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項羽的作文9篇 項羽:英雄與悲劇

項羽,名籍,字盈,漢族,楚國人,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楚漢戰爭中,項羽率領楚軍屢次戰勝漢軍,被譽為“霸王”。然而,在鉅鹿之戰中慘敗,不得已自刎於吳江,結束了他的傳奇人生。

關於項羽的作文9篇 項羽:英雄與悲劇

第1篇

司馬遷以精湛的文筆在《項羽本紀》中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西楚霸王。

他本“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在鉅鹿一戰中所向披靡,進而成就霸業。但命運就像與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無法挽回的玩笑,正當他壯志躊躇之時,卻要面對四面楚歌,惜別所愛之人並寫出了流傳至今的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就在這絕望的情境之下,他帶領著八百餘人,用以一敵百之勢衝出重圍。

然而,正當他面對江東之時,他再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拔劍自刎終為鬼雄,鑄造了一段如此悲壯的歷史。

可是,項羽的命運真的正如他自己所說是“天”所為嗎?回看項羽少時,他學而無恆,不肯認真讀書,學習兵法又淺嘗輒止,不肯竟學。在秦始皇遊會稽之時卻有“彼可取而代也!”的狂氣,這可見他性格粗疏又不失勇者的氣魄。在面對因害怕戰爭而投降的外黃時,動不動就把數百俘虜活埋,足以見他性格殘暴的一面。在鴻門宴上,他意氣風發,見劉邦在自己面前潦倒低下如此,盡釋前嫌,對於亞父的暗示更是優柔寡斷甚至置之不理,導致最後放走了劉邦鑄成無法彌補的大錯。

回看了這麼多的細節便可以清楚得知,他的性格就是導致他最終失敗的重要因素,而在自己最後失敗的那一剎那,他卻展現出另一個自我,面對的敵對中的一個背叛他的熟人,流露出了英雄的義!願意把自己的項上人頭讓給熟人拿去領賞,換取城池。

他輕生死,知恥辱,重人格,寧願去死也羞於去見江東父老,就因他的人格,使他成為了一個英雄——悲壯的英雄,但它卻成不了王者。在《項羽本紀》中我們可以感到,他缺少王者該有的謀略,使他偏離了王者的道路,而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源於性格。

性格,促使了項羽走向這一悲壯的英雄之路,也最終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關於項羽的作文9篇 項羽:英雄與悲劇 第2張

第2篇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這句話在一些書裡經常出現,我以前不願細看,感覺字句晦澀。後來才知道,這說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無疑是對項羽的`高度讚賞。在她的筆下,烏江之上,波濤翻滾,好似時局風雲變幻。江邊一位披甲戴盔、氣度不凡的將軍,屹立在敵兵陣前,穩如泰山,他的錚錚鐵骨將自我終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易中天的角度卻截然不同,他甚至認為,就算再給項羽一次機會,最後留下的也只能是“西楚霸王”的名號,而當不了“漢皇帝”。證據很有力,項羽有致命的性格弱點,“有匹夫之勇,有婦人之仁”,不該心軟時心軟,該寬容時卻“格殺勿論”。易中天織就的畫面是:四面楚歌,早已厭倦爭霸的項王不願再反抗,流淚嘆息,終把亡前的心,寄放在良駒愛姬上,他累了……

除了態度明確的文辭,更多還是寄予複雜情感的。“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既有對項羽不會用“才俊”的失望,又有放棄抵抗的惋惜,還有對他選擇重整旗鼓的遐想……杜牧筆下,是另一幅畫面:一位吃了敗仗的將軍,卻不記得“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自刎陣前。要是他渡了江,東山再起,善用人才,率領敢於破釜沉舟的將士們,威風凜凜,捲土重來,該有多揚眉吐氣呢……

我讀項羽,佩服他的勇氣:垓(gāi)下之戰,項羽迷路於陰陵。儘管身旁不足二十人,他還是選擇引兵東向,怒斬敵將,豪折敵旗;佩服他的膽氣:領兵救趙,破釜沉舟。只帶三日干糧與沖天膽氣,率二十萬軍兵奮勇作戰;佩服他的義氣:鴻門宴上,劉邦掉入項羽掌心,項羽卻不忍“捏”死劉邦——他們是結拜兄弟啊!於是,無論手下如何暗示,項羽默然不應。人負我,我不負人!

