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深海》的觀後感12篇 探祕深海:《深海》觀後感

《深海》是一部科技驚悚片,講述了海底鑽探工作失誤後,深海勘探員被困在探險器內的生存與逃生故事。影片以逼真的特效和緊張的音效為視聽感官做了深刻刻畫,備受好評。本文就讓我們來深入觀察一下《深海》這部影片。

《深海》的觀後感12篇 探祕深海:《深海》觀後感

第1篇

?深海浩劫》在看完之後,給我最大的震撼和感動是兩句話,一句是女兒說的“爸爸,真為你驕傲”,另一句是父親說的“我多想你一直都是十歲”。

導演採用了類似《百年孤獨》的創作手法,從故事一開始便註定了將要發生的結局。在早飯時間,主人公的女兒在論述作業的時候就講述了整個電影故事的過程和結局。

電影以溫馨的手法切入男主人公的家庭日常生活,在影片的開頭,導演用了細緻但又平凡的`鏡頭,來極力的表述著:石油人對家的意義。一開始鏡頭給到了男主人夫妻間的“親暱時間”,作為一個妻子,她一直都躺在床上,這樣就可以不用著急起來,不用那麼早說再見,想把和丈夫在一起的時間留的久一點再久一點。到後來,男主人在修理櫥櫃。再到女兒的出現,男主人深情又慈祥的注視。這些看似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日常,卻在石油人眼裡看來,卻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求”。

該電影的導演將感情昇華到高潮,只用了一句話,男主人公對自己的女兒說“我多想你永遠十歲”。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石油人的心聲。平平白白的幾個字,刺痛了多少石油人“堅強的玻璃心”。看似平素蒼白的語言,卻藏著對家,對女兒深深的愛以及不能陪伴無法給予的愧疚。相信這種愧疚,是無法彌補的遺憾。不知道多少石油人,看到這裡,會有兩行清淚,流向心裡。

隨後電影切入“深水地平線”平臺,第一個場景就是斯倫貝謝被趕走了,接下來一直圍繞著是誰趕走了斯倫貝謝,水泥膠結測試到底做了沒有來展開。以及到後來的平臺經理要求負壓測試,到最後的井噴,著火爆炸。這部電影再現了災難的經過,也給觀眾帶來了感官上的震

其實我想說的是,這電影更能反映出石油人的無奈。這種無奈不僅來自於急功近利的“big company”,也來自於對生活的別無選擇。石油人不能去選擇老闆,不能去選擇現場,也不能選擇裝置。而這些,對石油人來說其實算不了什麼。真正讓石油人無奈的是不能選擇守在床前,當父母需要了;不能選擇攬過她的頭也攬過她所有的煩惱,當妻子委屈了;不能選擇牽著她的手,當孩子害怕了。

最後電影將鏡頭放在男主人公趴在地上放聲痛哭上面,男主人公抱著自己的女兒和老婆趴在地板上無力但又崩潰的哭著,在經過了這場浩劫之後。或許世界沒有給男人哭泣的理由,但至少請在你不能給他擁抱的時候給他一點理解吧。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他們也是拿著生命來愛自己的家。

石油人他們承受不起,他們更害怕失去。石油人最怕的是分別,怕這是最後一次的擁抱,怕這是最後一回的再見。假如你不愛我們,請至少不要拿來傷害。

西風起,秋意寒。太晚了,出了電影院感覺渾身雞皮疙瘩,抬頭望望要吃人的黑夜,不覺的潸然淚下,原來我也是一名石油工人。而你呢,石油人?

