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行業分析調研報告5篇 行業洞察:深入調研解析

本文將對相關行業進行全面的分析調研,旨在探討行業的現狀、趨勢以及市場競爭情況。通過蒐集資料和背景資料,我們將提供有關行業發展的詳盡報告。無論您是從事該行業的從業者還是投資者,本文將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幫助您做出明智的決策。

行業分析調研報告5篇 行業洞察:深入調研解析

第1篇

(一)輔助性。在我國,祕書工作與行政管理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從管理的層次上看,任何一級領導都是直接從事管理工作的,而祕書工作本身則是處於從屬地位的輔助性管理活動,其本質就是為領導服務。作為各級部門中的祕書,從一開始就始終處在一種輔助其領導(上司)工作的位置上,可以說祕書工作是龐雜的、具體的、瑣碎的各種服務工作,其不僅是領導體力的輔助,還是領導腦力的輔助。

祕書工作依附於領導工作而存在,是為領導工作服務的。但它不像領導擁有決策、組織和指揮各項工作的職責和權力,而是為領導的決策提供依據,提出意見和建議;為領導的組織和指揮起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督促檢查作用;為領導機關和領導者處理日常事務提供工作條件和便利等。因此,在祕書工作中必須注意兩點:一是隻能為領導(包括領導人、領導班子、領導機關)提供情況、材料、政策依據和建議意見,絕不能自作主張,強加於領導;二是不能隨意插手、干擾和影響職能部門的工作。

(二)政治性。祕書工作的政治性,主要取決於領導工作的政治性。祕書工作的政治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階級性。祕書工作首先是為統治階級、領導集團服務的。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決議、指示等檔案,都是為了貫徹一定的政治意志,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實現一定的領導作用而制定的。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領導,都是政治意志的體現者。我國新時期的祕書工作就是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這本身就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2、政策性。祕書工作的內容大都關係到政策問題。如調查研究、既涉及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執行,也涉及執行中的資訊反饋等到;再如信訪工作,更是具體執行和落實各項政策。

3、機要性。各級領導中樞,都集中了國家(部門或單位)大量的現行機密。經辦或管理這些機密的文電,是每一個祕書部門為領導提供服務的重要工作之一。祕書人員一般都是資訊最靈通、掌握機密情報最多的人,特別是國家工作人員,他們對於保守黨和國家的機密擔負著直接的、重大的責任。

(三)服務性。我國黨政機關的祕書部門,歷來堅持“三服務”的宗旨,即為領導機關服務,為各部門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祕書工作廣泛的服務領域,是現代社會中任何一種職業都無法比擬的,如收錄整理、錄入打英資訊傳送、會務服務、事務管理等多種服務手段。現代科技的發展使祕書工作手段不斷開拓與創新,將為其工作開闢更為廣闊的服務空間。

祕書工作的任務是龐雜的,根據其各項工作的具體性質,可分為“政務”和“事務”兩類主要任務。

(一)政務類。主要有辦理公文、資訊的收集和處理,調查研究與情況綜合,辦理領導的指示與會議決定,催辦、查辦和處理來信來訪。

(二)事務類。主要有檔案的收發、傳遞與管理,文書的繕印與校對,文書的立卷與歸檔,檔案的清繳與銷燬,承辦會議、接待來訪,印章管理,公務接洽等。

素質要求是一個人的品質和能力的要求,通常包括一個人的政治、思想、作風、知識、技能等方面理論和實踐所達到的水平。

(一)政治要求。一個合格的祕書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思想覺悟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行業分析調研報告5篇 行業洞察:深入調研解析 第2張

第2篇

奶牛養殖業作為高效畜牧業,以其獨特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近年來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視。這一產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圍封轉移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奶牛養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僅牛奶價格波動幅度巨大,而且奶農宰殺、“賤賣”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市場自發地調節和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促成的?還是其它被人忽視的問題呢?在基層調研中我們發現,奶農關心收益,但對奶價充滿憂慮;企業關心效益,但對奶源抱有疑慮;消費者關心自身權益,但對產品的品質懷有顧慮。奶牛養殖業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由於受“三鹿事件”影響,奶牛業出現全行業不景氣,全省奶牛業更是處於低迷狀態,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大量養殖戶“賣牛”現象。

