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7篇

在書寫事蹟材料時我們要儘可能地讓人們感受到其中的震撼力量,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事蹟材料不僅可以為學術研究提供依據,也可以成為歷史教育的生動教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袁隆平的生平事蹟7篇,感謝您的參閱。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7篇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篇1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土裡土氣。你想不到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而正是這個顯得有些平凡和土氣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裡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的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

是怎樣的力量把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絡並且積極影響著16億人的命運呢?又是一種怎樣的力量促使著袁隆平年輕時違背母親的意願作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的呢?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縮寫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從一棵天然雜交稻開始,袁隆平開創了水稻育種的新歷史。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著世界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他獲得的一系列國際獎勵可資證明。若回答“下個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沒有哪位科學家比袁隆平更有資格回答了。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祕訣時,他以“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並且還講了一個故事。

從“1953年到1966年,我在農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去農田選種。從野外選出表現優異的植株,找回種子播種,看它第二年的表現,這樣來篩選具有穩定遺傳優異性狀的品種,這稱為系統選育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1962年,我在一塊田裡發現一株稻鶴立雞群,穗特別大,而且結實飽滿、整齊一致,我是有心人,沒有放過它。第二年我把它種下去,辛苦培育,滿懷希望有好的收穫,不料大失所望,再長出來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這時候一般人感到失敗就放棄了,我坐在田埂上想為什麼失敗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選出的是一棵天然雜交種,不是純種,因此第二年遺傳性狀出現分離,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雜交種的產量來計算,畝產能達到1200斤,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發靈感,既然水稻有雜交優勢,我為什麼非要選育純種呢?從此我致力於雜交水稻育種。”

誰能夠想象到,一個關係著16億中國人吃飯問題的偉大的探索與成功,就這樣由袁隆平的一個意念而開始並最終誕生了。

為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幾乎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知識、汗水、靈感、心血,沒有什麼不是為了那夢寐以求的雜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階段,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連續兩年的酷暑季節頂著烈日大海撈針般地尋覓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和附近生產隊的稻田裡,在前後共檢查了4個常規水稻品種的14000多個稻穗後,終於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體的勞累還在其次,學術界權威的質疑與反對,使袁隆平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學術界流行的經典遺傳學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許多不良的因子已經被淘汰,積累下來的多是優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會退化,雜交也不會產生優勢,從而斷言搞雜交水稻沒有前途,甚至說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然而無論是科學道路上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的磨難都無法動搖袁隆平執著的夢想。他堅信實踐才是真正的權威,火熱的生命加上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

1966年,經過兩個春秋的艱苦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後,袁隆平把獲得的科學資料進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寫出首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權威雜誌《科學通訊》第4期發表。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著在國內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這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水稻育種課題的啟動,而且開創了一個劃時代的嶄新的研究領域。在隨後的30多年間,他在雜交水稻這個領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一個,他創造的雜交水稻神話一個接一個。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1999年6月,“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昭示著高科技與資本的緊密結合,將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對於科技與知識的力量,怕是鮮有人能比袁隆平有著更深切的認識了。

假設我們的超級稻大面積推廣時“1畝平均增產400斤,推廣1億畝每年就可以增產糧食400億斤,相當於目前國內一箇中等省份一年的糧食總產量。而我搞超級稻研究,只需要國家1000萬元的投資。所以科技進步產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麼,水稻畝產提高的潛力到底還有多大呢?我跟你講,潛力非常大。在理論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對地表太陽能的利用率可以達到5%。目前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為800斤左右,只相當於利用光能的12%,通過科技進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論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著畝產翻番。我們的超級稻成功並推廣後,預計可使全國水稻平均畝產增至1200~1300斤。現在我的學生們,年輕的一代的科研人員技術手段更先進了,開展分子水平的育種,效率更高。展望一下,達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時16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你說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夢,誕生於兒時那片美麗的園藝場, 然而,回眸 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誰也無法想到,他之所以會如此義無反顧的選擇以農業作為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竟只是緣於兒時感覺到的剎那間的美麗。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篇2

2021年5月22日,當從網上得知您逝世的訊息,心情無比沉痛,但我知道,您只是進入了一個夢鄉,在那裡,世界各地都種滿了雜交水稻,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您悠然地坐在稻穗底下乘涼。您的一生,始終將個人前途和國家利益緊密相連,把自己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與熱愛,結成了一粒粒飽滿的稻穗,種滿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國。

您親身經歷了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導致的嚴重糧食饑荒,躊躇滿志的您決心改變人民群眾吃不上飯的面貌,努力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抓緊培育出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實現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您紮根在田間地頭61年,一生80%的時間都在搞研究,就為了使雜交水稻實現高產。在一些人眼中,總覺得您很有錢,實際上您是一個淡泊名利之人,即使名滿天下,您心無雜念只專注於水稻研究,每月工資不過6000元,一年到頭不過二十萬。您曾說:“人,除了吃飽肚子,還需要一股子精神,只有精神豐富了,心情才能愉快,身體才能健康,事業才能做得長遠。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您拒絕了國際上很多機構的高薪工作,還把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您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用來表彰和扶掖對農業科研有貢獻的人。

