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堅定“四個自信”我們走在大路上專題黨課

  堅定“四個自信”我們走在大路上專題黨課

堅定“四個自信”我們走在大路上專題黨課

大家知道,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做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鴉片戰爭後,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在1840年至1900年的60年間,列強先後發動了包括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在內的5次大規模戰爭,戰敗的結果是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失主權……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中華民族經受了山河破碎、列強侵略的深重屈辱,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既不同於封建社會,也有別於資本主義社會,蘊含著特殊的社會矛盾和革命要求。一方面,列強的侵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系列條件,但不能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整個社會呈現出典型的半封建性;另一方面,列強通過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侵略,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整個中國實際受制於帝國主義列強,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半殖民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社會矛盾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狀況,在諸多社會矛盾中,佔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這就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中國進入近代以來,為尋找救國救民的出路,無數仁人志士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各個階級和政治力量也紛紛登上歷史舞臺進行了各種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農民階級發動了太平天國、義和團等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中國規模空前、影響巨大的農民運動,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後堅持了14年之久,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最終失敗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說明了農民階級的歷史侷限性。農民有強烈的革命要求,但它終究是封建私有制下的小生產者,不可能建立起新的生產關係,也提不出正確的革命綱領,一旦取得政權就會走向封建化,也會步入周而復始的封建王朝怪圈,擔當不起領導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使命。

地主階級發動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改良運動。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階層中的部分開明人士發起的“求富、自強”運動,雖然經過3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一些近代企業,也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但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1898年發動的戊戌變法,更是曇花一現,僅僅103天就被封建守舊勢力鎮壓下去。改良派的共同特點是不觸動封建統治的秩序和制度,希望依靠開明君主推動社會進步,希望通過科學技術的革新提升國力,這樣的道路,在中外統治勢力十分強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是走不通的。

資產階級發動了辛亥革命。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結束了中國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這是劃時代的勝利,也是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作出的一個歷史性貢獻。令人惋惜的是由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不徹底性,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被袁世凱所篡奪。

事實證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都不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裡?許多先進的中國人在沉悶、彷徨中尋找新的社會力量和前進道路。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以“五四”運動的爆發為標誌,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嶄新階段,中國無產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在近代以後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鬥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相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擔負起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

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長期的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徹底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擔當民族獨立之大任——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站起來

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在武裝鬥爭中站起來了!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的會議——日內瓦會議。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日內瓦會議是一次成功的會議。這次會議對新中國來說是有特殊的重要意義的。通過這次會議,印度支那的戰火熄滅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這就再一次打亂了美國從朝鮮、臺灣、印度支那三條戰線威脅新中國的戰略部署,鞏固了中國南方邊陲的安全。通過這次會議,世界看到了同美國所掌控的安理會形容的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國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國外交風格,看到了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看到了在處理國際問題當中新中國的分量。

1954年9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首都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根據憲法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織國務院,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秉持著自始至終對亞非會議持積極支援態度,1955年4月,中國參加了萬隆會議。中國代表團基於對當時形勢和與會國的複雜性的分析而確定的參加亞非會議的總方針是:爭取擴大世界和平統一戰線,促進民族獨立運動,併為建立和加強我國同亞非國家的關係創造條件,力求會議取得成功。萬隆會議十項原則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提出,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後,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所承認和接受,並載入了包括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宣言在內的一系列重要國際性檔案,對推動國際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發揮了重大歷史性作用。

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甚至曲折中前進,這是一切正義事業的發展邏輯。1966年至1976年,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一全域性性、長時間的“左”傾錯誤,使黨和人民的事業遭受嚴重挫折,對於這段歷史我們應該客觀、全面地正確認識。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有一個艱辛探索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偉大,並不是永遠不犯錯誤,而是敢於承認錯誤,能夠糾正錯誤。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認真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的基礎上,鮮明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20世紀的中國又一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啟了中華民族“富起來”的新徵程。