據陽泉市統計局對全市規模以上養殖戶和奶牛養殖企業的監測資料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規模養殖戶和奶牛養殖企業共有奶牛901頭,比一季度末的1384頭,減少483頭,下降%,也就是說,二季度末存欄數比一季度末減少三分之一。郊區康源奶牛場一季度末存欄74頭,6月份全部賣到河北,平均售價為每頭3000元;盂縣先文奶牛廠一季度末存欄87頭,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價每頭4000元,最高也只有7000元,與購買時每頭元相比,共賠錢近17萬元;平定縣華潤乳業有限公司是陽泉市規模較大的股份制奶牛養殖企業,設計能力為500頭,一季度末存欄408頭,到二季度末僅剩56頭。

造成奶牛養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響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價過低,不能維持正常生產。近期,奶牛養殖戶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元之間,陽泉郊區康源奶牛養殖基地是較大的奶牛企業,與田園乳業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每市斤奶賣到元,但仍低於成本價,而其他沒有簽訂合同的養殖戶只能隨市場奶價波動,一般只能賣到每市斤元,賣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產所需的正常費用。

二是“壓款”現象嚴重,養殖戶不能及時回收貨款。養殖戶賣出牛奶後,一般拿不到現金,有的牛奶收購企業甚至拖欠奶農售奶款達半年以上,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的資金週轉。

三是售奶渠道不暢,收購企業太少。目前,陽泉市牛奶收購企業只有田園乳業一家,有很多養殖企業只能把奶銷往鄰近的太原和河北,而這部分奶的價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補貼。

四是政府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據瞭解,去年政府對每斤牛奶分別由市、縣(區)兩級各補貼1毛錢,而這些補貼款至今仍有3個月的沒有到位。今年是否補貼至今尚無定論,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戶)的積極性。

“奶牛不像生豬,生豬短缺了,國家一給扶持政策,幾個月就可見效。而奶牛養殖週期要長得多。現在奶價這麼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這樣下去只能將奶牛當耕牛使用或是當肉牛殺了……”,話語中充滿了奶農對奶牛養殖現狀的無耐和擔憂。但糾其根源,我們調研發現,奶農不僅是奶價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時也是奶價下跌成因的主要製造者。

前兩年各地政府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大力號召發展草食畜,牛、羊等草食畜存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國內一些知名奶品加工企業為搶奪市場四處尋找奶源,導致一時間奶源緊缺。熱鬧的奶業景象以及前期收穫頗豐的先行者促使更多的農戶滿懷憧憬的加入到奶牛養殖的行列,其中多數農戶根本沒有考慮“以草定畜、以財定畜、以技定畜、以銷定畜”的養殖原則,以我省為例,20xx年全省奶牛存欄為萬頭,佔到牛存欄的%;到20xx年奶牛存欄萬頭,佔到牛存欄的比例增加到%;而到了20xx年,全省奶牛存欄數達到了萬頭,佔牛存欄的比重上升到%。通過整理歷年奶牛養殖成本調查資料,發現養殖成本也呈現同樣增漲的趨勢。20xx年奶牛如按每天40斤奶產量的平均水平計算,每年養殖成本約合元左右(含飼料、飼草及其它費用,玉米按元/公斤)較20xx年的養殖成本高出約1500-20xx元左右(玉米按元/公斤)。而同期的牛奶收購價格雖然各地有所不同,但較20xx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收購門檻兒也高於前期。20xx年源料奶最高收購價曾達到元/公斤,而現階段只有20xx年的一半左右的水平。伴隨著奶牛養殖數量的逐步增加,區域內的源料奶需求必然發生變化,而同時受養殖成本提高的影響,農戶不僅要承擔資金週轉的壓力,同時在經營管理和渠道銷售面前也遭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奶農們面臨的已不在是豐收的喜悅,而是“白花花”牛奶該如何處理的憂愁。因此,奶農殺牛、倒奶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調研瞭解到,目前,農戶奶牛的來源大致有四種渠道:一是直接從國外引進;二是到國內奶牛主產區購買;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獲得;四是自養公牛,自繁自養。出於對購置成本和技術要求上的考慮,多數農戶主要通過第二種和第四種途徑購置奶牛。但由於我國培育的中國荷斯坦牛,系純種荷斯坦牛與我國各地黃牛的高代雜交種,遺傳基礎廣泛,育種歷史較短,尚處於改良過程中,因此牛群質量參差不齊,產奶量普遍較低。第四種途徑是靠自養種公牛、自繁自養來獲得產奶母牛,質量自然無法保證。這種奶牛養殖品種上的多樣化造成的直接後果,導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學物質,通過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滿足企業所需的奶質要求。

