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雲南歷史12位最出名的名人

排行榜9.25K

12、趙士麟

雲南歷史12位最出名的名人

趙士麟(1629~1699),字麟伯,號玉峰,雲南省澄江市人,生於明崇禎二年(1629),幼時從師醒覺和尚。他天資聰明,讀書過目不忘,經常手不釋卷刻苦攻讀,後來參加河陽縣考,名列第一。順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中舉,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考取進士。吏部分派到貴州省平遠縣任推官(審判員),他大公無私,詳查案情,懲暴安良。那時貴州發生的重大要案,都調派他參與審理,使他名聲遠播。

11、李恢

李恢(?―公元231年),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員。初仕郡為督郵,後投靠劉備,為益州功曹書佐、主簿,遷州別駕從事。蜀漢建立後,任·降都督,跟隨蜀漢丞相諸葛亮討平南中四郡的叛亂,拜安漢將軍,封漢興亭侯,領建寧郡太守。李恢是蜀漢第二任·降都督,在平定南中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並於戰後積極調配南中物資,有效地支援了蜀漢政府的財政。建興九年(公元231年)去世。

10、曲煥章

曲煥章(1880―1938),字星階,漢族,雲南白藥創始人,近代中醫藥學家,畢生致力於中醫藥研究,中醫學造詣頗深。1914年創制“雲南白藥”,為治療刀槍創傷、跌打損傷、紅腫毒瘡、婦科血癥,內外出血之良藥。1922年任雲南護國軍唐繼堯部陸軍醫院院長。1938年移居重慶,曾任中央國醫館館長。著有《求生錄》。

9、聶耳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聶耳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8、王熾

王熾(1836―1903),字興齋,雲南彌勒縣虹溪人。年輕時鬥毆殺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慶,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隨後又與席茂之在昆明合資開設“同慶豐”商號。數年經營,成為滇中富商。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熾。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國人。中國封建社會位居一品的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

7、龍雲

龍雲(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彝名納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雲,彝族。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炎山鄉人。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滇軍高階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龍雲主政雲南期間,保持了雲南相對穩定的局勢,在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整頓和改革,對東南亞各國採取開放政策,收到一定成效,雲南實力增強,被稱為“雲南王”。

6、何桂清

何桂清(1816年~1862年),字叢山,號根雲,清朝大臣,雲南昆明人。何桂清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進士,歷任編修、內閣學士、兵部侍郎、江蘇學政、禮部與吏部侍郎、兩江總督等職。

5、錢灃

錢灃(1740年~1795年)字東注,號南園,清代官吏、書畫家,雲南昆明人。錢灃曾入昆明五華書院學習,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監察御史、湖南學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監察御史、通政司參議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錢灃的詩文有很高的造詣,主要著作有《南園詩存》、《南園存》、《南園集》等。

4、蘭茂

蘭茂(1397年~1470年),字廷秀,號止庵,外號和光道人、洞天風月子、玄壺子等,雲南省嵩明縣楊林人,明代醫藥家、音韻學家、詩人、教育家、理學宗匠。蘭茂生性聰穎,勤奮好學,少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終身隱居楊林鄉里,採藥行醫,潛心著述,設館授徒,人稱"小聖"。蘭茂辭世40年,明正德《雲南志》記述蘭茂著有《玄壺集》等十九種書;這份蘭茂著述一覽表記述的有關書目,也有二十多種。

3、鄭和

鄭和(1371年~1433年),明朝太監,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國去世,骨灰葬於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2、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於是遠近歸心,鹹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逝世後由子段思英繼位,諡號神聖文武皇帝。

1、皮羅閣

皮邏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於唐朝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皮邏閣在位期間,在唐王朝的支援下併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統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貢,受到唐玄宗的禮遇,加封為“特進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其後又加封“上柱國”,並賜“龜茲樂一部”及金佛像等。

標籤:名人 雲南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