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8篇

為了讓思想彙報更加的有效,我們必定要確保其字句精準,認真寫好一份思想彙報,從而得到大家對自己的刮目相看,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8篇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篇1

敬愛的黨組織:

到現在為止,就是對我們國家沒有精確的戰略定位,國家戰略有些模糊。結果,各種所謂的“戰略”層出不窮。

20xx年喊得最響的不是“一帶一路”,是什麼呢?是中國要成為海洋大國,要推出中國的海洋發展戰略。你要什麼樣的海洋發展戰略?有人說要突破三條島鏈,走出去,走向太平洋。到太平洋去幹什麼?我們想過嗎?想透了嗎?如果沒想透,就不宜提出那些遠水不解近渴的極度燒錢又不見成果的戰略。

我們更需要的是陸軍的遠征能力

現在提出“一帶一路”,我們突然發現,我們更需要的是陸軍的遠征能力。

那今天我們的陸軍究竟如何?中國人關起門來認為中國陸軍天下第一。英國人蒙哥馬利說,誰要在陸上跟中國的陸軍交手,誰就是傻瓜。而美國人由抗美援朝戰爭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人絕對不能容忍美國大兵的軍靴踏到中國的陸地上。這都沒問題,中國陸軍以它現有的能力保家衛國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是一旦面對“一帶一路”,中國陸軍擔負的任務就不是保家衛國,這就需要你具備在沿途展示陸上遠征的能力。因為光是陸上,能夠數出來的就有22個國家。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劍到履到。不是去侵略別人,而是要有能力跨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國家利益。

最後一點,就是如何有側重地發展軍事力量的問題。如果我們明確了以“一帶”為主攻方向,那就不僅僅是要努力發展海軍的問題。海軍當然要根據國家的需求去發展,而現在凸現的問題,恰恰是如何加強陸軍的遠征能力。

中國100多萬陸軍,保家守土沒有問題,跨出國門去作戰有沒有問題?我們現在陸軍的發展方向正確嗎?合理嗎?當現在全世界都開始放棄重型坦克的時候,我們卻還在以剛剛生產出來的重型坦克為榮,這些東西將來準備用在什麼地區作戰?在整個“一帶”這條路上,重型坦克根本沒有施展餘地。

前蘇聯的重型坦克在阿富汗讓游擊隊隨便敲,為什麼?在所有的山溝溝裡,你還能往哪走?坦克又不能飛,最後人家拿火箭筒瞄準一輛就是一輛,全部給你幹掉。

中國陸軍必須飛起來

所以說,陸軍的作戰能力必須重新提升,就是加強它的遠端投送能力和遠端打擊能力。這方面,筆者覺得我們遠遠沒有認識到,更不可能做到。

如果陸軍沒有能力走出國門,將來在這“一帶”上,任何一個國家發生了內亂或戰爭,需要中國的支援,而且更需要我們出手保護自己在沿途的設施和利益時,陸軍能走得出去、派得上用場嗎?這是我們今天必須思考的問題。

那麼,陸軍要怎麼辦?筆者認為中國陸軍必須飛起來,必須實現陸軍航空化,這意味著整個中國陸軍的一場革命。

今天,當我們談軍隊編制體制改革的時候,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國家的戰略,也不知道國家的需求,關起門來搞改革,你會改革出一支什麼樣的軍隊來?這支軍隊和國家利益有什麼關係?

豈能僅僅比照美軍的葫蘆畫自己的瓢?

如果你不從國家利益和需求出發,僅僅比照美軍的葫蘆畫自己的瓢,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是怎樣一支軍隊,可是國家不需要這樣一支軍隊,而是需要一支與國家的發展需求相匹配的軍隊,那時你怎麼辦?

所以說,不瞭解國家的需求是什麼,不知道國家的利益在哪裡,就關起門來搞改革,這將會改出一支什麼樣的軍隊?筆者認為,“一帶一路”就是國家利益和需求對中國軍隊改革的一個巨大牽引。國家正是通過“一帶一路”的戰略設計,確定了對軍隊的戰略需求。

結論:中國必須有一支更強大的陸軍,以及一支能與之聯合作戰、協同行動的海軍和空軍,一支能夠跨出國門遠征的陸軍、海軍和空軍,組成在千里萬里之外仍然有足夠的保障和戰鬥能力的遠征軍,我們才可能使“一帶一路”真正在安全上獲得可靠的保障,從而確保這一巨集偉目標的最終實現。

此致

敬禮!