奶牛業的直接經濟效益取決於產奶量和產犢率。由於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資過大,再加上養殖戶的思想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和配套技術不能及時投入到生產中,青貯氨化技術、配合全價飼料、奶牛繁育新技術和品種改良、規範的防疫和疫病監測等措施沒有配套實施。多數農戶不建專門牛房,有的因陋就簡,在低矮破舊的房屋或窯洞中將就著飼養,通風光照不好,陰暗潮溼,空氣汙濁,運動場地不足;有的在規劃後的庭院中飼養奶牛,空間狹小,奶牛長期處於栓系或“站樁”,難有充分的運動。即使一些較大的規模奶牛場,也為節約用地,也常採用限位飼養、栓系,減少奶牛運動場面積。步入奶農的養殖場,基本上都是糞便滿地,蚊蟲肆意,衛生條件極其惡劣,奶牛常期在這樣的環境裡生存,健康狀況讓人堪憂。而衛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農自已完成,絕大部分奶牛戶不知道飼養奶牛還有什麼“標準”,喂料、用藥,還要遵守什麼“規矩”,防疫、消毒還有什麼制度……所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奶牛產奶量,更重要的是會影響牛奶的品質和安全性,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在農戶調研時,問及一頭奶牛的年收入情況,無一人能說個準確數。追問有無各項生產記錄時,往往會說只要記清賣多少奶就行了,還要什麼記錄,那多麻煩。購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譜資料,搞不清所買母牛的生產效能;生產過程中沒有用料、用藥、發情、配種、妊娠、分娩、產奶、防疫、消毒、治療、飼料消耗等記錄。其後果直接導致生產經驗得不到及時總結,該降的成本降不下來,該加強的環節得不到加強,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產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無從談起了。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奶農在奶牛飼養方式上隨意性較大。大部分奶牛飼餵方式仍用傳統養牛方法,飼草主要是作物秸稈,飼料主要是玉米、麩皮等,飼草料品種單純,營養不全。多數養殖區沒有飼草基地,草料貯備不足,並且沒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要進行飼料的營養調配。飼餵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當黃牛養,飼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經變質的作物秸杆;二是單喂青貯料,優質乾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這種粗放的生產方式必然造成奶牛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到產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質,經濟效益難以進一步提高。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這種鬆散的生產模式所引發的農戶各自為戰的問題;簡陋的生產條件所引起的衛生防疫安全問題;養殖數量的增造成的飼料、飼草資源的匱乏所引來的養殖成本提高的問題;粗放的養殖方式所帶來的原料奶品質不確定性的問題。是我省奶牛養殖業生產的癥結所在。因此,在市場供需發生變化或其它突發情況產生時,奶農為了個人的利益必將展開無序的市場競爭,甚至運用其它非正常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從而當步入企業原料奶收購價格走低、奶農收入減少、奶農降低飼養成本、牛奶品質下降、企業原料奶收購門檻提高、奶農收入進一步減少的惡性迴圈的怪圈時,奶農也應承擔無法推卸的責任。

1、乳製品企業“搶佔”市場行為是促成了奶牛養殖業非常規發展的主因。

隨著蒙牛、伊利、田園等乳製品加工企業先後入駐我省奶牛養殖區建站、建廠,隨之便展開了為搶佔市場份額對奶源的爭奪,這種企業行為直接導致了原料奶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收購價一度達到元/公斤,這個時候乳製品加工企業對奶源數量的需求遠高於對原料奶質量的需要。可以說,奶源的緊缺促進了奶牛的價格水漲船高,前期奶農豐厚的回報似乎給了尷尬“場外”的農戶某種暗示,只要養奶牛就等同於有了“搖錢樹”,養殖奶牛的熱情也就空前高漲起來,在這種背景下良莠不齊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產中。但隨著三鹿事件爆光,乳製品企業不得不高度重視奶源標準、安全問題,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購標準、減少收購量是其面臨著市場的壓力必然選擇。以發展的眼光看,如果乳製品企業的操作重點從開始就著重於原料奶質量的要求而非對奶源數量的需要,那麼奶牛養殖設定的技術規範將不是一般農戶所能承擔的,多數農戶也就知難而退將不會涉足這一領域了。這也正是規矩與方圓本末倒置的必然結果。

