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8篇

通過活動總結,我們可以瞭解參與者的需求和期望,以滿足他們的期望,,我們的活動總結包括了對項目進度計劃的評估,以確定是否需要調整時間表,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觀摩活動總結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8篇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篇1

以前,只是聽説錢守旺、王彥偉、劉鬆、張冬梅老師的名字,看過他們的錄像課,知道是四位數學教育專家。12月3日和4日,藉助“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終於有機會和4位專家見面,現場聆聽4位專家的講課,感受頗深。經過兩天的學習,感想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兩處最有感觸的地方。

錢守旺老師先是生動有趣的講授了《24時計時法》,接着做了“從雙基到四基”的報告。向老師們展示了新舊課程標準的對比,與學員們暢談了實施新課標的感想,讓學員們認識到新課標“從雙基到四基”的教學理念,使廣大學員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王彥偉老師就國小階段“空間與圖形”這個塊面進行了梳理。她先講了一堂生動的《圖形的旋轉》,接着帶來了一堂“滲透‘數形結合’的策略”的講座。把各個年級段教材中出現的幾何知識以及這些知識間的相互關聯,清晰的陳列方式了羅列每讓老師們直觀感受到國小數學教材螺旋上升的排列體系。王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幾何教學的重點不是圖形計算,而是要着眼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並列舉了國小數學教學中“空間與圖形”的一些常見的疑難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學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本以為枯燥乏味的講座,原來是那麼的引人入勝。

我聽完講座,感觸頗深,通過與名師的零距離接觸與交流溝通,就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名師進行面對面的探討。四位老師在專業上的指導令大家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想想以前的教學中只知埋頭苦幹,不知課後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不僅要想“怎麼做”,更要深層次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做”,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篇2

一:初學體會

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進入遠程研修平台學習,接受教師的培訓,我開始充滿了迷茫,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樣的學習,以為反正只是搞搞形式,走走過場而已,但是幾天之後,通過看其他老師的作業、評論、文章;看看課程團隊專家的指導意見、建議,不由得使我對遠程培訓有了嶄新的認識。

二:在學習中成長

遠程研修改變了我的生活,給了我前行的動力。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陸我們的班級,在新的作業、日誌、話題中汲取我需要的營養。從網上的專家學者那裏學到了很多,也從身邊的優秀教師那裏學到了很多。學習的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看看我身邊的老師,他們執著的如同國小生,認真,虛心,好學,教師的責任心與好學的精神在此展露無餘。新課程提倡我們教師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改的實施對於絕大多數數學教師而言,都是一場新的革命。所以我們應抓住每一天,每一節課,關注課程改革,學習,思考,研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從各方面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培訓中,老師們富有啟迪的話語,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精彩的點評,生動的舉證,全新的理念,無不使我震撼;老師們的學識、儒雅無不使我敬畏,他們引領我對數學教學改革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深感自己的靈魂在提升,視野也逐漸敞亮,內心似乎走向了澄明……

這次培訓,讓我找回了自我,明確了方向,從而更加堅定了從事數學教育的信念。我深知,要想做得更好、更出色,還需要努力和更多的付出;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穫,我信奉“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我踐行波斯納的“經驗+反思=成長”。我必將一如既往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通過學習和培訓、實踐和反思,我學會了分析與思考,學會了豐富與凝練,學會了合作與競爭,學會了挖掘與借鑑,學會了如何不斷超越、突破自己的極限而成長;在這裏,我們苦並收穫着,累並快樂着。最後深深的感悟:路漫

三:收穫

1、目標明確

經過短短的十天的.培訓學習,使我對新課程目標的確定,也對新課程有了深入的理解。教授們講課內容的豐富,教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緊密結合,生動的案例,都讓我受益匪淺。每天與老師們共同交流,共同探討與反思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讓我永生難忘。

2、專業知識的增長

本次學習,不但是在專業知識上的深化拓展,通過作業和點評、在線交流,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了回顧與反思,在學習中反思,在交流中成長,這是我對本次培訓的深刻感受。

3、知識能力、素質修養的提高

通過這次學習,我的知識能力、素質修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對以後的教學更有信心,更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以後的時間裏,我一定會勤奮的學習、用睿智的反思、快樂地交流、並意氣風發的成長。

總之,通過學習和培訓、實踐和反思,我學會了分析與思考,學會了豐富與凝練,學會了合作與競爭,學會了挖掘與借鑑,學會了如何不斷超越、突破自己的極限而成長;在這裏,我們苦並收穫着,累並快樂着。最後深深的感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篇3

