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不忘初心重溫入黨志願”“講黨恩講黨性講黨史”徵文

                                      徵文一

“不忘初心重溫入黨志願”“講黨恩講黨性講黨史”徵文

     根據州委部署要求,在全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展“不忘初心·永跟黨走”回鄉走訪主題實踐活動,豐富我州“兩學一做”載體,彰顯“兩學一做”的恩施實踐特色。為反映廣大黨員在主題實踐活動中的心路歷程、思想收穫,展示廣大黨員的活動成果,營造全州上下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的濃厚氛圍,恩施日報特舉辦“不忘初心·永跟黨走”徵文活動,從即日起開始徵稿,將於近期在相關版面開辦徵文欄目,選發來稿,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一、來稿主題:

徵文來稿要以“不忘初心·永跟黨走”為主題,深思“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應為黨組織做什麼?”四個問題,在實踐活動中感悟心得,增強宗旨觀念和黨的意識,始終做到不忘初心,永跟黨走。

二、來稿內容:

聚焦“不忘初心·永跟黨走”主題實踐活動,以“四訪兩會一參加”為主要內容,即走訪四類群眾、開好兩個會、參加一次農務,達到“增強四個意識(政治意識、組織意識、感恩意識、宗旨意識),爭做合格黨員”目的,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親身經歷融入筆端,抒寫對黨、對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

三、來稿要求:

1.主題鮮明、集中、突出,內容客觀真實、具體生動,抒寫自己印象最深、感觸最大的人或事,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談,言之無物,要做到見人見事見理。

2.體裁多樣,不拘形式。日記、訪問記、訪談、隨筆、散記、工作通訊、調查報告、新聞故事、言論和圖片等均可。工作通訊、調查報告字數2000字以內,其他文字稿字數1000字以內;圖片需現場新聞圖片或紀事性圖片,畫面要突出人物活動或事件新聞主題,具有視覺效果,圖片文字說明簡短,可為單幅或3幅以內的組圖。

3.來稿語言清新活潑,文風樸實。

4.來稿請註明“‘兩學一做’徵文”字樣,文字稿傳郵箱:xx

5、徵文活動從即日起開始至6月底結束。活動結束後,本報將組織評選徵文好作品。

                                                                                            徵文2

通知:

 為深入開展“兩學一做”,以百姓講身邊的人、說身邊的事、話身邊的理的形式,講述在黨的領導下我縣城鄉發生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堅定“永遠熱愛黨 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凝聚起推進蘇區振興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決定開展“不忘初心重溫入黨志願”和講黨恩講黨性徵文

二、主題

1、講黨恩。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省委、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龍南經濟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用切身體會,講述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意義和好處;
著重講述《若干意見》給龍南蘇區振興發展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給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實惠,進一步唱響“共產黨好”的主旋律。

2、講“三送”。講述“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幹部的好作風和全覆蓋常態化工作給蘇區人民帶來的實惠,以及在“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的推動下,近幾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給老百姓生活帶來的顯著改善。

3、講責任。講述自己對蘇區振興發展主體責任的認識,以及發揚主人翁精神,奮發圖強、不等不靠,搶抓機遇,致富奔小康的目標打算。

4、講黨史。講述自己瞭解和掌握的蘇區時期我縣紅色革命小故事,並通過追憶蘇區紅色革命歷史,繼承蘇區革命傳統,弘揚蘇區精神鼓舞和激勵自己。

                                                        例文三

                                  1牢記“普通一員“,始終不忘初心 

普通”之中不普通,“普通”二字見黨性、見品格、見作風,“普通的一員”彰顯的是黨員本色,體現的是赤子情懷。人人都是“普通一員”的道理,僅知道不行,踐行才見真章。須知,一個人能否保持本色,能否善始善終,不在於幹多大事,而在於落細落小落實,在於持之以恆。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支部生活會細節被媒體披露。2019年8月14日,習近平同志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了所在的中辦機關黨委直屬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會,與支部成員一起交流發言。會議一開始,習近平同志就親切地說:“參加支部生活會,我們都是平等的、普通的一員,這也是作為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

  “普通”之中不普通,“普通”二字見黨性、見品格、見作風,“普通的一員”彰顯的是黨員本色,體現的是赤子情懷。

  不忘“普通一員”,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朱德身為八路軍總司令,卻處處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黨員看待。當時,延安正在開展大生產運動,朱德所在的黨小組考慮他工作繁忙,便沒有分配他生產任務。事後,朱德找到小組長,表示:“在我們黨內,每個人都是普通黨員,黨內不能有特殊黨員。”在他的堅持下,黨小組重新研究生產任務分配問題,給他分配耕種兩畝菜地的任務。黨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

