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書體會7篇 獨醉文字之海:讀書點點滴滴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讀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追求。讀書不僅能夠豐富人的知識儲備,更有助於提升個人修養和思維能力。作為一本公文網站地編輯,我深深體會到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和啟迪。在這個專欄中,我將與讀者們分享我在閱讀過程中的心得和感悟,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觸動心靈的經驗和啟示。

讀書體會7篇 獨醉文字之海:讀書點點滴滴

第1篇

人生在世做事情總得總到完美。“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生在世,有誰願如一縷清風飄來即過?我相信任何人都有一顆上進的心,都想留個好名聲在世。但人活著就離不開做事,而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要能做事。如果我們光有想做事的念頭,肯做事的誠意,沒有做事的能力,事情同樣做不好。反之,如果你具備了做事的能力,那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讀完《把事情做到最好》第三章,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只做低於自己能力的工作。”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有些人做事不主動,只能跟著別人幹活,給別人打下手,自己單獨做事就完成不好,這樣的.人是永遠不知道積極進取的人。安於現狀,自我滿足,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人永遠只能在原地踏步。一個有能力的人,做事情不能只正常發揮自己的能力,能挑一百斤的擔子,那你千萬別選擇避重就輕,千萬不要白白浪費了自己的能力,假如有一天失去了別人對你的信任,那就再也沒有機會擔當重任了。

很多時候,沒有做好工作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盡力去做,沒有把自己的才能儘可能發揮到最高。現在很多同行都覺得自己的工作單位是安全的,能端穩飯碗,沒有危機感,其實現實社會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一旦我們懈怠就會退步和淘汰。而要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就必須全力以赴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只有比別人做的更好,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積極的思想幾乎能戰勝世間的一切障礙,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能到達輝煌的頂峰!

讀書體會7篇 獨醉文字之海:讀書點點滴滴 第2張

第2篇

那時還正在上高中,我花了一天多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它是一部讓我極為震撼和感動的小說,走馬觀花地看完有點不求甚解,但它還是給我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讓我無法忘懷。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是發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間黃土高坡上雙水村的故事,深刻反映了農民生活的喜怒哀樂。孫少平,他接受了高中教育,不甘於生活在落後的農村中,積極追求知識,經過自學達到了與大學生比肩的知識儲備與思想廣度。他努力用保爾·柯察金的思想支撐自己,帶給自己奮鬥的勇氣和頑強不屈的信念。雙水村、孫少平的世界是平凡的,他們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個村、一個人,但是路遙卻在平凡中讓我們看到了不平凡。

我們只是無盡沙漠中的一粒沙子,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平凡得無法讓世人都看得見。我們是平凡的,但絕不要平庸;我們雖微不足道,卻一定要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對於這本小說所帶來的感受,我實在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但我卻一直被孫少平的精神激勵著,它讓我擁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不懈追求的動力。人的一生不可能平平坦坦,有酸甜苦辣,也有悲歡離合,所以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用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和足夠的智慧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就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改變的`。

平凡的世界也揭示了人的命運、家庭命運、社會命運都維繫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和諧發展上,讓我們明白:只有尊重客觀規律,建設和諧社會,才是中國農村、中國人民的希望所在。 我們處在一個充滿機遇、充滿挑戰的時代,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在書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從改變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為自己精彩的人生,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賽客理財最大的特點在於採用“小額、分散、真實”的微金融運營模式,借貸方一般也都是大學生,她們用於日常生活開銷,這樣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

第3篇

關於讀書,我們家有兩個參照的表率,一個是聰明的淇淇,淇淇媽給淇淇讀了很多書,和淇淇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淇寶貝超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編故事的能力;另一個是高苗苗,高苗苗在北京東路國小讀二年級,比晨晨大一歲,我經常向苗苗媽諮詢苗苗的成長經歷。這樣一來,我就有了焦慮感,總希望晨晨可以快快完成自主閱讀。

寒假來臨之前,晨晨突然對《一年級的小朵朵》感興趣了,大概一個星期就讀完了。這下一發不可收,《一年級的小豌豆》《一年級的小蜜瓜》《一年級的花太郎》《二年級的小豆豆》稀里嘩啦全看完了。我在心裡直樂!這些小說看完,小姑娘又把以前的《東方娃娃》翻出來看,把貝貝熊翻出來看,這些書沒有拼音,她也能看了。學校訂的七彩語文,拿回來沒幾天就看完了,而且一讀起書來,誰也叫不動她了,那個專注勁頭,蠻像我的女兒。有一天晚上洗腳的時候,她在看書,我說,你現在看書這麼快,媽媽來不及買書了,我們得到圖書館借書了。小丫頭得意地把這話告訴了爸爸。

可是我還是想給她讀書,因為我想給她讀文字更多的書。寒假在奶奶家,我想給她讀《綠野仙蹤》,可是小姑娘沒興趣,聽了幾頁就跑了。我氣得不行。晨晨爸把我拉到一邊,說,讀書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不給她自己選擇,還要強迫她,那讀書還有什麼趣味性?