《深海》的觀後感12篇 探祕深海:《深海》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真實事件:美國在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油平臺發生爆炸和漏油事故。造成11人喪生。本片由變形金剛團隊打造,特效肯定過硬。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這部電影並沒有完全被淪為藉著災難的外衣去展示劈劈啪啪爆炸的特效。

而讓人覺得這部電影新鮮的地方在於亮點:導演的敘述結構+大家對鑽油平臺知識體系的未知。

這兩點是相互補充的,對於深海勘探油井的超大裝置和裝置,一般人都不會過問,所以很少人去明白他們的工作原理。導演在影片中用了很多的借喻和補充手法,去告訴大家這次勘探的油井,差不多等於就是在敲開地獄之門。在出事之前鋪墊,完全沒有讓人覺得無聊和厭倦,反而導演是在讓觀眾學習和融入,讓觀眾和鑽進平臺的126人一起感受暴風雨前的平靜。隨著劇情一段段的展開,觀眾看得是越來越緊張,最後終於在視錢如命的負責人命令下,他們打開了這扇地獄之門,深海黑油如惡魔般被放出,但之後卻一發不可收拾。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油田大爆炸。

影片還極力控訴一些不顧生命安全的大boss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想逃過很多的安全檢測,直接挖油,身為安全部長的男主角,用一句簡單的話闡述了當時勘探油井平臺的現狀:像一輛在空中飛行的飛機,但飛機裝著不夠安全著陸的汽油。

影片的節奏一環扣一環,毫不拖沓,剪輯配合著音效和配樂恰到好處,好幾次欺騙性的動作都讓人覺得要爆炸了。等到真正爆炸來臨的時刻,觀眾的'情緒就像被搖晃了很久的可樂開啟,一飛沖天。爽不由自己。

影片尾段也處理得相當感人,導演把格局拉大,倖存者最後統統被安置在酒店和親人團聚,而死去親屬的親人也同時在酒店,發瘋似的找著自己死去的親人,這種對比更讓人知道生命的可貴,珍惜眼前人。

結尾播放了很多當時災難的真實的畫面,最後放出了在事件中喪生的11人照片。讓人唏噓不已,願世界太平,悲劇不要重演。

影片中所描述的,和現實中的過程差不多一樣,進度嚴重拖後的英國石油公司,僱傭了鑽油平臺團隊,英國石油公司想要把拖後的錢賺回來,用什麼辦法,就是快點挖到油拿去賣。於是故意忽略很多測試出來的安全隱患。從而造成了人為的漏油爆炸事件。

第3篇

大年八年級,剛剛在前一天看完滿江紅的我,在被身邊朋友推薦了很多春節檔電影之後,還是把深海作為了自己春節檔的第二部觀看影片。為什麼,如果說《滿江紅》是因為千璽一次又一次炸裂的演技,那麼《深海》就是因為海報上的那句獻給走過長夜的你。

因為我想起來了前段時間因為過度焦慮,基本上每天晚上三四點才能入睡的我,最後不得不靠褪黑素睡覺。因為有句話說,幸福的人不晚睡。

而看完電影的我,可以說從電影的後一個小時一直到走出影院,一直在哭,你說我哭什麼,這部劇就這麼催淚嗎?不,它不是催淚,只是我突然感覺到這短短兩小時,自己的軟肋似乎被導演剖開,用參宿這個小女孩將我至今還無法擺脫的狀態搬上了熒幕,讓我明白真的有人注意到高敏感人群的痛苦。

我不記得自己被說過多少次“你太敏感了”,也不記得自己多少次用太敏感、習慣性自責去解釋自己被傷害、被拋棄。而我,至今也沒有遇到像南河那樣的人將我救贖。因為習微笑可以讓大家更喜歡自己,所以我學會了討好別人,卻從未真正的去討好過自己。

那些無助、敏感、哭泣,在電影裡被擴大,因為當我們被困住的時候,每夜不都是聲嘶力竭的疼痛嗎?其實,這些疼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忽視、被說成做作與無理取鬧,所以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認為自己無法幸福的原因就是自己。

而對於我,可能真正的南河就是自己,在二十五歲之後,我在一遍又一遍地與自己和解,就算有時候還是被困住,但是會盡可能快的調整狀態,擺脫困境。

作為和參宿一類的人,我只想說一句,請不要嘲笑我們的敏感、痛苦,去善待,哪怕不想幫助,也不要傷害。而對於自己,對於導演,我想說,謝謝你用女性的'角度、用七年的時間創作了這部看透我們心底的作品,讓我們明白我們不是孤獨的、不是被忽略的,畢竟再灰白的世界裡也有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色彩斑斕的心海(深海)。

