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抗疫人民事蹟8篇

事蹟材料能夠激發人們內心的善良和同情心,培養同理心,我們所寫的事蹟材料一定要符合實際的工作和學習情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抗疫人民事蹟8篇,感謝您的參閱。

抗疫人民事蹟8篇

抗疫人民事蹟篇1

(一)

古稀之年,仍堅持出診,您的身影一直在人民需要的地方。17年前,抗擊非典前線,您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庚子新春,您再次逆向而行、披荊斬棘。大年九年級您帶領一大批中醫藥專家前輩逆行奔赴武漢,你們親自為感染患者處方開藥,辨證施治,取得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良好效果,使中醫藥這座文化寶庫在新時代、在關鍵時刻再次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惠及廣大患者。懸壺濟世,醫者仁心,在您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您是天津的驕傲,是中醫人的榜樣,作為天津中醫藥大學的一名學子,作為共產黨員,我們應深刻學習您的精神,提升自我能力,珍惜時間,提升技能,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助力醫學事業的進步。

(二)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伯禮爺爺奉命於危難之間,古稀之年逆行武漢,挺身而出堅守江城。在每日超負荷工作下,膽囊舊疾復發,摘除術後僅僅三天就再一次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不計個人得失,只願山河無恙。校長大力推廣中醫藥治療,親自為新冠患者辨證施治,使得中醫藥這座偉大的寶庫在國家危難之刻發揮著重要作用。您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同志學習的榜樣,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作為學生黨員的我們,受到了很大鼓舞,我們要努力學習,繼承發展,厚積薄發,日後在國家需要我們之時衝在一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抗疫人民事蹟篇2

20__年,才剛開始一個月,彷彿過了一年,這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最近這幾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峰期,病毒一傳十,十傳百,傳染到了全國各地及全世界,疫情威脅到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政府加大力度管控,沒有人再邁出家門,做到了不給政府添麻煩,不給病毒任何空子可以鑽。

但是,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為了抗擊新冠病毒,不畏生命危險,走在危險最前端,夜以繼日地在工作,他們就是“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偉大的一線工作者,他們深知自己擔子上的任務有多麼的重!

他們要在八天內完成極大的挑戰,要在八天內實現不敢想的壯舉,這是多麼艱難的任務!工人們不氣餒,反而有了更大的資訊和士氣,他們知道這是唯一的希望。他們首日開建,一些工人開著挖掘機,從早到晚不間斷地工作。他們站在泥土上,和自己的隊員們低聲敘述著,像是討論工程的難度,又像是計算著具體的尺寸,一會兒這邊,一會兒那邊,來回奔波著。他們爭分奪秒,期待著早日完成這項全國人民都關注的工程,讓沒有病床的感染者住進來,早日康復。

僅僅過去了十六個小時,工人們齊心協力,建好了一幢大樓,而電信工人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有的人手提一個諾大的工具箱,有的拿著檔案和厚厚的一疊設計圖紙,等到夕陽西下,便手疾眼快地開始安裝網路,“醫院”漸漸地有了雛形,他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晚上大樓裡的燈光稀稀疏疏,能看見工人們上樓頂,彎著腰裝纜線,馬不停蹄地奮鬥者。他們是最偉大的一線工作者,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中國武漢加油!

火神山醫院完工了!醫院如此嶄新,象徵著一個全新的開始!建築工人們的功績永遠不會被大家遺忘,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要像他們致敬。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疫人民事蹟篇3

近段時間,我們通過電視、手機,一遍遍和一個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我國84歲的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

鍾南山現在已經是國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小孩子,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這個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鍾南山院士就是那個“定海神針”,已經成為老百姓最為信賴的人了。一個工程院院士,一個醫學專家,卻神奇地擁有了100%的可信度。因為在大家的眼裡,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學,代表。

20__年這個春節,他不顧年事已高,在廣州、北京、武漢三地奔波,連續奮戰。他一邊提醒公眾“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卻義無反顧地登上了去武漢的高鐵,趕往防疫最前線!

