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學習談治國理政心得5篇

我們在對生活產生了新的想法之後,就可以靜下心來拿起筆真的寫一篇心得體會,重視起心得的寫作,我們才能進一步抒發內心所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習談治國理政心得5篇,供大家參考。

學習談治國理政心得5篇

學習談治國理政心得1

民生繫著民心,是黨執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源,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論述。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系統收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觀點新論斷,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與時俱進,有力指引全黨全國在新時代譜寫民生事業發展新篇章。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論成果

通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與要求貫穿全書。書中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有關論述,昇華了對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認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的初心使命的根本體現。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將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明確要求。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入的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著力方向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價值取向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強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民生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是促進社會和諧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執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

民生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事實有力證明,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補齊短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現實需要。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性指標,只有不斷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才能確保“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讓人民群眾的民生願景成為幸福實景。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發行,是全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於推動廣大幹部群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幫助國際社會更好了解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圖為2020年7月3日,浙江省瑞安市新華書城,市民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專櫃前專心閱讀。中新社發 孫凜/攝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踐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系統指明瞭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則、目標方向和方式方法,為做好各項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鑰匙”。

堅持黨對民生工作的領導,更好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必須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迴圈。

經濟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廢。如果脫離了經濟發展單純講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飢”,如果離開保障和改善民生談發展,發展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

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貫徹“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原則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立足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在守住民生底線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重點,抓緊完善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備制度。

堅持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始終樹牢正確的政績觀。

民生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立足實際,出實策、辦實事、求實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圖為2020年2月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民在一家大型超市內挑選蔬菜。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切實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職盡責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難、最需要幫助和關愛的特殊群體,為人民群眾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會服務,肩負著民生工作中補短板、強底板的重擔。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要求各級民政部門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

聚焦脫貧攻堅,堅決兜牢防範致貧返貧底線。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黨、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民政工作在脫貧攻堅大局中發揮著兜底保障作用。

聚焦特殊群體,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低收入困難群眾、孤寡老人、孤殘兒童、生活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留守老人和兒童、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群體,是黨和政府一直以來倍加關注的重點群體。

聚焦群眾關切,著力提升民生服務精準化精細化水平。

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在物質需求日益得到滿足的同時,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斷增長,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不斷提高相關民生服務水平。

學習談治國理政心得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背景下、決勝決戰關鍵時刻出版的黨的又一重要理論文獻,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黨員領導幹部要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三卷作為一個整體,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感悟貫穿其中的堅定政治立場、科學發展理念和崇高為民情懷,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思路舉措、自覺實踐行動。

感悟偉大思想彰顯的崇高信仰,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夯實出彩根本保證。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幾年,開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及開封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乾的氛圍”,形成了領導領著幹、幹部搶著幹、群眾跟著乾的生動局面。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具體實踐上來。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抓實根本建設,用好“五種學習方式”,落實“第一議題”、“5+N”主題黨日等制度,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經常對標對錶、及時校準偏差,自覺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堅決把“兩個維護”落到實處,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在履職盡責中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把黨的基層基礎打得更牢,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大抓基層、大抓支部鮮明導向,健全完善“四力提升”、容錯糾錯等制度機制,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減負”有感、群眾真心擁護。

聚焦偉大思想指引的發展方向,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走準出彩實踐路徑。《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系統闡明瞭落實落細高質量發展時代重任的“路”和“橋”。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速居全省第3位,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要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緊跟指引,走準走穩高質量發展路子,深刻領會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對經濟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站位全域性,謀實謀細高質量發展舉措,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落實落地,統籌“保、穩、進、蓄”,不斷積蓄髮展新優勢。真抓實幹,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堅持改革促動、開放拉動、創新驅動、融合推動,加快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的突破。

踐行偉大思想飽含的真摯情懷,以人民為中心匯聚出彩磅礴力量。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也是黨執政的最深厚根基。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要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一到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的不懈追求上來。以百姓心為心,堅持人民至上,“深學細照篤行”焦裕祿精神,把群眾路線作為生命線和根本路線,始終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一起苦、一起樂。辦好事關群眾的小事、實事,以破解民生“八需八難”為抓手,統籌推進群眾就業、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群眾。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進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提升“一中心四平臺”執行效能,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決勝之年,我們要持續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真理力量轉化為推動發展實績,在大戰大考中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答卷,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開封絢麗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學習談治國理政心得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我認真研讀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該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從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間的講話、談話、演講等共99篇,分為17個專題,該書內容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書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展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讓我深切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理性的辯證思維和務實的工作要求。結合實際工作,我簡單談三點學習體會:

一是要學懂弄通,築牢理想信念。《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捲開篇是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他指出“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無比堅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堅定,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挺起的精神脊樑”。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堅定理想信念,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精神支柱,內在地蘊含了共產黨人所固有的精神追求、精神狀態和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共產黨人才練就了鋼筋鐵骨,才能經受血與火的考驗,才能抵禦名和利的誘惑,矢志不渝地朝著目標堅定前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幹部,就要通過學習,補足精神之“鈣”,固牢信仰之根,堅守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政治靈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標,不斷錘鍊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

二是要學以致用,提升工作本領。精心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愈加深刻感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始終堅持貫徹著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間的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和創新思維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熟練掌握和運用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科學思維方式謀劃、決策和推進工作,對全面提升我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將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與做好當前各項工作、謀劃好今後一段時期工作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求實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聚焦重點任務,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力求融會貫通,進一步提高自身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把學習的效果體現在履職盡責上、作用於工作中,與其他同事共同努力,推動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學有所畏,加強作風建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第五部分“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第四篇內容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即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六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講,能不能解決好作風問題,是衡量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工廠主義信念、對黨和人民忠誠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習近平總書記履職伊始就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改進工作作風問題,出臺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以落實八項規定作為改進工作作風的突破口,中央領導人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自覺接受全黨全社會監督,推動黨風政風改進,值得我們學習。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不僅要把習總書記關於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內化於心,還要外化於行,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在黨紀國法面前始終保持一種戰戰兢兢、如臨深淵的敬畏心態,做遵紀守法模範,同時必須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既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更要在履職中敢於擔當,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鍥而不捨抓好作風建設。

學習談治國理政心得4

習近平總書記的《談治國理政》,是一部內容豐富、視野廣闊、瞻前顧後、繼往開來,旨在開闢當代中國治國理政嶄新局面的著作。

閱讀這部著作,可以有遠近兩個方面的重要收穫。就近處看,這是一部幫助讀者全面瞭解中國新常態最系統、最巨集富的著作。全書十八個部分,涉及到當代中國的方方面面、事事物物,論述切近經驗,論旨高屋建瓴。讓讀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何謂中特色的社會主義,何以實現中國夢,怎麼深化改革,如何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以及怎樣建設法治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生態文明,有效推進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改革發展、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推進祖國統一,推進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謀求周邊外交和諧、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積極參與多邊事務。並且對人們理解執政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執政黨執政水平、以及反腐倡廉建設,極有助益。

從遠處看,這是一部言近旨遠的重要著作。這部著作,不單對人們理解當代中國的大政方針、重大舉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為關鍵的是,它對人們站在百年曆史的高度,審視中國從傳統向現代轉變、從獨立向富強發展、從富強向文明躍升的歷史程序,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

百年中國的歷史程序,艱難曲折、蜿蜒向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相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中華民族在漫長的古代歷史與屈辱的近代歷史中,一直努力奮進,從來不曾屈服,不斷奮起抗爭,終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而歷經改革開放的艱辛探索,中華民族摸索出了一條舉世矚目的經濟社會發展道路,從而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正是在中華民族這一歷史飛躍中,展現出從獨立富強向民主文明躍遷的亮麗景觀。

誠然,這一偉大的變遷,有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政治保障。除開這一政治保障機制,中華民族頑強追求現代目標、努力實現自我超越、盡力建構現代國家,也為世人所稱道。在百年的歷史程序中,孫中山、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國家獨立的目標,掙脫了列強瓜分和奴役中國的悲壯命運。鄧小平帶領中華民族走上了民族富強的道路,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向富裕先進的躍升。這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地緣廣袤、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的大國,呈現給世人的壯觀歷史場景。

現代國家的獨立富強,是國家足以完整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條件。一個積弱積貧的國度,是不足以在現代國際體系中獲得平等的國家地位的。但一個獨立富強的國家,並不見得就是獲得人們尊重的大國強國。因為,一個現代國家的民主文明程度,構成為一個國家在現代國際體系中贏得世人尊重的決定性理由。中國的經濟實力,無疑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儘管國家的富強之路前路漫漫,但富強之途,已經鮮明呈現。國家發展的重大任務,已經落到創新現代文明,為現代文明有所貢獻上面。正是對這一任務的闡釋,構成習近平總書記鋪展中國歷史百年畫卷的醒目筆觸。

追憶中國艱難困苦的漫長曆史,是習總書記刻畫中國夢的歷史出發點。這當然不是中華民族要嫉恨什麼的表現,而是一個民族對自己歷史經驗的珍視。中國的歷史發展,長期領先世界。從發展的波峰跌入波谷,中華民族承受了難以想象的苦難。但民族脊樑的挺立,使中華民族終於在自己的艱苦奮鬥中走出了一條重新崛起之路,給世人展示了一條古老民族復興的獨特魅力。而中華民族發展的遠大前程,業已呈現出中國夢的強大感召力。