希望每一位正在被某件事困住、被別人說太敏感的人,可以遇到屬於自己的南河,讓自己以後每一次的笑,都是真心的。因為你真的真的,雖然普通,但仍然耀眼、仍然值得被愛。

第4篇

電影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墨西哥灣鑽井平臺爆炸所引發的原油洩露事件。6年後故事被搬上了熒幕,依舊驚心觸目。

可能是為更好地還原事件的本身,所以在電影中並沒有設定過多的意外情節。不像一些災難片會為了加強故事的緊張程度,不斷地加入一些災難中的災難,或是出乎意料的意外,或是面對死亡中人性的黑暗。

?火海凌雲》中沒有,它只是一次次強化井噴可能會出現,而每一次深海下壓抑的畫面,都會讓人產生恐懼感。

諷刺的“延工43天”,比“距離竣工43天”更加可笑,當這個專案的負責人不顧安全隱患而強硬要求開展施工,也就註定了這場災難不可避免了。

而基層的員工卻歡呼雀躍,他們覺得總算可以開工,總算可以迎接完工,他們幻想著回家打高爾夫,幻想著回家可以去釣魚,幻想著離開看不到邊際的浩瀚海洋。

其實這些幻想並不能怪他們,在沒有安全感的深海中,每個人都會想要離開。只是面對災難即將到來,對於觀影者來說這樣的畫面會讓人痛心。

影片後半段基本都是爆炸、火海的畫面,沒有司空見慣的災難片裡那種險情中還得墨跡一下,嘮叨一下,抒發一下感情的情節。

可能也是這樣無尿點的`災難現場,讓我對這部電影產生了青睞,因為在前面半小時鋪墊,我有一會也快睡著了。

可能導演也只是為了還原事件的本身,所以並沒有大刀闊斧地去反映現實和批判人性。整部電影看完,感覺就好像經歷了場災難,知道災難的起因是人為,卻也沒有更深入地去思考的時間。

很慶幸電影不再是個人英雄主義,主角麥克也像平凡的人一樣存在,他和裡面的每個人一樣都想著要救人。

而最悲情的是安全員吉米最後在船夾板上點名的場景,當點到的人沒有迴應,所有在場的人都潸然淚下。

結局有點倉促,但可能說的不多,反而值得人去深思。

最後在接待倖存者的酒店,活著的人和親人相擁而泣,失去親人的人,捶胸頓足泣不成聲。

第5篇

這是一部評價十分兩極分化的電影,他有優點有缺點,優點在於它的美術風格——美的令人窒息的背景和充滿想象力的建築與生物,讓我彷彿置身於千與千尋或是哈爾的移動城堡那童話的世界,而缺點也很大,前面的敘事拖沓考驗耐心,讓人失去興趣(這是真的,影廳裡當時睡著一堆)導致看後面的劇情會讓人覺得混亂難以理解,但是我必須說,深海在國漫的領域是一種突破,是絢麗美好的夢境與沉重抑鬱的`現實之間的強烈反差,整個故事前面的美好童話與後面半小時的沉重現實帶給我一種心靈上的震撼。有人會說深海的故事老套,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深海確實講好了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抑鬱的,過分乖巧的孩子在彌留之際在他人的幫助下與自己和解的好故事。有人說深海是抑鬱的,但在我看來它是治癒的。確實它再告訴我們現實是沉重的,是壓抑的,但是它卻告訴我們要去直面這慘淡的現實,每個人都在現實中逃避某塊陰霾,我們缺乏勇氣去認識它,但是我們終究要直視它面對它,主角成功的做到了,在男主的幫助下她直視自己內心的陰影並且接受了它,面向著陽光大步走去,這是一個大人幫助一個小女孩的救贖之路,沉重而感人,壓抑而浪漫的。