當前的疫情,是病毒變異的結果。細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藥抗菌治療。但是這次的冠狀病毒因為是新型的,第一次發現,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當然了,沒有特效藥,也不是不能治,這就需要臨床醫生很硬的醫學基本功。當疫情來臨的時候,他們要用自己的知識、醫術去戰勝它。

鍾南山曾說,他永遠忘不了他中學老師說的一句話:人不該單純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沒有理想,會將身邊的事看得很大,耿耿於懷;但如果有理想,身邊即使有不愉快,與自己的抱負相比,也會變得很小。這句話,鍾南山牢記了一輩子,也踐行了一輩子。

我們要學好科學知識,不僅對個人有利,更對我們的國家有利。以後,不管將來幹什麼職業,做什麼事情,要想走得遠,都必須擁有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學習。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好好學習是一種責任!我要謹記在心,創造並擁有更好的中國。

抗疫人民事蹟篇4

張伯禮院士凱旋:“我只是普通中醫,幹了該乾的事兒”

“無膽英雄”張伯禮堅守江城81天終得凱旋。昨天16:46,從湖北武漢發出的g294次高鐵穩穩停靠在天津站站臺上,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一行走出列車,這位在江城疫情防控一線奔波81天的“無膽英雄”踏上家鄉的土地。

昨天,張伯禮院士順利抵達天津站,受到人們熱烈歡迎

站臺上,人們拉起“歡迎戰疫英雄載譽凱旋”橫幅。天津騎警開道,沿街鳴笛迎接,以最高禮遇歡迎英雄歸來。現場響起“校長,您辛苦了”的呼喊聲。“不辛苦!”張伯禮院士揮手向大家致意。“大疫當前,醫生就是戰士,就得往前衝,讓我們感動的是武漢市的老百姓,同時全國志願者支援武漢,他們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在武漢發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蹟,體現了中國人民大疫當前的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我是一名普通的中醫,作為醫務人員我幹了自己該乾的事兒,說了自己該說的話,就是平常人乾的平常事。”張伯禮說。“校長,大家很關心您的身體。”記者問。“我身體都恢復了,謝謝大家關心!”

接著,車一路飛馳到位於東麗區的休整隔離點。在這裡休整的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紛紛圍上來,往昔工作的“戰友”在家鄉見面更是分外親切。“非常感謝家鄉人對我的鼓勵和支援,要說英雄,大家都是英雄!”張伯禮說。在這裡,張伯禮還見到了分開81天的家人,他分別與老伴兒、孫子緊緊擁抱,溫馨場面讓人動容。

張伯禮院士的愛人和孫子來到東麗區隔離休整點迎接張院士

休整隔離點值班經理王磊告訴記者,天津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風俗,為了讓英雄們好好休養,隔離點特意為英雄們歸來準備的第一頓飯,是地道的天津打滷麵,用家的味道歡迎英雄回家。“英雄們付出那麼多,我們在細節上悉心照顧,就是努力讓他們覺得在這裡跟在家中一樣溫暖。”王磊說。

以上內容就是一祕為您提供的10篇《人民英雄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先進抗疫事蹟》,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

抗疫人民事蹟篇5

張伯禮把“賢以弘德,術以輔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仍堅持每週出門診,有時從外地趕回來,連飯都顧不上吃,在診桌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處處為病人著想,從不開大處方,不作不必要的檢查,不收病人任何禮物,為病人精心診治,以高超的醫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

一次張伯禮看完門診,剛出診室就被一位病人家屬攔住,家屬哭著說:“我們從農村來,沒掛上號。他(病人)得了肺癌,花了2萬多也不見好,快撐不住了,您救救我們吧。”張伯禮把病人讓進診室,仔細詢問病人情況,認真查閱各種檢查報告,發現病人雖消瘦、劇烈嗆咳,但ct、支氣管鏡檢查沒有給出肯定結果。病人咳嗽始於服用降壓藥“開博通”後,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判斷嗆咳很可能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的,病人心理負擔重才導致消瘦。他給病人調整了降壓藥,開了中藥湯劑,親切地對病人說:“你很可能不是癌症,先喝點中藥調理調理。”一週後病人複診時症狀明顯改善,又用了一段時間的中藥,病人就康復了。病人家屬拉著張伯禮的手說:“您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接觸過張伯禮的人都說,張主任一點兒沒有專家的架子,他對病人永遠都是那麼耐心細緻、和藹可親。

20__年非典肆虐。張伯禮挺身而出,迅速組建中醫醫療隊,擔任中醫治療非典總指揮。他說:“sars(非典)是一場特殊的嚴峻考驗。它考驗我們的黨性,也考驗我們的能力。”他以“寧願犧牲,不負人民,勇於擔當,不負歷史”的無畏精神,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救治非典患者,在控制病情惡化、改善症狀、激素減停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他還組織了非典中醫證候的流行病學研究,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讚揚。

30多年來,為了發展中醫藥事業,張伯禮努力拼搏在科研、教學和醫療崗位上。他說:“當今中醫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我們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為中醫藥事業奮勇拼搏,鞠躬盡瘁!”