述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篇2

敬愛的黨組織: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世界的大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之所以能引起相關國家的強烈興趣,關鍵在於它為世界各國開闢了合作新路,努力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助推中國夢的實現,還將助力沿線國家實現現代化,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幷蓄的文明交流,構建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從而形成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佈局和總路徑。這一重要思想理念植根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契合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順應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潮流,成為中國引領國際關係發展的一面鮮明旗幟,也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基本思想理念。俄羅斯《導報》曾刊文指出,“一帶一路”構想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與其說是路,更像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範疇——道”。“一帶一路”之道就是去探尋中國夢與世界各國夢想的融通、中國智慧與世界智慧的結合。這種中國智慧,突出體現在“三可原則”上。

可分享:合作共贏

古人云:“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更彰顯了中國“達則兼濟天下”的大國擔當,展現了人類社會合作共贏的美好前景。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歐亞非大陸各種古老文明迎來了共同復興的曙光,世界各國也增加了共贏發展的可能。在“一帶一路”建設視域中,探索中華文明與歐亞非大陸其他古老文明如何實現共同復興之道是重大命題。為此,我們需要啟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將開展先進適用、有利於就業、綠色環保的產能合作,支援其工業化程序,讓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實現人類永續發展,各種文明、各種發展模式相得益彰、美美與共,開創中華文明與歐亞非其他古老文明共同復興的美好前景。“一帶一路”建設將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持久和平,實現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共同發展。

習近平同志對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有過深刻闡述:“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共贏而不是零和,才是人類社會和平、進步、發展的永恆主題”。不同於對抗、零和那種陳舊思維,“一帶一路”建設倡導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建設與霸權主義主導下的所謂“合作”有著本質區別:前者具有公正性,而後者具有不公正性;前者具有平等性,而後者具有歧視性;前者具有包容性,而後者具有排他性;前者具有非對抗性,而後者具有對抗性;前者具有和諧性,而後者具有衝突性;前者具有持續性、長久性,而後者是暫時的、不可持續的。“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正生動展現著合作共贏這一基本理念。以“一帶一路”沿線的阿拉伯國家為例。當前,阿拉伯國家正在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致力於推進工業化程序,大力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促進地區和平穩定。歐美的工業化完成較早,其經驗的借鑑意義不大;而中國的工業化經驗很鮮活,與阿拉伯國家合作潛力巨大。因此,中國提出的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得到阿拉伯國家的積極響應,展現了合作共贏的美好前景。

合作共贏更體現在中國的國際與地區合作理念上。兼收幷蓄、融會貫通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兩容”“兩分”“一抓”思路,正在發揚光大這一優良傳統。所謂“兩容”,一是與當地已有合作架構的相容,儘量不另起爐灶;二是與域外力量的包容,並不排擠俄美歐日等域外國家。所謂“兩分”,就是分好工、分好責,不能全包。所謂“一抓”,就是抓住絲綢之路終點站歐洲,推動中歐之間的合作,共同致力於“五通”。“一帶一路”建設要以中國的發展帶動沿線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這其實是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國智慧轉化為新多邊主義的世界智慧,是將雙贏、多贏上升到全方位開放的共贏主義,從而實現人類社會公平發展、和平發展、包容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包容均衡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英語裡也有類似的話:“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由此可見中西方思維的相通性。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會“捕魚”卻“無魚可捕”,人類社會正面臨可持續發展問題。“一帶一路”建設為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

從文明角度看,世界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常常伴隨著“文明的代差”。鴉片戰爭後,中國的農業文明不得不屈服於西方的工業文明,西方國家出於對“文明的代差”所產生的“文明紅利”的爭奪,不斷入侵瓜分中國。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文明的代差”逐漸消失,制度的競爭開始在第二層面演繹國際關係執行的規律,並直接考驗文明的創新與韌性。經過100多年和西方的碰撞,現在中國和西方在很多方面已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面臨的很多問題是一樣或類似的,如可持續發展問題、生態環境問題等。過去是西方著眼於解決“西方的問題”,中國著眼於解決“中國的問題”。現在各國都面對一些共同的問題尤其是可持續發展問題,都在為此進行改革,整個世界處在改革變動之中,或者說處於“全球大覺醒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中國不僅要探討中華民族如何實現偉大復興,而且要探討中華民族如何“為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

“一帶一路”建設從人類重大共同關切入手,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共同願望。當前,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已從生產力層面拓展為三個層面的基本涵義:器物層面,要實現資源與環境可持續;制度層面,要實現國內、國際制度可持續;精神層面,要實現生產生活理念可持續。一句話,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生活、可持續思維的三位一體,是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新內涵。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是包容,要努力實現先發國家與後發國家平等、大國與小國平等、代際平等,改變西方國家不包容他者的現狀。正如《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指出的,“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開放、包容、均衡、普惠,這是對可持續發展內涵的深刻揭示。