搞農業科學研究不同於其他研究可以加班加點完成,農業研究需遵循植物生長的自然規律,有時候幾個月才能見到成效,且雜交水稻是世界性的難題。但你毅然選擇雜交水稻這條路,這條路註定是不平凡的,是艱辛的,是無止境的,但您不畏艱難,嘔心瀝血,60餘年來,您常腳踩淤泥、頭頂烈日,勾腰駝背整天把自己埋在稻田裡,默默堅守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苦耕耘,苦苦追求,憑著自己刻苦專研的精神,以及敏銳的直覺和大膽的創造精神,不斷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不斷跨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您曾說,您的一生中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如今水稻高產的夢想已經實現,您的雜交水稻也在印尼、巴西等地大面積種植,然而您還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堅持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不斷突破,即使90多歲高齡依舊紮根在田間地頭裡。

您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符號,用自己那小小的身軀扛起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實現“糧食安全”的重任,耗盡一生的精力只為一粒小小的稻穗,最終把自己的論文寫滿整個神州大地。90歲生日時您曾說:“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我要為祖國的繁榮做出更多貢獻”,您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直到今年年初,您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今天,我們能夠衣食無憂地享受當下美好的生活,更應該感激和銘記那些像您一樣的科學家,看到你們身上一心為民、淡泊名利,嚴於律己、不畏艱難,與時俱進、勇攀高峰等高尚情操,不斷賡續你們身上的優異品質。您放心,今天的我們無論處於任何崗位、任何時刻,都會把自己的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緊緊相連,以您為榜樣,把實現中國人民的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自己不斷勇攀高峰的動力和目標。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篇3

是誰,在田間辛勤工作;是誰,忙於工作,以實驗田為家;是誰,解救人民的飲食問題……種種疑問指向一位偉大國士——袁隆平。

望著面前熱氣騰騰的米飯,一位辛勞的身影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在田地埋頭苦幹,一次次實驗造福於民,您的功名被人傳頌,您的身影永存於人們的心中!您雖已是高齡老人,但您不辭辛勞,一直在田間穿梭,一直為人民服務;您整天潛心實驗,但您絲毫不古板,爽朗的聲音迴盪在我們的心中,您的發明成就,也成為人們暫無絕口的美食,成為了人們的福音,解決了人們的飲食問題。像這樣的偉人、國士,被所有人所讚頌。

可是,就在昨天,您卻遠離了我們,遠離了世界,遠離了您的實驗成果……當您的遺體在駛過長沙街道時,許多人追隨著您,大聲呼喊——“袁爺爺,一路走好!”話音剛落,許多人泣不成聲。

關於糧食,你們這樣說:“一粒糧食能夠拯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當記者問:“您還擔心這種現象會發生嗎?他釋然的回答:“不可能了。”說完,他鬆了一口氣。

關於工作,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國的夢。“我畢生追求的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這樣說。

5月23日,袁爺爺去世後,長沙天降暴雨,群眾冒雨為袁爺爺送行。

回過神來,面對著白米飯,我竟淚眼朦朧,懷著最高的崇敬與懷念,對袁爺爺說一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篇4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智慧財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篇5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這樣說過:“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年輕幹部如同一粒粒青春的種子,期待著自己的工作生涯逐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於是不斷提高、充實、完善自我,在精益求精中播種希望,在拼搏奮進中耕耘夢想。

有志無關身細小,一朝破土沐霞光——在力學篤行中追求久久為功。曾有人說過,一粒種子不論被風帶到多麼貧瘠的地方,它總會破土發芽,追求生命,追求陽光,沒有什麼能阻止那份頑強的毅力。年輕幹部剛剛步入職場,工作經驗不足,缺乏基層的磨鍊,各方面能力還有待提高,但也同樣期望在工作中能取得一定成績,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年輕幹部,當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學習與鍛鍊,主動為自己充電加壓,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幹事創業,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持之以恆,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扛起肩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在根植基層中永葆初心不改。樹高千尺總有根,一棵樹木能高大茂盛離不開深深紮在土壤裡的根系,扎得越深所汲取的養分就越多。年輕幹部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應該牢牢紮根基層這片沃土,深入瞭解基層、服務基層、紮根基層,始終銘記自己的根在基層,時刻牢記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多聽群眾言、說群眾話,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永遠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

