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好家長心得體會4篇 寶寶成長離不開好家長:幼兒園經驗分享

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家長們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經驗與體會。本文將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分享幼兒園好家長的心得與體會,希望能為更多家庭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參考。

幼兒園好家長心得體會4篇 寶寶成長離不開好家長:幼兒園經驗分享

第1篇

女兒今年進入國小一年級,與此同時我也就踏進了家長學校的大門。9月17日以來我在家長學校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課,我深感受益匪淺。在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同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現就自己聽課後的感受談一點體會。

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就時刻充當著老師的角色,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正如朱棣雲老師所說的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知道如何給孩子部署任務,如何處理孩子的不開心等。

通過張琴老師的講座使我明白了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在學校的習慣有老師教導,還可以向其他同學學習;可在家就靠家長督促和引導。因此在家裡就要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和生活習慣等方面開始。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使之培養出一個個優秀的學生。

外界條件是孩子讀好書的外因,父母的素質、住房條件、家庭生活習慣、住地環境的氛圍等諸多方面是影響孩子讀書的因素。父母應起帶頭作用,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知識,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習慣要注意,孩子看書應給她創造一片小天地,使孩子感受到讀書是一種享受。選擇學校也要考慮,要給孩子找一所文化與藝術都兼有的學校,在學習文化的同時不忘藝術的情操。

孩子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家庭教育也是,家長學校可以說是拋磚引玉,引導家長如何更好的掌握教育方式來輔助學校一起教育幫助孩子學習成長。感謝家長學校,更感謝少兒藝校為我們創辦了這麼好的學習平臺!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把孩子培養成為有用人才,為祖國做出偉大的貢獻。

幼兒園好家長心得體會4篇 寶寶成長離不開好家長:幼兒園經驗分享 第2張

第2篇

期熱播的電視劇《虎媽貓爸》讓不少人感慨,在爭奪教育資源這場戰爭當中,父母和孩子承受的巨大壓力、作出的巨大犧牲。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需要倍加呵護、關愛的花朵兒。但是隨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條看不見的“起跑線”也是越劃越不靠譜,從拼大學、拼國小,直至發展到拼幼教、拼胎教,其中家長的良苦用心也讓旁觀者越來越琢磨不透:這種方式的愛與呵護,是否是孩子稚嫩的肩膀不可承受之重?

毋庸置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念。但是,代際之間的差異並不會斬斷愛、斬斷薪火相傳的美好傳統。所以,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捨本逐末,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漂亮的、值得在朋友、親戚們聚會上誇耀的分數,而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和德育。

在家庭裡,父母應該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學會愛。一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父母,不可能給孩子示範,如何用愛與寬容來化解矛盾;一對不敬重長輩的`父母,不可能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可以收穫到的是別人加倍的尊重;一對不懂得肯定對方、不懂得體諒對方的父母,也不可能讓孩子學會欣賞別人、關懷別人,而這些品質,遠遠要比一個分數珍貴,因為它們將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在家庭裡,父母應該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父母在待客接物時表現得落落大方、有禮有節,孩子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當父母開車出行遵章守法文明駕駛時,孩子也會懂得交通規則對於安全出行的重大意義;當父母在公共場合做到了不喧譁不插隊時,孩子也自然明白文明和諧來自於每一個人付出的努力。這些都是體現在一個家庭的未來的身上最值得讚賞的“家風”,是名符其實的“傳家寶”。

所以,望子成龍的“虎媽”們與其讓年幼的孩子在各種輔導班之間疲於奔命、在夜半的燈下寫作業,倒不如多抽一些時間陪陪孩子,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啟發孩子,還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也給孩子一個陽光燦爛的明天。(周吉良)

第3篇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未來,他就象一張無字無畫的白紙,交在父母老師手中,為父為母為師的責任就是要在這張白紙上添色加彩,使之鮮活,充滿生命。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們更加認識到:家園互動是課程架構中的一部分內容,是課程實施的強有力保證。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創設離不開豐富的物質,資源的統整利用離不開有效的家園互動。

小班的家長是幼兒園的新成員,一切工作從頭開始。首先,讓家長充分了解我們的“園本”課程,利用家長活動時間,向家長宣傳講解當前的幼兒教育,區別傳統教育與“二期”課改之間的不同,同時讓家長明確創設良好家庭環境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增進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注重孩子口語、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家長一起培養幼兒的分享、同情、遵守規則、合作等親社會行為。我們的教育思想、觀念,瞭解每位老師對孩子的一片愛心,通過孩子的進步讓家長認同。

從開學第一次的家長會,我們就知道,家長想參與孩子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的迫切心情。但由於多種原因,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恰當,大部分家長們工作比較忙,比較少和老師面對面溝通情況。為了讓家長及時瞭解我們每個星期、每個階段的教學情況,我們及時將主題活動內容刊登在班級宣傳欄上,根據主題開展情況,師生共同創設與主題教育相適應的環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在園學習況。鼓勵家長積極參加親子秋遊活動、節日、表演等同樂活動,加深親子的情感交流。經過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家長們的信任和肯定, 使班級工作有了一個良好、和協的氛圍。

較多家長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將孩子交與爺爺奶奶帶領,而爺爺奶奶又大多是偏愛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本應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大多給包辦了,致使較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且孩子們很少有外出活動的機會。另外家長普遍重智輕能,因此較多幼兒的交往、說話、動手等方面的能力仍不夠理想,在下學期仍有待提高。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在新的學期裡,我們班上的老師會更加團結,更加緊密,建立良好的班風、愉快的身心,使我們的孩子更快樂,我們的家長更放心。我堅信,小二班會以更新更好的面貌去迎接各種挑戰。

第4篇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國和日本曾共同舉辦了一次中日學生夏令營活動,活動中,中國兒童暴露出的最大弱點是生活能力差。一時間,日本新聞媒體便大肆鼓吹日本學生在二十一世紀將戰勝中國學生,貶低中國學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貶低中國學生的動機是什麼,但這一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的深思。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兒童的能力易於養成,過了培養期,過了關鍵期,兒童能力的培養就顯得特別困難。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餵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進出們總是幫著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這般,做父母的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越無能了。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繫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進入國小後,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繫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現,國小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總是那些能力強的學生。

可見,為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筆者建議家長們謹記: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