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時代楷模先進事蹟範文三篇

  9月23日,國家援湖北抗疫醫療隊等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時代楷模”稱號,他們的先進事蹟感動了無數的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時代楷模先進事蹟範文三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時代楷模先進事蹟範文三篇

 

抗疫英雄群體時代楷模先進事蹟1

  上海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

  2月16日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接到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緊急通知,在前期選派7批醫療隊的基礎上,統籌全市醫療資源,選定仁濟、市一、市六、市五、市七、楊浦區中心醫院等6家醫院選派醫務人員組建了第八批援鄂醫療隊。

  2月17日上午,各醫院在接到通知的短短10小時內,積極動員、克服困難,選派了513名包含醫療、護理、管理等醫務人員組建的醫療隊,整裝待命。

  據悉,本批醫療隊於2月19日中午馳援武漢,支援雷神山醫院。

  本次仁濟醫院156人援鄂醫療隊由60名醫生、90名護士、6名行政管理及工勤人員組成。隊員年齡橫跨23至59歲,平均年齡僅為33.5歲;其中黨員75人,副高職稱以上14人。

  全體隊員上車前,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仁濟醫院副院長張繼東帶領隊員振臂高呼:“仁濟仁濟,仁心仁術;仁濟仁濟,戰疫必勝;仁濟仁濟,中國一流”,以此表達對此次戰疫行動的必勝信念,贏得了現場如雷的掌聲與歡呼,也讓來壯行的戰友們溼潤了眼眶。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共有156人,由60位醫生、90位護士和6位行政管理人員組成,涵蓋了呼吸科、急診危重病科、心內科等科室,上海市一醫院副院長劉軍擔任醫療隊領隊。

  “徹底戰勝疫情,讓所有人一個不少地回來,這是我的使命。”上海市第一人民副院長、此批市一醫療隊領隊劉軍此刻的聲音有一種戰前的興奮,“作為一支156人的 “整建制”部隊,在協調、配合、協同作戰、組織管理上,具備先天的優勢。我們定能打勝仗!”

  急診危重病科護士高霏第一時間報了名,“一直想上前線!”高霏在前幾批選派醫療隊時也曾積極報名,機緣巧合,一直未能成行,此次終於如願。

  “當年汶川大地震時,我還在上大學,學校邀請救援隊員回校講課,真的很偉大。”就此,治病救人、衝鋒陷陣的戰士形象便深埋於高霏心中。用高霏的話來說,醫護人員不光是白衣天使,更是裂縫中的陽光,馳援湖北,責無旁貸!

  還有一位受訪者請記者在刊發報道時,隱去她的姓名,她說家中父母還未同意,自己一心渴望西行。“學醫的這個時候不派用場什麼時候用。”她的想法很簡單,我們在這個位置上就該做這個位置該做的事。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出征團的行李連夜已備好。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武漢,在未來回望這段抗疫歷程,將會是一段特殊的‘武漢記憶’。”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呼吸內科主任醫師範小紅的兒子今年正值會考,她在出發前特地給兒子做了一頓糖醋排骨,這是屬於“媽媽的味道”,為的是給即將會考的兒子加油鼓勁,之後一段時間內,範小紅將缺位“母親”這一角色,舍小家為大家,投入到一線艱苦的抗疫戰鬥中。

  範小紅在呼吸系統疾病的內科診治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此次作為女性領隊,範小紅在管理方面更為細緻、柔性,即便工作再辛苦,她都會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團隊氛圍,能夠振奮士氣、鼓舞人心。

  對於市六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陳小華來說,馳援武漢不僅是緊急支援,更是一場守衛家鄉的戰役。“湖北是給予我生命的地方,我的許多朋友都在武漢生活,有些同學也參與了一線抗疫工作!我不畏懼挑戰,我渴望與昔日的同窗好友一同並肩作戰!”陳小華家裡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只有7個月大,他把家庭交給妻子,自己選擇奮戰前線。

  廣東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

  從2020年2月20日至4月9日,廣東中醫、西醫兩支醫療隊曾在雷神山醫院先後接管了包括ICU在內的病區,共收治145名患者,併成為雷神山醫院撤離的最後一支外省醫療隊,為武漢抗疫做出了極大貢獻。