擔當人民幸福之大任——飽受貧困的中國人民富起來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不正常狀態。外交關係的正常化,為東西方全面交流奠定了基礎,國際大企業們蜂擁而至,爭搶著來開拓中國這塊龐大的市場,而中國也在這場世界經濟浪潮中日趨成熟。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鄧小平主持了大會開幕式並高度地評價了這次大會的歷史地位,這次大會將是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會議,鄧小平還總結了我國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誌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長久期盼的一個瞬間,這是永載世界史冊的一個瞬間!零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在這裡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迴歸祖國,標誌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聲望、強化民族認同感、增強社會凝集力、增強社會的整合能力、改善社會風氣、增強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加速社會發展程序。2008年北京奧運會使中國日益自信,大國心態和風範亦得到塑造和錘鍊。北京奧運會圓了中國的百年夢想,使中國更加自信,更加開放,更加進步。北京奧運會後的中國,更加致力於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致力於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大任——繼往開來的中華民族強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論新思想新戰略。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黨和人民經過不斷的實踐創新、砥礪奮進,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70年,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從1949年的600多億元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70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從1949到2018年,人均GDP從119元增加到64644元,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70年,我國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文化事業和產業蓬勃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70年,我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從1949年的1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178個,無論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還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無論是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彰顯了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色,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最中央。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沒有共產黨就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鬥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縱觀社會主義從誕生到現在的整個歷史過程,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奪取全國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嶄新課題。怎樣治理中國這樣具有超長時間歷史縱深、超大幅員國土面積、超大數量人口規模、超常複雜民族宗教結構乃至越來越超大規模經濟體量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是沒有任何現成模式可以學習的。中國共產黨迎難而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艱辛探索,新中國70年來在國家制度建設上取得歷史性成就。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習總書記說 “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的創造性拓展和完善。“四個自信”是一個有機統一體,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質和文化理想,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明確而開闊的文化建構。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對發展方向和未來命運的自信。堅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為近代歷史反覆證明的客觀真理,是黨領導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中國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證。

理論自信

理論自信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真理性的自信。堅持理論自信就是要堅定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自信,就是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制度優勢的自信。堅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相信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推動發展、維護穩定,能夠保障人民群眾的自由平等權利和人身財產權利。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在全社會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共識和價值認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上啟下的發展銜接期召開的重要會議,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全會部署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1.聚焦一個主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問題的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圍繞這個總目標提出336項重點改革任務,而這次全會的決定又作出了許多新的部署和新的安排,是對這個總目標的深化和展開。

主要內容: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的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國防軍隊、黨的建設。國家治理能力指運用這套國家制度體系來管理國家的能力,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

辯證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要認識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黨帶領人民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更好發揮制度優勢,並且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效能。兩者一脈相承、有機統一,不能偏廢。。

聚焦的原因:制度優勢曾讓我們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但也必須認識到,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制度的執行力還是個短板、制度的效能還沒有充分發揮、一些不夠成熟的制度甚至成為制約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因素。

2.抓好兩件大事:“發展和安全”

我國在面臨著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中,包括國土安全、經濟安全、資訊保安、科技安全等在內的國家安全,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將“安全問題”提高到戰略高度,能夠有效化解安全挑戰,保障國家的和平、統一和穩定。

國際社會和平、發展、治理、信任赤字的世紀性難題日趨尖銳,國際關係競爭面上升。大潮洶湧,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脫身事外;暗流湧動,任何國家的治國理念和本領必須接受全球化挑戰。

習近平強調:要強化風險意識,常觀大勢、常思大局,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未雨綢繆。

要提高風險化解能力,透過複雜現象把握本質,抓住要害、找準原因,果斷決策,善於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善於整合各方力量、科學排兵佈陣,有效予以處理。

當前,要防範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領域重大風險。

3.明確了“三大定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4.明確了“三步走”的總體目標:

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

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

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5.提出了“十三個堅持和完善”的具體推進措施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

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

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確保人民軍隊忠實履行命任務;

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必須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管治,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全面從嚴治黨制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

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堅持和完善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執行的制約和監督。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性的會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歷史過程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全面總結黨領導人民在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積累的經驗、形成的原則,重點闡述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體制機制改革、需要推進的重點工作任務。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次有著深刻歷史影響的會議。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將對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歷史影響。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次有著現實意義的會議。這次會議的召開,也對於我們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確保我們國家能夠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