原料奶價格的低位執行對乳製品企業這樣的行業,利潤的影響將會非常明顯。通過政府整頓奶站,取消流動奶站,加強檢驗裝置要求,提高了行業進入門坎,實際上減少了收購環節的惡性競爭,使得企業的議價能力顯著提高。但由於前期廣告投入及消費群體的保有量影響,乳製品企業依然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壓力,本來企業與奶農都應該從乳品產業鏈上受益,但由於企業出於自身的利益的考慮反向壓低原料奶的採購價格,這就使奶農不僅在承受養殖成本上漲壓力的同時,還要承擔本應乳製品企業承擔的部分義務。從長遠看,這將促使腹背受敵的奶農可能棄養或縮減奶牛飼養數量,進而導致原料奶供應步入供需迴圈的矛盾中,其最終後果將是企業與奶農之間的雙輸。因此,乳製品企業這種解決奶源供需矛盾的方式無疑為下次奶源爭奪埋下了伏筆。

乳製品企業和奶農之間本就是利益的共同體,都應該在乳品產業中分得自己本應的那份利益。因此,如何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是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同時,如何劃分企業與奶農間的責任和規範行業行為也應是這次奶價波動後應著重考慮的。就現階段看,乳製品龍頭企業和品牌頻繁被爆出負面訊息,可能會延緩整個行業的恢復程序。無論最終的調查結論是什麼,都難以避免給消費者留下乳製品不安全的整體印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給乳製品的銷售仍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乳品產業重新整合,從而步入良性發展的一次契機。

自20xx年《農業調整法》出臺,歷經幾十年,美國形成了完整的奶業政策。政府收購所有在支援價格內賣不出去的牛奶,農業部長期通過商品信貸公司收購奶製品以保證支援價格水平,並通過特殊的辦法處理,包括以世界市場價格出口奶製品,根據480號法案以低於支援價格水平的價格將奶製品用於學校午餐和福利方案,用於軍隊、老人、醫院、救災等。美國農業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加強奶產品出口,以緩解國內產品的過剩。

美國作為世界上食品供應最安全的國家,實行機構聯合監管制度,在每一個層次(地方、州和全國)監督食品生產與流通:對生產、加工、貯運、銷售過程進行全程控制;嚴密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體系,除了聯邦畜產品檢測體系外,美國還有各州畜產品檢測體系,各行業協會質量監測體系以及各畜牧業生產單位、家庭農場主質量自檢中心;強化生產源頭控制和進出口檢疫,美國以家庭農場為基本生產單位生產的畜產品,要通過質量認證體系和標準等級制度的嚴格控制和管理,才能進入市場,畜產品的進出口,均要通過聯邦海關和動植物檢疫機構進行嚴格檢疫監測,檢疫檢驗不合格的畜產品堅決予以銷燬,保證了畜產品的進出口安全。

歐盟:以配額、補貼、定價干預,維護奶農及消費者利益。

歐盟的市場共同組織於20xx年對牛奶和奶製品生產實行生產配額、價格補貼和定價干預制度,試圖通過這一機制使奶牛場主得到合理的收益,而消費者不必為奶製品多增加開支。對於超配額生產,歐盟通過增加額外稅收予以抑制;對於市場需求不足,歐盟通過價格干預以保護價進行收購,通常情況下,保護價低於生產成本價。同時,歐盟對某些出口奶製品徵收出口稅,以保證歐盟內部不至於出現因奶製品短缺而造成的價格過高現象;對另外一些奶製品的出口實行鼓勵政策,給予出口價格返還,以補貼出口商因國際市場價和歐盟內部價之間的差額而造成的損失;對進口奶製品徵收進口稅,以保護奶製品生產者的利益。

為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歐盟在成立必要的協調機構基礎上,實施了以統一的標準為中心的食品質量安全配套管理措施,強制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haccp標準。1996年開始實施的歐盟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處理、包裝、運輸或經銷直至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質量安全問題,都必須進行質量安全的控制。此外,規定食品、飼料、供食品製造用的家畜,以及與食品、飼料製造相關的物品,其在生產、加工、流通的各個階段必須確立食品資訊可追蹤系統,從而達到監測預防效果。