抗疫人民事蹟篇6

今年的春節沒有了往年春節的喜氣洋洋、鑼鼓喧天,而是籠罩在一種人心惶惶、擔驚受怕的恐懼中。由於新冠狀病毒突發事件發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了。

但這個春節註定是個眾志成城的春節,所有中國人都把溫暖和支援投向了疫情重災區湖北武漢。

就在全國舉家團圓,吃著年夜飯時,有這麼一群人,連飯都顧不上吃,紛紛簽下請戰書,向親人告別,毅然決然奔赴武漢。當我們因害怕感染,足不出戶,保平安時,他們卻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奔忙在最危險的地方。他們都有一個堅定的救人信念,他們是來自各個省市的白衣天使。

84歲的鐘南山老爺爺,語重心長的告誡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他自己卻義無反顧趕往武漢疫情最前線。本來能避開危險的病毒,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在人民需要他的時候挺身而出,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耄耋之年的他每天要面對成山的工作,凌晨才結束工作在年輕人眼裡都是多麼瘋狂的事情卻成了他的日常。看著他堅定的身影,我真正的理解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為了抑制新冠狀病毒疫情的擴散,專家都說“能不去武漢就不要去。”然而卻有這麼一群逆行者,在國家有難之時毅然站出來,毫不猶豫地請纓前往充滿恐怖的城市。他們又何嘗不想擁有假期好好休息?又何嘗不想空閒下來好好陪伴親人?他們知道前方的道路佈滿荊棘,但還是不回頭的去了。從抓拍的照片中,我們看見疲憊的醫生們一排蜷縮地上,沒有床和枕頭,就連防護服都沒空脫。他們知道物資緊缺,如果脫了,就要重新換一件嶄新的防護服。所以即便是穿著難受,他們也熬著,一刻也不曾脫下的防護服最後讓他們習慣了那份煎熬。你可別以為他們能像正常人一樣獲得充足的睡眠,他們為了儘早讓患病的感染者早日出院,為了早日研製出疫苗,他們每天都只能睡兩個小時,有時候接到命令還必須從夢中醒來。有些人因為長時間戴著n95口罩,那一張張白淨的臉竟變得面目全非,而且有時飯都顧不上吃,只能泡方便麵來充飢。幾天下來,過度勞累,嗓子沙啞,人也憔悴了,看著就讓人心疼。

在照片中的女醫生都被剪了頭髮,有的還被迫剪成了光頭。看著那些剪掉的秀髮,你以為她們會捨得嗎?難道她們就不愛美嗎?不,她們也愛美。但是她們為人民著想,只要能從死神手中多挽救一個人,她們什麼都願意做。其他對治病救人毫無益處的東西顯得那麼無足輕重。

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最可愛的人。讓我們由衷的向她們致敬,讓我們眾志成城,一起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抗疫人民事蹟篇7

中西醫協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見影。在新冠疫情防疫治療最關鍵的時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中央指導組指導下,建立了中西協同救治巡診會診專家組,12個專家組每組配有一名西醫專家,一名中醫專家和一名武漢當地專家,對武漢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進行巡診巡查指導用藥。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巡診後,患者情況明顯好轉,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臨床救治的同時,張伯禮與劉清泉還共同承擔了科技部應急攻關專項——中西醫結合防治新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臨床研究,對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藥進行篩選與評價。通過研究發現:六神膠囊/丸、連花清瘟膠囊等多個名優中成藥顯示體外能夠顯著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病變。通過這些研究成果再結合臨床辨證論治的經驗作為參考,中醫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更有針對性地治療新冠疫情。

