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菜根譚》讀後感6篇 《菜根譚》:品味古代智慧的人生經驗

《菜根譚》是明代文學家袁了凡所著,被譽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部文言散文經典。該書以簡短的寓言故事和道德箴言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人性的深入剖析,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醜惡和善良面貌,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菜根譚》讀後感6篇 《菜根譚》:品味古代智慧的人生經驗

第1篇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範。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為人的根本,也是發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有一本書我經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後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始人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於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面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可使人從浮躁到沉靜,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知識改變命運。

《菜根譚》讀後感6篇 《菜根譚》:品味古代智慧的人生經驗 第2張

第2篇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的存在,猶如暖春吹拂的微風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譚》包含了人生的各種重大抉擇問題,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與入世的問題。讀完這一本書便像是經歷了一世,體味人生百種滋味,遇事時也可勉強達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路徑危險處,回得頭早”的境地。這是一部可以潤物一生的書,靜心閱讀,細細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會越來越高。

“糞土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在糞土中生活的幼蟲是最為骯髒的東西,可是它一旦悅變成蟬,便在秋風中吸食潔淨的露水。潔淨的東西是從汙穢之中誕生的,而光明的東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們處於困境,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現狀,改變境遇。“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難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該成為自甘墮落的藉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動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擊時,不能輕易放棄,千萬不可罷休,依然要繼續奮鬥。

人生而在世,豈能沒有執念,或為名利所奔波,或為情愛而不捨,或為心中大義而執著,得之為幸,不得則棄。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譚》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肝膽煦若春風氣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立身處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功名利祿並不如外人所視那般榮耀,不可過於趨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質量本就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塵心讀書消俗氣,多讀書,可靜心。讀聖賢書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種竹,心境無我,摒棄執念。

手捧一本《菜根譚》,其中各種良言猶如春風輕拂心田,細細讀之,慢慢思之,啟人心智,發人深省。

第3篇

翻閱《菜根譚》,我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金錢的誘惑,財富的紛爭,困擾著無數的追逐者,不少人感到越來越煩悶、焦慮、疲憊、失落。儘管物質生活日益充實,而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愈發空泛,……,那麼如何看待,如何面對這些世事呢。用《菜根譚》中的這段話也許最能釋惑。

閒看,大有站在局外的角度,悠閒自得地看待寵辱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皆不在乎。庭前,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也不在乎別人的是非評說,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漫隨,大有不管世事的沉浮與變遷,也不管職位的升遷與貶降,一切隨其自然,不加強求。天外,則顯示了高遠的目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不斤斤計較的豁達胸懷。而花落花開完全是自然的規律,沒有必要感春傷秋,雲捲雲舒,是一種自然現象,也蘊含著處事的哲學,人生路上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嶇小路,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能屈能伸,要學會忍耐和堅持。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是一種心態,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人生境界。生活的瑣碎,柴米油鹽,諸多不如意,都會讓我們心生煩惱。但如果我們能淡泊名利,不計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過分看重成敗,只要自己努力過,奮鬥過,就是無悔的人生。

第4篇

週四下完課,回家的路上,在老頑童師兄的車裡交流上課的感受,我說:“今天上課的時候我突然自己笑了,為什麼笑了呢?有一刻我轉過身,目光依次看向每個人,發現在座的(包括老師)每個人我都挑剔過,接觸這個人的時候更多的是看到他(她)的缺點。想到此,我就樂了,怎麼就沒有一個我完全看得上啊?”

難怪自己沒有社交、沒有朋友、與各個團隊集體格格不入、特別的孤立、從小就性格孤僻。難怪自己講課、辦活動沒有人來捧場呢。真是因果不虛啊!越是想到此,我越是樂了,這種樂是恍然大悟的苦笑與自嘲啊!

在工作中也是有這個臭毛病,私下裡跟關係不錯的同事a聊天,肯定離不開評論其他各個同事。說是評論,更多的是背後非議與妄議他人,以攻擊與挑剔別人的缺點為樂,為此還喋喋不休,一個大男人簡直就是一個八婆。結果呢,自己的同事關係也不融洽,經常出現關於我的謠言。比如,平時我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來回次數稍微多一些,同事們私下裡就會互相猜想我是不是不想幹了、準備離職跳槽了。比如某個時間段,稍微跟某個異性同事交流多一些,然後馬上就會有我的緋聞出現。諸如此類小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讓人頭疼、煩惱與無語。

成長過程中一直伴隨著這些狗血的經歷,以前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年修學下來,越來越清楚其中的緣由是什麼,所以在週四的課上,我突然笑了,很搖頭的嘲笑了一下自己。

因果何曾饒過誰呢,不管你什麼身份、什麼智商…….世人都在因果規律當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自忖是個修行的人,可是最基本的因果律一直被我無情的、選擇性的遮蔽與忽視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聽著真是妙啊,聽著真是至理啊,聽著真是好有智慧、好有辨證啊;這句話估計好多人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吧,特別是前面那句萬法皆空,好多人不懂吧,但是我居然一聽就懂啊,嗯,看來我比一般人聰明。”會這樣自言自語的人,多半是趾高氣揚,喜歡挑人毛病,與人接觸沒有耐心,脾氣又臭又大,喜歡嫉惡如仇,言語喜歡傷人……這就是我,一個活生生的,具有三十多年反面經歷,生活在你們身邊給你們造成無盡傷害的、或許你們熟悉的一個人。