通過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以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理念豐富人類可持續發展觀,這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使命,也是當今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體現。中國道路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創舉”和“中國對世界的歷史性貢獻”,在應對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方面與其他國家有相同之處,而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有助於中國開創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文明新正規化。這是“一帶一路”建設在理論與實踐上的重大意義。以亞投行為例,它不僅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也是由發展中國家倡議成立而吸收發達國家加入的高標準的國際金融機構,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據測算,在20xx—202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高達8萬億美元,年均投資約需7000多億美元,而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為100億—2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立亞投行,動員更多資金支援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將為亞洲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也有利於形成周邊國家與中國經濟的良性互動。與此同時,亞投行還服務於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亞投行57個成員國以發展中成員國為主體,同時包括一批發達成員國。這一獨特優勢使其能夠成為推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橋樑與紐帶,推動世界實現均衡發展。概言之,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共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文明共同復興的必然要求。“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希望,承載著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可走進:落地生根

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重要思想。而“五通”的主要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讓企業“走出去”而且是要企業“走進去”,同沿線國家的發展需求相結合,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有的國家需要基礎設施,有的國家需要貸款,有的國家需要教育,我們提供的應該是這些國家需要的。“走進去”的過程是共商的過程,是共建的過程,更是共享的過程。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同時,相關服務也要“走進去”,適應當地的民俗、宗教,用當地人所希望的形式“走進去”。這就要求企業經營注重差異化原則:產品、服務、理念體現不同地區人們的個性,尊重當地的習俗。

“一帶一路”建設是在21世紀播灑中國合作共贏的理念,引導企業往全球分工體系中最有潛力的市場走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開創經濟全球化新模式,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當然,“一帶一路”建設要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既要考慮機遇也要考慮風險,包括政治風險、安全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道德風險等,而化解風險需要人才。“一帶一路”建設是百年大計,需要大量人才,不僅需要國內人才,還需要沿線國家的人才,需要在沿線國家合作辦學、培養人才。只有以大量人才包括沿線國家人才作為保障,“一帶一路”建設才能真正“走進去”,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這方面,海外孔子學院、華人華僑商會可扮演孵化器、橋樑紐帶作用。“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充分發揮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橋樑紐帶作用”,最終“構建官民並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一帶一路”建設要真正“走進去”,需要發揮好這種橋樑紐帶作用。李光耀曾對比說,中國還在13億人口當中選人才,美國是在全球70億人口當中選人才。建設“一帶一路”,我們要從44億沿線國家人口中選人才,匯聚“一帶一路”地區之智慧,匯聚世界之智慧。

“一帶一路”建設面對的是轉變了的時空。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從睜眼看世界、融入主流世界、向世界開放,到今天世界向我們開放,中國正在以全新的姿態走向世界。這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時空的轉變要求我們告別西方邏輯,揭示“一帶一路”建設自身的邏輯,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篇3

敬愛的黨組織:

對於世界來說,古“絲綢之路”是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紐帶,而對於中國來說,“一帶一路”則是中國戰略發展下的大國復興之路。它不僅是古代中國絲綢之路的復興,也代表著新的時代內涵和戰略意義。這些戰略意義囊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等等。而這些意義,綜合來講只有兩點,一點是解決中國自身面臨的問題;另一點則是逐步構建由中國主導的世界,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經濟發展當下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產能過剩。由此衍生出來的問題又包括:環境問題、產業轉型問題等。我們必須承認,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相當比例是由房地產帶動,這就使得鋼鐵、水泥等工業原料企業發展迅速。隨著這一行業的飽和,鋼鐵、水泥等出現了嚴重的過剩,有資料顯示鋼鐵的毛利僅夠買一隻茶葉蛋。事實上,類似鋼鐵、水泥企業的其他製造業難以發展情況亦不在少數。大多數企業利潤表處於虧損狀態,卻依然垂死掙扎,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呈現出膠著僵化狀態。與此同時,外資製造業也開始逐步逃離北上廣地帶,向東南亞國家撤退。而中國也迫切將過剩產能轉移到基礎設不完善的中亞和東南亞地區,一方面開拓了海外市場,另一方面“世界工廠”的位置也開始逐步轉移。

其次,中國雖然進行了西部大開發,但是十多年下來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西部基礎設施依舊薄弱。對此,“一帶一路”在推動西部建設的同時,也可以使得一些沿線國家也能從中獲得建設收益。此外,中國的外匯儲備佔據世界首位,卻並未將外匯發揮到應有作用。外匯除了兌換外,無法在國內使用,因此只有將它投到海外市場才能發揮外匯的真正價值。倘若不作投資,那麼外匯將隨時會面臨貶值的風險,遇到外匯來源國進行匯率調整,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將秉承絲路精神,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將以政策溝通為重要保障。我們將本著求同存異理念,積極推動沿線各國構建多層面的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協商研究確定有利於深化區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帶一路雙多邊合作機制,推動共同編制合作規劃或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約數.

