給外出務工農民的留守學生帶來諸多問題,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一般問題。關係到承上啟下,後繼有人的社會問題。外出打工掙錢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要採取巨集觀調控措施,把教子育人納入議事日程。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的同時,還要加上“農村教育”,把“三農”變成“四農”。既要重視打工經濟,更要重視打工族中的留守子女的教育,在鄉規民約中加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內容,明確家長的監護責任,使這些本該成龍子不變成蟲。

第二、建議外出打工的家長,留下一方在家裡管教孩子,以減輕老人的沉重負擔和留守孩子的精神壓力,為孩子上學讀書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第三、儘量減少“叔叔和親友”代管。據瞭解,這類代管者,往往在與家長之間,與雙方孩子之間會產生許多誤會和摩擦。以免如報所載“13歲留守女學生當媽媽”的悲劇重演。

第四、在留守學生較多且具備相當條件的學校開辦“留守學生教學班”,針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心理和學業狀況,思想動態,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方法。

第五、要多鼓勵外出務工的家長把學生帶在身邊就近上學。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府和企業,要建立和完善對打工農民子女的教育機制。在收費、求學、畢業、升學多個環節上與當地學生享有同等的權利。同時,地方政府應出臺有關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外出務工人員把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資金帶回家鄉辦企業,達到一舉多得的功效。

第六、調查中發現,留守學生中,入學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男性達53,女性只佔47。如今開展的“關愛女孩行動”在留守女學生中顯得尤為重要。

第七、勞動就業部門要與教育部門隨時溝通、掌握外出務工人員學生相關情況,及時幫助打工人員解決有關方面的問題,承擔一部分關心下一代的光榮任務。

第八、建立關愛組織。動員和組織離退休教師、幹部和職工,按照自願參加,就近活動,量力而行的原則關愛下一代,關注留守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道德建設,必要時起到代理家長的作用。

第5篇

促進農民增收,解決日益嚴重的“三農”問題,是當前全黨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特別是今年的中央一號檔案,更是把促進農民增收從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昇華為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農民增收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農民增收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以農業、農村、農民為基本縣情的澤州縣,既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又要率先在全省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增加農民收入,歷來就是事關全縣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尤其是對於那些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的山區鄉鎮來說,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就顯得尤為重要,尤為迫切。那麼,應該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帶著這個問題,近期,我先後五次深入到所包鄉鎮**鄉,對該鄉發展打工經濟促農增收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所見所聞令人深切感到:**鄉堅持把外出打工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引擎,取得了一定成效,並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山區鄉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全鄉外出務工人數約3500多人,總收入超過1500萬元,人均增收1500元,佔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一、**鄉的基本情況及農民外出務工現狀

**鄉位於澤州縣西南部山區,全鄉總面積62.94平方公里,轄27個行政村,30個自然村,人口10459人,其中勞動人口約4560人。多年來,面對山大溝深、土地貧瘠,以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鄉黨委、政府堅持把勞務富民作為加快全鄉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多途徑進行人力資源開發,把全鄉潛在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變成了現實的經濟優勢,使廣大農民擺脫了自然條件的束縛,走上了奔富裕達小康道路,從而也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到今年底,全鄉生產總值完成6500萬元,財政總收入達67.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8元。

從調查情況看,**鄉農民外出務工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打工經濟初步形成,規模日益擴大。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鄉每年外出務工人員基本穩定在3000-3500人左右。據調查,從業種類大致可分為五種:餐飲業200多人,佔外出務工人員的6.7%;商業100多人,佔3.3%;殯葬300多人,佔10%;運輸400多人,佔13.3%;打零工1500多人,佔外出務工50%;其他人員500多人,佔16.7%。以村為來看,發展條件相對較差的李河、安嶺、白背三村外出務工人員所佔全村總勞力的比重較大:李河村232口人,就有157人在外務工,其中以幹零工和其他較多;安嶺村有234人,僅搓背就有44人,佔全村勞力的一半左右;白背村有124人,就有55人在外務工。外出務工以每人每年收入5000元計算,總收入超過1500萬。這樣,僅外出務工一項,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可多增加1500餘元。可以說,打工經濟已經成為加快**發展的重要產業。

