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短文》3篇 《文字世界,一瞥成篇》

《短文》是一種精煉而簡練的文體形式,承載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無論是描寫故事情節,抒發內心感受還是闡述觀點,短文能以簡潔的文字觸動讀者的心靈深處。本文將為您呈現一系列精彩的短文作品,希望能帶給您閱讀的愉悅與思考的啟迪。

《短文》3篇 《文字世界,一瞥成篇》

第1篇

辯鬥 盤盂 滄滄涼涼 探湯 嗟來之食 機杼 稽廢時日 懿德

1.培養學生流利地朗讀古文的能力,並達到熟讀成誦。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1.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所體現的古代勞動人民認識自然,探求真理、敢於思考,大膽質疑的求真美。

2.《樂羊子妻》中所體現的樂羊子妻的廉潔正其與才識過人的質樸美、人格美。

1.這兩則故事生動活潑,又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學中,可以先利用註釋和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然後在加強誦讀訓練的同時,可以指導學生複述故事,並結合練習一、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討論時,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就給予肯定,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對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學生可以自己蒐集資料,課堂交流;教師也可將教參提供的有關材料印發給學生。

3.掌握“東遊、故、去、車蓋、盤孟、嗟來之食、跪、感其言”等詞語的意思。

1.重點是朗讀短文,並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可以指導學生在熟讀基礎上覆述故事情節,同時指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可將短文中三者的言行與複雜的科學知識作比較,體會古人對知識的執著探索精神。

3.在對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闡述故事所說明的道理。

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祖先留給我們許多文化遺產,為了繼承、發揚這些古代的文化遺產中的精華,就要求同學們學好文言知識。今天我們所讀的文言短文即是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典範之作。好,下面我就先來考考大家:每天東昇西落的太陽是早晨離我們近呢?還是中午離我們近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需要複雜的科學知識,那麼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文章。

相傳為列禦寇的論集。列禦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儲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把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東漢紀傳體歷史著作,南朝范曄撰,本書是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東漢的歷史著作,歸納總結而成,自成一家,人們將它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是研究東漢歷史的重要資料。

(l)請同學們自讀文章,對照課後註釋流通文章意思。(注意幾個詞 辯、鬥、滄、湯、為)

第二部分(2—5段)雙方各持己見展開爭論。(經過)

第三部分(6—7段)孔子不能決斷誰是誰非。(結果)

明確並繼續提問(一兒認為日出時離人近,日中離人遠,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一兒認為日出時離人遠,日中離人近,根據溫度來判斷的),二人的爭執雖都不正確(早晨太陽大是人眼的一種錯覺,中午溫度高是由於太陽直射),但是這一行為表現了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怎樣的精神?

人的感覺與太陽離地球的遠近是兩小兒爭論的話題,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涉及知識面很廣,古人不可能完全給予解釋。但他們發現了這種自然現象,並努力尋求正確答案,這種獨立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確是難能可貴的。

(1)學生自讀文章,疏通文意(注意遺、捐、趨、引、累、稽、亡(同無)、懿(yì)

(2)這是一篇人物傳記,為了表現人物的優秀品質作者共選取了幾件事?

兩件,樂羊子的妻子用“不飲盜泉之水”,“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勸諫丈夫改正行路拾遺的汙行;樂羊子妻以織為喻,規勸丈夫積學求知。

樂羊子妻規勸丈夫拾金不昧和積學求知,讚揚了樂羊子妻的高尚品德,啟示讀者注重品德的修養,要潔身自愛。

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掌握一些自學文言文的知識,這樣不僅能過遊於古典文學的海洋,而且能汲取營養,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短文》3篇 《文字世界,一瞥成篇》 第2張

第2篇

1、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習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上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比較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在自讀中質疑、提問、主動探究;強調學生在比較閱讀和拓展學習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知道是誰說的嗎?(培根)而知識又從何而來?現在我們看看,在《談讀書》一文中,培根給我們談了些什麼?

這篇隨筆的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範圍相當廣泛,但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就是一個觀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讀書的好處。而後從反面指出讀書中的三種偏向,並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係: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最後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第二,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指出讀書要仔細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於文字推求。主張對不同的書採用不同的讀法,或選讀,或瀏覽,或通讀,或精讀,有的書可只讀摘要。在分析讀書、討論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後,提倡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

第三,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先說明各種學科的書籍,閱讀後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說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隨筆對英國以至世界影響都很大。培根的隨筆,風格平易流暢,筆法靈活,語言警闢。全文好似一篇談話,富於針對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飽學之士,對世人的諄諄告誡。