一帶一路建設將以設施聯通為優先領域。我們將在尊重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推動沿線各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對接,共同推進交通、能源、資訊等國際骨幹通道建設,突出抓好區域間互聯互通,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提升通達水平,努力為沿線各國合作交往提供多元優質、便捷暢通、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路。

“一帶一路”在解決中國自身問題同時,還涉及到自身戰略考慮帶動區域性經濟發展。顯然要實現“中國夢”,僅靠口號無法滿足,重要的還是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發展。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篇4

敬愛的黨組織:

兩年多前,中國領導人首次在國際場合倡議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放飛“一帶一路”夢想。如今,夢想開始照進現實,“一帶一路”正在收穫早期成果。

建設“一帶一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不失時機地推動實施這一戰略構想,必將為實現中國夢開拓新局面、創造新機遇,必將給世界夢注入更多新動能、新活力。

實現和平發展的戰略舉措

近代以來的世界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部西方大國武力崛起的“鐵血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破除“國強必霸”的陳舊歷史邏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在這個關鍵階段,我們面臨的壓力和阻力前所未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中國由大到強的關鍵階段作出的重大決策。推動實施這一決策,必將對中國和平發展發揮重要戰略支撐作用。

推動和平發展的大國方略。“一帶一路”是一條和平之路。亞洲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具活力和最富潛力的地區,也是當前國際戰略競爭和博弈的一個焦點。面對周邊領土主權爭端、大國地緣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問題交織疊加的安全態勢,我國堅持“親、誠、惠、容”的理念,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指明瞭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建設“一帶一路”,有助於相關各國通過合作促進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爭端,推動各國關係協調與和諧,使沿線國家走上和平發展之路。同時,對保障我國戰略安全、拓展戰略空間、穩定能源供應、保障經濟安全,突破遏制我國的戰略包圍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國家間戰略協作的有效平臺。國家之間的政治互信與戰略對接,對於推進和平發展至關重要。習近平同志強調:“彼此坦誠相待,不懼怕分歧、不迴避問題,就各自外交政策和發展戰略進行充分交流,增進政治互信,促進戰略對接”。習近平同志在訪俄時表示,歡迎俄方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使之成為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新平臺。在訪歐時進一步指出,建設文明共榮之橋,把中歐兩大文明連線起來。這些倡議得到受訪各國元首的贊同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是一條合作共贏、惠及各方之路,是我國與其他大國實現戰略對接、實現國家間戰略協作的有效平臺。

承載絲路精神的文明載體。推進中國和平發展,既需要與各國經貿合作的支撐,也離不開文化交流的促進。習近平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強調弘揚絲路精神,就是要促進文明互鑑,尊重道路選擇,堅持合作共贏,倡導對話交流。“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涉及幾十個國家、數十億人口,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創造了形態不同、風格各異的文明。建設“一帶一路”,需要繼承和弘揚“絲路精神”,充分發掘沿線國家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積極發揮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作用,促進不同文明共同發展。這將有力推動形成“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的當代文明交流盛況,為中國也為世界的和平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謀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階段。打造升級版、催生“又一春”,關鍵一招是進一步釋放深化改革開放的紅利。建設“一帶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擴大開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以內引外聯促進經濟發展的務實之舉,是順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要求的重大戰略舉措。

對外開放的新深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外開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逐步擴充套件。從興辦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開闢沿海經濟開放區,從推動沿江、沿邊和內陸省份對外開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建設“一帶一路”,是我們黨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條件下,以全新理念推動的新一輪開放,有利於實現國內與國際的互動合作、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的相互促進,從而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發展空間、釋放發展潛力。

經濟轉型的新引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明顯減弱,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受到一定製約。同時,我國經濟經歷長期高速增長之後,結構性矛盾和產能過剩壓力凸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新引擎,能夠形成新的亞歐商貿通道和經濟發展帶,帶動我國內陸沿邊向西開放,擴大西部經濟發展空間。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打造東部經濟升級版的新支點,能夠帶動沿海地區優化外貿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形成與東南亞國家聯動發展的新局面。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發展潛力就是發展空間,發展潛力越大的地方,發展空間也越大。互補就是互利,發展稟賦互補性越強,互利共贏的利益匯合點就越多。“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和地區有較強的發展潛力,與我國經濟發展有較強的互補性。從世界範圍看,亞洲和周邊國家的區域合作相對滯後,如基礎設施建設不聯不通、聯而不通或通而不暢,制約了區域合作的進一步發展。“一帶一路”分別從陸上和海上推進互聯互通,拓展開放通道,能夠使相關國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深化區域合作,為亞洲的整體振興插上強勁翅膀。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點,能夠最大限度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連線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戰略紐帶