2、農民素質不斷提高,造就了一批適應**發展的有用人才。 “解放思想,外出打工,勤勞致富,回報家鄉”。廣大農民通過外出務工,從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把外面新鮮的事物帶回了家鄉,極大地促進了**的發展。白背村農民白海廷曾在市內藝海廣告公司打工多年,培育了敏銳的市場意識,積攢了一定資金,他針對家鄉沿沁河一帶旅遊資源豐富,但由於資金和人才問題多年來一直處在無人問津狀態的實際,率先成立了集餐飲、住宿、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旅遊服務公司,經濟效益可觀,由此帶動了東磨灘村家家戶戶搞旅遊開發,既增加了收入,又促進了磨灘風景旅遊區的快速發展。安莊村農民崔大要曾在市內朝陽市場開了家小飯店,經過幾年的經營,手頭有了一定的積餘。家鄉發展“黃梨產業”的戰略,對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回鄉後,他投資近萬元發展黃梨產業,開始了“二次”創業,目前已發展梨園20多畝。

3、一批農民在外出務工中發家致富,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經過多年的外出務工,**鄉一批頭腦靈活,敢闖敢試的農民已經率先發家致富。比如,現年57歲的武城村農民張廷紅,1987年就開始進城打工,從事飲食業多年,已由剛進城時的夜市經營地攤,發展到現在50多平方米的小餐館,生意一直紅紅火火,每年都向工商、稅務部門繳納幾千元,而且自己盈利也相當可觀。曹河村農民李廣東,進城打工15年,從在某公司站櫃檯開始,到開辦摩托車維修部,再到榮做北京華麟潤滑油晉城總代理,實現了“三級跳”。如今,昔日的打工仔已經成為了一個大老闆。東風村農民張永軍14歲時就隻身一人來到城裡,看過自行車,賣過冰棍、澡票,後來從事搓澡按摩,一干幾十年。靠搓澡娶了媳婦,購買了房子,去年又花十多萬元購置了小汽車,跑起了出租生意。同時,經他介紹在市區從事搓澡的**人就有100多人。多年來,正是這樣的一些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了**鄉的廣大群眾,進而輻射帶動了更多的農民外出務工,形成了“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的局面。如今,**鄉外出務工

的隊伍不斷壯大,“農忙種田,農閒打工”正在成為廣大農民的生動實踐。

**這種“打工經濟”格局是怎樣形成的,有什麼好的措施和做法?調研中我們找到了答案。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策調動。**鄉農民曆來就有外出務工的傳統。對此,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牢固樹立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就是創造財富的理念,努力在全鄉營造“外出一人,致富一家”良好氛圍,積極鼓勵廣大農民群眾外出務工。鄉里制定出臺了相關務工措施和政策,每年定期召開兩次外出務工人員專題會議,年初針對外出務工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年終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評選,表彰一批對家鄉貢獻大、勤勞致富、成績明顯的優秀外出務工人員。同時,鄉黨委、政府每年還要召開**鄉在外人士座談會,懇請他們為本鄉農民工尋找、創造和提供就業機會。這些舉措,都對農民外出務工人員起到了積極的激勵和鼓舞作用。

二是多管齊下。就是因人而異,合理引導,積極優化農民外出打工途徑,努力為廣大農民創造就業崗位。近年來,針對廣大農民外出務工“由親投親、無親靠友”的自發狀態,鄉黨委、政府積極加大組織力度,通過鄉村兩級組織,通過**在外工作人員,託關係、找門路,為廣大農民儘可能地創造就業機會。現任鄉黨委書記李晉中,經常通過親朋好友為**農民聯絡就業崗位。三年多來,經他介紹外出務工的農民多達30餘人。據統計,今年外出務工農民,通過鄉鎮、村組織介紹的有500多人,佔總外出務工人數15%;經在外工作人員介紹的有800多人,佔總外出人數的22%。

三是全力扶持。針對外出務工農民沒有務工專案,缺少致富資金,以及家中老小無人照顧等一些實際困難,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媒介以及其它各種渠道,為他們提供致富資訊;同時積極與鄉農村信用社聯絡協調,幫助外出務工農民解決小額貸款,為他們解決資金困難;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實際困難,要求各村組織人員進行幫助,做好後勤工作,切實解決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安下心來、全力以赴在外打工,謀求更快、更大發展。