  2020年1月25日,武漢市決定建造武漢雷神山醫院。2月8日,雷神山醫院火速建成交付使用,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正式接管,當天就接收了第一批病人。2月18日,醫院首例治癒患者出院。3月25日,醫院首個病區患者“清零”。 4月14日,最後四名ICU重症患者轉運到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患者全部“清零”。

  雷神山醫院運轉2個多月,累計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千餘人,康復出院1900餘人。不但保持3000餘名醫護人員及志願者“零感染”的記錄,還將患者病亡率控制在2.1%左右的低位。

  2月18日,由廣東省中醫院與深圳市中醫系統共74名醫務人組成的廣東省援助武漢雷神山醫院中醫醫療隊納入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整建制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C6病區,短短48小時組建成了符合標準的負壓病房,20下午正式收治患者,3個小時內48張病床全部收滿。到3月30日,廣東中醫醫療隊完成病區交接,共收治患者99人,其中危重症患者4人,重症患者24人,出院95人。其中,中醫治癒68人,中醫藥治療覆蓋率100%,綜合症狀改善比例達95.9%。

  經歷過“非典”洗禮的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臨危受命擔任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C6病區負責人,他用手中的銀針救治急性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讓西醫同行和患者都直嘆中醫神奇。在雷神山醫院,廣東中醫分階段治療方案、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打出“組合拳”,針藥並用,身心同治,對危重症患者立足中西醫協同治療,發揮出1+1>2最大效果。

  3月12日起,廣東援助湖北第二十二批醫療隊進駐武漢雷神山醫院,接管了其中一個ICU病區,成為堅守在武漢的最後一支廣東醫療隊。4月9日,廣東援助湖北第二十二批醫療隊完成救治任務,將病區交接給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這支廣東醫療隊在雷神山ICU管理28張病床,其中,獨立整建制管理一區14張床,和中南醫院混編管理二區14張床。累計管理46個病人,累計出院20人,轉出普通病區7人。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兼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曾受訪表示,雷神山醫院的清零和關閉,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目前這一階段取得勝利的重要節點。他介紹,雷神山醫院收治的病人中重症接近45%,死亡率約2.3%,重症患者死亡率約4.3%,放在全球都是很好的醫學救治成績。其中,由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餘納帶領的一支廣東醫療隊在雷神山醫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且堅守到最後,成為雷神山醫院撤離的最後一支外省醫療隊,表現非常優秀。

  23日當天,雷神山醫院C6病區護士長、廣東省中醫院血液科護士長陳二輝恰好迎來了自己第二個孩子的誕生,對於這位遠離孕妻奮戰一線的中醫護理人來說,這是“雙喜臨門”的一天,“榮譽屬於廣東援雷神山醫療隊每一位隊員,這是大家共同奮鬥努力的結果,特別開心能夠得到國家的肯定。以後我們將繼續發揚雷神山精神,堅守好我們的崗位,努力履行醫務人員應盡的職責。”陳二輝說。

抗疫英雄群體時代楷模先進事蹟2

  1月6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的院週會上,醫務處向全院職工通報關於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重申了診斷要點和防控要點,啟動了院內三級傳染病防控體系。1月21日,醫院召開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會,院領導班子出席,趙院長強調,儘快建立協和防控八大體系,成立協和專家組,出臺協和診療和防護方案,開展臨床與基礎研究,“不惜一切代價,做好一線醫務人員防護,確保零感染的總目標”。截至目前,醫院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推進,面向公眾關切及時釋出權威資訊,派遣精兵強將馳援武漢……經歷非典洗禮、出色完成抗擊非典任務的協和人,再一次以職業的敏感性、學術的前瞻性、行業的引領性,走在了全國醫療衛生戰線的前列。

  覆盤時間線:未雨綢繆、穩紮穩打

  趙玉沛院長強調指出:“要嚴格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的‘乙類傳染病、甲類防控’原則,制定出分層級、標準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預案,完善多部門聯防聯控,推動建立流程科學、反應快速的傳染病防控‘協和體系’,最大限度地避免院內交叉感染,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及全院職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1月6日

