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的幾點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的幾點思考

當前,持續了幾個月的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快速部署、科學謀劃、精準指導,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周密安排、措施得力,得益於14億英雄的中國人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得益於黨員幹部盯上靠上、擔當作為,得益於醫務人員堅守陣地、日夜奮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的幾點思考

全面系統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役”的經驗教訓,找出差距不足,對於鞏固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成果,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具有現實意義,對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疫情防控“戰役”中的幾點哲學思考

(一)認識過程的反覆性與無限性原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由於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於一個複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需要經歷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一是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深化,這在本次疫情應對過程中被反覆證明。2019年12月8日,武漢市通報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發病,這是新冠病毒在實踐中第一次被認識,屬於模糊的、初步的認識。1月9日,武漢病毒性肺炎病原檢測結果初步評估顯示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1月20日,鍾南山院士表示:“現在可以說,肯定有人傳人現象。”從確認肺炎,到確診肺炎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再到確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但是,目前為止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傳播途徑等關鍵內容還存在不少認識盲區,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二是正確認識的獲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承認認識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是實事求實,但不能用現在的認識來全盤否定、批評過去的認識,這是不符合認識發展規律的。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我們也曾經走過彎路。但是在對病毒的傳播機制和毒性缺少清晰認識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在“幹中學”。正如一位網友所說,所走的彎路可能是我們必須交的“學費”。

(二)實踐與認識相互作用原理。正確的認識對實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則對實踐起消極的阻礙作用。在對新冠病毒認識不斷加深的情況下,我們的疫情防控實踐也在不斷變化。在疫情防控領域,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的真理在世衛組織專家艾爾沃德對中國疫情防控工作的評價裡有深刻體現,“中國從最初採取的比較整齊劃一的方法,慢慢地轉變到基於科學的、以風險為導向的管理方法,更多地考慮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和能力,也考慮到病毒傳播的特性,我覺得這種微調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在醫療救治領域,根據實踐基礎上的認識的深化,疫情診治的指導方案也在不斷變化,截止3月3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已經更新到第七版,對於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這樣的速度來之不易。認識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又在新的認識基礎上指導新的實踐,這個真理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過程中被實踐反覆證明。

(三)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一是堅持重點論,要善於抓重點、抓關鍵。1月24日,鍾南山強調,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就是早發現、早隔離,這就是重點和關鍵。對於武漢來講,關鍵就是做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前者的關鍵舉措就是“封城”,對於武漢來說,做出這個決定很不容易。後者關鍵就是對“四類人員”進行集中隔離,這是武漢疫情防控出現向好轉變的重要舉措,是重點和關鍵。對於除武漢外的全國其他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事實證明,哪個地方抓住了重點和關鍵,哪個地方的疫情防控就成效明顯。二是堅持兩點論,統籌兼顧各項工作。如果只抓重點、抓關鍵,忽略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會造成防控工作被動。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要統籌湖北省和其他省份的疫情防控,堅持全國一盤棋。在疫情防控出現積極好轉的時候,中共中央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將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統籌起來抓,用疫情防控成效來助推經濟社會發展迴歸常態,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助力疫情防控。實踐證明,做好各項工作,沒有“十個指頭彈鋼琴”的功夫是不行的,既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也不能“只抓眉毛和鬍子”。

(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真理的本性來說,真理是主觀符合客觀,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絡起來,才能進行檢驗。就實踐的特點來說,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能充當主觀和客觀的橋樑,並加以對照和檢驗。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該原理告訴我們,在對事物的本質看不清、看不透的情況下,絕不坐以待斃,要看準時機、果斷出擊,只有經過了實踐檢驗的真理才具有說服力。面對疫情,我們沒有坐以待斃,除加快病毒的科研攻關外,我們多措並舉開展疫情防控,哪種效果好,推廣哪種方法。對於救治方式,哪種臨床效果好,推廣哪種治療方案。正如世衛組織專家所說,“中國的方法是,既然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那我們有什麼就用什麼,根據需要去調整,去適應,去拯救生命。”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將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五)矛盾對立統一關係原理。原理認為,矛盾雙方相互依賴,雙方共同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矛盾雙方相互貫通,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所以,要用全面的、辯證的、長遠的眼光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早就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危”與“機”、“險”與“夷”往往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威脅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比較大的衝擊。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機”和“夷”,新冠肺炎疫情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全世界見證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全國的醫療體系、醫學水平、醫務工作者都經過錘鍊,能力水平取得較大進步;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的信仰和能力也得到淬鍊,幹事創業的本領得到提高;新冠肺炎疫情為網際網路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等等。從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0年1-2月統計資料來看,疫情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因此,我們要用全面的、辯證的、長遠的眼光看待新冠肺炎疫情,相信經過疫情“淬鍊”的中國經濟一定能夠釋放出更加磅礴的力量。

