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人民教師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人民教師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人民教師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我喜歡與山相擁,輕嗅山的味道,感受他的胸懷和氣質;
喜歡與水散步,執子攜手,傾聽她的語言,感受她的柔情與奔放。我登過不少山,涉過不少水,五嶽獨尊之泰山,咆哮奔騰之黃河,都曾踏餘足下,攬於胸中。然而,卻從沒有這樣深深地愛過一座山—---大亮山,因為,這座山上深深刻上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和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錚錚誓言,如今,它又有了一個可以觸動到我們內心最柔軟處的親切的名字:善洲林場。

1988年4月,任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即將退休,與家人商量想回家鄉為群眾再做些實事。家人勸他說“你都退休了,還能做什麼?”善洲書記堅定地說:“雖然我的職務退休,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要接著幫群眾辦”。省委找他談話,讓他退休後搬到昆明居住,還可以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一段時間,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正是憑著這種堅定的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懷著對故土的眷戀和對群眾的熱愛,楊善洲在退休後的第三天就說服家人,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家 鄉施甸縣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這一干就是20多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那些年裡我們的書記和林場職工一樣,起早貪黑,上山挖塘種樹,吃的是一個鍋子裡的飯,住的是一樣的油毛氈窩棚。他樸實得和農民兄弟一般模樣,拿起鋤頭幹粗活,甚至還趕著馬提著籮筐到街上撿人家吃剩的桃核來林場育苗,而今林場鬱鬱蔥蔥的枝葉散發著無限生機。聽吧,松濤陣陣,密密實實地,書記啊,那是敬您愛您的人民,在柔軟的風中為您熱情如火地高歌,這歌聲早已化做不朽的樂章,響徹蒼穹。走在那鋪滿松針的小路上,我的心注滿了感動、敬畏,我Ji動的噙著淚水,彷彿我已幻作,這不朽樂章中的一串和音。我眼前彷彿又再現您佝僂著腰身為我們播下一小片希望的綠蔭,書記啊,我彷彿看見,您每走一步,路上就留下一朵花呢。

有一種奉獻,叫不計個人得失,且微小而又悲壯!有一種感動,總是在剎那間悄然襲上心頭,讓我的心悸動而潮溼。感恩之心,於無聲處綻放!

一位領導幹部退休放著安樂生活不去享受,來山溝裡找苦吃。陰冷潮溼的窩棚,他住的時間最長;
披荊斬棘植樹造林,他總是苦幹在前。這位老地委書記為什麼一定要在這窮山溝度晚年,吃這樣的苦?他的回答很簡單:自己常常有一種欠債感,很想為人民多做點事。他廉潔自律,品格高尚。林場裡的應酬花的是自己的錢,出差常常不報銷出差費,還自費買苗木給場裡。這種操守,是一貫的。敬愛的善洲書記60年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把黨和群眾 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身為地委書記,他“當權”多年沒有為小山窩裡渾身塵土的妻子兒女們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本本,也沒有給家裡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對家裡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窩,睡處有個“窩”就行。1980年,老伴曾給楊善洲捎信來說:家裡老小擠住著的一間草房,已經漏雨了,能不能湊點錢把這房子修一修。他勉強湊了600多元寄回家,囑咐老伴說:這幾個錢不夠修房子用,你就買幾個盆盆罐罐,哪裡漏放在哪裡,先湊合著住一下吧!話雖這麼說,他總覺得自己工作了大半輩子,卻沒給家裡搭建起一個放心睡下的“窩”,確實內心有愧呀。但是,為了自己為老百姓做實事的堅定信念和鑄就綠色王國的夢想,他已無法顧及這許多了。

“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回家又鑽山溝溝……”如今,在他的名字又一次傳遍雲嶺、感動神州的時候,他卻走了。

生命的每一天,我的心都被老書記的事蹟感動著,他的故事比他的樹還要多,他用對黨的事業的強烈責任心和無言的忠誠,實踐 著他的人生價值,也許,他的名字與名族的脊樑、社會的中堅、時代的中流砥柱毫無關係,他只是用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這是一個令人自豪的稱號,它的意義是奉獻,它的內涵是忠誠,它的感受是溫暖,他的光輝是永恆。

此刻,我想,對我們廣大黨員來說,書記該是盞燈光微弱卻溫暖的橋燈吧,橋上的燈 ,守著橋 ,為橋亮著 ,把橋照亮了, 還不停息, 把橋下的水也照亮 ,讓橋以水為鏡 ,日夜注意服務的形象,日夜注意自己共產黨員的形象。

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歷史將不斷證明,崇高、無私、忠誠的共產黨員精神會穿越時空,不停地迴響在中華大地。

敬愛的書記啊,我們幸福,因為您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