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恩施十大人物

排行榜2.85W

10、饒應祺 [清] (1837~1903)

恩施十大人物

饒應祺(1837―1903),字子維,號春山。恩施城關人。清拔貢。因在施南防堵太平軍石達開部入川有力,清廷賞國子監學正銜。同治元年(1862)中舉人,以知縣選用,授刑部主事,因父喪未到任。後入湖廣總督李鴻章幕,隨軍援陝,再轉入陝甘總督左宗棠幕。1877年因軍功擢同州(今大荔)知府,任內竭力賑災,全活災民70餘萬。1884年調任甘州(今張掖)知府,捐俸銀設紡織局於府署內,以妻妾教民紡織,後推及全府各縣;復監造水車,引黃河水灌田,大興水利農墾,人民衣食得以自足。1885年調任蘭州道,著重整頓財稅,獎勵工商,主張“嚴以馭吏,寬以裕商”,地方經濟恢復迅速。

9、田甘霖 [清] (1612~1675)

田甘霖(1612―1675年),字特雲,號鐵峰,田玄第三子。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順治十四年(1657年)任容美宣慰使之職。少年田甘霖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他說:“吾少年,多橫口,落地便學獅子吼。”弱冠,補長陽縣博士弟子員。約在二十六歲時,明王朝徵調容美土兵,助剿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他隨軍參戰。崇禎十五年(1642年),他以土司子弟出入湖北省考場武昌名流“鹹異其事”。他與頗有才名的同齡考生嚴守升相互傾慕,成為神交之友。守升後任南明太史,失敗後旅居容美多年,他稱之為“三代師”。

8、田彥伊 [宋]

田彥伊,北宋真宗鹹平年間人,祖籍高州(今宣恩高羅),土家族先民。其父田景遷曾在五代後蜀時任羈縻珍州刺史,宋太祖建隆四(公元963年)歸附北宋。後因珍州連年遭受火患,災及遍野,民不聊生,遂於開寶元年(96 8年)請改高州。據宋人祝穆《方輿勝覽》載:“田景遷歸附朝廷後,以西江為界,自是西江以北,盡入施州”。田景遷死後,其子田彥伊承襲父職,繼為羈縻高州刺史,其時,高州及南方各羈縻州一直靠四川供給食鹽,後因朝廷官吏亂收鹽稅,鹽民-逃亡,致使川鹽一時供不應求。值此困窘之際,真宗下旨:“停止土民食鹽供給”。

7、田九齡 [宋]

田九齡,生卒年代不詳。字子壽,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明嘉靖年間容美宣撫使田世爵第六子。世人稱之為容美田氏詩人之鼻祖。田九齡警敏好學,博覽強記。後又拜華容孫雲夢太史為師,結識了太史的朋友和門生,活動圈子處於較高層次的文化氛圍。田九齡喜交遊,所交往的人有太史、大將軍、司馬、知府、縣令、錄事、才子、禪師、道長等,在已收集到的存詩中屬於贈答唱和之類的有近五十首,涉及四十多人。在與漢族名師名宦、名士和司內文人的唱和交流中,善吸收他人之長,逐漸成長為容美土司歷史上第一位詩人。

6、黃玉山 [清] (1849~1911)

黃玉山(1849―1911年),又名黃明星,今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蛇盤溪人,系“鐵血英雄會”義軍後勤總長。黃玉山自幼敦厚老實,讀書通大義,崇尚名節義烈,成年後放棄科舉,改理家務,研究農商實業,逐漸富裕起來。致富後濟世利民,樂善好施,凡屬公益事業,儘管花費巨資也在所不惜,受到鄉民稱讚。清光緒八年(1882年)以來,地方屢遭饑饉,每逢災年,他都創設賑局,捐獻錢糧賑濟災民。春天則施錢散種,救濟窮苦百姓,十幾年從未間斷。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侄婿溫朝鐘在重慶加入同盟會,帶回《革命軍》、《民報》、《同盟會宣言》等革命書籍,在鄉里倡導“風俗改良會”。

5、田·如 [清] (·~1733)