拂雲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在安貧樂道中修煉過硬品格。每一顆青春的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既會接受風和日麗的滋養,也會歷經風雨交加的洗禮,只有自身足夠強大堅定才能更好地茁壯成長。年輕幹部在工作中會慢慢面臨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境,甚至有人會在紛繁複雜的誘惑中喪失鬥志、迷失自我。對此,我們當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政治立場,鑄就無懼風雨、傲然挺立的品格,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關頭經得起考驗,“直面烈炎酷暑夏,笑對霜雪與寒冬”,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篇6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您安詳地與大家告別了。有人說,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過午飯,再和大家告別。我認為,您是不想看到我們一邊餓著肚子一邊難過。因為這是您的初心——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還記得國小教科書裡記載的關於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個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時候我還很小,不懂什麼是雜交水稻,後來是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講,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後的產物,全國上下現在每頓飯能吃飽吃好,是有著袁隆平爺爺的汗水在裡面的,聽罷,深感您的偉大,難怪,米飯如此香甜。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在學校的走廊裡看過您的大幅畫像。您身著白襯衫,深蹲在稻田裡,雙手輕柔地捧著金黃飽滿的稻穗,面帶微笑又稍顯一絲莊重。後來我知道,您在考大學時就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可見,在那個一窮二白的時代您就有了這麼深遠的目光,有了這麼崇高的理想,並一直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這注定了您終將成為“國士”,終將成為“大師”。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讀過您寫給母親的那封信,深受感動。您在信中寫了很多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在我幼年時種下的!”字裡行間,我看到了您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面,如果說,您的理想是讓人們遠離飢餓,那麼母親就是助您實現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爺爺,不要覺得有所虧欠,我想您的母親一定能夠理解您是在“舍小家,為大家”,明白您是為了“中國人民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裡”這個目標在奮鬥,明白您是為了全世界的人類造福。

袁隆平爺爺,您知道嗎?我昨天看過一段關於您的視訊,深受震撼。您說到了您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產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您和您的團隊努力下,水稻畝產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這對實現我國“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具有重要意義。而中國的雜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員們的不斷努力下,已經在40多個國家成功示範,並在10多個國家大面積推廣。2019年9月29日,89歲的您獲得“共和國勳章”這一至高無上榮譽,進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級稻告別,回去後第一件事,還是下田。“年紀大沒關係,我還沒有痴呆,還可以幹下去。”您是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袁隆平爺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會好好牢記,並“以光碟為榮”。袁隆平爺爺,您的堅定理想、不辭辛苦、心有大愛、淡泊名利,我們會認真學習,積極向您看齊。袁隆平爺爺,我們會謹記您的勉勵,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不辜負時代擔當!

袁隆平爺爺,您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我知道那裡有“稻香滿溢”,那裡到處可以“禾下乘涼”,願您安息!

袁隆平的生平事蹟篇7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袁隆平院士的離世,讓無數國人悲痛、令世人哀傷,一顆耀眼的東方巨星同我們辭別,“神農”的功績永遠留在了人間,留在了千萬萬群眾的心坎。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世界第一個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他最大的功勞是讓中國人更加穩定地端穩了自己手中的飯碗,播撒了艱辛汗水和無窮智慧,收穫了精神富足和崇高品格。可以說,袁老的一生,光榮而偉大、為民而廣博,如同他熱愛的土地一樣敦厚純樸、如同他播下的種子一樣頑強堅毅。

國之大者,為國為民。溫飽問題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攻克的首關,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和目標。袁老紮根土地、埋頭苦幹、艱辛鑽研、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堅毅且挺拔、英勇而神聖、莊嚴而睿智,用勤勉的一生、辛勞的一生、創造的一生助力解決溫飽事業和民生大計,追求“禾下乘涼”夢、書寫華美篇章、綻放人生麗彩,讓“袁隆平”雕刻進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成為一道風景豐碑,也讓世人銘刻了“袁隆平”三個字的深邃含義和沉甸價值。這正是對其“俯首甘為孺子牛”一生的寫照,也是“人民群眾把他舉得高高”的最好詮釋和註解。

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是大事,是最基本的國之大者、最起碼的權利保障。袁老託舉的飯碗,是十幾億人的大飯碗,他的精神情懷和品格追求、人生理想,何其巨集遠、何其磅礴、何其偉岸,值得每個人銘記、銘刻、弘揚、傳承、賡續。英雄的步履,需要有人去續航;英雄的衣缽,需要志士去光大。袁老為公為民、不計得失、儉樸敦厚、攻堅克難、義無反顧、紮根土地的崇高品質和高尚情操,是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和寶貴營養,是每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都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長征路上,有許多如同袁老一樣的璀璨星光,交織成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斑斕星河,照耀中華民族堅毅前行、滾滾向前的光明道路。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我們這一代手中,緬懷袁老、致敬英雄、昭啟未來、奮進前途,我們要將英雄的氣概、頑強的品質、拼搏的意志、為民的情懷滋養起來和武裝起來,讓袁老的“禾下乘涼夢”延續下去,鑲嵌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史潮流,凝心聚力、滿懷壯志、昂揚挺進、乘勢而上,書寫屬於新時代的新夢想新奇蹟。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敢圓夢,得靠加油幹。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碩果累累,往往是汗水澆灌、辛勤勞作、耕耘犁耙之後,土地才給予勞動付出的報酬和恩賜。開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讓精神弘揚在新時代、把作風帶進入新徵程,像一顆種子一樣生根、發芽、破巖、茁壯,必將能夠在迎風飄揚、春風化雨中花開葉茂、繁盛似錦,到處都是一番更為活躍的創造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