我讀項羽,不是因為他“西楚霸王”的稱號,更不是因為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氣勢,而是因為他的氣節,因為他的雄偉,因為他在亂世之中,能恣情率性地生,也敢恣情率性地死。

第3篇

聽完烏江亭長的一番話後,他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他決定不渡烏江。為了自己的驕傲再與漢兵作最後一搏,雖知已無勝算。

在他還年少時,怎會想到自己有這樣的結局?身負江東父老的厚望,心中是除暴秦的壯志,他意氣風發,渡烏江,踏上征途。那時,他是年輕的項羽。

一把長劍,一匹快馬,足以讓他稱霸。他距離復興楚的目標又近了,他要滅秦,他要天下子民過得安康。彼時,他是西楚霸王,項羽。

劉邦入了函谷關,一如反常地不喜愛錢財美女。謀士范增說,劉邦的志向不在此。他的眉頭緊鎖,他明白了劉邦的意圖。他說:“明天設宴,犒勞士兵,打敗劉邦部隊!”可最終,他也沒有殺掉劉邦。他非小人,他是君子,他要光明正大地打敗劉邦。這不是婦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可是那等同於放虎歸山的結果,他是沒有料到的。若他在鴻門宴上就殺掉劉邦,歷史是否會改寫?但歷史已成為歷史,絕無修改的可能。

垓下之戰中的他,還是那麼英勇善戰,縱使人數上處於劣勢,仍是斬殺漢將多餘人。可殺了那麼多,也殺不完數萬敵軍。自他決定不渡烏江後,歷史就被固定了。

他的身邊,都是漢將。他的頭,被懸賞萬金。到最後這個結局,他也是沒有料到的吧。他在烏江自刎。他的身體被肢解,肢解他的敵人被封侯賞賜,劉邦也順利登基。他在死前還在說,這是天亡他,非戰之罪。他的驕傲只允許他這樣說,他也配這樣說。

烏江留下了他的遺憾,留下了他的人生,他的征途始於烏江,他的生命也結於烏江。這裡開始了他的夢想,也終結了他的希望。驕傲如他,仍是逃不掉命運的束縛。

也許,從他渡烏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是這樣一個結局。

第4篇

涼風習習,江水滾滾流去,在秋意已濃的江畔,草兒格外的綠,綠的可以看見草兒那十足的精氣神。不由想起千百年前那位讓人不禁想讚美、歌頌的英雄人物——項羽。

他,是位勇士,在戰場上以一戰百,所向披靡;他,是位仁者,不願看到天下民父子受到苦難;他,更是位有血有肉的情義之人,臨死前還與虞姬舞劍而歌。

有人說,他太自大,自以為是地錯過了成為王者的機會。可在我看來,他已是個王者,僅因他身上流淌的王者氣勢,僅因他在四面楚歌,無顏愧對江東父老而拔劍自刎時的英勇。他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使得草兒為他流下了眼淚。直到今天,他的鮮血仍讓我們體會到“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那般剛烈。

寒風陣陣地刮過江畔,讓人不禁感慨起這位霸王的衝動,最後釀成了巨大的悲慘結局。可憐了這位霸王啊!若不是他缺乏帝王之術,若不是他缺乏果敢之略,若不是他給了自己一個錯誤的定位,想必他是史上無法有人替代的傳奇人物!

在歷史的記憶裡,“英雄”二字前卻是震撼人心的悲劇人生。如果他沒有用一炬怒火把阿房宮給燒成灰燼,如今我們是否就可以觀賞到那氣勢巨集偉的阿房宮呢。對此是多麼令人嘆惜啊。對於他沒有愛惜人才這件事,又有多少人在嘆惜著他身邊的人才一個又一個地離他而去。如果他善於用人的話,如今史書上在他的篇章裡必有許多佳話吧!而那些卻僅僅是如果罷了。

在這秋分乍起的江畔旁,傳奇人物的靈魂在這寸淨土之上,被後人褒貶、被後人評點、讚美、指責。他猶如一面歷史的鏡子,引人思考,令人感慨。

江畔旁的靈魂,來自於一位勇士,來自於一位王者,來自於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他的靈魂依然在那江畔旁,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他那壯如山、聲如雷、貌如天神的形象。不禁夢迴四面楚歌的時刻,回到那位霸王有氣節風範的時代,領略靈魂給我們帶來的深刻啟發

第5篇

英雄,英雄是什麼?王者的英勇是無人企及的神話,破釜沉舟是他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擋我者死的豪邁,無不是項羽獨有的氣質。然而,他勝不了劉邦,但劉邦卻不足與他相比。劉邦是君主,而他是霸王是英雄