**的實踐充分證明,打工經濟是山區鄉鎮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它給全縣的農民增收工作,特別是山區鄉鎮的農民增收提供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應該說,近年來,發展打工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已經在我縣廣大山區鄉鎮形成了共識,大都開始了積極的探索,有了一個較好的開端。但從總體上來看,打工經濟對全縣來講,規模還不是太大,還沒有成為促進澤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因此,結合**的實際,借鑑我縣其他鄉鎮以及外地的成功經驗,做強做大全縣打工經濟,我感到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說到底是人的素質的競爭。做強做大打工經濟,首要的是要提高農民素質。從**以及其他鄉鎮來看,農民外出務工,儘管“搓澡的、賣飯的、出租摩托車的、打墓的、抬材的”等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有,但大多從事的是比較簡單的體力勞動,而且空間很狹小,不利於長遠發展。同時,在調研中我們也感受到了農民需要知識,需要技術的迫切心情,以及無一技之長的困惑。為此,我們必須切實加大培訓力度,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素質,著重提高外出務工農民的思想素質和操作技能。在這方面,我縣的一些鄉鎮也探索出了一些好經驗,如李寨鄉的素質教育,柳口鎮的農民夜校等。在今後工作中,我們要聘請專業教師,切實加大職業教育力度,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掌握“一技之長”;要進一步充分利用好各村農廣校資源,在農閒、春節等時節組織外出務工技能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積極和用工單位聯絡和合作,有針對性地對外出務工農民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通過這樣的一些措施,使廣大外出務工農民走得遠、站得住、能致富,實現農民工由單純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第二,成立中介組織,暢通外出途徑。目前,就外出務工的渠道來看,大多農民還處在一種自發、無序、盲目的狀態。從**的情況來看,農民自發外出務工的佔到總人數的75%以上。農民工的自發、無序、盲目流動,會產生就業難、權益得不到保證等很多負面的影響。儘管近年來我縣的一些鄉村兩級組織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觀。對此,我們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在縣、鄉、村三級都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主組長的勞務開發領導小組,特別是要按照市場化運作程式,在縣鄉成立勞務輸出組織,一方面對農民工加以統一管理和培訓,另一方面幫助農民收集各方面用工資訊,同時協調農民工的各種勞務關係,從而暢通農民外出務工途徑,讓外出務工農民實現由自發性向有組織輸出轉變。

第三,營造良好環境,促進農民創業。一是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要幫助外出務工農民解決資金以及生活中遇到得一些困難,讓外出務工農民走得放心,幹得安心,賺得盡心。二是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縣鄉兩級要儘快成立農民工維權服務機構,

積極依法維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向他們提供法律援助。三是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每年都要對勞務輸出先進單位、對外出務工先進個人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獎勵,形成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良好勢頭,從而引導更多的農民外出創業。

第6篇

近年來,由於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農村公益事業、基礎設施等建設,佔用了農民群眾的大部分土地,農村湧現出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為合理利用農村剩餘勞動力,提高非農勞動力的比重,促進農民分工分業,增加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途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新的增長點。近日,筆者對xx特區xx鄉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情況進行了調研,務工經濟的確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注入了生機活力。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減少,企業對技術工種的要求越來越高,大量農民工湧入城鎮,形成農民工相對過剩,失地後進入城鎮就業又失業的現象屢見不鮮,其前景令人堪憂。

xx年,xx鄉總人口12510人,農村勞動力6940人,佔全鄉總人口的,勞動力供給總量5528人,從事農業生產人數533人,全鄉農村富餘勞動力4995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2,已轉移就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人數20xx人,佔全鄉富餘勞動力人口的。外出勞動力中16—35歲的有1546人,36—45歲的有407人,46歲及以上的83人;外出務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978人;國小及以下文化1380人,國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4人。

