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1黨100週年青藏紅色建築故事▎青藏高原民族建築研究70年回眸

單靠一朵美麗的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團結的集體才能實現巨集偉目標。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2021黨100週年青藏紅色建築故事▎青藏高原民族建築研究70年回眸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2021黨100週年青藏紅色建築故事▎青藏高原民族建築研究70年回眸

 
  青藏高原是人類人居環境的極限邊界,青藏地域民族建築是中華本土建築體系的特色構成

 
  在亞洲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自東南的緬甸北部向西北的克什米爾連綿兩千多公里,如同一隻巨大的手掌,載託著一片廣袤雄俊的高原,呵護著一片自高原綿延至太平洋富庶的沃土。這座山脈不僅成為東亞大陸和印度板塊之間天然的地理氣候屏障,而且孕育了福潤亞洲東部文明發展的重要資源和養料。這片高原就是位於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也是目前已知孕育人類文明和人居環境的極限地理環境。
 
  青藏地域民族建築不僅是中華本土建築體系中山地建築的傑出代表、石構建築的特色構成,還是繁衍生息於青藏高原的藏羌等民族生存智慧的結晶、發展實踐的創造。在中華本土的建築體系中,位於青藏高原的藏羌等民族,以山地為藍本、以石木為材料、以中華民族傳統深邃的天人思想和生態智慧,創造出具有縱向雕塑美感、獨有自然神性氣質、博大精深、獨樹一幟的本土建築文化體系,與東部廣袤平原、農耕文化背景下,具有張弛之美、講究厚重倫理、蘊含審美意蘊的本土建築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中華民族建築文化體系的同源性、豐富性、多樣性的時空篇章。
 
  
 
  青藏地域民族建築研究的歷史程序

 
  自上世紀20~30年代以來,以樑思成、劉敦楨等一批建築學泰斗為先導的建築學人,開始關注青藏高原極地建築的歷史文化和遺產保護研究。抗戰時期,由於營造學社西遷四川宜賓的李莊,更多的本土建築學人終於有機會在空間距離上拉近與青藏高原的距離,以任乃強等為代表的民族學家,以川西為跳板,發現並探索青藏高原地域建築的精髓,拉開中國本土建築學人對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研究的先河。如今,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等高校和機構依然在傳續和繼承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研究的精神和傳統。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西部廣大涉藏地區邁入新社會的發展征程,一批批具有世界級文化遺產價值的青藏地域民族建築陸續被納入國家各級文物保護序列,甚至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批批青藏本土的建築學人在國家文物局、內地高校建築學院科研機構培養下,逐步成長起來。原西藏自治區設計院古建所所長木雅·確吉堅贊先生就是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國家培養的第一批青藏本土建築學人的優秀代表。布達拉宮、大小昭寺等世界級的青藏建築文化遺產留下了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築學院師生勘測調查的身影。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青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歷史建築亟待保護修復。青藏地區本土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復興也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青藏本土地域民族建築的研究迎來了第二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一個位於北京的國家一級社會組織和一個位於青藏本土的民營研究機構,逐步在青藏地域民族建築學科研究領域嶄露頭角。2006年,明輪藏建作為青藏本土第一個民營科研機構註冊成立,並逐步規劃和穩步推進青藏本土地域民族建築的調查和研究。2013年明輪藏建成為國家民委下屬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的常務理事單位,逐步併入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的事業體系。2015年以明輪藏建為依託,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藏式建築專業委員會(簡稱藏建專委會)成立。成為推動青藏地域民族建築研究事業的第一個國家級社會組織平臺。截至2020年,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藏建專委會和明輪藏建已承接和完成多項國家及相關部委的課題,累計舉辦四屆青藏地域民族建築研究學術年會,學術成果豐碩。與此同時,自上世紀90年代之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高校、眾多內地建築學人已經逐步形成致力於青藏地域民族建築研究的傳統和師承。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之後,進一步明確了涉藏工作的重點,並在加強本土工科人才的培養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兩級黨委、政府相關領導的關懷下,拉薩市設計院與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明輪藏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成立拉薩市設計院青藏極地建築研究中心,共同推進青藏地域民族建築的研究工作。
 