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人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攜手共圓世界夢。“一帶一路”將中國夢與世界夢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是相關國家人民築夢的戰略紐帶。

創造戰略機遇的中國智慧。由於絲綢之路沿線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相關國家近年來紛紛提出針對這一區域的戰略構想,影響較大的有日本的“絲綢之路外交戰略”、俄印等國的“南北走廊計劃”、歐盟的“新絲綢之路計劃”和美國的“新絲綢之路戰略”。世界主要國家針對這一區域的貿易自由化戰略或區域經濟合作方案,為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創造了機遇。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建設“一帶一路”,能夠充分發揮上合組織、東盟“10+1”、中阿合作論壇等現有機制作用,促進區域內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帶動沿線國家經濟轉型和發展。這既能為實現中國夢創造良好條件,又能向相關國家和地區輻射“中國紅利”,實現戰略機遇的對接、交匯。更為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與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三足鼎立”態勢,加快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進而對經濟全球化產生深遠影響。

建設世界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近年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各國越來越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國公民和企業走向海外的數量屢創新高。“一帶一路”不是中國利益獨享的地帶,而是各國利益共享的地帶。建設“一帶一路”,充分彰顯了中國敢於擔當的精神風貌和互利共贏的合作態度,有助於我國同沿線國家一道,推動政治、經貿、人文、安全各領域合作再上新臺階,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真正使中國夢與世界夢交相輝映。

推動踐行正確義利觀的中國道義。新形勢下,中國積極倡導正確義利觀,政治上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待,遵守國際關係基本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為一己之私損害他人利益、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建設“一帶一路”,是中國踐行正確義利觀的實際舉措,既維護和實現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顧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利益。這樣的主張與行動,順應天下人心,彰顯人間正道,贏得廣泛認同,搭建起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的橋樑,譜寫新的追夢華章。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篇5

敬愛的黨組織:

現在熱炒的"一帶一路"戰略都集中在經濟上,基本上忽視了該戰略的軍事意義。

從軍事戰略上解讀,"一帶一路"戰略是針對美國"空海一體戰"制定的戰略。

古代希臘發生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產生了西方世界的兩大經典戰略:一個是雅典的由海制陸戰略,一個是斯巴達的由陸制海的戰略,各自發揮兵種優勢。不過雙方的戰略都沒有獲得明顯成效。

接下來的亞歷山大遠征波斯的戰爭當中,由陸制海的戰略獲得了顯著成功:亞歷山大通過橫掃大陸,佔領港口,未經一場海戰,就消滅了擁有強大海軍的波斯帝國。

近現代史上由陸制海戰略失敗的經典是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戰略和希特勒進攻蘇聯。而同時期的英國和美國的由海制陸戰略都獲得成功。

美國當代世界霸權有兩大地緣戰略支點:西歐和東亞。只要美國控制住這兩大支點,加上美國自身的經濟實力,就形成了對潛在對手的絕對優勢。這個戰略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兩大支點距離潛在對手太近,而離美國本土太遠。當年蘇聯就集中壓倒優勢的裝甲突擊叢集於東歐,力圖一個月拿下歐洲。而美國在亞洲的支點日本太弱,韓國連自保都尚且不足。因此蘇軍的偏師也能夠打掉日韓。一旦失去西歐,日韓,美國除了核大戰之外,就沒有在常規戰爭當中戰勝蘇聯的十足把握,因此中蘇交惡就成為美國扭轉戰略被動局面的關鍵。中國一旦加入美國的遠東戰略陣營,蘇聯在遠東就處於劣勢地位。而美軍就可以集中部署在歐洲,遏制蘇軍裝甲叢集。

中國改革開放崛起之後,美國漸漸將戰略假想敵鎖定為中國,制訂了"重返亞洲"的戰略。軍事上,顧慮中國規模巨大的陸軍,試圖用由海制陸的"空海一體戰"戰略遏制中國。美國空軍和海軍都相對於中國的對手擁有巨大的質量和數量優勢,而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在沿海,一旦戰爭爆發,很容易受到美軍攻擊。而中國除了動用核武器之外,常規武器能夠攻擊美國本土的幾乎只有少數潛艇。一旦不能動用核武器,中國的戰爭潛力將在美國海空軍的持續攻擊下消耗殆盡,而中國幾乎無法破壞美國的戰爭潛力。

中國的應對戰略由於海空軍兵力對比的懸殊,所以必然採用由陸制海的戰略:一旦開戰,在最短的時間內打掉美國在歐亞大路上的兩個地緣戰略支點:東亞和西歐。中國目前有全球最龐大的工業製造能力,還有最大的人口基數,因此組建全球最龐大的現代化陸軍並非難事。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有能力拿下第一島鏈。而拿下第一島鏈之後,中國就能夠利用全球名列前三的造船能力,挑戰美國的海軍優勢。

這樣,美國依靠歐洲盟國,依然能夠在常規戰爭當中抗衡中國。中國陸軍如果想打到歐洲,必須經過西亞東歐漫長而經濟落後的地區。假如中國能夠擁有發達的鐵路系統,就可以為龐大的陸軍提供可靠的後勤保障。這樣的鐵路交通體系,最好是在和平時期就建好,而且要建設在歐亞大陸的腹地,由海向陸攻擊很困難的地方——正好是古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

此致

敬禮!