11月26-30日,我有幸參加華東六省一市第十五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千課萬人”場面壯觀、名師薈萃、百家爭鳴,今天終於身臨其境了!讓我見證了一次國小數學教研的花開盛觀。

活動的佈置大氣精緻,使枯燥的數學充滿了人文氣息。以書香對聯彰顯底藴,以倒計時鐘勻開序幕,以經典音樂貫穿課間等等,使人一步入會場就會被濃濃的教學幸福與數學理性所包圍,不禁感歎組織者的精心、精細、精巧、精密!再次見證了“千課萬人”會務組的團隊智慧。

課堂以學定教,彰顯教師的智慧。大會交流的15節課使用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等不同版本,梳理成“數的認識”、“乘法計算”、“幾何概念”、“面積教學”、“綜合應用”五個板塊。儘管課的領域不盡相同,但每節課的設計無不體現“以學定教”的核心理念循學施教、因學設教、先學後教。

情境為“施教”所用。浙江省江萍老師的《千以內數的認識》通過大任務佈置、分層次反饋的方式,利用0、1、4這三張卡片,把讀數、寫數、數數、數的組成等層層推進,步步為營,實現了新知與經驗的無痕對接,知識與觀念的相互融合,學生從“有所知”變為“知所知”;山東省楊永麗老師為了讓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算理,創設了編織的教學情境,不僅僅直觀上接近“網格”,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轉譯部分為單位“1”如何轉譯為整體為單位“1”;江蘇省陳敏老師的《體積與容積》則是根據石子取出後水面下降的觀察,就把無形的東西通過有形的載體加以直觀,感受到物體是佔一定空間的。

素材為“設教”所需。江西省的劉才軍老師和福建省的阮寧寧老師選取了“金牌”等素材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福建省的鄭汛老師選擇了分別為面積有明顯差距、差距不大、同形狀差距不大的三組素材,來説明面積比較的不同方法,並順勢引出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上海市的張連珍老師為了組合圖形計算方法的多樣性,選取了一個極富生命力的主題素材貫穿整課。

經驗為“後教”所備。只有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才會為活動經驗的積累奠定基礎。上海市陳華老師的《折線統計圖》讓孩子們經歷條形統計圖變為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初步瞭解兩種統計圖都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後對新知進行深入探索;江蘇省陸麗老師把小螞蟻抽象為“點”,從“點的平移”類推到“線與面”的平移,使學生對於從原有的物化理解上升為本質理解;浙江省的金奎老師課一開始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表徵-2可以表示什麼,並把創造的表徵穿針引線於整課;安徽的謝光玲老師和楊眉老師則讓學生積累編碼與推理的活動經驗,為“後教”所備。

專家引領思課辯課,讓會場散發出濃濃的學術味。本次活動的專家大會互動點評。針對課的類型每半天圍繞一個主題設置五個問題,先由上課的教師選擇並回答,同時為會場的聽課代表也留了問題,於是,會場上上課教師、與會代表和引領專家之間的對話和碰撞,使問題的研討更加深入。特級教師劉永寬的“直線式的問答”、朱樂平老師的“慢教育和活着的理論”、範新林老師和陳慶憲老師“半裝糊塗式的引領”、葉柱老師的“巡迴作答的方式”等對還留餘温的課再一次加熱,給了與會者的思維不斷的激盪與澎湃。

特級教師現場同課異構,讓複雜的課堂變得簡潔明瞭。本次活動每天有一位特級教師從一天的觀摩課中,選擇一節課進行現場同課異構,特級教師袁曉萍根據學生的導學案,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使《年、月、日》一課氣勢磅礴;特級教師俞正強借“主角”的虛像,為理解條形統計圖的“離散”和折線統計圖的“聯結”埋下伏筆,逼問着學生去理解折線統計圖的價值和意義;特級教師朱國榮則讓孩子們乾脆自己編學號,在不斷的矛盾衝突中使課漸進,思路明晰。由於課堂的開放和對孩子的信任,課堂上頻頻呈現孩子們精彩而真實的回答。

歷經千辛萬苦,只為花開一時。三尺講台,道不盡酸甜苦辣,一方黑板,寫不完人生風景。幾天的學習旅程很快結束了,幾天來的學習收穫我難以言語表達,也深知自己的教學能力還需要不斷地磨練與提高。名師們超棒的教學設計也深深震撼了我,每一節課堂,都是學生和教師的一次美麗邂逅。老師精彩的課堂設計引着孩子們在數學的花海里綻放自己,鮮花就開放在我們的課堂中。雖然時值秋天,但我卻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原來數學可以那麼的有趣。經過學習,我們也許達不到大師們的那種至善至美的教學境界,但只要你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超越自我,就一定能讓孩子們更喜歡我們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見證朵朵花開!