日本:實行銷售定額、虧損補貼制度,合作社強制牛奶供應管理。

日本的奶業政策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政府對鮮奶的價格補貼,按等級定價,通過縣牛奶銷售部門實現的稅收共享以及進口限額。同時,奶業生產合作社實施了強制性的奶供應管理方案,以控制牛奶的供應量。因國內價格高於世界市場可比價格,日本沒有出口補貼。為了管理牛奶供應和奶業成本,日本實行銷售定額系統。政府對定額之內的保護價和標準購買價之間的缺口給予補貼。為保持市場穩定,日本出臺了虧額補貼法律,使家畜促進委員會成為幾種進口奶產品的專營權力機構。在農林水產省的同意下,當市場價高於穩定指導價時,法律允許進口指定的奶產品,但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上要以投標的價格售出。進口價與投標價差,由該委員會掌握。20世紀70年代後期,日本出現了牛奶長期過剩的問題,政府從1979年採取了用限額來減少虧損補貼的辦法。生產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額方案,超量受罰,農場主都將超出量自行轉化成奶製品,來避免受罰,此外,必要時,日本實施奶牛收買政策、給補助等措施。

1995年,日本建立了全面的以haccp為基礎的衛生控制系統。製造商或加工商根據haccp系統確定物件食物的製造或加工方法及衛生控制方法,然後健康、勞動和福利部確認這些確定的方法是否符合審批標準。這意味著該系統使人們能夠對食品生產採用眾多的方法而需遵循統一的標準。目前,有包括牛奶、乳製品、肉製品、罐頭食品、高壓滅菌包裝物等6類食物成為該系統的物件。

鑑於以上情況,考慮到原奶生產的特殊性,目前從最大限度地扶持我省奶業發展考慮,擬採取的措施建議為:

第一,加強對奶牛養殖戶良種良法養殖技術的培訓,大力促使奶牛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和科學化發展,加速增加規模養殖比例,指導奶牛養殖戶提高養殖水平,改變牛群結構,提高鮮奶質量,以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近期可以儘可能免費為奶農提供一系列科技和質量檢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建設培訓教育設施、培訓奶牛飼養業科技人員和飼養人員、進行技術推廣和諮詢服務及檢驗服務。通過建立一系列政府性、社會性服務體系,加大奶農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的科技含量,增加奶農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給予奶農補貼性貸款,還可以就相關奶牛飼養裝置的購置、飼養場所草場圍設等建設材料方面的專項資金需求給予適當的補貼貸款。

第四,儘快組織有關部門,合理測算奶牛飼養成本,避免奶賤傷農。制定原奶價格支援政策,建立相應的原奶價格“標準”制度,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第五,由政府出資或資助建立統一擠奶廳,以便利奶農擠奶和提高原料奶的質量,也可以資助相關奶加工企業部分資金,由其出面籌建擠奶中心。

第六,立即加強奶源收購市場監管力度,對有欺行霸市、惡意壟斷等行為的收奶戶堅決淘汰。

第七,對生產高質量無抗奶的奶農給予減產專項補貼。

此外,還應當建立健全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提高關鍵監測技術,普遍推行危險性評估控制技術,進行haccp認證。

第3篇

長期以來,國內居民因生活水平較低,對以"廚房"和"衛生間"為主要服務物件的小家電消費很少。據統計,目前國內城鎮家庭小家電的平均擁有量只有三四種,而歐美國家這一統計數字高達37種。據統計,每年國內有至少260萬住戶搬入新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廚房"和"衛生間"的日益重視,小家電產品的加速普及與換代升級必將孵化出驚人市場推動力,小家電的市場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今後2至3年內,我國小家電行業將步入黃金髮展階段,市場需求量年增幅有可能突破30%、

對於浴室取暖用的小家電目前只有浴霸和暖風機兩種。目前全國生產浴霸的企業為376家,2001年國內銷量估計為400萬臺,20年為550萬臺,20年達到700萬臺,銷售額超過10億元。在城市居民家庭中,浴霸擁有率不到15%,國內消費者對浴霸認同度達82%,市場空間巨大。