  牢記“普通一員”,才能始終不忘初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普通一員”的堅守,守住的是純潔底色、先進本色,保住的是永不褪色的黨性、永不變色的操守。

  現實生活中,由於受不良風氣影響,消極因素侵蝕,個別黨員幹部有的甚至是領導幹部在參加黨內政治生活時,容易存在特權思想、帶著行政身份、端著領導架子,不習慣聽坦誠的批評之言,不習慣接受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監督。這樣高高在上、不願俯下身子的人,很容易破紀破法。

  君不見,很多鋃鐺入獄的領導幹部說:“當初如果有人給自己提個醒,就不會犯下大錯。”事實上,很多時候不是別人不給他咬耳扯袖,而是他忘記了“普通一員”的身份,處處搞“一言堂”、當“一霸手”,一提就“跳”、一扯就“叫”。如此“家長作風”,誰還敢給他提意見。久而久之,他就會背離初心,遠離原點,在不知不覺中滑向深淵。

  黨內生活中,人人都是“普通一員”的道理,很少有人不知道。但是,僅知道不行,踐行才見真章。須知,一個人能否保持本色,能否善始善終,不在於幹多大事,而在於落細落小落實,在於持之以恆。

  忘記“普通一員”,根子是“總開關”出了問題。《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指出,現在,一些幹部不合格,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質不合格;
一些幹部出問題,根子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問題。黨員幹部只有具備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時刻不忘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時時事事處處牢記“普通一員”,才能守住初心,不忘初衷。

  年終歲初,正是召開“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之際,這也是檢驗是否牢記“普通一員”身份的時候。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你準備好了嗎?

                      2行程萬里 不忘初心

東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五中說:“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訣。”《法華經》中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即稚子之心,真純潔淨,引申為純真、本源也。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懷著一顆為民求解放、謀幸福的寶貴初心。正是有了這顆初心,我們才贏得了億萬民心,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從而贏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凝聚深情、飽含期望,揭示了共產黨人不懈奮鬥的力量之源,彰顯了共產黨人志存高遠、一心為民的胸懷和擔當。

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多少事物都是轉瞬即逝,而留在人們心中的,只能是最動人、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東西。為了革命的初心,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據民政部資料證實,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約有2000萬革命烈士為中國革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目前有姓名可考、列入各級政府編纂的烈士英名錄中的僅有180萬左右。也就是說,還有1800多萬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他們不僅未能安享天年,竟連姓名都未留下,這令後人在追思懷念時,感到刻骨銘心的痛惜、遺憾……

1939年,毛澤東在《八路軍軍政雜誌》發刊詞中寫道:“從前人說: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李密《陳情表》而不流淚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們應該說:凡看見或聽見中國軍隊不記舊怨而相互援助、親密團結而不感動者,其人必不愛國。”祖國的萬里河山,浸透了烈士的鮮血;
今天的幸福安寧,凝聚了烈士的犧牲和奮鬥。無論是有名的還是無名的革命英烈,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都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我們對照的鏡子、人生的座標、學習的榜樣。不忘初心,就要不忘英烈,不忘過去的崢嶸歲月,傳承好紅色基因,從他們身上汲取不懈奮鬥的力量。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這是《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意指為政者應沒有私心私慾,能夠體察民心、傾聽民聲、順應民意。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共產黨人,有著比任何時代的為政者更高的境界、更遠的追求。開國元勳陳毅元帥有詩云,“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人民”二字,無疑彰顯著共產黨人最鮮明的政治立場,也是共產黨人最高貴的政治品格。回顧黨史,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著名的歌謠:“最後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後一碗糧用來做軍糧,最後的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他上戰場”;
想起千千萬萬個戎冠秀、沙奶奶、紅嫂的動人故事。確實,中國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說,是人民力量的勝利,人民意志的勝利。“行程萬里,不忘初心”,最根本的就是不忘人民的養育之恩,常思“我們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的、為什麼出發”,從而不忘根、不忘本,始終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絡,矢志不渝地為人民謀利益。

共和國第五任財政部長吳波的事蹟感人至深。面對房子、票子、車子、“帽子”、兒子,一些黨員幹部無法繞開權力利益親情的糾葛,而吳波卻下出了一盤令人震撼的“五子棋局”——不留房產給後代,兩立遺囑歸公;
“公”錢精打細算,“私”錢不為私用;
教育子女自食其力,不向組織伸手要任何照顧……吳波在遺囑中說:“我參加革命成為一個無產者,從來沒有想過購置私產留給後代。”作為一位革命家,吳波同許多革命前輩一樣,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奮不顧身,英勇奮鬥,而自己卻抱定“不置私產”的信念。特別是越到晚年,他的這一信念越堅定,不僅不享受任何特殊照顧,而且連制度規定內應該享受的待遇他也多次放棄,以實際行動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營造風清氣正的好家風。這是何等寬闊的胸懷,何等崇高的人生追求!