餘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當垓下響起項羽家鄉的楚歌,當垓下想起劉邦的馬蹄聲,當垓下響起漢軍的拼殺聲,項羽就知道自己敗了。當他退到烏江邊時發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感嘆,本來一位老船伕還可以讓項羽過河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執意不肯,說他無言以對江東父老,又帶領著三十六名楚兵衝殺回去,但終因寡不敵眾,一個英雄西楚霸王被迫自刎。

項羽敗了,但我卻喜歡他,喜歡他身上特有的霸王氣質,項羽烏江自刎,英雄之名不因此而埋沒,“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的這首詩是對項羽的很好的評價,劉邦雖然是勝利者,可在項羽波瀾壯闊的一生面前,他只能淪為小小的配角,壯哉!項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項羽也有很多缺點,他喜歡殺戮而喪失民心,吝於賞賜而不獲將士擁戴,還有人說他“匹夫之勇,婦人之仁”。鉅鹿之戰中,一位秦將領見秦大勢已去,便率二十萬秦軍向他投降,他卻下令將二十萬投降秦卒全部坑殺,這體現了他的殺戮之心很重,喪失了民心,導致了西楚霸王最後的失敗。他因為不賞賜將士,從而將士都不擁戴他,軍心動搖,這也導致了他的失敗。

我不禁感嘆,項羽這個霸王怎麼會倒下?感嘆之餘,我不禁想起了項羽的《垓下歌》

這悲壯的詩句,體現英雄的無奈,一世英雄,如果我在,一定用我的手止住他脖子上的劍,告訴他“勝負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豪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西楚霸王項羽,你在我心中永不倒,英雄!

第6篇

我眼中的項羽,是個鐵錚錚的硬漢子,卻不能算是一個英雄。

他是個適合於馳騁沙場的人,一個能帶領千軍萬馬的人,一個優秀的將領,一個難得的帥才,但他不是那個坐擁天下,帶著百姓過幸福日子的人。

一個人能帶領好千軍萬馬,並不一定能安頓一個國家。在戰場上作戰,憑的是一股狠勁,對自己的狠勁,對別人的狠勁。這股狠勁就是項羽當年破釜沉舟的氣魄,是項羽“吾將取而代之”的膽略。項羽推翻秦王朝,是順隨民心之舉,民皆應之,再加上項羽領兵打仗的天賦,使項羽在此處留下豐功偉績,為後人所讚許。如果項羽一生的經歷就到此結束,那麼他是位英雄,一位真英雄,史書上定然留下的都是他的雄壯美。

然,當他的天下之後,他自身的,作為將軍之外的東西開始顯現出來,他的剛愎自用,他的優柔寡斷,他的唯我獨尊,都是他事業江河日下的主要原因,他太自負,以至於不聽信其他人的任何意見,鴻門宴可以說是項羽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鴻門宴後他失了范增,試了最後一個為他所出力的智囊團。他太不會用人,他不能像劉邦一樣把人才都吸引到他身上來,還是因為他太自負了,根本不把別人的意見看在眼裡,也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這樣的項羽,即使終得天下,天下亦要失其手中。項羽失人心。

項羽太霸道,當年人皆從之是因為他是楚將之後,天下人都同情楚國,可他推翻秦王朝後,竟然暗中殺害其他五 國君王,失人心也。當他妄想自立為王,暗殺義帝時,民心皆失。為王者,應順應民心才能長治久安,他這樣嚴酷,殘忍,其與秦王相異乎!

可笑項羽,死前都不肯面對失敗,都認不清自己的過錯,這樣的人,這樣內心怯弱的人,如何稱得上英雄!

第7篇

自古以來人們對楚霸王項羽褒貶不一,有人稱他為“人傑,鬼雄”,也有人稱他為“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我則稱他為“‘近古以來未嘗有’的武夫”。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偉大的功績,這樣一個英雄豪傑在政治上卻極為幼稚,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燒殺破壞,以至喪失民心,終軍敗身亡。

在劉邦和項羽的形象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從小就有雄心大志,而劉邦年輕時是好吃懶做的酒色之徒;起義以後,項羽英勇善戰,身先士卒,對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劉邦表現為一個膽小鬼,極端個人主義者,為自己逃生,六親不認,把子女三次推墮車下。項羽最主要的性格特點是坦然直率,而劉邦的性格特點是狡猾誣賴。

