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排行榜

湖南15座最值得去的道觀

排行榜2.27W

15、關帝廟(湖南省株洲市攸縣新市鎮)

14、紫竹林(湖南省衡陽市)

紫竹林坐落在半山亭玄都觀沿登山公路上去300米的地方,據宋代陳田夫《總勝集》只作了一般的記載,但始建年代不詳,可知宋代即有此觀了。1936年旅寓南嶽江西藉富商梅建南,他看到這裡地處要地,交通比較方便,他就樂意捐資重建紫竹林。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避為佛道農業生產合作社宿舍。1980年後,落實宗教政策仍歸道教協會管理,對原來的舊觀徹底進行落架重修,仍恢復為道觀。這裡緊臨登山公路,在公路旁建有山門,山門有一橫額日:“紫竹林”,山門書有楹聯日:“紫竹林中觀自在,白雲深處是道鄉。”山門旁又隨手榜額日:“內設送予殿”,凡是來南嶽朝香拜佛的人都要到殿內求神送子,使之香火旺興。

13、河圖觀

河圖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安沙鎮譚坊村。該觀為湖北武當山全真龍門派第十五代道士易本立(字竹心)於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建立。光緒十五年(1890年)增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1982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予以修繕。道觀現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樓、山門、靈祖殿、丘祖殿、呂祖殿等。琉璃牌樓系1986年重建。山門額題"十方河圖觀"五個大字,左右聯曰:"紫氣銀河龍門洞天;奇經妙圖琅繯福地。"大殿內前棟,左為靈祖殿,右為丘祖殿,中為殿廳。

12、朱陵宮

朱陵宮位於南嶽古鎮迤北八里紫蓋峰麓水簾洞前。此地古稱道教第三洞天,名曰“朱陵太虛小有之天”。始建於宋,明清屢有修葺。清末毀於火災,僅存遺址。南嶽道教協會籌集巨資,於2000年5月動工重建,2003年底竣工,千年古觀得以重興。宮觀佔地近20畝,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由五進七重院落組成,圍牆周繞。中軸線依次為先天門、靈官殿、呂祖殿、朱陵殿、三清殿。兩廂分別有慈航殿、財神殿以及鐘鼓二亭、東西客堂、寮舍、丹房、齋堂、庫房之屬。第四進正殿主祀朱陵大帝,殿堂高踞石臺之上,面闊五間,高15.60米,重簷歇山,簷下飾斗拱,琉璃屋蓋,畫棟雕粱,輝煌壯麗。殿前4根青石透雕龍柱,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讓。

11、陶公廟(湖南省長沙市)

陶公廟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瀕臨瀏陽河,枕靠臨湘山,四周古木參天,風景十分優美,屬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陶公廟建於樑天監初年(公元502――519年)。有“六朝遺廟,千年名山”之稱。據史書記載,奉祀晉太尉陶侃之孫陶淡與其侄結廬臨湘山,後來叔侄偕隱於此。士民仰其清名盛德,故立此廟祀之。傳說中,每年的正月十三與八月十七為陶公叔侄生日。所以每到這兩個生日之時,陶公廟都要舉行廟會。現在·梨街道陶公廟廟會已從傳統中走了出來,融入了更多的健康文化內容。從1997年起,長沙縣人民政府將陶公“生期廟會”定為“陶公廟文化廟會”,引導成為傳播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的群眾性的節日。

10、普德大廟

普德大廟,原名轄神廟、普德觀,始建於康熙七,是一處位於湖南省的廟宇。始建於康熙七年(公元一六六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普德大廟坐落在湖南省汨羅市範家園鎮永清村境內,緊靠汨羅江畔。這裡虎象兩山傲視,汨江秀水環抱,常見煙波浩渺。這裡山川秀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傳說,曾有高仙飛臨此境盛讚曰:“左瞧右看此脈靈,虎象兩山前把門,羅江之水大源引,可帶龍氣入廟庭”。廟內供奉唐宋時代以來的愛國忠臣良將,以唐安始之亂堅守河南睢陽為國盡忠、壯烈捐軀,后皇封榮祿大夫――睢陽太守許遠為主神。

9、善德觀(湖南省常德市)

善德觀,位於常德市德山善卷路南面,緊鄰德山公園,佔地60畝,由桃源九龍觀李嘉志道長於2005年6月籌資發心興建,歷時六年,現已基本告成。新建的善德觀由山門牌樓、善卷殿、真武殿,玉皇殿等組成,建築氣勢恢弘,為常德地區最大道教宮觀之一。