國小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總結(共2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範文網搜索更多其他國小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總結範文。

國小數學教學觀摩活動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小結

國小數學教師教學觀摩活動心得體會

國小英語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心得體會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篇4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學校派往南昌參加由《國小教育研究》雜誌社舉辦的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名師數人,如北京市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毓信教授,還有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朱樂平教授,江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特級教師賁友林教師等12位。參加活動的幾百名老師來自各個省市地區,雖然活動時間安排緊密,但名師們的教學和講座都非常精彩,給我們來學習的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記憶深刻。

活動開始由劉德武老師帶來兩節找規律一節是六年級《斐波那契數列》,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採用嘗試方法,有步驟、多角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語言風趣幽默,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一節是一年級的.《找規律》他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初步認識規律、到找規律、再到用規律最後是感受規律教師的行序漸進收放自如,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並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神奇。鄭毓信教授的講座《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是深思。鄭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課改所存在的“鐘擺現象”之後,明確指出,一線教師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教師。因此,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才是教師成長的正確路徑。

特別是賁老師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題,賁老師的講座,言簡意潔,幽默風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介紹了兩個十年的反思歷程,就什麼叫反思、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寫什麼、怎麼用文字記錄四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賁老師是個堅持的人,他認為反思就是反反覆覆的思考、反思是正過來反過去換個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顧;賁老師也是個執着、平靜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尋求工作的快樂,雖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賁老師還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認為反思可以寫亮點、敗筆,還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紀實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隨筆。反思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意識。

一個多小時,一個個精彩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反思能給日漸貧瘠的心靈以豐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給平淡無奇的日子以清新亮麗的感動。

一個多小時,我們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巨大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本人更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數學教師。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篇5

為拓展國小語文教學研究視野,推動廣大教師參與語文教學改革,提升全國小語會在課程和教學改革中的專業引領作用,從20xx年起全國青年教師閲讀教學觀摩活動更名為全國青年教師國小語文教學觀摩活動。現就首屆活動的具體實施辦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傳播和落實現代語文教學理念,交流和推廣語文教學改革成果,發現和培養國小語文青年骨幹教師,全面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活動原則

1.研究和展示相結合的原則。教學觀摩活動應有具體的研究主題,通過課例研究和展示,探討語文教改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效的策略。

2.引領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教學觀摩活動要引導教師落實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教學目標,遵循母語教學規律。同時,鼓勵廣大教師鋭意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3.公開、公平、合理的原則。讓每位上課教師有平等參與活動的機會。評比程序、評比標準事先公佈,評比過程與結果儘可能做到公開、公正、合理。

三、上課教師

上課教師須符合以下條件:

1.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語文教學。

2.具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或在省級教學評比中獲過獎。

3.年齡45歲以下,教齡6年以上。

四、課例分類

參加觀摩活動的課例分為兩個類別、兩大系列。

(一)兩個類別:觀摩課和錄像課。

觀摩課,指教師到會議現場上課,專家評委和羣眾評委現場打分,評出獎級。

錄像課,指教師事先錄製好上課視頻,刻錄成光盤,報送全國小語會,由專家評委通過觀看錄像評出獎級。

同一獎級的觀摩課和錄像課公佈時不作區分。

(二)兩大系列:閲讀課系列和表達課系列。

閲讀課系列:指以培養學生閲讀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包括基於教科書的識字課、精讀課、略讀課、單元整組學習課、課外閲讀指導課等。

表達課系列:指以培養學生表達和交流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包括基於課文的讀寫結合課、作文指導與講評課、口語交際課、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等。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篇6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精品課觀摩會,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裏,觀摩了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六位優秀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及來自永濟市教研員的精彩點評,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藴,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太原師範第一附屬國小教師成豔斌的課堂中,經歷《找規律》的發現與應用的過程,進而,讓學生在面對新的現象或者命題時,能主動的運用相關的策略有效的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個創設學習情境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開放的去探尋盆花的擺放、四季的輪迴、彩旗的懸掛……的規律,體現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並在具體的情境中逐步優化解題策略。規律總是有章可循,但規律又總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時還藏着很多既變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規律,除了洞察力要強,還要有極高的悟性。成老師的這堂課通過認真的分析,細緻的講解,多種形式的反覆操練,啟發誘導等,讓學生初步掌握了規律的由來,這正如上課,説起來課堂是應該有着既定的教學模式的,這也便可以理解成規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正如同規律的可塑性了。數學的規律,尚且還可探得一二;而人生這個大舞台的規律,確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