疫情防控“戰役”中的幾點典型經驗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根本保障。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左右協調、上下聯動。一是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指明瞭方向。1月25日—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加強疫情防控等工作。黨中央第一時間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時間向湖北省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指導組,推動有關地方全面加強防控一線工作。有了黨中央的舉旗定向,各地迅速行動,全面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迅速展開動員,全國疫情防控迅速行動起來,防控措施迅速升級。實踐證明,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取得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勝利的根本保證。實踐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黨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哪裡黨的領導作用發揮充分,哪裡的防控舉措就落實的好。二是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積極作用作出重要指示。在黨中央領導下,各級黨委(黨組)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各級黨員幹部迅速行動、身先士卒,黨員幹部的身影出現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黨旗高高飄揚在第一線。各地也湧現出一大批像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一樣的黨員幹部典型,他們堅守、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自己的身軀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隔離牆”。三是黨的領導下的快速工作落實機制。關閉活禽交易市場、武漢“封城”、延長春節假期、確保“四類人群”應收盡收、禁止公共活動……樣樣都是“狠招、實招、硬招”,有效的減少公共場所人員人員聚集和社會人員橫向流動。這些舉措的落實,離不開黨的領導,離不開層層壓力傳遞,離不開層層壓實責任。自疫情擴散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和黨中央的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率中央指導組趕赴湖北武漢,全面加強一線防疫工作,對於抓疫情防控、病患救治發揮了重大作用。各級黨委政府也相繼成立指導組、督導組,下沉基層抓防控舉措落實、病患救治等工作落實,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如歐陽淞所說,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領導就無比堅強,我們的事業就一定能無往而不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就必須發揮好黨的領導的關鍵核心作用。

(二)緊緊依靠群眾,是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基礎。密切聯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是我們黨帶領人民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形成的重要法寶,任何時候,都不能丟了。此次抗擊疫情“戰鬥”,再次驗證了群眾的無窮偉力。一是充分發動群眾開展宣傳。對於開展疫情防控宣傳,資訊傳播相對不暢的農村是難點。疫情防控前期,河南的做法在網上贏得了不少“掌聲”。河南省各地藉助廣大群眾開展宣傳,大喇叭、張貼橫幅、發放宣傳單頁等成了群眾傳遞防疫、抗疫的好工具。此外,不少地方開通群眾有獎舉報、發動志願者等方式開展宣傳,也發揮了很大作用。二是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疫情群防群控“戰役”。發動群眾開展聯防聯控,宣傳、動員全國群眾,發動群眾對社群(村)人員流動實施管控、勸阻武漢歸家人員居家隔離等,藉助於廣泛發動,群眾的重視程度和科學防控意識迅速提高,為打贏疫情防控“戰役”提供了強大的群眾力量。武漢不少醫院醫療防護資源緊張,群眾紛紛捐錢捐物支援疫情“戰役。此外,各地設立舉報渠道,發動群眾對疫情瞞報、聚會集會等資訊進行監督舉報……群眾成為群防群控體系中最堅實的一環。世衛組織專家艾爾沃德說:“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須要有公眾的集體意願。”中國之所以取得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集體意願和強大力量。三是發動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大批醫務人員結束休假,告別家人奔赴前線,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士。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不顧危險,毅然踏上了去武漢的火車。媒體充分發揮宣傳引導作用,消弭恐慌情緒,積極引導輿論,增強社會共識。不少企業,高工資請回工人,開足馬力生產市場急需產品,確保市場供應。南方都市報一篇報道認為,“快速確定病原體、實現病毒檢測試劑盒研發生產和投入使用,成為疫情防控戰役的一大亮點”,科研機構是這個“亮點”中最大的光環。還有無數的沒有名字的人,也在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默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豈曰無衣,與子同袍”,14億中國人民攜起手來,共舟共濟,共克時艱。