中國夢,是習總書記鼓舞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的重要命題。這一命題,正在呈現它豐富的內涵,展示它引領中國發展的能量。中國夢,是現代夢、富強夢、民主夢、文明夢。在這一有力號召和有效整合國家與國際正能量的命題中,正正顯示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強大生機、厚德載物的德性精神和溫潤敦厚的人類情懷。由此向人們表明,一種旨在落定在現代平臺上的中華文明,已然浮現。

百年中國,方始復興。這是人民的成就、人民的復興、人民的勝利。在中國的不斷崛起和持續發展中,人民既是牽引歷史潮流的動力,也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引擎,更是引導國家規範發展的強大推力。人民是國家權力的賦權者、也是規範國家權力的行動者、更是國家發展的受益者。這是任何一個現代國家根本的政治原則。習總書記強調的權為民所賦,從根本上凸顯了現代國家的人民主權原則。這條原則,體現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群眾路線。只不過,群眾路線在現代中國走上治理現代化道路的時候,已經具有了鮮明的時代特徵:那就是執政黨務必確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務必認識清楚,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這是中國現代建國必須堅守的基本政治準則,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理解治國理政重大問題的核心命題。這無疑表明,習總書記對現代政治具有十分精準的理解、把握與闡釋。

在人民主權原則之下,一切現代政治與現代國家的建構理念漸次浮現:國家必須以人民主權原則為指引,建構依法治國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增強國家的治理能力。如果說現代國家的治理體系,在體系結構的經濟層面上必須是開放的經濟體系、能將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都用好,從而將國家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功能各得其宜地加以發揮的話,那麼,在國家權力的行使上,則必須落定在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平臺上。這既是所有現代國家的基本經驗,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須,更是百年中國努力復興的寶貴經驗。展現現代國家的中國輪廓,正是習總書記這部著作的核心論旨。

習總書記對法治中國的論述,完全切中治國理政的現代首要原則。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首要原則,就是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依憲治國,說的是權為民所賦依憲執政,說的是權為民所用。兩者落定的是國家權力的****與功用問題。而這兩個問題,恰恰是劃分傳統國家與現代國家界限的分水嶺。依憲治國,不是一種政治地治國的狀態,即不是一種按照政黨、國家領導人的政治意志治國的狀態,而是按照憲法的規定法治地治國的情形。這就讓中國免除了千年人治的窘迫,走上了現代法治的軌道。習總書記為此刻畫了三條重要線索:一是高度肯定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中心地位。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長期性。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二是憲法的生命,在於貫穿治國理政的全過程。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我們要堅持不懈抓好憲法實施工作,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三是要將治國理政落實為依法治國。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厲行法治,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不斷推進各項治國理政活動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這就為中國完全坐實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平臺上,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圍繞這一目標,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真正促使中國作別人治傳統,步入法治軌道,建成現代國家。

學習談治國理政心得5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閱讀學習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一書。習總書記在書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念和治國方略,全面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條件下中國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並形成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我認為,這本書是一部開闢當代中國治國理政嶄新局面、全面瞭解中國“新常態”的重要著作,是中國社會主義新時期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科學指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體會。

一、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性成就,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長期奮鬥的基礎上的,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概括地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踐、理論、制度緊密結合的,既把成功的實踐上升為理論,又以正確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還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方針政策及時上升為黨和國家的制度。在治理國家上,尚可使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更應該活學活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論知識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點燈人,但只有理論不去實踐是沒有意義的,同時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充實和修正我們的理論體系。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使我們所學的知識更具指導性,同時通過不斷學習創新,架構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樑,不但讓理論對自己有指導意義,同時也能對其他人有借鑑意義,從而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體驗過農村的艱苦生活,經歷過不同工作的磨練,對中國的國情瞭然於心,對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從本書的字裡行間中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領導集體執政為民的情懷和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使改革開放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他要求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對人民負責。他強調,“要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制定了關於改進工作之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些重大舉措在本書中都有充分體現。

透過這些內容,可以感受到中國領導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一切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民,這句話不是紙上談兵,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身在工作崗位,需要秉持為人民為國家服務的精神,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奉獻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

三、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幹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中說過,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會有希望。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年輕人,雖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一切都要向黨員看齊,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理想是目標,是靈魂,是方向,然而大多數人的理想會隨著時間逐漸模糊,追求的目標也會變得不那麼明確,最終甘於平凡默默無聞一生,更有甚者會觸碰道德底線後悔一生。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找準方向,不要在時間的長河中迷失自己、丟失理想,要做一名有理想、有方向、有擔當、有道德的年輕人,在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在做人方面守住高線堅持底線,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為祖國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標籤:理政 治國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