浴霸在浴室取暖裝置中佔著絕對優勢,其中杭州奧普浴霸2004年銷售額為億元,市場分額第一。目前生產浴霸和暖風機的廠家大都集中在浙江,廣東一帶,但其中小廠居多,多為仿製或oem,自研發能力不強。

我國長江流域地區,大多住宅沒有暖氣,冬季洗澡取暖一直是個大問題。雖然有浴霸和暖風機,但人們更期待一種簡便,有效的取暖器具。根據我的調查,人們對本產品的印象還是不錯的,市場潛力巨大。

比照浴霸和暖風機市場,本產品銷售市場至少在5--10億元以上。

我們完全可以藉助專利技術優勢,迅速佔領浴室取暖裝置市場,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銷售網路。

我們的目標是,在2006年製出樣品進入市場,發展地市級以上代理商10-15家,銷售額在200萬元以上,2007年達到500萬銷售額,20年達到2000萬銷售額,利潤率保持在30%--50%、

由於本產品以前市場上從未有過,所以初期樣品試製,模具開發等費用投入較大,估計在10-15萬元;

公司組建,購買相關辦公用品,人員招募,公司網站等:10萬元;

為節省費用,降低投資風險,先期的小批量生產以委外加工為主,暫不購買生產裝置。本產品主要包括:桶體,蓋子,加熱盤,漏電保護器,防乾燒保護器,開關,蒸汽調解板,底座,密封圈。其中加熱盤7-8元,漏電保護器12元,防乾燒保護器元,開關元,其餘為塑料件,價格15元,另外產品包裝,接線螺絲,運費等,成本合計在40元以下。 批發價暫定為80元,每個毛利為40元,估計兩年能收回投資並稍有盈利。 (以上資料是調查的零配件經銷商,還有向下浮動的可能)

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同類產品,產品銷售壓力較小。建議利用各地電器批發商現成的銷售網路,進行代理銷售。目前已與多家商家聯絡過,初步達成銷售意向。

本專利專案是非職務發明,專利權為個人所有。具體合作方式由雙方協商議定。

由於本產品製造簡便,門檻不高,難免被人仿造。除了加強打假力度之外,不斷升級產品也是拓展市場的必要手段。目前,已開發了兩款樣品,準備在明年繼續推出3-5款新品,隨著產品的升級換代,我們必能牢牢站穩市場。

第4篇

我院畢業生就業後的工作狀況,長期以來一直是學院上下關注的熱點。今年暑期(8月10日-8月13日)我們在周曉明院長的親自帶領下赴大同走訪了“亞寶大同中藥廠”、“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三·九大同製藥廠”等六家制藥企業,重點對我院畢業生工作情況進行了較詳細、全面的調研。為我院今後各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資料,瞭解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規格要求,為我們今後無論是新專業的設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們每到一個製藥企業均與廠長、經理、我院的畢業生進行座談,實地參觀製藥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等。綜合各方聲音,現歸納調研結果如下:

目前在崗畢業生的工作情況,企業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約有1/3的畢業生成為了企業中層以上的幹部,其餘大部分均在重要工作崗位上成了企業的骨幹力量。在這六家制藥企業中:大同亞寶中藥廠的在崗畢業生人數較多(52人),分別在檢質科、銷售科、車間一線等崗位工作。他們中無論是新進的還是工作年限較長的畢業生,均能靈活應用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虛心向老師傅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到眼勤、腦勤、手勤,工作比較踏實。如我係畢業生劉建華,目前是亞寶大同中藥廠銷售科的業務骨幹,得到了企業領導的好評。

但也有少數畢業生在選擇企業和工作崗位時,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心理不穩定,受挫能力較差。這山望著那山高,不能,還未進入工作崗位就嫌工資待遇低,不能踏實做事,好高騖遠,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個別學生不願到車間從事一線工作,希望能到科室裡當幹部。總是希望工作環境要舒適,工作待遇要高。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的畢業生企業往往留不住、用不上。