  協和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警覺始於1月初。“截至1月5日8時,武漢符合報告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無死亡病例,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這是醫務處於6日向全院通報的武漢疫情情況。儘管如此,敏銳的協和人依然在第一時間就做好了全員培訓、重申傳染病防控要點、啟動院內三級防控體系等預防性措施。

  1月21日(臘月二十七)

  當大多數人都在打點行裝準備回家過年的時候,醫院緊急叫停了多個臨床科室及部門的離京計劃,並於8:30召開院級疫情防控部署會。院領導班子成員在聽取與會科處室負責人的彙報後,就醫院下一步“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做了整體部署。趙玉沛院長強調指出,一要加強統一指揮,二要建立協和標準的檢驗體系,三要人員保障到位,四要明確集中隔離治療原則,五要抓好物資供應,六要加強宣傳培訓,七要做好戰時動員,確保各方平安。這一會議是在習近平總書記1月20日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後的第一時間召開的,為醫院落實中央要求,部署院內疫情防控工作確定了總基調。

  1月21日下午

  1月21日下午,為避免發熱病人過於集中導致交叉感染,醫院發熱門診旁的腸道門診緊急調整為發熱患者第二診療區域。感染內科實驗室與檢驗科聯合制訂“新冠病例的協和檢驗認定標準”,將核酸檢查報告時間縮短至4小時內。同時採用雙實驗室雙陽性確診病例的模式,保證了檢驗結果準確性。這一標準後來被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採納,同意在北京協和醫院開展院核心酸檢測診斷試點工作。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

  為保障節假日期間應急醫務人員儲備,醫院黨委通過總支發起志願報名活動,18個小時就收到了3306名醫務人員的志願報名,許多人為此退掉離京機票、火車票,有的人主動提前返京,為醫院開展防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人員保障。

  1月24日(除夕)

  除夕當日,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多部門聯防聯控工作例會模式啟動,每天上午9點,院領導傳達北京市最新防控資訊和要求,聽取各工作組彙報,現場解決各類問題,明確下一步工作安排,確保醫院發出的每一條指令,都能以最快速度傳遞到醫院的每一個角落。

  1月25日(大年七年級)

  大年七年級,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晚8點醫院接到國家衛生健康委緊急任務,要選派21名醫務人員即日馳援武漢。短短3小時,從3306名志願報名者中精挑細選精兵強將,黨員優先,有非典一線經驗者優先,在韓丁副院長的帶領下,如今已經在武漢防疫一線緊鑼密鼓地開展臨床工作。

  1月27日(大年九年級)

  醫院再次強調建立完善的協和新型冠狀病毒防控體系及標準操作流程,分為院感防控、醫療、護理、標本轉運、人員管控、宣傳培訓、後勤物資保障、科研八個部分。要求每一級負責人都要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動態調整工作方案,橫到邊、豎到底,確保院區防控體系無死角。

  至此,武漢、北京協和醫院本部兩地作戰,協和人以極大的熱情、高昂的鬥志、專業的態度、科學的管理,全情投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戰役中,各項工作忙碌緊張、有序高效地開展,診療與轉運流程不斷優化,醫務人員零感染!正如同趙玉沛院長所說,“協和人和平時期是白衣天使,突發事件時是白衣戰士”,以國之名,不辱使命!

  制訂“協和體系”:凝聚智慧,引領示範

  趙玉沛院長、張抒揚書記強調,“應集中協和專家資源和豐富臨床經驗,儘快制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診療的協和體系”。

  經過數日刻苦攻關,經感染內科、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內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檢驗科、放射科、藥劑科、麻醉科手術室等近30位專家多次討論,反覆修改,於1月25日形成《北京協和醫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建議方案(V2.0)》,報國家衛生健康委同意後釋出,被廣大醫務人員稱為“北京方案”。

  “北京方案”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在知乎一篇熱帖中這樣寫道,“‘北京方案’一開頭就提示醫務人員的防護,包括接診醫護的准入、隔離和防護要求以及2019-nCoV密切接觸後醫護人員的隔離觀察”。作者還由衷稱讚道,“無論對於患者的治療還是對於一線醫護人員的保護,北京協和醫院總能給我們很強的信心。”這條評論點贊超過2900次,代表了業內對“北京方案”的認可。