曾有人問楊善洲:“放著好日子不過,何必自討苦吃?”他鏗鏘作答:“入黨時我向黨宣過誓,幹革命要幹到腳直眼閉,現在任務還沒有完成,我怎麼能歇下來?”正因為有了為人民謀利益的初心,楊善洲在位時勤政廉政,帶領群眾改變家鄉面貌,退休後仍不忘入黨誓言,為人民留下一片“綠洲”。初心寶貴,共產黨人的力量源於此;
初心恆定,共產黨人的形象蘊於內。千千萬萬的共產黨人,正是恪守這樣的初心,才奮鬥不止,篤定前行,添彩於錘鐮大旗,砥柱於事業中流,為黨贏得民心、贏得事業。

從井岡山到古田,從瑞金到延安,從西柏坡到北京,共產黨人一路走來,始終沒有忘記初心,始終為了初心而奮鬥,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書寫了一個個人間奇蹟。然而也有少數人數典忘祖,將革命的初心拋之腦後,在權力、金錢和美色的誘惑下,變得飄飄然、昏昏然,忘記了入黨時的誓言,背棄了黨旗下的承諾,他們應追求的遠大志向沒有了,只有個人的“錢途”;
應有的人民立場沒有了,只有因私利而結成的利益團伙;
應有的艱苦奮鬥的精神沒有了,只有追求享樂的醉生夢死,甚至不惜為一己之私鋌而走險,最終誤入歧途,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党進一步繃緊理想信念教育之弦,高壓“打虎”、“滅蠅”,狠抓作風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為了喚醒廣大黨員的“初心”,激發他們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激情。一個人倘若經常想想“人之初”、“兵之初”、“黨之初”,經常在內心進行“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拷問,就不會被那些太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價值所絆倒,就不會在利誘面前迷失自我、違背初心、出賣靈魂,而永葆其本色、本心、本真。

初心是寶貴的,它就如一顆最簡單、最純樸的種子,播種在我們的心田中。不忘初心,就要不斷強化理想信念,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不忘初心,就要常以人民之心為心,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絡,堅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不忘初心,就要勇於“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堅持“吾日三省吾身”,不斷清除思想上的灰塵,堅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和作風。

據說,印第安的一些部落至今還保留著一種習俗,大凡有事外出,每走幾步總要喊一喊自己的名字,以防靈魂跟不上腳步。在非洲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一種名叫“靈魂飯”的料理,據說吃了這種飯,就不會丟失自己的靈魂。“守真志滿,逐物意移”。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鑄好自己的“魂”,定好自己的“神”,始終以忠誠之心對待黨和人民,以敬畏之心對待名利得失,以進取之心對待事業和工作,“貧賤富貴不動其志,死生禍福不變其守”,從而找回和堅守出發的起點、奮鬥的本真。世界會變,而我們的初心不改,追求始終如一。

                             3,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忠誠就是對所效忠的物件真心誠意、盡心盡力,堅貞不二;
所謂信仰,就是對某種思想的極度信服與崇拜,並將它作為自已精神寄託和行為準則。《荀子·堯問》:“忠誠盛於內,賁於外,形於四海。”由此可見,忠誠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仰,矢志不渝的堅守。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就將“忠”作為重要的一條。曾子每日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可見盡忠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形態中,我們每個人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或身居要職,或委身陋巷,或位高權重,或人微言輕。但在日復一日地平淡時光裡,我們是否靜下來反省過自己,在各自的崗位職務上盡忠了嗎?作為教師的,盡心盡責地教育學生了嗎?作為父母的,對家庭盡職,做子女的榜樣了嗎?作為學生的,努力學習了嗎?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曾子一樣反省自己的初衷,察照自己“忠誠”的程度,就不會在時間的河流中迷失自己。

    西方社會常以“信仰的缺失”來批駁中國人性淺陋:中國人沒有信仰,所以罪惡沒有止境,三聚氰胺毒奶、有色饅頭、地溝油…………將這些醜聞的根源都歸結為信仰的缺失是有失偏頗的。

    古往今來,中國人是從來都不乏信仰的,甚至形成了一種超越了外在的宗教的力量。中國古人強調立功德、行善事、孝親忠君、保護生靈等倫理道德,中國的信仰明顯內容重於形式。古人的信仰就是仁愛、和諧、真誠,即愛和真。儒家說的仁愛,釋家說的和諧,道家說的真誠,都是對人類先天本性的禮讚。回想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滄桑,中華文明綿延不息,能在四大古國中成為唯一一個延續至今的人類文明,信念彌堅,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著隱忍的民族性、強大的民族認同感、始終堅守自己精神信仰和道德節操,從而表現出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近代,中國人的信仰是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馬列主義的追隨。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攀雪山,過草地,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革命的勝利,多少仁人志士、多少革命英雄拋頭顱、灑熱血。勝利的旗幟插在共產主義戰士屍骨堆成的山頭,在烽火瀰漫的硝煙中,在血雨腥風中咧咧作響。習近平同志說:“在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信仰是精神紐帶,是一個組織或階層、一個社會或國家的成員團結奮進的精神基礎和動力。一個國家或民族如果沒有信仰作支撐,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復興和繁榮;
一個人如果沒有明確的信仰,就會在混沌的生存狀態中失去自我。