述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篇6

敬愛的黨組織: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經濟全球化時代,人類社會相互依存空前加深,歷史性機遇與全球性挑戰複雜交織,能否實現共同發展夢想牽動著各國人民的心。中國以首善其身、兼濟天下的大國胸懷,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倡議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共圓發展夢想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是中國為促進人類共同發展所倡導的高屋建瓴的中國方案。

回顧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必然憶及他就任國家主席後主持的首次主場外交,也就是20xx年xx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這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平臺上,了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提出應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勇於變革創新,同心維護和平,著力推進合作,堅持開放包容。這為中國同各國一道以創新共謀發展、以合作共謀繁榮指明瞭方向。同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社會予以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20xx年,習近平主席在亞信峰會、apec會議、g20峰會等重要國際場合,進一步闡釋了命運共同體、亞洲安全觀、“一帶一路”、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觀點,體現了“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使中國倡議、中國方案更加深入人心。在20xx年xx月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的主旨演講,強調“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要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與會各國代表紛紛表示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分享中國和亞洲發展紅利,實現共同繁榮。“一帶一路”穩健推進,精彩可期。

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脈絡清晰、自成體系、富有創見,體現了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是從國際大局出發推動各國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巨集偉韜略,反映出獨特的東方智慧。“一帶一路”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是共圓亞洲夢、世界夢的當下之路和現實載體。縱觀世界各國發展的歷史程序,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一帶一路”植根於中國厚重的文化積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現實意義。“一帶一路”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精髓,秉持講信修睦、弘義融利、協和萬邦的理念,致力於再築東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輝映的盛世。“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優勢互補,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共同應對全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推動相關各方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持久的交流與合作,建設利益共享的全球價值鏈,構建更強勁、更有效、更具親和力的區域一體化合作大格局,實現人類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一帶一路”強調包容發展、開放合作、互聯互通、文明互鑑、和平友誼,將助力人類社會在新時代實現共同發展的美好夢想。

“一帶一路”是包容發展之路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歷史傳統、文化基因和宗教信仰,選擇了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國家無論大小,選擇何種道路,經濟發達與否,都是平等的國際社會主體,只有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休慼與共,才能走向共同發展與繁榮的美好明天。但令人遺憾的是,冷戰結束20多年來,冷戰思維依然存在,一些國家推行價值觀外交,製造不和諧聲音。與此同時,人類通向共同繁榮的道路上仍存在重重障礙:發展不平衡,南北差距仍在不斷拉大;貧困問題突出,全世界仍有約12億絕對貧困人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增強,氣候變化、疾病傳播、恐怖主義等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等等。應當說,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也更有條件朝共同繁榮的目標邁進,而“一帶一路”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一帶一路”倡導包容發展的理念,強調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作的原則,在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基礎上,求同存異、聚同化異,構建多領域合作體系,打造多層次合作格局,發展多渠道合作框架,開闢一條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文化傳統、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開展平等合作、共享發展成果的有效途徑,為最終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創造條件。在全球經濟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建設“一帶一路”將為世界提供一種全新的發展構架和合作模式,它不僅是一條貿易通道,更將成為一條為全球繁榮創造新機遇、激發新活力的增長通道。

“一帶一路”是開放合作之路

當今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蓬勃發展,各種形式和範圍的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數不勝數,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等區域性制度性安排正在談判,特別是涵蓋東亞和南亞16個國家(10+6)的rcep有望於今年底初步達成。這些投資貿易安排有利於促進區域內相關國家的經濟融合,但對於區域外經濟體則相對封閉,彼此之間又缺乏協調,難以相互相容,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全球經濟碎片化的趨勢,不利於經濟全球化發展。“一帶一路”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該框架下的合作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完全向區內外所有國家開放,不搞封閉機制,不預設合作條件和門檻,不排斥和針對任何第三方,歡迎任何國家和國際、地區組織廣泛參與,成為“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中國不謀求主導,更不是為一己私利。“一帶一路”開放合作取得成功的基礎是堅持互利共贏,強調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世界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應摒棄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發展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是互聯互通之路