  1月25日,醫院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製作的“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及個人防護現場視訊”正式釋出。醫院接到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任務,立即組織急診科、感染內科等醫務人員參與培訓視訊拍攝,僅僅一天時間,就完成了拍攝、剪輯及後期製作任務,經多位院感專家共同稽核通過後報國家衛生健康委,為各大醫院做好醫護人員防護、築牢第一道防線提供權威、規範、科學的防護指導。

  醫院還先後發表了多篇權威科普文章,迴應公眾關切。《新型冠狀病毒預防要點》《輕症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以及密切接觸人員如何進行自我防護》《特殊時期如何產檢》,一系列由協和專家親自撰寫的科普文章實用、科學、權威,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

  聚焦臨床一線:無畏無懼,眾志成城

  張抒揚書記說,“協和始終在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衝鋒在前,這次也不例外。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在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協和人從不畏懼,勇挑重擔,在祖國版圖上書寫著醫者大愛的傳奇。

  1月18日,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杜斌教授作為協和馳援武漢第一人,以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組員的身份在武漢調研指導疫情情況,簡單的返京彙報工作後立即“逆行”重返武漢,一頭扎進臨床救治一線,除夕春節都是在武漢的病房中度過。

  1月21日起,協和發熱門診升級。急診科朱華棟主任、呼吸內科王孟昭主任為醫院疫情防控臨床一線指揮,帶領一線人員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的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急診科雙線作戰,既要管好發熱門診、及時送檢、轉運病人,還要全力救治常規危重急診患者。在過去的這些日子裡,急診科核心組24小時在院,往往一夜過去,工作群裡就翻過數十條資訊……他們通宵達旦的工作,為醫院築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堤壩。

  呼吸內科、感染內科作為本次新型肺炎疫情防治重點科室,春節期間取消休假,全員待命,積極請戰。他們迅速梳理相關流程,討論應對方案,倡導科普宣教,消除恐慌情緒。重症醫學科自發向醫院提交了一份聯名請願書,志願加入前線抗擊疫情工作,隆雲主任說,“做先鋒,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在新病房建成不到6小時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於1月28日晚21點正式收治患者12名。他們還在領隊韓丁副院長的帶領下建立起各醫療隊每日例會制度,包括分隊長工作例會及各組內例會制度,報請成立國家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及黨支部……共產黨員、醫療隊員、來自呼吸科的趙靜醫師在工作日誌中寫道,“我不去想前面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只要遠方呼喚我,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做好後勤保障:把一切力量擰成一股繩

  趙玉沛院長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不惜一切代價,做好一線醫務人員防護,確保零感染”。這不僅是對協和人的愛護和承諾,更代表了醫療國家級隊打好防疫阻擊戰的堅定決心。

  為了加強統一指揮,開展聯防聯控,醫院指定醫務處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總牽頭部門,全面負責醫院各相關部門的協調和醫療資源的排程。為了協調各方工作,醫務處潘慧處長直接在辦公室裡架起行軍床,三天三夜沒回家,送完醫療隊後坐在車上“秒睡”,手機掉在地上也不自知。

  另一個“指揮台”設在了黨辦&院辦。紅標頭檔案每天雪片似的飛來,各項指令都要從這裡發出,還要每日清零各項報表和工作動態。黨辦&院辦工作人員紛紛提前返京,毫無怨言地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工作中。

  協和擁有一支優秀的護理隊伍。護理部迅速成立防疫工作組,增派人手支援發熱門診,增設“專職監督崗”指導工作人員穿脫防護服,組織病房護士全員培訓,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宣教。前方的李奇護士長是援鄂抗疫醫療隊的“大管家”,後方的吳欣娟主任、郭娜副主任就是“大內總管”,關心醫療隊員們的生活和工作,一件衣服、一雙鞋子,事無鉅細,讓前方的白衣戰士沒有了後顧之憂!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全民口罩”時期挑戰著每一所醫院的物資儲備,協和也不例外。器材處很早就啟動了全院醫療物資的“戰時管理”,將口罩、洗手液、防護服等納入應急物資,進行統一調配、統一申領和統一管理。