深海是一部票房不可能高的電影,在這個心浮氣躁的年代很少有人會去靜下心一個半小時去欣賞一部作品,或是看完後細細品味其中的劇情與所表達的內涵。它想一杯咖啡,如果呼倫喝下只會感到反胃的苦,細細品嚐才會感覺到那份獨有的餘香。

這是國漫的一次重大的突破,它敢想敢做敢表達,我們需要給導演一份鼓勵,中國的動畫想要崛起這種突破現狀的勇氣必不可少。可能在商業上深海失敗了,但是在題材內容上深海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我們要做的不是冷嘲熱諷或者人云亦云,不到50的票價我想人人都可以拿出來,請放下手機,走進電影院,認真的體會這個故事,如果你覺得有被感動到,請給它一個好評,如果你覺得無感或是不喜歡,請寫下你的感想與意見,請不要為黑而黑,請不要給打標籤,現在證明我們有好的動畫導演,我們現在也需要好的觀眾。

最後,敬深海,敬國漫的一次偉大突破。感謝它給我帶來的一次來自內心的震撼!

第6篇

今天去看《深海》了,這部片子期待好久了,來說說感受。

我的確是衝著它的特效,它的色彩去的。畢竟看過預告的應該都知道,預告中的粒子水墨所營造出的效果確實非常驚豔。

不過就從真實感受來講,也可能是因為沒看imax,沒有達到我希望的效果,但還是很不錯的。我覺得主要是因為3d效果不明顯所致。 尤其是一開始的'一段,畫面光線很暗,關鍵是感覺看不清,朦朦朧朧的,可能它就是想要這種效果。

首先它的元素很有趣,很克蘇魯,有一些元素確實由於刻畫地過於真實了而可能讓部分人感到噁心。不過我覺得還好。當然啦萌點也很多,比如毛乎乎的小海獺們,還有胖胖的海象啊等等。

然後有很多伏筆,防止劇透就不提了,但是一定要好好看,每一個想不透的意象聽不懂的話都是伏筆,到了結尾一切都會明瞭。

之後還有就是淚點。大概是我淚點清奇吧,我在整部片子非常歡樂的一個場景哭了,因為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假象罷了(這個不算劇透啊啊啊電影裡明示了的)越熱鬧越開心,等參宿反應過來後,她只會被刺得越深。而在後面一切迴歸真實,謎底揭開時眼淚真的一直就沒停過,一直在抽泣。

?深海》確實不是個童話,它的結局自然也不是童話裡的歡樂大結局,而是殘酷的現實,但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局。參宿真正地走出來了,不必再討好,不用再自責,這就很好了。

用我媽的話來說:“這其實就是一個俗套的故事披上了童話的外套,當你剝開這層童話外套之後,這就是一個不能再俗套的故事。但,它至少讓你真心地哭出來了,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總而言之,《深海》很好看,是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觀眾與主角之間會產生很強烈地共鳴,因為或許你我心中都存在一個“參宿”。去看看吧。

第7篇

?深海》是由十月文化、彩條屋影業出品,田曉鵬執導的動畫電影,該片於今年1月22日(大年七年級)上映。它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參宿的普通小女孩在與家人出遊的途中“意外”溺水,被搶救時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遇見了南河,與他和船員一起在深海里航行、冒險的故事。由於這部動畫電影題材的特殊性以及其他種種現實因素,它的上映時間被排到了春節期間。春節本是一家團圓的傳統節日,大眾普遍都比較喜歡適合一家子看的閤家歡類電影,顯而易見,《深海》並不是。《深海》關注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涉及到了抑鬱症,它的整個故事核心都是悲的,因而受眾面並不廣。