8、白衣觀

位於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播陽鄉,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由侗族道士募建,供奉太上老君和侗族崇拜的諸神。樓閣共五層高約 18 米,純木結構,平面呈八方形,邊長 5.7 米。原各層都置有神龕,惜現已不存,不過還可以繞旋梯至上層,舉目遠眺,俯視腳下,景物盡收眼底。原各層都置有神龕,惜現已不存,不過還可以繞旋梯至上層,舉目遠眺,俯視腳下,景物盡收眼底。原各層都置有神龕,惜現已不存。白衣觀是侗族地區儲存完好的唯一的一座道教古觀。1972年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7、仙庾道觀

仙庾道觀位於湖南株洲荷塘區。因相傳唐玄宗之孫李豫之妻沈珍珠為避“安史之亂”在此修行成仙而揚名。是株洲市著名的名勝古蹟,也是省、市重點宗教場所。目前是株洲市道教協會所在地。2009年上半年配合仙庾景區改擴建進行徵地而異地重建 , 2010年10月16日上午9時,仙庾廟道觀開光慶典儀式在仙庾風景區舉行。2012年仙庾道觀舉行三清殿落成暨開光慶典。

6、天后宮(湖南省懷化市)

懷化天后宮地處舞水西岸,宮中有戲臺、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聖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築結構完整 懷化天后宮。天后宮地處舞水西岸、與芷江縣城隔河相望的天后宮是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建於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佔地3700多平方米,宮中有戲臺、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聖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築結構完整。同時宮中還展出芷江出土舊石器時代以來很有研究價值的文物100多件。

5、天師宮(湖南省湘潭市)

天師宮坐落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江東岸,原著名的寶塔嶺公園中心。天師宮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歷經是四百餘年曆史。天師宮為湖南省第二批重點寺觀教堂,原規模巨集偉,後歷遭劫難。屢經興廢。後為龍門弟子修復,成為全真龍門廟宇。現有天師殿,石牌坊,坐龍,玉皇殿,鬥姥閣,丹房等建築。天師宮內供奉有張葛許薩四大天師。鴻鈞老祖,慈航真人,財神趙元帥,藥王。玉皇殿供奉有。玉皇大帝,持筆將軍,持印將軍,天地水三官大帝。鬥姥閣供有鬥姥元君,六十甲子,等像。

4、九龍觀(湖南省常德市)

九龍觀位於浯溪河鄉九龍山,九龍山道觀早在唐代德宗年間(公元780年前後)就有觀殿五座,據聞此山左右有青龍白虎,前有龜蛇二山,被當地百姓視為聖地。九龍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九龍山道觀有形似故宮的真武殿、有九龍相聚的九龍壁、以及玉皇樓、觀音殿、三清殿、鐘鼓樓、救苦殿、天橋、財神殿、牌樓等特色建築,共有殿堂475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已發展到242000平方米,造就了巨集偉的道教場所。

3、雲麓宮(湖南省長沙市)

雲麓宮,在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右頂峰上。屬道教二十三洞真虛福地。雲麓宮最早建於1478年(明憲宗成化十四年)。雲麓宮於1957年重修。1966年文革期間雲麓宮遭到嚴重破壞。1976年修葺臨倒塌的關帝殿時,在原址上建長方形兩層樓閣,東向城廓,供遊人登臨覽勝。後殿及宮右呂祖殿均作茶室,供遊人憩息品茗。宮左後方,拓坪數百平方米,並砌建曲廊。二十一世紀初在望江閣樓上豎呂祖像,按規制作龕,前廳堅關帝像。三清殿按道家規制豎像三尊。雲麓宮左豎有漢白玉《麓山樹鐙記碑》,旁豎《麓山鞏峙峙碑》,碑陰為“光聯翼軫”。原有天燈樹,已廢。

2、紫霞觀

紫霞觀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近500年的歷史,在戰亂時期收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紫霞觀是1992年因旅遊事業的發展,教徒的信教,經政府的批准,由各地的善男信女共同捐資,當地政府撥款擴建起來的。中國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為紫霞觀題寫了觀名,觀內有國內外著名書法家的題詞、碑刻等宗教文物,以及老子教祖講經說法渡化圖一百餘幅。紫霞觀位於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寶峰路,坐落在環境優美的景區中心,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的主要人文景觀與宗教文化旅遊相結合的精品旅遊景點,國家“AA”級旅遊景區,張家界市道教協會會址所在地。

1、南嶽大廟

湖南15座最值得去的道觀

南嶽大廟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根據現存資料記載始建於唐,後經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現在98500平方米的規模。南嶽大廟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南嶽大廟佛道共存,東側為八個道觀,西側為八個佛寺,堪稱我國寺廟一絕,每年八月十五,這裡都要舉行盛大規模的廟會,不少東南亞的佛國華僑,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鄉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長途跋涉來此朝拜,因此這裡常年香火不息。

標籤:道觀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