  門診部採取區域化管理原則,全面負責門診區域工作人員自我防護要點提示,消毒隔離、疫期門診流量調控與秩序管理、門診發熱患者分流轉診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

  趙玉沛院長、張抒揚書記關心一線職工,特委託工會、黨辦、內科黨總支、宣傳處開展除夕慰問活動。七年級,工會又代表院領導到杜斌家中慰問,送去協和大家庭的溫暖。在工會、黨辦&院辦、開發公司、後勤保障處的支援下,在老五樓設一線人員休息室,為大家配備健身設施,準備茶點食品,讓一線員工每天都能享受到熱心企業贈送的茶點和咖啡。中醫科還代煎袋裝中藥預防湯劑,心理醫學科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心理減壓疏導電話“5166”,保障醫護人員以最佳狀態迎戰“新冠”疫情。

  一線人員的需要,必須滿足!在趙院長、張書記的親自關心下,醫院成立後勤保障聯絡組。為了讓前線人員吃好喝好,飲食中心向發熱門診、老五樓休息室、檢驗科、感染科實驗室提供隨叫隨到的點餐服務;怕大家吃膩了不喜歡,每天換不同的廚師長提供餐食,讓大家能夠以飽滿的精神和愉悅的心情重返崗位。

  26日,醫院派出21名精兵強將馳援武漢,協和戰士在前線,醫院就是他們的堅強後盾。趙玉沛院長深夜關心準備情況,親自核審物資清單。黨辦&院辦、醫務處、護理部、器材處、開發公司、工會、藥劑科、人力資源處、後勤保障處等通宵打點行裝,醫療物資、生活用品和藥品一夜之間裝滿了整整53個大箱子,體現了非凡的“協和速度”,更體現了全院職工對醫療隊員們的關心、關愛。

  協和人有信心,在北京協和醫院建立起的科學防控體系,一定能夠向世界作出響亮的回答——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英雄群體時代楷模先進事蹟3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尖刀連”

  在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阻擊戰中,在決勝之地湖北武漢,有一支醫護人員組成的“尖刀連”。在疫情最嚴重的階段,主動請纓,決戰在“重症高地”,以“關口前移+多學科合作+精細化管理”的科學救治模式,為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療提供專科臨床支援,並與來自全國的40支援鄂醫療隊、5000餘名精兵強將並肩戰疫,與時間賽跑,同死神較量,為生命護航。

  這支“尖刀連”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武漢同濟醫院。日前,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時代楷模”稱號,他們便是其中之一。

  插管小分隊:“我們不上,誰上?”

  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肺部嚴重病變、呼吸困難的情況,需要通氣治療。在無創呼吸機不能滿足患者病情需要時,氣管插管就成為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但氣管插管工作是一項高危工作,當麻醉醫生在患者口鼻附近進行近距離插管操作時,患者的呼吸道會噴射出大量的病毒氣溶膠,被感染的風險極大。“單兵作戰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團結起來力量更大。”插管隊隊長、同濟醫院麻醉科醫療副主任兼任黨支部書記萬里告訴記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支特殊的隊伍緊急成立,被醫院同事稱為“插管敢死隊”。

  “面對疫情,麻醉科醫生就是在刀尖上和病毒跳‘貼面舞’。我們不上,誰上?”回憶當初的選擇,萬里用了這樣一段比喻。

  2月11日,患者程春生入院6天后,病情持續加重,2月17日轉入ICU病房。插管小分隊為其緊急實施了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

  緊急的氣管插管風險極高,特別是對於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因為病情重、體質差,往往無法耐受長時間缺氧和血壓、心率的劇烈波動。因此,統一標配的視訊喉鏡,成為插管“敢死隊”的戰鬥利器,在整個救治過程中,確保了插管手術的“零失誤”。

  面對風險,萬里坦言“說不怕是假的。特別是在當時武漢醫務人員也被感染的情況下。”萬里的妻子也是一名醫護人員,夫妻倆都奮戰在抗疫一線。那段時間,萬里的母親天天在家裡守著電視機、時刻關注新聞動態,所有擔心只能化作默默的關注。幸運的是,因為防護得力,萬里負責的團隊沒有一名醫護人員被感染。