最後,希望大家以我為戒,真的,請重視因果,一點都不能馬虎。

第5篇

?菜根譚》中說道歷事之道告訴我們做人要做一個品行端正,心胸坦蕩的人,想想以前讀的書中寫到做人要外圓內方,總覺得有些不舒坦,但具體哪個地方,又說不上來。今天在《菜根譚》裡忽然明白了。

?菜根譚》中說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這句話說的就是外圓內方吧,涉世未深的人為不良習慣所沾染的機會就要少一些,而閱歷豐富的人心中奸謀技巧就會多一些。老謀深算的人估計就是那些閱歷豐富的人吧。當今社會一些成功的現代人,整天吶喊著累,身心俱疲,究其原因估計就在於此吧。

按說現代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早已把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了,可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喊累呢?原因在於我們歷事深,機械亦深。想想一個成功合格的現代人,不僅要工作能力強,還要八面玲瓏地應對各個方面的關係,對領導說不上曲意逢迎也得是笑臉相迎,哪怕領導錯到離譜,你也不敢直言指出,也要思慮再三,找一個最不傷面子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說出一點個人小小的看法吧。沒有幾個人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概勇敢地說出來吧。

久而久之,言不由衷,讓自己學會了外圓內方,內方有用嗎?生殺大權還是掌握在別人手中,不能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結果逼得自己人格分裂,心裡俱多不快,否則就會英雄無用武之地,一生寒涼。對於自己正確的看法意見只能埋藏在心底。

偶爾有幾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人,勇敢地站起來,結果只能是一顆槍子被打了出去,或者是幾個老謀深算的人的問路石子而已。我們看過《水滸傳》的都會想到兩個人,一個是晁蓋,一個是宋江。江山好漢的兩個領導人。他們的性格直接反映了梁山泊的發展。先說說前期領導晁蓋,他是一個樸魯疏狂的草莽英雄,有什麼說什麼,心底坦蕩。而宋江曾為一帶小吏,機械很深,通曉人情世故,常常拘泥於此。結果就是宋江帶領著梁山好漢招安,即使他謹小慎微也不能挽回梁山好漢的頹敗之勢。

與之相反的項羽和劉邦敢冒天下之大不昧,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結果劉邦稱王,項羽也雖敗猶榮。因為他們都是看透世態人情而不拘泥於此,開創了一代偉業。

縱觀古今歷事之道,與其謹小慎微,不若樸魯疏狂,放手一搏,成者成矣,敗亦無憾。

第6篇

初讀《菜根譚》,就知道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處世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理解通透的。只能摘其中一些感觸良深的道理,談談自己的淺薄的理解。細嚼菜根,精做百事。

霽天青日,倏變為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倏轉為朗月晴空。氣機何嘗一毫凝滯,太虛何嘗一毫障蔽,人之心體亦當如是。

大自然從不停止運動變化,天體的執行也不會受到絲毫阻礙,人的心也要像大自然一樣,一刻不停地變化發展,而不為外物阻礙停滯不前。

前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封城”引發了很多擔憂,學生怎麼上課?員工怎麼上班工作?但很快疑慮就被打消,每個人都開始遠端辦公,線上辦事,每個人都自主地參與到抗疫戰爭中,我亦是如此。

琴棋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可見事物無定品,隨人識見以為高下。故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為先。

琴棋詩畫、山川雲物,這些事物本身沒有固定的品性,是隨著人們的見識不同而有高低的領悟,所以閱讀書籍與研究事理,要先提高自己的`志趣。

洪應明的悟性與志趣是常人不能及的,他在忙碌採蜜的蜜蜂上看到人情世態,由回巢棲息的燕子感受到清雅的情趣。他認為研究學問的人要有清明的領悟能力,和事物接觸的時候都會有所領悟。

當然,與我一樣的尋常人,也不必過於苛責自己,而今是實踐出真知的時代,在新的環境背景下,對“悟”也需要有新的理解,我認為就是要勤于思考、敢於質疑、遇到問題想過辦法解決。

大概也沒有人會拒絕提升志趣,只是這是一個長遠的過程,著眼當下,一步步積累就好。黃金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玉石從石頭中產生,世界上高深的道理,往往存在於身邊平凡的事物中!

淡薄之士,比為濃豔者所疑;檢啻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洪應明在書中多次提到不要刻意顯才,他說取得功名、事業有所成就的人,要保持謙虛的美德,這樣才不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他勸誇耀自己學識的人不要誇耀自己的財富,誰家灶下沒有生活煮飯呢?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不敬我,是我無才,我不敬人,是我無德。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積蓄才華,並時常自我反省,是否刻意顯露自己的才華。

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卑。這大概就是謙謙君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