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蘇州15個最值得去看看的古橋

排行榜1.83W

15、青龍橋

蘇州15個最值得去看看的古橋

青龍橋舊名際恩橋,俗稱相家橋,在蘇州市吳江區黎裡古鎮東柵的橫市河口,是古鎮的東柵橋。南北走向,單孔石拱橋。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遊方僧建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分別重建。清龍橋是一座小巧精緻的小環橋,由三種石頭建成,武康、青石和麻石(花崗岩),拱圈為武康石,橋耳朵也是武康石,橋身混有青石和花崗石。橋上設護欄,抱鼓。有明遺存的望柱四柱,柱頭刻覆蓮紋式。兩對龍首橋耳儲存完整,雕刻精緻。1982年,孫道臨主演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曾在此拍過街景。

14、通貴橋

通貴橋是蘇州城區西北部的一座古橋,位於閶門外山塘街東段南側,跨山塘河,單孔石級拱橋。橋側有碑,字跡漫漶,橋欄刻有重建時間。跨徑7.2米,寬2.3米,長19米。現仍保持重建後的古橋風貌。山塘街通貴橋段明清時期曾是蘇州繁華的商業區,橋旁有明代南京吏部尚書吳一鵬顯赫的府第。通貴橋旁安置有“通貴狸”,是山塘七狸之一。

13、壽星橋

壽星橋位於蘇州市古城區東望星橋北葉家弄,跨第四直河。相傳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浚河時於橋下得瓷壽星,遂改今名。其為一單孔拱橋,用武康石砌築。武康石色紫褐,質地粗獷古樸,宋、元間蘇州一帶建築物常用此石。橋身長18米,拱跨4.7米,矢高2.6米,兩坡設踏步。1982年10月22日,壽星橋被市政府列為第二批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2、禹跡橋

禹跡橋位於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東,跨古釓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當地人士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南北走向,單孔石拱結構,拱券以縱聯分節並列法砌築。橋面寬4.30米,橋全長43.50米,南堍寬6.20米,北堍分設東西兩向石級踏跺。跨徑10.45米,矢高5.56米。

11、蘇州普濟橋

普濟橋位於蘇州閶門外山塘街,跨山塘河。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橋側有普濟堂,因以名橋。為山塘佳景之一。遊人拾級登橋,西眺虎丘擁翠,東望碧水蜿蜒,兩岸民居粉牆素瓦臨水而築,水城風光,盪漾眼底。

10、太倉石拱橋

太倉石拱橋,共三座石拱橋:周涇橋、州橋、皋橋。周涇橋在東門,元至順元年(1330年)建,三孔,橋面寬近5米,長17米,中孔高近5米,石欄精雕花卉禽獸。皋橋建於元統二年,州橋建於元代天曆二年十月,周涇橋建於元代至順元年(1330)十一月,井亭橋、金雞橋由橋附近古廟“南廣寺”內廟僧主持於元代元統二年重建。國家級第六批重點文保名單。州橋在府南街南,元天曆二年(1329年)建,原名安福橋,因橋心正對州府門,故更名州橋,長16米,寬3米多,原三孔,現僅存一孔,橋面沿石正側面有乳丁,兩側有圭腳。

9、沙溪庵橋

沙溪庵橋,建於宋代景佑年間,位於鎮東市街。單孔石拱,古樸蒼勁。古老的橋是古老的文化遺產中的珍寶。古老的橋上人來人往,橋下舟楫相聯,天光水色輝映,拱洞連影成圓,兩岸古建倒影成片,沙溪水鄉古鎮風貌更加完美。庵橋橋長15.3米,寬2米,為單孔拱形石橋,橫跨老七浦河東市街段,橋身三分之一嵌入北岸民居之中。橋北堍建有形式獨特的橋門洞,既可減輕古民居對橋身的壓力,起到鞏固作用,又可關閉橋門,具備防盜功能,在江南古橋中頗為少見。因門洞對準原長壽庵山門,故得名庵橋。