  防“暴”精英:用盡全力放手一搏

  新冠病毒不僅攻擊患者的肺部,還會誘發炎症風暴,從而攻擊心肌細胞,引起“暴發性心肌炎”,導致猝死。為此,同濟醫院護心小分隊化身防“暴”精英,針對患者有可能出現的急性心衰、心梗、暴發性心肌炎等危急情況積極給予提前干預。

  2月5日,同濟醫院急診與重症醫學科主任李樹生接管了中法新城院區的一個ICU病區。42歲的患者劉先生,當時已持續發燒9天、乾咳、胸悶、呼吸困難,同時還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病,危在旦夕。李樹生當即決定:“用一切可以用的治療方法,必須搏一把,上ECMO!”。藉助ECMO,給醫生贏得了更多的治療時間。經過漫長的治療,3月10日,劉先生順利脫下ECMO,接著又脫掉了呼吸機。他也成為湖北省當時成功脫離ECMO的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

  劉先生成功的救治讓同濟醫院重症救治團隊提出關口前移的救治理念。人是一個整體,在對抗新冠病毒時,患者心臟和肺部是需要同時戰鬥的,只有保護好心臟,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對抗肺部感染。

  對於新冠肺炎,“護心隊”隊員、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寧比很多人感受更為深刻。因為,他也曾是一位患者。

  除夕前三天,周寧在工作期間不幸感染,居家隔離期間,他在網上發表了上萬字的“自愈”日記,大大提升了公眾對新冠病毒的認識,緩解了公眾恐慌。

  隔離期滿,周寧第一時間奔赴一線,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組建“護心小分隊”。

  “ECMO不是用來續命的,而是用來救命的。”2月19日,周寧和同為護心小分隊隊員的汪璐芸醫生(同濟醫院心內科醫生)給50歲的重症患者程春生實施了ECMO手術。

  通過血液淨化治療,程春生的炎症因子沒有再增加,治療效果不錯。每天晚上,這支小分隊都要開會覆盤當天的情況。比如接管了多少名患者、流程如何優化等。周寧說,唯有通過及時總結治療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才能把實踐中的好方法與其他醫護人員分享,提高患者的治癒率。

  重症救治團隊:ICU患者都是“守”出來的

  “最難的不是技術層面,而是心理壓力。ECMO一分鐘兩三千轉速,一旦操作不嚴密,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護士長熊傑如是說。

  作為ICU護理團隊的成員,熊傑一組共7人,4小時輪流值守ECMO病人,需要每小時測定凝血時間、機器流量並觀察轉數,幾乎一刻都不能鬆懈。“機器一報警,我都會渾身一哆嗦,生怕出了什麼事。”熊傑說。

  從1月27日所在院區開始接收患者,到6月5日病區關閉,她一直堅守在一線。作為一名“老兵”,從業30多年來,她接觸的病患難以計數,但這次面對的情況卻和以往不一樣。她所在的病區,收治的患者都是“重中之重”。不少患者在上ECMO的同時,還需進行血液透析。患者每做一次連續血液淨化的時間是8至10小時,需要兩位護士輪班守在旁邊,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每小時需要檢測的資料達數十種之多。“其病情一點一滴的進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靠護士們一分一秒守出來的。”

  除此之外,大家還要面對的是病人的心理問題。熊傑碰到過一位重症患者,在清醒後一直不吃不喝,也不願意輸液。熊傑有次在上班的路上經過一個花壇,發現一朵小野花。於是她開始每天拍攝這朵小花的生長過程,從含苞待放到完全綻開,並將照片發給這位患者,花開之時,她摘下了花朵將其帶到了病人的床邊。“患者當時就哭了,表示一定會配合治療。這讓我覺得自己每一點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說。

  通過多學科聯合,一個個小分隊組成的“尖刀連”分工合作,又齊心協力、聚絲為繩,醫院攻下重症救治一個又一個難關,挽回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如今,同濟醫院已恢復正常醫療秩序。經歷過這場戰疫的洗禮,見證過生命的奇蹟,他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