假期結束後,我把這事告訴淇淇媽,淇淇媽說晨爸的話是對的。我問,那晨晨不要我讀書怎麼辦?淇淇媽說,隨她,只要她喜歡自己讀,就隨她好了。

開學後,小姑娘把新發下來的課本和《七彩閱讀》當成課外書,預先全部看完了。上週日,去軍人俱樂部上課,小姑娘帶了好多儲蓄罐裡的硬幣,自己在長三角買了三本書。下課後還想去買書,我們沒同意,說下週早些來,到時候再買書吧。

第4篇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一生受用不盡。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從小到大,這首《感恩的心》就縈繞在我的耳邊。

“感恩”顧名思義就是感謝恩情,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他人,是人世間的美德,讓我們伸出自己的手去感恩他人,去關愛他人。

伸手,一個多麼熱情的動作,它讓素不相識的人彼此熟悉相知相伴,成為知己;伸手,一個多麼溫暖的動作,它讓困境中的人得到幫扶,相依相偎,走出風雨,在那些相逢的時刻,無需言語,我們只要輕輕的伸出自己的手。

感恩的那一次伸手,比千言萬語都珍貴,因為它折射的.是一個人不家掩飾的愛;因為他伸過去的不止是一隻手,更是一個人的真心和真情。

每個人都有一雙與眾不同的手,或纖柔或有力,或白皙或粗糙,但在伸手的那一刻,所有的手是那樣的溫暖而美麗。見過許多次美妙的伸手,我不禁也想伸出自己的手,用我的手去表達愛,用我的手去溫暖別人,去幫助別人。

感恩,本是縫隙中的一點綠色,可是它會發芽,會長大,會慢慢開出用感恩澆灌的花朵。

讓我們伸出自己的手,送他人嬌豔的玫瑰一朵,手指間留芬芳的餘香一縷。

讓我們伸出自己的手,送他人解渴的清泉一瓢,心靈中留清涼的安慰一份。

細節,如浩瀚的天宇中忽閃忽明的星星,不經意間,總是被天意地忽略;細節如煙波浩渺中那起起伏伏的波紋,欣賞之餘,總是被忘卻。

生活中的愛已不需要刻意地尋找它,它就在你我身邊環繞,只要用心感受,用心閱讀,也許就會發現人人都是愛的締造者。

愛如歌,有時低婉,有是高亢;愛如酒,有時清爽,有是醇香;愛如畫,或豔麗,或淡雅。愛是歌,是酒,是畫,只要我們認真發現,你就會感到那歌是那樣的動聽,那酒是如此的醇香,那畫是如此的優美!

第5篇

用了兩週時間讀完了謝利·卡根教授的《死亡哲學》。和讀其他哲學類書籍一樣——當然了,我也確實沒讀過幾本哲學書籍)——我再一次被繞暈。

本書前半部分以證偽的方式否定了二元論關於靈魂存在的論證(最佳解釋推論和笛卡爾的思維實驗),應該說,其證偽的方式有不可知論及雙重標準之嫌。進而引出柏拉圖的靈魂不朽理論,並從邏輯思辨角度予以否定。

後半部分是關於死亡本質的探討。卡根教授引入個人同一性的三種理論,即靈魂論、肉體論和人格論,為“什麼是死亡”以及死亡本質的闡述做鋪墊。繼而用剝奪解釋理論分析了死亡帶來的壞處,即死亡剝奪了人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但同樣反駁了永生不朽意味著永遠美好的觀點。而後,闡明關於面對死亡的態度,應是感激而非恐懼。最後部分是關於自殺理性和道德層面的論述。

關於人固有一死。人們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思考過死亡這件事,但潛意識中,人是“不相信我將會死去”的。因為死亡時間的不確定性,人們對死亡的必然性是諱莫如深、細思極恐的`。或許只有在某個突發事件面前,我們才會確切明白生命的脆弱、死亡的真實,停駐一下,思考一番,而後在生活既定的軌跡中繼續前行。

關於生命的意義。前段時間讀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很是感慨了一番。人之一生,幾十年,幾萬天,絕大部分人都在平庸中度過,如果僥倖能夠在這不算長的時間中找到幾個閃光點,相信也是雖死而無憾了。但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都未能找到。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意義,有的很大,有的就是追求簡簡單單、平平淡淡,我們無權評判。只希望不要在自己年老回憶往事的時候,所能跟別人吹噓的,只是自己當年能吃幾碗米飯。因為,我的飯量很小……

第6篇

假期裡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書中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

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裡,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我想說的話:光明對我們來說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對我們來說,並不缺乏完善的身體組織,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為善為惡在一念之間,生命中的奇蹟出現與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賜予我們眼睛,是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思想,是讓我們改變世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賜予我們雙手,是為了讓我們擁抱未來,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第7篇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裡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現選一例作以說明。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讀書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