(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是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關鍵。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優勢,制度優勢最根本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一是堅持全國一盤棋的能力。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能夠堅持全國一盤棋。武漢是本次疫情的重災區,醫務人員、醫療資源、生活必需品紛紛告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月23日,上海專家組馳援武漢,1月24日,解放軍組織450人醫療隊、廣東多支醫療大軍馳援武漢,山東壽光市迅速調集最新鮮蔬菜援助武漢……世衛組織專家艾爾沃德對中國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的巨大努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我們看到每個省都有疫情暴發,都有感染病例,但是各個省依然花很多氣力去想如何為湖北省、武漢市提供醫用物資和醫務工作者援助。”二是強大的組織能力。應對突發事件,其應對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組織能力。在危急時刻,能夠組織精銳力量,迅速行動,這就是能力。1月23日晚,武漢市於蔡甸區籌劃建設專門醫院,取名火神山醫院。短短几天,中建三局組織幾千名建設者和幾百臺套施工機械裝置、2000名人員的後備隊伍,日夜奮戰……短短十天時間,火神山醫院建成投入使用,此後雷神山醫院建成、小湯山醫院復建完成,外國網友紛紛驚呼,“在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國才能做到的!”這些基建奇蹟的背後,是社會主義制度所蘊藏的強大的組織能力。三是快速的社會動員能力。自上而下的社會動員能力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迅速行動起來,動員範圍之廣、動員速度之快、動員效果之好令人震撼。1月23日凌晨,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離漢通道暫時關閉。1月23日,廣東、湖南、浙江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1月24日,湖北等15個省份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至1月30日,全國所有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正如許多國家領導人所說,中國人民戰勝疫情的決心令人驚歎,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示出的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顯示了中國製度的優勢。

(四)推動網際網路等現代資訊科技廣泛應用,是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技術保障。在本次全國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廣泛應用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現代資訊科技到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領域,取得了顯著效果。一是推動網際網路向醫療救治領域延伸。通過“網際網路醫院”,異地的醫療專家可通過遠端視訊連線的方式,與一線的醫務人員共同對病患進行會診。在提高病例診斷、救治效率的同時,一定程度上緩解一線醫護人員調配緊張、超負荷工作等問題。為減少就醫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不少地方推行診療“上網”,通過建設“網際網路診療平臺”,實現群眾線上看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優質醫療資源,有效緩解一線門診壓力,較低就醫時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此外,藉助網際網路,醫療專家可線上為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義務提供遠端實時疫情防控指導……網際網路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發揮出巨大作用。二是推動網際網路向疫情防控領域延伸。在社群(村)人員管控上,不少地方探索實行社群(村)人員進出掃碼登記,通過網際網路分析人員進出時間、頻率、出行軌跡等,提供疫情防控分析、預警;在政務服務領域,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應用,實現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辦理相關業務;在農業領域,通過搭建“網際網路+農業”平臺,實現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銷售兩不誤……鮮活的實踐豐富了“網際網路+”的內涵。

(五)擴大國際和地區合作,是打贏全球疫情防控“戰役”的重要因素。當今世界,全球化早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全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國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國,不僅是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家,更是堅定踐行“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家。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加強同國際社會溝通、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普遍的理解和讚譽。一是加強資訊共享,提振外界對戰勝疫情信心。疫情發生後,中國及時向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報告有關疫情的詳細情況,及時向世界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組序列,供各國開展科研攻關。中國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翻譯成多種語言,快速傳遞給世界各國人民……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中國為全球應對疫情做出的行動。二是推動資訊交流和科研合作。“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習近平主席給比爾·蓋茨回信中的這句話,為國際社會應對共同的風險挑戰指明瞭方向。中國不僅是這麼說的,更是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承諾。為共同應對肺炎疫情,中日雙方迅速就KL—6快速病毒檢測技術等重點技術專案開展對接與合作。鍾南山院士率領的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與哈佛大學展開科研合作……各領域的國際合作對於提高全球疫情防治效率、加快疫苗研發等提供了助力。三是同舟共濟,構建全球疫情防控“共同體”。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的時候,國際社會及時伸出援手,俄羅斯、巴基斯坦、柬埔寨、韓國等許多國家都為中國疫情防控提供了幫助。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更需要國家社會攜起手來,共同面對人類的“敵人”。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時刻,中國表現出了令人敬佩的大國擔當。根據外交部訊息,截止3月20日,中國政府已經宣佈向82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正如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強調,中國人民“正在為全人類作貢獻”。