外出務工主要的原因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收入;二是可以學習有關專業技術;三是因為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用地、鐵路建設徵地、學校、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佔地、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後農村出現大量閒散剩餘勞動力。按就業流向分:外出務工人員流向大部分是省外,小部分流向本省其它地州市、本市其它縣、區,本縣其它鄉鎮,其中省外1689人,本省其它地州市219人,本市其它縣、區94人,本縣其它鄉鎮34人;按就業分:外出務工時間在5年及以上的有231人,3—5年的有915人,1—3年的有510人,1年以下的有380人;按收入水平分(平均月收入):1001元及以上的有347人,801—1000元的有610人,501—800元的有774人,500元及以下的有305人;按就業行業分:從事採礦業的有101人,從事製造業的有1018人,從事建築業的有427人,從事交通運輸業、倉儲及郵政業的有143人,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有40人,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有102人,從事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有80人,從事其他行業的有125人。返鄉農民工有37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從規模看,增長較快。1996年全鄉外出務工人員50人,到xx年達1866人(其中:常年打工的約800人,季節性打工1066人)。外出務工人數佔全鄉農村勞動力總數的,佔全鄉農村剩餘勞動力的65。

(二)從效益看,務工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xx年,全鄉外出務工人員寄帶回務工收入93萬元,年人均純收入6000元,比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166元高出4834元。打工收入佔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三)從分佈看,沿海及大中城市居多。全鄉外出務工人員主要分佈在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在沿海地區打工人員1352人,多為年齡在35歲以下且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年,年人均收入在7000元以上。在省內打工人員347人,多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且缺乏技能的重體力勞動者,年人均純收入在5000元左右。

(四)從組織形式看,自發外出比重大。全鄉農民工外出務工渠道主要有勞動部門組織輸出、能人帶動和自發外出三種類型。有組織輸出每年在100人左右,佔打工人數的5左右;能人帶動佔外務工人數的20;約有75的屬自發外出務工,他們靠“親帶親,友帶友,鄰帶鄰”的形式結伴外出務工,這種形式,組織鬆散,隨意性大,且風險高,維權難。

務工經濟在鄉鎮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日益明顯。但是,無論是組織程度還是輸出規模以及經濟形式,都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輸出無序,呈“鬆散”型。目前,全鄉勞務輸出仍處在初始階段,對輸出工作調控、引導不力,很難找到適合的崗位長期固定下來,這部分隊伍難以發揮勞務輸出的規模效應。

第7篇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擺脫貧困、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下,我鎮廣大農村青年逐步轉變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紛紛走出山門。開始自發的或通過各種勞務方式向經濟發達的地區流動。但是自20xx年以後,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外出務工青年提前返鄉趨勢愈加明顯。為切實掌握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思想狀況,妥善就地安置這些接受過外面世界洗禮的農村勞動力。北平鎮團委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調查等方式相結合,深刻研究,科學對待,初步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基本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主要返鄉原因

這次我們從我鎮十五個行政村中選取了三個對外輸出勞動力人數且返鄉青年較多的三個行政村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眾多務工青年的返鄉原因是由於:一企業遭遇困難。不少外向型、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訂單不足、生產不飽和、出口受阻,企業出現半停產、停產、關閉、破產等情況,導致部分外出務工青年工作不穩定或歇崗、失業,從而選擇返鄉。二務工成本增加。當地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增加,但部分企業工資福利待遇並未相應提高甚至出現下降,部分外出務工青年自動辭工返鄉。三農村新政影響。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糧食收購、土地流轉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產生了積極影響。四部分有技術、有資金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感到農村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選擇回鄉創業,實現自我價值。五其他原因。由於天氣變冷、過年正常回家或者是個人及家庭原因返鄉。

二、分析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返鄉發展態勢

結合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多為國中學歷,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外多從事勞動強度大,勞動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局勢下,他們成為了企業被迫裁減的首選人群。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發展態勢將呈現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不穩定狀況日益顯現,可能出現返鄉高潮。雖然大規模外出務工青年返鄉現象尚未出現,但返鄉規模可能進一步擴大。主要是歇崗、失業民工中,只有少部分選擇回鄉,大部分仍滯留原地等待或流向內地一、二線城市,繼續尋找就業機會,其就業狀況不穩定。

二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務工收入下降,工資拖欠問題日趨嚴重。由於企業出口產品訂單減少、開工不足或停產放假,工資水平較高的沿海企業普遍減薪,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收入大幅降低,甚至出現了工資被嚴重拖欠的問題。

三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形勢變化,就近轉移就業比重增加。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持續和擴大,沿海企業用工需求將大幅減少,但隨著中西部開發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沿海地區產業向內地轉移的力度不斷加大,內地和沿海務工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加之就近就業可兼顧家庭,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將回到工源地再就業、創業。