當前,全球基礎設施仍顯薄弱,不連不通、連而不通、通而不暢現象普遍,貿易投資安排趨於分散,國際資金融通依舊困難,互聯互通建設滯後成為制約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障礙。人類需要做好互聯互通這篇大文章,拉近各國在地理空間、物理空間和制度空間上的距離,保障全球生產要素自由流通,深化和擴大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全球發展打通經絡、舒筋活血。“一帶一路”致力於加快沿線地區的互聯互通建設,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網路化的大聯通。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相關各國應就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專案實施提供政策支援。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通過共同打造若干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能夠形成連線沿線國家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貿易暢通是互聯互通的重點內容,應著力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共同商建更為寬泛、相容的貿易合作體系。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通過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評價體系建設,能夠打通融資貴、融資難的瓶頸。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通過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合作等活動,能夠奠定雙多邊合作的民意基礎。

“一帶一路”是文明互鑑之路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推動文明互鑑是解決全球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同文明需要在平等對話中增進理解,在競相展現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一帶一路”傳承和弘揚了古絲綢之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精神,倡導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文明互鑑取代文明對抗、文明衝突,把世界的多樣性和各國的差異性轉化為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使文明之花成為增進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進步的紐帶、維護世界和平的潤滑劑。“一帶一路”將推動沿線國家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鑑。

“一帶一路”是和平友誼之路

當今世界,地緣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區域性動盪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和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特別是一些國家和地區民生困苦,求和平、求穩定的心情迫切。加強全球安全合作,實現世界和平,是各國的現實需要和人類的共同願望。“一帶一路”倡導經濟發展與和平安全並重,兩者相輔相成,通過經濟發展為解決安全問題、鞏固安全成果提供堅實基礎。隨著沿線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本地區的人民生活將得到明顯改善,這有利於增進各國的社會穩定,為地區和平創造條件。經濟交往與合作所營造的互助氛圍和命運共同體精神,將為解決政治安全領域的複雜矛盾奠定更好的互信基礎,確立可持續的互利共贏模式,不斷增進有關國家之間的友誼,促進政治合作意願,共創有利於地區和平的環境。

“一帶一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發展規律,契合全球共同需要,彰顯人類共同夢想,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有效途徑。一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了60多個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中國作為倡議者,正以實際行動推動相關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後出訪20多個國家,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中國政府與部分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與一些毗鄰國家簽署了地區合作和邊境合作的備忘錄以及經貿合作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推進rcep談判、東亞經濟共同體和亞太自貿區程序;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發起設立絲路基金。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於20xx年xx月xx日正式公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順利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案穩步推進。這些早期收穫標誌著“一帶一路”已經從概念發展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向我們展現了“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我們相信,只要相關各國和衷共濟、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實現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願景,讓各國人民共享合作成果,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篇7

敬愛的黨組織:

在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經濟陰霾持久不散的巨集觀背景下,來自中國的 一帶一路 藍圖,激盪著合作共贏的正能量,正成為 全球最可期的經濟合作計劃 。

歷史,常常於無聲處照亮未來。兩千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拉開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序幕,也開闢出一條橫貫東西、連線歐亞的絲綢之路,自此 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 。今天,沿著茶馬古道、沙漠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等故道, 一帶一路 倡議正在編織出沿線國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圖景。歷史與現實昭示人們,開放是民族成長的催化劑,文明更因交流互鑑而綻放異彩。

絲綢之路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財富, 一帶一路 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 一帶一路 建設倡導的和平發展、共同發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關注和參與。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至今三年來,已有70多個國家、國際組織積極響應,30多個國家與中方簽署了共建 一帶一路 合作協議。2015年,中國同 一帶一路 參與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中國企業對 一帶一路 沿線49個國家的直接投資額近150億美元。從馳騁於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到非洲東海岸的道橋施工現場,從中南半島的跨國鐵路專案到南亞次大陸的現代化港口, 一帶一路 框架下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為相關國家和人民帶來豐厚福利。

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 。中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目前,中國發起成立的 亞投行 正式運營,絲路基金、中國 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陸續組建;中泰鐵路、土耳其東西高鐵、匈塞鐵路等一批重大專案正加快推進。僅以2017年上半年為例,我國與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新籤承包工程合同額達514.5億美元,同比增長37%。凡此種種,映照著中國對 一帶一路 倡議的真誠落實,更彰顯出相關合作的巨大潛力。