冬去春來,武漢櫻花悄然綻放,武漢也終於迎來了新的生機,越來越多的患者符合出院標準。3月10日,江夏方艙醫院收艙那天,天空晴朗,陽光灑滿大地。26天時間裡,江夏方艙醫院收治的564名患者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據後來衛健委釋出資料顯示,在全國新冠患者治療過程中,中醫藥應用的病例高達九成以上,武漢方艙醫院患者服用中藥的比例更是達到了99.9%。

“中國沒有特效藥,但有特效的治療方案。這是中西醫協同救治的生動實踐。”江夏方艙醫院的“三零”答卷令劉清泉驕傲又欣慰。但他事後接受《醫師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回想起建艙之初立下的“零感染、零轉重”的軍令狀,自己頗感壓力。“當時沒覺得有什麼壓力,只想著趕快治病救人;事後仔細想想,要保證500多名患者零轉重有很大風險,真的很不容易。”

抗疫人民事蹟篇8

進入3月,好訊息傳來,3月10日,湖北武漢的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3月17日,各地援鄂醫療隊開始撤離。但全國人大代表、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卻仍堅守武漢,繼續在抗疫一線戰鬥。

“現在工作的重點是繼續進行新冠疫情恢復期患者的中醫藥康復治療指導,並對義大利、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及時進行指導,讓中醫藥更好地走向世界。”張伯禮告訴《中國人大》記者。

2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前排左三)在湖北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指導工作,至今,張伯禮仍堅守武漢,繼續在抗疫一線戰鬥。

1月27日,農曆大年九年級,正在天津指導疫情防控的張伯禮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急召飛赴武漢。從這天開始,他就一直堅守江城,戰鬥在最前沿。

2月14日上午,張伯禮率領來自5個省的209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醫醫療團隊正式進駐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參與新冠疫情的救治工作。這是武漢市首個以中醫為主的方艙醫院。

“根據以往的經驗,輕症的患者,吃中藥就可以治好。”張伯禮說,病人在方艙醫院進行集中收治,集中標準化治療,把大醫院的床位留給重症患者,這種做法是落實中央決策的一個重要抓手。

張伯禮介紹,從2月14日開艙,到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在26天運營中,共收治新冠疫情輕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其中治癒482人,82人包含14名有基礎病的患者按照休艙要求轉至定點醫院,所有患者中沒有1例從輕症轉向重症。

張伯禮說,當前中國的疫情防控還有三大隱憂,分別是:防海外輸入、危重症救治、出院康復。

“恢復期的病人裡有相當一部分肺裡的陰影沒有完全吸收,應該抓緊治療,還有一部分是免疫功能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下往往一場重感冒對他們也是種打擊,所以一定要調節好。這些階段中醫還是有方法,在積極調理以後,幫助他們完全修復。”他說。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世界關注。現在,中國生產的連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中藥都已在國外新冠疫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伯禮介紹,3月18日晚,一場中美中醫師網路交流會在武漢舉行。張伯禮會同國內中醫界專家和美國中醫師們,就中醫治療新冠疫情進行遠端視訊交流指導。

在武漢抗疫期間,張伯禮曾因勞累過度做了膽囊摘除手術,術後第三天就又投入抗“疫”工作。張伯禮說:“肝膽相照,我把膽留在武漢了!”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張伯禮抗擊“非典”時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在為自己還是為人民的這道選擇題面前,張伯禮毫不猶豫作出抉擇,展現了一名醫生代表的醫者仁心與大局擔當。

苦戰82天!張伯禮院士離漢前寫詩告別

4月16日,江夏方艙醫院總顧問、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凱旋,離開了他苦戰82天的武漢。

1月26日,大年八年級晚上,正在天津指導防疫的張伯禮院士接到國家疫情防控指導組電話,要求當晚到武漢。72歲的張伯禮不懼危險,來到武漢。

1月27日開始,張伯禮院士深入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社群,給病人會診,調查疫情,制定中醫治療方案、研究中藥治療新冠疫情的處方。

江夏中醫方艙醫院休艙後,張院士沒有忘記還在江夏普安山康復驛站的康復患者。3月18日,他和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又來到康復驛站為康復患者看門診,指導他們康復。他專門為康復患者研究制定聊“康復一號”“康復二號”、“黃蓮茯苓湯”處方,供康友們服用。他與許多“康友”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