疫情防控“戰役”中暴露出的幾點不足

(一)地方應急管理能力不足。一是少數地方政府的應急反應較慢。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部分群眾對少數地方政府面對疫情時的應急反應速度存在質疑,尤其是在疫情研判、資訊公開、人員管控等方面。二是應急管理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資源統籌協調能力不足。疫情發生以來,有的地方政府沒有理順思路,抓不到重點。比如,在統籌醫療資源儲備、醫務人員管理、物流交通運輸、疫情宣傳方面做得不足,導致行動很多,效果卻不佳;城市化管理不精細,一些小區物業管理水平較低,對疫情防控工作不重視,遲遲未採取有效措施對人員進出進行管控,暴露出管理缺位問題;社會組織能力較差,比如,湖北紅十字會口罩分配不公平事件,表面上是物資分配不及時、物資分配不合理等問題,深層次的問題是紅十字會等社會組織的管理水平不足、能力差問題。三是資訊公開機制不健全。中國政法大學趙巨集教授認為,我國疫情資訊的披露機制存在因上報程式的冗長所導致的資訊披露遲滯。如果資訊披露不及時,將至少造成兩方面的負面影響:其一,資訊不對稱導致的市場失靈。由於資訊披露不及時,使得市場存在資訊不對稱,導致市場失靈。比如,企業缺少疫情的資訊,產能儲備不足,導致違約風險、債務風險、貸款風險增加。春節期間,產能恢復困難,加劇了醫療物資、生活必需品的短缺狀況。其二,資訊不對稱導致疫情防控工作被動。比如,由於疫情資訊未及時公佈,未採取有效措施限制人員流動,大量人員從武漢流出,增加了後期防控的成本和難度。

(二)政府服務水平仍需提升。一是部門資訊共享不暢。政府部門資訊共享程度低,資訊孤島問題由來已久,雖然在推動政府資訊共享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由於部門主義觀念根深蒂固等原因,政府部門資訊共享不暢問題仍然存在。比如,面對媒體釋出的尋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的同乘人員資訊,不少網民質疑實名制購票背景下,交通運輸部門為何不向地方部門提供乘客準確資訊。除去實名制使用者資訊中不一定有住址和通訊方式等關鍵資訊缺失外,各部門資訊共享不暢也是重要原因。二是部門協作不暢。疫情發生以來,各地都成立了多部門組成的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目的是在搭建指揮“平臺”,統籌各地區資源使用、政策制定、工作落實,應該由各部門各系統內有懂業務、熟悉情況、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組成。但是,有的地方的疫情防控指揮部由各部門抽調的一般工作人員組成,這些一般工作人員很難在指揮“平臺”發揮協調作用,導致指揮部機制發揮效力不足,部門協作仍然不暢通。此外,部門協作不暢通還表現在各部門都下發檔案指導抗擊疫情,導致“九龍治水”現象仍然存在。三是少數黨員幹部作風不過關。有的不擔當、不作為,導致疫情防控出現不力,湖北紅安縣有幹部不作為導致1名腦癱患者在家人被隔離期間死亡;有的幹部情況摸不清,工作沒思路,作風漂浮,比如,被免職的“一問三不知”的湖北省黃岡市衛健委主任唐志紅;有的地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問題成為困擾基層幹部工作的“絆腳石”。比如,有的地方同一件事情,多個部門自制表格,要求基層填寫上報,耗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做重複性工作……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各地加強作風建設,取得了新成效,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一些突出的作風問題仍然存在,稍不留神,就會“跳”出來干擾我們的工作。

(三)高素質公民社會的培育任重道遠。一是理性的公民社會建設任重道遠。始終保持理性,是一個高素質的公民社會的重要標誌。自疫情發生以來,謠言就從未停止腳步,從“抽菸防毒”到“病毒是美國對付中國的生化武器”,從“貓狗會傳染病毒”到“中國要被化為疫情”……不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大眾,成為謠言傳播的“幫凶”,謠言得以四處肆虐。未知帶來的恐懼也成為公眾的理性“毒藥”。1月31日,《新華社》報道,研究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訊息一出,各大藥店、平臺上雙黃連口服液迅速被搶購一空,甚至連“獸用(雞鴨鵝等家禽)”的雙黃連口服液也未能“倖免”。瘋狂的搶購的背後,折射出市民面對疫情時高度的焦慮,更折射出的是社會仍然缺少理性。二是知識型的公民社會任重道遠。缺少對疫情危害性的認識,有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對抱有僥倖心理,缺少對疫情的傳染性、致病性的認知,認為疫情“沒什麼大不了的”,進而出現不聽勸阻,繼續參與聚會、集聚等行為。有家庭聚集性病例,就是在政府、社群明令禁止家庭聚餐、走親訪友的情況下,仍然組織家庭聚會時發生的,嚴重影響疫情防控,造成惡劣影響。三是青少年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遠。青少年缺少資訊鑑別能力、獨立的思考能力,面對紛繁複雜的網路輿論場,容易被海量資訊迷惑。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一些青少年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境外勢力、國內部門缺少良知的自媒體影響,在網路上發出一些激進言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提醒我們,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與時俱進,要善於用更加多樣、有趣的方式開展青少年思政教育。3月9日,一堂針對疫情的網路思政課讓人眼前一亮,形式新穎,主題鮮明,時效性強,據統計,5027.8萬人次觀看了線上直播,這是一種有益的思政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