8、思本橋

思本橋位於蘇州市吳江區同裡鎮遼浜村,跨市河,俗呼思汾橋。南宋寶囿年間(1253~1258)詩人葉茵所建,俗稱思汾橋。後代曾重建。2013年被列為全國國家級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西走向,單孔拱型結構,除石階改為花崗石外,其餘均為武康石,拱券以分節並列法砌築,頂寬1.85米,堍寬1.90米,長22.50米,矢高4.50米,跨涇9米。其矢跨比率恰為1:2,拱圈呈半圓形,與水中倒影虛實相接,合成整圓,波光粼粼,秀麗異常,1995年4月19日公佈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7、萬年橋

萬年橋是蘇州城區西部的一座橋樑,位於胥門外,跨城外護城河。 現為三孔石拱橋,長85米,寬6.2米,中孔跨徑16米,兩側邊孔跨徑11.2米,東西兩坡砌步階,東坡56級,西坡65級。橋名取長久之意。關於萬年橋最早的記載,出自明洪武年間(1368-1398)蘇州知府盧熊編撰的《蘇州府志》,他提及蘇州胥江上有座“萬年橋”。清代詩人潘次耕(吳江人,顧炎武的學生)在敘事詩《萬年橋》中講述了這座橋的坎坷經歷:明代奸相嚴嵩來蘇遊覽時,對此橋讚不絕口,蘇州地方官員便奉承拍馬,下令把橋拆了,作為禮品遷至嚴嵩老家江西分宜。

6、覓渡橋

覓渡橋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古城東南葑門外,莫邪路和南門路的交匯處, 跨京杭古運河,為單孔石拱橋,工巧精緻。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1月在覓渡橋南面建覓渡新橋(公路橋)。

5、十眼橋

十眼橋,俗稱“小寶帶橋”,系花崗石多孔平板橋,由一孔較高的平板與九孔低平板橋連線而成,橋全長52m,高3.1m,橋寬2.7m,中孔跨度3.5m,造型優美。該橋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重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後又幾經修繕;1997年公佈為市級文保單位。

4、行春橋

行春橋位於石湖風景區上方山路,初建於宋,為一半圓拱薄墩九孔連拱長橋,東西走向,全長54米。中寬5.2米,中孔淨跨5.3米,矢高26米,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越城橋西,跨石湖北渚,系九孔石拱橋,初建於宋。每逢農曆八月十八,相傳可見該橋每個橋洞中各有一個月亮映在水中,其影如串,“石湖串月”盛會已成吳地民俗。

3、蘇州吳門橋

蘇州吳門橋位於城西南盤門外,跨古運河(護城河),為陸路出入盤門的必經通道,宋元豐七年(1084年)郡人石氏出資興建,歷史上多次重修重建,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與鄰近的瑞光古塔、古水陸盤門渾然一體,是蘇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蹟遊覽區。

2、寶帶橋

寶帶橋又名長橋,是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長橋鎮(今長橋街道),傍京杭運河西側,跨澹臺湖口,與趙州橋、盧溝橋等合稱為中國十大名橋。全橋用金山石築成,橋長316.8米,橋孔53孔,是中國現存的古代橋樑中,最長的一座多孔石橋。國家級第五批重點文保名單。寶帶橋創建於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唐代為發展漕運業,加快轉運三吳地區的貢物北上進京,蘇州刺史王仲舒捐出自己的寶帶助資始建古運河邊的纖道,因此橋以“寶帶”命名。寶帶橋是橫跨在澹臺湖口的纖道建築。

1、烏鵲橋

烏鵲橋是蘇州的一座著名橋樑,位於城區南部,烏鵲橋路北端,舊為石拱橋,規模巨集偉,現改為鋼筋混凝土橋,下半部保留了原橋石。烏鵲橋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蘇州古老的橋。現為鋼筋混凝土單孔拱橋,兩側立面鋃砌花崗石拱券石,長22米,寬13米;跨徑6.5米。為不損古橋建築風格,下半部仍保留原橋石,上半部從實情出發,鋪設瀝青路面、方石板人行道,花崗石貼面。橋名為書法家蔣吟秋書,仍保留在橋面上。

標籤:古橋 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