    撫今追昔,反思當下,我的血脈膨脹,胸中升騰起一股紅色的火焰,有噴薄而出之勢。如今我們身在和平年代,正豪情滿懷地行走在中國夢的復興之路上,共產主義的信仰,對黨的忠誠信仰依然是我們從事的這份事業的初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一位人民教師,要始終不忘教育的初衷,教育不是一己之私,不是謀生手段,教育是國之根本,民族基業,教育興衰是關乎名族興亡的大事。開學之初,全體教師會議上,校長的一句看似無關痛癢的話卻如驚天巨雷震撼了我的心靈:“我們的教育是黨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是啊,當我們日益奔波於各項評優晉級中時,當我們疲於應付著各種考核論文公開課時,當我們在燈紅酒綠、五彩繽紛的世界中迷失方向時,迴歸教育的初衷,去重新思索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去叩問自我的靈魂和歸宿,去堅守最初的信仰。

    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事業,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無悔地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為選擇了忠誠,選擇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信仰給予我們強烈的使命感和無盡的責任感,以及無上的熱情。歲月更迭,滄海變遷,對共產主義忠誠的信仰將承載著我們事業的歡樂與激情,憧憬與夢想,譜寫出中國教育最華美的篇章。

                    4面對得失  不忘初心

近來,看到網上有媒體調查分析那些原本各方面素質較高的落馬官員,最終卻走上貪汙腐化之路的原因。其中提到,“心態失衡”是促使這類官員“變質”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

通過各種報道可以發現,這些官員大多原本認真勤懇,但當遇到某些外界環境刺激或誘惑時,就變得迷茫、困惑,甚至產生嫉妒、怨憤等心理,進而自身的行為、作風也都跟著改變。比如有的人原先是本分清高的“學者型官員”,但看到一些學歷、資歷、能力不如己的人收入卻比自己高,就覺得很不公平;
有的人先前仕途順風順水,因而工作起來也幹勁十足,但隨著職位升遷速度放緩或升遷無望,就產生失落感,轉而用貪汙受賄的方式“補償”自己;
還有的人生於貧寒家庭,起初理想信念堅定、作風簡樸,但隨著做官久了,職務升了,奉承和“圍獵”多了,就開始自我陶醉,把原來的好作風、理念都丟掉了。

為什麼這些落馬官員前後的心態、做派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在筆者看來,他們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未能保持平常心。何為平常心?對黨員幹部來說,就是面對“上”與“下”的坦然、面對得與失的冷靜以及面對名與利的清醒。換句話說,就是不管境遇如何,都能不忘初心,以正確的心態正視自己、對待工作、面對生活,時刻保持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應有的本色,不會因職位的變遷、外界的誘惑而忘乎所以。

保持平常心,是黨員幹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應當追求的一種可貴品質,是一種修養境界,更是人生平安幸福的祕訣。因為只有時刻懷著一刻平常心,才能助長內心的定力與靜氣,保持平和的常態,不會因為太滿而覆、太高而傾,更不會被物慾所累,反而能收穫更多的安穩和快樂。許多一生為黨和國家默默奉獻、成績卓越的優秀黨員領導幹部,在工作生活中卻為人質樸低調、甘於平淡、老實幹事。黨的好乾部牛玉儒從一名普通黨員一路走到市委書記的位置,卻從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的艱苦生活和與群眾息息相通的感情。“不要謀著做大官,要謀著做大事,要做人民拍手稱快的好事、實事。生命一分鐘,敬業六十秒!”是他常對身邊的黨員幹部說的一句話。

當然,在現實中,保持平常心知難行易。平常心不會平白無故地產生,想要做到時時堅守,需要廣大黨員幹部不斷反省自己,加強對黨章黨規黨紀的學習,築牢思想防線,銘記自己黨員的身份和宗旨;
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多深入群眾、多聽對自己的批評建議。發揮“逆耳忠言”“當頭棒喝”的作用,幫助黨員幹部在權力與私慾的迷霧中看清自己,找準方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句,向黨員幹部傳達了一種為官者的平常心境界:不管物質上的得與失,職務上的高與低,都當平常看待,知足常樂,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