現代社會發展飛快,人們對於物慾的追求高於對精神的關注。更甭提是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了。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受到來自家庭社會各方的`期許與寄託。他們小小年紀就要學會內卷與競爭,學會乖巧與懂事,彷彿慢人一步以後就會吃虧那般。外界教他們優秀,對他們所思所想的關注卻少之又少。而《深海》卻關注到了。它用一個包裹著糖果外殼,內裡卻流溢著眼淚味道的悲傷故事去告訴那些有相似感受的人:我懂你,所以我不問為什麼,只願你能從中感受到被理解的善意與溫暖。

縱觀《深海》全片,這的確是一部溫柔的電影。在如今逐漸資本化、商業化的電影界中,尤其是在國產動畫電影中,它具有少見的、獨特的人文關懷,顯得獨樹一幟。也許它沒有流量明星加盟,更沒有迎合大部分觀眾的審美和口味,因而顯得不夠吸引人,但從它春節期間逐漸上升的票房中可以窺見一斑:真誠才是永遠的必殺技。據瞭解,《深海》是田導歷時七年打磨的誠意之作,而其中的創新動畫特效,就費時兩年多。像張國榮先生在《霸王別姬》裡堪稱一絕的表演,都是需要不瘋魔不成活的精神追求的。沒有這種精神,就不太可能會有好的作品的。

第8篇

為什麼打五星?因為我有切身的感受。自己介紹下,我也是一名石油工人,來自海上。

影片開始介紹了幾個主角的家庭,看似生硬,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就是普通人,生活在我們的身邊,家長裡短,再正常不過。永遠修不好的櫃子,永遠修不好的車子,這樣的例子太多。每次分離就是都充滿了不捨,尤其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對於外行來說,怎麼形容自己的工作?我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石油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儲存於地下,所以更別說介紹這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太難。主人公就很聰明,易拉罐,輕而易舉,簡單易行。

坐著飛機去上班,看著高大上,其實就只是一個交通工具而已,和公交車沒什麼差別。撞上鳥,或許是一個不詳的開始,或者說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

到了平臺,和同事交接班,順帶拉拉家常,吹吹牛逼,講講在的'趣事,生活才顯得豐富多彩。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鑽工說自己畢業於哪哪哪個大學,獲得全額獎學金,國內差不多都是這樣,全是大學生。

事故原因,事故經過都講的還算詳細,畫面處理的比較震撼,不做過多評價。對我而言,這是個對外介紹的視窗,打分什麼的肯定會多多少少有點片面。

最後有些人在質疑,只不過是死了幾個人而已,算不上災難片,真正重要的是後來的汙染。我感覺,說出這樣話的應該都是坐在辦公室的官老爺。能僥倖逃出一命已經得感謝蒼天了,不知道這些所謂的官老爺哪一天在遇到危險時能不能逃出生天。

這部電影是我拉著父母一起看的,我本來是想告訴他們我的工作環境並不是他們想象的多麼輕鬆,而老爸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只不過是一個安全事故罷了,哎,我很寒心,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帶他們來看這部電影的用意。發生這樣的事故,美國尚且如此,我是不敢想我國會是什麼樣子。希望再也不會像渤2那樣。

第9篇

?深海》是完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墨西哥灣上一個鑽井平臺因為瞞報裝置狀況,盲目追逐進度,發生井噴大火,最終導致11人喪生,大量原油洩漏,至今仍對該地區海洋生態造成嚴重影響。

電影在前半段,用大量通感鏡頭,闡述了鑽井平臺工作和發生狀況的原理,深入淺出,特別是那個可樂爆衝的鏡頭,非常直觀,也與之後的特效場面形成很好的呼應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深海》也可以看做是一部非常有料的科普電影。當下影壇,切實講述科學原理,而不是簡單創造一個似是而非的偽科學概念就冒充科幻電影的,確實已經不多見了。