三、我市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可能引發的問題

(一)制約農民收入增加。我鎮的非農業人口比重較大,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人均勞務收入在農村收入中佔相當大的比重。勞務收入成為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撐。外出務工青年失業返鄉和就業不穩定,直接導致工資性收入明顯下降。

(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當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超強度勞動、被剋扣或拖欠工資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失業返鄉的背景下,極易誘發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與用工單位間的利益衝突。新生代失業返鄉外出務工青年已基本適xx市生活,沒有務農經歷,缺乏農業生產知識,返鄉後極易成為社會穩定隱患。

(三)增加公共服務壓力。目前,我鎮失業返鄉外出務工青年隨返子女較多,大部分需回原籍上學,將給農村義務教育帶來新的壓力。部分職業病患者、傷殘病人返回原籍可能產生新的農村貧困戶,給醫療、救濟帶來極大壓力。外出務工青年失業返鄉後,可能因土地承包權益、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參加農村醫保、住房建設、回鄉創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等諸多利益訴求,給政府公共服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基本政治態度和價值取向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改革開放不僅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同時隨著各級黨政及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工作的力度,他們感到自己不再只是城市的匆匆過客,工作、學習、生活上的事情有人管了,心裡話有人聽了,遇到困難有人幫了,心理上有了依靠,在就業環境改善、工資待遇提高、政治權利保障、加快融入城市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變化,對改革的成果表示滿意。國家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他們對國家的發展、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調查結果表明,先被裁員的員工多數是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員,對公司的長遠發展起不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返鄉外出務工青年普遍表示,為了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力求做到精一招、會兩招、學三招,才能為以後的就業增加競爭砝碼、為工作的穩定提供技術保障。調查顯示,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進入了技能培訓班,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拜師,學習縫紉、廚師、車工等各種專業技能,打算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在入戶調查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中,有的說為什麼現在直接生產產品,創造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人不如非直接創造價值和財富的人收入多?為什麼他們與文藝、體育明顯收入差距這麼大?社會分配究竟以什麼為尺度?有的說,現在的分配形式還是以按勞分配為主、兼顧公平這一原則,但為什麼整天勞動,甚至加班加點還收入不高,有時還開不出工資,造成這種狀況是他們的責任,還是政策上的問題?

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特別是年齡接近35歲的,大多打算先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照顧家人,等金融危機過後再外出務工。其中有技術的也打算利用新農村建設之機,利用自己所學技術,就近找一些臨時性、季節性工作,賺錢照顧家庭兩不誤。個別有資金的農村青年還計劃利用國家農機補體的機會,購買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打算在農忙季節,進行機械化耕作,在家就能賺大錢。有部分返鄉務工者沒有很快走出下崗失業的陰影,表現出更多的無奈和對生活的擔憂,成天無所事事,情緒低落。隨著在家“賦閒”時間的增長,產生了悲觀失望、焦慮鬱悶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任務,是我鎮黨委政府、團委高度重視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北平鎮團委本著穩妥推進,聯絡其他相關部門從著力解決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最現實、最直接、最迫切問題入手的原則,積極採取應對措施並向上級部門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資訊上報工作,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思想動態。實行週報制,由縣、鄉鎮、村社三級指定專人對返鄉農民工的資訊進行收集,建立健全外出務工人才檔案,及時瞭解和掌握全市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基本情況、年齡構成及勞動技能等情況並瞭解和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思想動態,綜合分析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發展趨勢。

二是聯合相關部門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引導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轉崗從業。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瞄準市場需求和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發展需要,邀請專家分批次、分種類、分層次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了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實用技能水平,掌握實現再就業的足夠本領,實現轉崗從業。

三是爭取政策資金支撐,鼓勵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自主創業。加強與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工委、縣扶貧辦、縣農業局、縣科技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創業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關於引導和鼓勵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自主創業的意見》,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創業服務等方面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給予政策扶持。同時,加強與縣工委、農村商業銀行、農業銀行的聯絡,開展“小額信貸助創行動”,降低貸款利率,擴大貸款規模,放寬抵押條件,為農村青年創業開闢“綠色金融通道”,解決農村青年創業資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