按企業的要求新進入的畢業生無論學什麼專業均應先到工作一線進行鍛鍊,一年後再根據工作的需要調整。給每一個畢業生都有充分施展和表現自己各方面才能的機會,幹中學,學中幹。調研的這六家制藥企業均屬於已通過gmp認證的中型醫藥生產企業。車間以及其他部門工作崗位的設定比較細,工作職責比較明確。我院畢業生少數因工作需要進行過調整,目前的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略有偏差外,大部分畢業生均能所學所用,特別是一些專業性技術能力比較強的技術崗位,如:藥品質量檢測、製藥等,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對口。在調研中我們也瞭解到有些製藥企業(如普德制業公司)缺乏既瞭解機器效能又操作熟練的一線工作人員,企業提出希望我們學院與公司能共同聯合開展這類人才的培訓。

通過走訪六家制藥企業,瞭解到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上手能力不算很強,特別是很專業、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崗位。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院實訓條件未能達到實訓要求。製藥企業的機器裝置更新換代的速度較快,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專業課老師和學生很難能親自操作這些裝置,也就談不上嫻熟。

通過本次調研,掌握了畢業生的工作現狀,以及企業需要什麼樣規格的人才,瞭解了企業管理、生產、銷售各環節實際是如何開展工作的,開闊了眼界。收穫概括如下三點:

1.根據我係所開設專業的特點此次調研較祥細地瞭解了企業對銷售人員的基本要求,企業是如何制定營銷方案的等一系列營銷工作。特別是亞寶大同中藥廠的領導較祥細地講解了每年營銷方案的制定方法(採用的倒推法)。每個方案聽起來均周密精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

2.看到了山西的製藥企業在我省的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瞭解了我省製藥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現狀,看到了gmp車間使用的是較先進的機器裝置,嚴格的生產工藝和科學的管理水平。

3.看到了我院畢業生中90%的得到了企業的讚揚,同時也瞭解到了約10%的畢業生不合格,未能達到企業的要求。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將認真的總結分析調查結果,儘快找到教學失敗的原因和制定出改進的辦法。

1、首先加強在校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加強就業指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盡最大能力改善我院各專業的實訓條件,特別是對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崗位,應較好地完成學生上崗前的技能訓練,到達企業後,很快能適應新的工作崗位,滿足企業的需求。

3、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企業能參與學院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開展經常性的校企共同參與的教學工作研討會,能根據企業的需要安排專業課的理論與實訓內容。各專業均能培養出受企業、用人部門歡迎的適“銷”對路人才。企業在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時,把不斷變化中的企業對技術應用性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要求,體現到學校的教學改革中去,這樣,企業用人部門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稱心如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5.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舉辦形式多樣的培訓、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

總之,此次調研活動收穫較大,也感受比較深刻,我們將認真總結這次調研活動,把企業對畢業生的規格、要求等細化到教學計劃中,按社會的需要培養企業用的上,留得住,具有較高思想覺悟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第5篇

有關資料表明,近幾年來,燕郊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年勝一年,對資料深入分析發現,村民們推陳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多項經營的商品農業,另外農民思想也發生轉變,不再固守土地,離鄉務工也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從鎮政府提出農民增加收入一個主要途徑是調整 農業 產業結構以來,鄉黨委、 政府 帶領燕郊村民緊緊圍繞 糧食 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抓調整,突出本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業、大棚農業。在種植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建設大棚生產基地,種植綠色生態食品,憑藉燕郊是北京郊區的良好區位,大棚種植漸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幾年來看,20xx年農業的比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農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外出務工收入據20xx年 統計 ,()全鄉總勞力8206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 勞動 力2966人,約佔總人口%。從調研情況來看,外出務工勞動力按每年最低純收入2400元來算,全鄉僅外出務工一項可帶回資金712萬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驕人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著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遍弱勢。

當前農民的消費開支負但仍然過重,據調研,農民的收入主要支出於農業生產、 醫療 費、學費等。由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較大程度的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仍然要佔農民收入相當大的比例;另外是醫療費用支出,農民一旦生病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生病後,致使該家庭勞動力缺乏,常常很快就會返貧。

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雖然鄉黨委,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農民的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生產 經營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

農民經營生產方式粗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過於狹小,規模經營還只是少數;二是 科技 含量低,農戶缺少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預防等技術,新種一種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時間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細耕種的田間管理以及精確的經濟核算,造成了生產資料的極大浪費和生產成本的增加。

農民的資訊來源渠道單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戶從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為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改革把農民推向市場經濟的前臺,農產品以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正確地掌握資訊,指導生產經營成為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從目前來看農民的資訊來源渠道單一,農民資訊不靈是農村的一大普遍現象,這就造成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