當然,因為第一基於現實改編,第二導演又在影片前半段花去不少篇幅鋪陳事故的原理和發生原因,所以相對來說,《深海》並不像那些簡單粗暴的動作電影般,第一時間抓住人眼球。但是彼得博格的導演功力恰恰體現在這方面,雖然沒有一開始就用大場面來震懾觀眾,但是暗流洶湧的人際關係,以及早已埋下的事故隱患,卻在劇情中不斷拉扯,始終讓觀眾揪著一顆心,既害怕彷彿還有幾分期待這場災難的發生(這種說法似乎非常不人道,但是從電影角度而言,恰恰證明了導演的功力)。

雖然文戲已經劇力萬鈞,但是作為一部災難片,而且還找來了《變形金剛》團隊傾力打造全部特效鏡頭,《深海》後半段才是真正的戲肉。一方面是翻江倒海,震天撼地的特效場面,另一方面則是在大自然任性、暴虐的威力之下,渺小而可憐的人類,究竟該如何死裡逃生。同樣延續了前半段文戲的.緊迫節奏,彼得博格與特效、演員團隊通力合作,交出一份寫實,但又緊張得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的完美答卷。

最喜歡,還是當沃爾伯格重返地面,來到賓館,茫然地看著周遭焦急等待親人訊息的人們,那一剎那他的表情已經表明了電影的主題和態度。為了家庭和人類自身的安全,面對大自然,切記需要保持一顆敬畏的心,否則,人類的愚蠢和貪婪,遲早有一天會被狂暴的大自然吞沒,一如螻蟻。

第10篇

?深海》是大年七年級斥巨資90塊去看的,本想春節檔熱門都刷一下但實在是被網上吵架倒了胃口,最後就只看了這一部片。該片網路口碑兩極分化,部分觀眾覺得畫面絕美感人至深關愛抑鬱症患者,另一部分觀眾表示畫面混亂劇情不講邏輯希望導演在關愛抑鬱兒童的同時也順便關愛一下抑鬱的觀眾。不幸的是我屬於後一部分,即使多麼歎服粒子水墨的效果、夢裡出現多少隻深海水母一張一合,也沒法向任何人真心推薦這部電影。如果非要推薦只能說,推薦大家去看大城市時不時會有的“梵高動態星空展”之類的展出,既能觀賞絕美畫面,又不至於精神分裂。

前期最動人的部分是女主在深海世界醒過來。開篇鋪墊得很穩,觀眾迅速瞭解女孩背景和心裡最執著的部分;暴風雨部分雖然突兀也還說得過去;深海世界雖然比現實絢麗許多,但又不完全是“夢幻王國”那種明快,流動的高飽和度顏色蘊藏某種不安。那一刻觀眾最關注的不是“絕美畫面”,而是女孩將如何探索深海,這才是重點分明的講故事方式。

隨著深海大飯店浮出水面,前期的嚴謹鋪墊基本也沉入海底。魚人的造型很千與千尋,問題是千與千尋的油屋是個“古代浴場”,妖怪和服務員都穿著日本傳統樣式的服裝、從視覺上統一世界觀。而深海大飯店呢?有影評吐槽了由於排程混亂、根本搞不清飯店的內部結構,是拙劣模仿宮崎駿的失敗。深海的世界觀也一塌糊塗,魚人食客是從哪裡來的?南河賺到的錢又要去哪裡花?哪怕浮光掠影,也應該交待下飯店之外的世界,比如有沒有商店、住戶、補給站之類的(真就血汗工廠靠海獺蹬自行車啊…),細節多了真實感自然上升。