作者運用比喻說理。例如,“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來說明讀書對人的天賦的作用。這樣寫,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作者運用排比說理。例如,“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又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這樣寫,所說的道理十分顯豁,讀起來富於氣勢,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運用對比說理。正面說了以後,再從反面來說,使說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開頭從正面說了讀書的目的,接著又從反面說了讀書的三種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後一個層次,先從正面說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從反面說讀書可以彌補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這篇雜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自己的主張。

作者在第一段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在第二段,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首先,要養成“好讀書”這個習慣。只有“好讀書”,才能談到“求甚解”這個問題。其次,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而“會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淵明每有“會意”,就十分高興。

第四段,說明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固執一點,而是瞭解大意。

第五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以普列漢諾夫為例,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今天我們讀經典著作,一定要虛心讀,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第六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於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瞭解問題更全面。

第七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從反面說,“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

第八段,緊接上一段的意思,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後一段,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因為書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讀懂的。

總之,這篇雜文全面解釋了陶淵明的原話,揭示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並以此為根據,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在批駁過程中闡述的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的正面主張,也就順理成章地立起來了。

2~1、觀點:讀書能夠塑造人的性格。用歸納法證明觀點。先列舉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後加以歸納。

2~2、觀點:讀書能夠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證明觀點。

4、《談讀書》中名言警句迭出,讓學生積累下來,好處多多。這些名言警句一般都沒有進行論證,但都是從生活中來的,著實可信。

3、摘抄《談讀書》一文中你最喜愛的名言警句,並試著給它配上一兩個論據。

第3篇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篇上好的散文精品,一篇出自中國的大家郭沫若,一篇出自英國的大家羅素。兩篇文章加起來不到一千字,內容涉及到魯迅詩歌與書法藝術的成就和對人生觀、世界觀的思考。兩篇文章都具有思路清晰,言簡意賅的特點。請同學們在閱讀中注意體會。

明確:序是一種寫在文首,用來說明著述經過或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的文體,有的序還直接對作品發表評論,研究闡發有關問題。按序的內容和體裁寫的文章,如果放在文首,則稱作“序”,一般圖書常用“序言”、“前言”、“敘言”、“序錄”;科技書藉常用“緒論”、“序論”、“引論”等。如果放在文後,則稱作“跋”,也有稱“題跋”、“跋尾”、“後序”、“書後”、“後記”等。序可以由作者自己寫(一般稱“自序”),也可以請他人寫(一般稱“序”或“代序”)。

積累詞語:犀角燭怪 肝膽照人 臻 薈萃 拘攣 靡涯 面聆謦欬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B.犀角燭怪(xī) 篆隸(zhuàn) 好其書(hào)

C.面聆謦頦(qǐng hài) 戰慄(lì) 遏制(è)

C.肝膽照人(比喻真誠的心) 寥寥(靜寂,空虛)

2.B(A燭:照 C寥寥:形容極少 D欣然:愉快的樣子)

6.讀讀,發現本文語言有什麼特點?(或請同學們說說這篇文章為何讀起來朗朗上口?從朗誦角度發現本文語言美感)

提示:句式精妙。本文句式長短相間,音節鏗鏘,朗朗上口。短句如“偶有所作,每臻絕唱”“春溫秋肅,默化潛移”短得有力;長句如“對方生與死……表現具足”長得自然。還有類似對偶句,對的工整。文言詞彙,語言簡練含蓄,語句優美動聽。用典自然。

1.特點:詩歌……每臻絕唱,或則犀角燭怪,或則肝膽照人。書法……自成風格,樸質而不拘攣,灑脫而有法度。

2.評價,詩歌……前無古人,後啟來者。書法……世人寶之,非因人而貴也。

4.一、二段並列,先分述詩歌與書法,第三段總評,全文形成分總結構。

明確:議論文一般有四種結構模式,即並列式、層進式、對照式和總分式。兩文均屬總分式,只不過前者先分後總,後者先總後分。

2.請學生示範讀課文,齊讀課文,思考作者一生有哪幾種追求?其中哪一種追求是令他最執著最痛苦的?

3.深入探討:《我為誰而生》又譯為《我的人生追求》,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些人生追求?你的人生目標又是什麼呢?

2.一是對純真愛情的渴望,二是對無窮知識的追求,三是對人類苦難的深切同情。第三種是令作者最執著最痛苦。

這兩篇短文讓我們深刻感受了深厚的中外文化,從內容上說《我為誰而生》體現了西方人對待成功,對待生死的認識,《魯迅詩稿序》中傳遞了魯迅詩歌與書法的精神與魅力;從語言風格上說,《我為誰而生》善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語嚴謹而縝密《魯迅詩稿序》則用文言寫成,語言凝練而含蓄,展現了我國古漢語經久不衰的魅力。讓我們再次齊讀兩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