  
 
  青藏地域民族建築科研事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這些年,青藏地域民族建築學科研究事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從生態視野看,隨著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凸顯和國家生態戰略的實施,綠色建築和人居環境等成為青藏高原極地建築研究領域具有特色、潛力和價值的科研方向。
 
  從文化視野看,共同體意識實質在形而上的認知層面應該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進一步的研究完善過程。在形而下的實踐層面,應該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觀念深入人心的培養過程。中華本土建築文化體系視野下的青藏地域民族建築研究和城鄉建設發展實踐,不僅是重要的理論建設任務,更是關鍵的觀念培養載體。
 
  從發展的視野看,下一階段,涉藏地區高質量的發展和建設,離不開青藏地域民族建築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設計、人居生態、建設運營等諸多方面的系統理論研究的支撐。
 
  由於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以及青藏高原極地建築研究需要在藏學、建築學之間建立跨學科的研究視野等諸多原因,青藏高原極地建築的研究仍然面臨困難和阻力。近些年,各大建築類院校及企業科研機構的青藏極地建築研究還沒有形成戰略視野的規劃。以建築學院校“老八院”、各地民族大學為代表的學術界曾以不同的學科視野,多次聚焦藏族建築研究領域,但由於本土高水平建築人才缺乏、內地高水平建築人才無法閱讀藏文建築古籍,以及在藏地進行田野調查的困難等眾多原因,系統性、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不多。
 
  
 
  國家戰略視角下的青藏地域民族建築研究

 
  本土性和在地性是做好青藏地域民族建築和人居環境研究的基礎。而在逐步解決中國本土建築主體部分(內地)的基礎上,逐步拓展推進中國西部地域民族建築的研究,應該是當代中國建築學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堅信這一點。這也是青藏本土藏族建築學人對民族和國家肩負的責任和大義。
 
  立足青藏高原這一具有特殊意義、戰略價值的地理、生態、資源、文化、社會單元,在中國即將探索實踐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時期,深入開展對青藏高原的地理氣候、自然生態、特色文化、社會發展、國家安全等全要素系統性的科學研究、發展保護實踐,已經成為中國西部青藏高原地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青藏高原極地人居環境研究是立足於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研究,面向逐步新興的青藏高原學科、服務地區發展的重要學科研究方向,也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態、地域文化、社會發展、戰略安全諸多問題、多個研究方向的交匯點,更是青藏高原系統性社會發展實踐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學習和繼承新中國成立以來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極地人居環境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義。今後,我們將以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學科規劃、實踐成果為基礎,立足解決遺產保護、城市更新、鄉村振興事業的具體問題,利用未來兩個五年時間,逐步輻射青藏地區,推動中國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學科研究體系和學科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為豐富和完善中華民族本土建築文化體系作出貢獻,為青藏高原區域城市建設、鄉村振興、遺產保護、人居生態等事業提供理論依據、智力支援。同時,將逐步培養紮根高原、服務藏區的科研設計人才梯隊。在青藏高原人居環境學科方面,打造具有國家級水平、國際影響力的一流科研品牌和核心競爭力。
 
  
 
  凝聚中國智慧的青藏高原極地人居環境建設將承載人民幸福的生活

 
  透視歷史,漢藏文化交融一體的程序從未停歇。當今,這不僅僅需要進一步落實國家層面援藏政策,更需要藏區本土知識力量向中央和內地主動求援、請教。我們實實在在地需要把青藏高原本土民族建築的夢想匯入到中國夢的藍圖中,把近百年來進行的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科研事業駛入復興號的軌道。人和自然是青藏高原體系的兩大要素,保護和發展是青藏高原地區社會的兩個重要問題,國家戰略是青藏高原面臨的大環境。從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來看,聚焦於青藏高原人和社會的科學研究,聚焦於青藏高原人和社會重要載體的人居環境的科學研究,聚焦於青藏高原環境體系中人居環境的科學研究非常重要且前路漫漫,仍需要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