文明之間的對話,仰賴於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心靈溝通,離不開各國媒體架設起交流的橋樑。處身互聯互通、無遠弗屆的現代社會,傳播技術日新月異,媒體已是社會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變數。擴大 一帶一路 朋友圈,當好市場融通黏合劑,畫出情通意合同心圓,正如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本次論壇上所言,各國媒體攜手合作,促進了民心的溝通,推動了產業的對接,幫助更多人從 一帶一路 建設中受益。如今, 一帶一路 媒體合作論壇已成為由中國媒體舉辦的,參與國家最廣、媒體數量最多的全球媒體峰會。本屆論壇所形成的 一帶一路全球媒體協作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媒體聯盟 一帶一路新聞報道多語種服務雲平臺 等六大成果,夯實了雙邊和多邊媒體合作,展現了傳播在 一帶一路 建設中的巨大力量。

平等、合作、開放,共商、共建、共享。隨著這些原則不斷化為共識, 一帶一路 這一 中國方案 ,必將日益成為和平的播種機、發展的助推器、文化的融合劑,引領人類社會厚植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共同奏響時代最美的和聲。

彙報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帶來的3篇《5月思想彙報一帶一路》,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黨積一帶一路思想彙報篇8

敬愛的黨組織:

軍事是國家間經治割據和政治對立的產物。國家間的軍事對峙無非是經濟割據和政治對立的結果。如果國家間有經濟交聯和政治交流就不會產生軍事上的對峙,因為軍事本來是政治和經濟的保障器。歷史上,國家為了國內的人源、地域和生產物資不受侵犯及國家生活不受影響,才會組建起軍事進行防護,或國家因生產物資、資源、人源、地域短缺和意識蒙味對它國的生產物資、資源、人源、地域進行掠取而組建起軍事對其侵略。歷史上無數的戰爭,無不是這樣的情結和由來,如二戰中的日本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德國侵略周邊國家和蘇聯也不是這樣的因素和結果,而當今國家間的戰爭和軍事對峙無不是這樣的翻版,只不過是多了一個政治因素。美國軍事幹預伊拉克不是為了中東石油的掌控,伊朗與美國的軍事對峙不是為了保護石油資源和交易,美國的亞太戰略不是扼住中國崛起而霸道世界的經濟利益。其實質都是經濟的因素,因為一切的政治都是為了經濟,而經濟都是一切政治的因素。如美國當初顏色蘇聯好象是為了政治的目的,可是蘇聯解體後而俄羅斯的政治已改制成與美國相同的體制,可是今天的美國不是也同樣地對待俄歲斯象對待前蘇聯一樣的軍事對峙狀態嗎?因為俄羅斯的發展會影響美國霸道世界的經濟利益。

當一帶一路的經濟推展,國家間的經濟就會交融地連線在一起。首先是交通連線起,因為交通是國家間經濟交接的道路,但這一道路的連線也就標誌著國家間的軍事防務也就連線著,因為它需要兩國軍事對其保護與管理,結果產生起國家間的軍事接觸與交往,如我國的海軍這幾年不斷地參加印度洋的護航,不就是這樣的因素與結果嗎?在經濟的交聯中,會產生大量的國家間人員來往、旅遊和居住,這自然會產生起國家間的人民情感與友誼,然而他它會慢慢地淡化起國家間的敵意思想,從而也會慢慢地淡化掉國家間的軍事對峙。在經濟的交聯中,國家間的產品、物資和科技的交流和使用,這自然會引起國家間的人們思想意識和社會觀念產生明晰和改變,以及人文、倫理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從而產生出國家間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社會觀念的趨同性及人文、倫理和生活方式的接近性,如當今世界人們的生活方式,道德、文化、理念的思維形式不就趨同性和接近性嗎?如穿相同性的服裝,過相同性的生活,說相同性的言語,行相同性的禮貌等等。毛澤東時代,說到美國及其人們如大帝和敵人的情形,說到臺灣及其人們如反動和敵人的情形,而現在我們對美國和臺灣及其人們會有這樣的思想意識與觀念嗎?而當今這樣的改變這不是經濟交聯的結果嗎?然而,國家間的人們思想意識、社會觀念和人文、倫理等的趨同性和接近性,這不引起國家間的軍事對峙淡化呢?國家間的人們交往,居住,政治對活和文化科技交流,這會使國家間的政治和經濟事務交結在一起即互相依存互相互動,因此這又會談起國家間的軍事對峙。如美國當今的亞太戰略難以實施,就是國際化經濟作用的結果。如果一帶一路的經濟實現,美國的亞太戰略不但不會實施而且還會撤消,因為一帶一路的經濟會使東盟國家間的人們結成朋友和大家庭,這時有誰會去參做亞太戰略,呢?而美國看到中國確實為世界經濟而務做,而自己的經濟也交聯地緊融在一起,它會執意去繼做亞太戰略嗎?因此,一帶一路的經濟,既可以消除國家間的軍事對峙,又可以消除國家間的敵意,不愧是個深遠意義的經濟大戰略。

此致

敬禮!

述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標籤:思想彙報 黨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