從另一方面看,項羽驕傲、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而劉邦比較虛心、豁達,善於採納別人意見;在政治的鬥爭上項羽非常幼稚,特別在鴻門宴上更是如此,對於一個敵將的放肆行為視而不見,更呼其為“壯士”且“賜之卮酒,賜之彘肩”相比之下,劉邦在政治的鬥爭中老練,在宴會上不動聲色,全力取得項羽的諒解;項羽不會用人,劉邦善於用人;項羽比較殘暴,劉邦比他仁慈;項羽是軍事人才,善鬥力,彭城大戰,帶三萬人把劉邦打敗,而劉邦善鬥智。

是的,霸王項羽確實讓人懷念。他英雄一世,敢作敢為,這是真正的男子漢,錚錚鐵骨,豪氣沖天。“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何等的豪邁!真乃蓋世英雄,震古爍今,光照日月。英雄末路,他沒有選擇逃生,而是從容自刎。他演繹的那首《霸王別姬》成了千古絕唱,使得多少後來者扼腕嘆息,唏噓不止。

第8篇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後人對你的評價;“力撥山兮氣善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你被困時的感概。多少人更為你惋惜。

就是因為那次鴻門宴,你本可以殺死劉邦。可是就在動手的一剎那,你心軟了,你放下了刀,你的仁慈戰勝了你之前小小的決心。於是你縱容了你的敵人,以至於被他逼上了今天這個地步。項羽啊!你難道不知道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難道你不知道今日你不殺敵,他日敵必殺你?唉!如今你落得這步田地竟是因為你的善良,你的仁慈。

從前,你的身邊有那麼多的賢才,但你卻不知留住他們。因為范增與你不合,因為陳平的行為不檢,於是你放棄了他們。殊不知,人各有長短,雖然你對范增不滿,但是他的計謀卻是你所不及;陳平雖不檢點,但他確實一名軍事大將,你多次置韓信的計謀不顧使一代漢將“之楚歸漢”。對少賢才都是因為你的不會用人而投靠劉邦。難道你連用人長而不用其短的道理都不懂嗎?唉!昔日你身邊的賢才如今卻成了敵方的戰將,你怎有不敗得道理?

末了,你竟會被一農夫欺騙,究其原因,卻是你平曰的殘暴。你的無情!百姓早已不再尊敬你,不再認可你,你失去了民心,成想你作為一個君王,連百姓都不再袒護你,卻對你恨之入骨,乃至於在你受困吋還欺騙你,這樣的君王怎會戰勝它國。一個失了民心君王就如同一個孤軍奮戰的將軍,怎會有勝利的奇蹟發生?

你敗了,曾率八千江東子弟作戰,卻五一人生還。還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你沒有聽高長的話去渡烏江,而是在烏江邊拔劍自刎。

你走了,留下了你的英雄氣概。留下了"力撥山兮氣蓋世的感概。

第9篇

項羽,後人心目中完美的西楚霸王、將門之後,他才氣非凡,也許歷史賦予了他太多的評價,但是我想,他或許在我的一生中,都會是一個不朽的英雄。

我喜歡項羽,或許是在霸王別姬時,那時的他,拋開了豪爽,拋開了戰場上的威武,只剩下一份普普通通、真摯的感情,他唱起了悽美悲歌,悲傷地像個孩子。

我喜歡項羽,或許是在東城快戰中,那時的他,把不畏強敵的勇氣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率領二十八位戰士英勇作戰,這次戰鬥並不是最精彩的一次,卻最像是在證明自己。他直到最後仍舊不服氣,他唱起了英雄悲歌,倔強地像個孩子。

我喜歡項羽,或許是在“若聞漢軍四面皆楚歌時”,我知道,他缺乏政治家的智慧和風度,他知道自己被包圍了,他想要好好活著,他想要逃,即使大部分隨從已經走散,他還是不顧一切的逃,因為他為了自己,為了八千子弟兵也要好好活下去,他唱起了無奈的悲歌,他迷茫的像個孩子。

我喜歡項羽,或許是在他淒涼的笑著說:“若非吾故人乎?”時,他的“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的豪爽,那一刻,他沒有了西楚霸王的霸氣,沒有了一氣斬殺一百多人的力氣,他只是想不通,那不是我的朋友嗎?他唱起了慷慨悲歌,無助地像個孩子。

項羽,那個叱吒風雲的霸王,那個鐵骨柔情的漢子,那個像孩子一樣的英雄。那一刻,英雄也沒有了往日的霸氣,他可以每時每刻流露出最真實的心情。他明白自己已經無顏見江東父老,他明白造福百姓為榮。他說:“天之亡我!”他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