有些觀眾用“這是夢”來解釋畫面邏輯的不連貫,也是說不通的:夢有夢的邏輯,要呼應現實、揭示夢境外被隱藏的真實,而這一點上本片做得非常糟糕。哪怕結尾足夠煽情,觀眾也會帶著“可是前面那段算什麼…”的疑惑走出電影院。夢境中某事物的重要程度,該對應現實中的重要程度。比如紅色喪氣鬼,對應參宿“媽媽不要我了,好想去死”的心魔(她這麼想合不合理先不談),在夢境裡喪氣鬼也是最主要的威脅。但像這樣使人恍然大悟的呼應終究是少數,夢境裡的更多意象都顯得莫名其妙。比如從海里升起的龐然巨物——深海大飯店,它負責展示奇觀,但回頭再想就說不通:為什麼南河的開飯店和創意菜夢想,會對參宿如此重要、以至於在夢裡為它造一座移動城堡?非要說的話也應該是南河的夢吧?現實中南河救人在先,到了參宿夢裡居然還是視財如命、想卸包袱的自私小老闆;明明該是情節跳躍的夢,卻出現了大段的兩人談心情節;參宿南河在夢裡“逐漸”產生感情……用夢境來糊弄邏輯不清的地方,實際上主線完全是現實敘事,是一種很雞賊的`反覆橫跳,這個本土愛麗絲故事是講失敗了。

片尾煽情雖然硬來,也算是情感真摯比較成功,影院裡一片唏噓。其實看完了最不能接受的,並不是敘事失敗,而是搞笑失敗。男主五官亂飛,沒人笑;魚人配角大喊大叫,沒人笑;黑暗料理層出不窮,沒人笑。還真是第一次見畫面下這麼大力氣的電影可以如此冷場,(我看的那場的)觀眾就像被關掉開關,毫無反應,只有片尾才打開音量哭一下。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懷念《夏洛特煩惱》之類的麻花電影,笑點油膩也是笑點啊,起碼油膩是有能量的脂肪,而《深海》的笑點設計就像吃沙子……

能力有限,在這裡停筆。整體觀感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那個敘事成熟有笑點;也不如《雄獅少年》,那個畫面和敘事情感結合更有效;最對標的也許是《大魚海棠》,只要人物都別講話,單看畫面還是挺美的。另外看過這個低配的毫無自主性的愛麗絲故事,很想再玩一下《愛麗絲瘋狂迴歸》,同樣是少女戰勝心魔,我寧願看黑眼圈小愛拿著刀大殺四方呢。

第11篇

深海這電影其實還不錯,就是需要耐心。講述了主人公小女孩參宿在父母離婚後患上抑鬱症,後在船上不幸墜海,好小夥南河挺身而出,施以援手,在海上漂流期間,努力鼓勵參宿,並最終捨棄自己,讓參宿獲救,從而在身體和心理上全面得到救贖的故事。

前面一個小時基本都是參宿墜海後的各種幻覺和瀕死體驗。最後半個小時把整個情節拉了一遍。前面深海大飯店情節中,主創團隊展示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單純看某一截圖,都美輪美奐,達到了桌布的程度。但電影中持續以超高密度的元素和豐富的色彩轟炸人眼,正好我看的還是3d版,實話說,真有點累。但不得不說,畫面效果確實很棒。

人物造型仍然挺怪,唐氏綜合症患者形象。我們總說歐美人諷刺亞洲人眯眯眼,但你們自己拍出來的'確實是眯眯眼啊,真不能全怪人家。

與畫面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臺詞,雖然畫面非常棒,但臺詞給人感覺乾癟,無趣,用的梗比較low,口號比較多,有點尷尬。

從故事上看,結構基本合理,但前面鋪墊過長,且其中暗示太少,我這個理解能力差的人有點懵。最後沒轍,只能上知乎搜劇透,算是看明白了。我家裡人也都沒看明白,後來聽我解釋,挺佩服我。

在這個春節檔,深海應該算是冷門了,但架不住市場火爆,影院裡坐滿了觀眾,還有半截進來的。情侶為主,也有家庭。

第12篇

聽聞今年春節檔電影意外地“神仙打架”,大年八年級一早便拉著母親大人一起去看了《深海》。正如在電影宣傳中看到的那樣,“粒子水墨”的特效建構出了色彩斑斕美輪美奐的深海世界,影片的3d效果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讓人感覺身歷其境。

然而在絢麗的畫面之下,這部影片講述的卻是抑鬱症少女參宿掙扎著尋找生命答案的故事,喪失、忽略、抑鬱、指責、認同、夫妻關係、重組家庭……即使包裹著動畫的外衣,使用了誇張的人物和動物造型,魔幻的海底世界也無法掩蓋影片的沉重。