田·如(·―1733年),初名琬如、明如,字侯期,號碧峰。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是世襲湖廣容美等處軍民宣慰使田舜年的次庶子,為容美土司末代土王。其父為保障嫡長子丙如(如)的承襲不受干擾,令田·如寄籍荊州,在枝江縣捐納國學監生,躋身於京師國子監就讀。後以儀表風采、精明幹練、倔強剽悍進入皇家侍衛。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其父派舍把唐柱臣到京,尋找《桃花扇》劇本。田·如在京有年,目睹了孔尚任罷官和《桃花扇》禁演的全過程,又知道父兄都酷愛戲曲,於是安排唐柱臣謁孔東塘先生,從之學詩,為容美土司引進《桃花扇》作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成功策劃

4、唐崖土司印官田氏 [宋] (·~1630)

唐崖土司印官田氏田氏(·―1630年),女,今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龍潭司鄉人。系明末龍潭土司安撫使之女,唐崖土司安撫使覃鼎之妻。明萬曆年間,唐崖、龍潭兩土司因邊界爭端,經常彼此攻戰,結下了家族恩怨。後來,兩土司停止爭戰,坐下言和。龍潭安撫使將女兒許配給唐崖宣撫使覃鼎為妻。田氏名門閨秀,天生麗質,深明大義。她以大局為重,不計家仇族恨,毅然應允許親。田覃和親後,兩司化干戈為玉帛,互不侵犯,和睦相處。自此兩土司土民安居樂業。田氏聰慧伶俐,精明能幹,她到唐崖司後任印官之職,執掌司務內事,覃奉調出徵期間,峒事悉賴田氏主持,負責安定後方,保證戰區糧、械等物資供給。

3、溫朝鐘 [清] (1878~1911)

溫朝鐘 (1878―1911年),字靜澄,又字果齋,今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大路壩人,系“鐵血英雄會”義軍司令總長。溫朝鐘幼賦天資,志量不凡。他看到清廷統治下的中國,內政腐敗。外侮日亟,階級矛盾和-十分尖銳,便剪掉髮辮,放棄舉子業,於經史外旁搜博採,以謀求救國圖存之道,探討社會改革之策。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於親友敦促,他就近考取了四川省黔江縣學。友人向他祝賀,他說:“這是清朝統治者的牢籠術,中國兩百多年的恥辱,有什麼榮耀!”他棄學回到家裡,布衣素食,與農民為伍。以後又兼學醫術,為人治病,不論遠近寒暑,一喊就到,不取報酬。

2、田世爵 [宋] (1499~1562)

田世爵(1499―1562年),字廷器,號龍溪,今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容美鎮人,明嘉靖年間任湖廣容美宣撫使。田世爵為田秀宣撫使的第七子,乳名七哥俾。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庶長兄百里俾謀權篡位,弒父殺弟,獨世爵年幼,被乳母覃氏與其夫以己子代死,而負世爵出奔桑植土司,哺育成人。明正德二年(1507年)世爵襲職,正德九年(1514年)回司任事,在位四十餘載。田世爵的貢獻在於,他襲職以後,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認為亂賊之禍,始於大義不明,要消除內亂,必須知書識禮。欲“知書識禮”,必須推廣漢文字、漢語言,走開化中興的道路。

1、覃伯堅 [宋] (1132~1206)

覃伯堅(1132~1206),湖北恩施人,南宋時期施州行軍總管,史稱“覃將軍”,恩施、利川、宣恩、來鳳、巴東等地覃氏家族直系先祖。 三國時代,蜀國總兵覃萬傳因軍功卓著封武陵君,鎮撫五溪(今武陵山區的雄溪、·溪、巫溪、酉溪、辰溪一帶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深受土民愛戴,後被各峒酋長推舉為總酋長。唐朝中葉,發生“安史之亂”,居瞿塘關一帶的覃萬傳的第十代孫覃如夏率領部下士兵1000多人北上保駕,直到成都。因護駕有功,天寶十五年(756)唐玄宗封覃如夏為“行軍總管”兼“左僕射光祿大夫”,並調往施州鎮撫十八峒,其子孫世襲其職。

標籤:恩施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