“雖然是動畫片,但太小的孩子估計看不懂吧。”“動畫就是一個表現形式,也不是說動畫片就是給小孩子看的。”

1、母親的喪失。參宿的母親是一個全職媽媽,參宿的幼年在媽媽的陪伴下成長,關於母親的美好回憶是參宿心中的光亮。父母離異後,母親與參宿的聯絡越來越少,直到一條“不方便聯絡”的資訊,讓參宿心中的光亮變得黯淡。

2、父親的忽視。父親再婚後,繼母對參宿也算不錯(在第一次見面時誇讚參宿的名字,也會記得喊參宿一起拍合照等),但年幼的弟弟分走了他們——特別是連血脈相連的親生父親——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長久以來的忽視導致參宿查出抑鬱症時,父親沒有及時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我行我素,在遊輪上舉杯慶祝小兒子上幼兒園時,他甚至忘記了當天是自己女兒的生日。

3、參宿的自責。父母離婚前的爭吵讓參宿誤認為父母情感破裂都是自己的錯,於是她封閉了自己的內心,開始變得“過分懂事”:拒絕同學一起回家的.邀請、時刻把“對不起”掛在嘴邊,謹小慎微、生怕給別人添麻煩,即使內心一片黯然,臉上卻仍然掛著微笑。心中失去了光亮的參宿選擇了自殺,那麼她是怎樣從深海世界中尋找到生的勇氣的呢?因為在瀕死時,她終於感知到了來自他人的愛。

相信看過影片的朋友們都發現了,深海世界是參宿內心折射出的幻境,船員和乘客也與現實中參宿遇到的人有對應:深海大飯店和現實中的遊輪,船長南河與賣《深海大飯店》繪本的小丑、大副老金和父親、阿花和繼母、糖豆兒和弟弟,甚至深海大飯店和現實中的遊輪上,都有幾個花了好久的積蓄來旅遊的遊客……可以說,深海大飯店裡發生的事,其實就是現實中在參宿身上發生的事。那麼海精靈是什麼?它寄託著參宿“找到媽媽”的願望,但它有些“克系”令人不適的外形似乎又在暗示這個願望並沒有這麼簡單。筆者認為,它代表著一種執念,是參宿對媽媽的思念形成的心結,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可能有過的、對於如何獲得幸福的信念:只要找到海精靈就好了,只要找到媽媽就好了,只要父母理解我我就會幸福了,只要朋友關心我我就會幸福了,只要去看心理醫生就會好了……這些信念乍一聽很合理,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問題:陷入抑鬱的參宿真的見到了媽媽,然後就一定會幸福嗎?好像並不一定。幫助參宿最終走出抑鬱的是“南河”,不僅是因為他救了參宿的性命,更是因為同樣有著坎坷命運的他獻出生命的救援,讓參宿感知到了來自他人的愛意。深海大飯店裡發生的事,其實就是現實中在參宿身上發生的事;參宿在深海大飯店感受到的溫暖,其實就是自己身邊真實存在的善意與愛:父親的刀子嘴之下真的存在一顆豆腐心、繼母的關心與接納、弟弟天真的可愛、同學善意的邀請、依然愛她的母親的呼喚,以及很多快樂的往事……愛一直都在,只是它有時與我們之間隔著一層執念的帷幕,需要用勇氣去將它撕開。被小丑從海中拯救不是一切的結束,而是參宿自己拯救的開始。在影片片尾的插圖中可以看到,感受到他人的愛的參宿終於鼓起勇氣,嘗試去融入新家庭、去接納來自朋友的善意。不用做一個“過分懂事”的乖孩子,哪怕可能給人添麻煩也沒關係,社會支援系統正是在互相麻煩中——或者說,互相關愛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感知愛的能力比愛本身更重要。能夠感知愛,才能最終將自己從抑鬱的深海中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