這堂課是由來自廈門第二實驗國小的許洋老師帶來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有緣可循的,也就是説在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的能力上的綜合運用,而神奇的莫比烏斯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數學視野的好題材。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一張普通的紙條翻轉粘合,居然就從雙側面圈變為了單側面圈。許老師就是用魔術式的手法把學生帶進莫比烏絲圈的奇幻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假設、猜想、操作、驚奇中思考着問題,產生着新的疑問。在“猜想―驗證―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數學的神奇魅力。聽課過程中,我們也被許老師感染了,老師們也隨着課的延伸和課堂上的圖示製作着莫比烏絲圈,和許老師以及班上的學生一樣對它的奇妙驚歎不已。這是一節沒有結尾的課,是一部懸念劇。它的妙處不但是在教學生一個新的知識,而是在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祕的渴望。許老師還用他的這節課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新課程、新教學、新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廣聞博覽,從文化學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向,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課堂,這樣才能設計出令學生喜歡和驚奇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徜徉其中。

三、強化知識應用

來自常州市博愛國小的潘雪琪老師執教的《秒的認識》,讓學生用動作體驗1秒;聽兒歌體驗5秒、10秒;用跳繩、拍皮球,計算等體驗60秒。老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真正體現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彙報交流中提示1分等於60秒。學生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中理解了1分等於60秒這個概念。同時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一秒有多長,能做些什麼?5秒,10秒,20秒,到一分鐘同時滲透思品教育,指導學生做個珍惜時間的小主人,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篇7

12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xx市實驗國小舉辦xx省首屆國小數學“教學過程優化”課題暨歷屆xx獲獎教師現場教學觀摩研討活動。

幾日來,“教學過程優化”六個字一直在我腦海裏留有深刻的印記。到底怎樣做才能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呢?

在網絡幫助下,我終於瞭解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原來是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教學過程最優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尋求合理的教學方案,使教師和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最好的發展。“教學過程最優化不僅要求科學地組織教師的勞動,還要求科學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若單單把“最優化”理解為教師的工作,是片面的。

在上午的來自xx本土的陳xx老師執教的《複式條形統計圖》和福州的鄢曉欽老師執教的《集合》兩課像冬日裏的一抹陽光給入會老師以自在舒適的感覺。兩位老師從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學語言的組織、教學評價語的運用,尤其是課件的製作,無不體現出了新時代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極其過硬的基本功。

此外,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還要善於把課堂教學創造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使學生願學、樂學、會學。“攻玉可借他山之石”,鄢老師的呼啦圈就生動形象的闡釋了集合的含義。我很贊同“在教學中,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觀點。這樣才能真正實施學生的主體性教學,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學生社會化、個性化的發展。

國小觀摩活動總結篇8

20xx年x月xx日和xx日,我校組織我到婺源參加教育新視野•第一屆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觀摩活動。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觀摩了來自江蘇、南昌、萬年的幾位名師的國小數學優質課,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穫。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因此,我懷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想法,帶着理性的思考,欣賞了生動活潑的現場教學觀摩活動,和精彩的講座,使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理解。下面是我就談談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在這次聽課過程中,我感覺六位老師的課都注重了教學情境的設計。例如,李老師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中用了1+1不等於2的例子創設情境:1元+1角、1時+1分等都不等於2,這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又例如南昌右營街葉青老師的《數學廣角植樹問題》一課:課前師生先熱身互動,葉老師課前讓大家猜謎語: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説話。學生髮表想法,各抒已見,在交流談話中接近了師生的距離,同時為新課的教學埋下了伏筆。他們的練習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如數石柱、數旗杆、幫助青海玉樹栽電線杆等,如何聯繫生活實際,讓數學生活化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它與實際生活聯繫十分密切。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江蘇省東台師範附屬國小校長周衞東教師的《認識二進制》這節課是所聽這些課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一節課,同時也是我最有收穫的一節課了。

李國英老師的教學方法多樣,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問題;亮點多、口才好、算理清楚、語言精練、設計製作的課件恰到好處、課上也很精彩。應該説,李老師的功底之厚,能力之深是顯而易見的。李老師的計算課,總是能深挖算法、算理,深究其規律,領會其方法,訓練其思維,讓學生找到恰當的方法並且學得很明白、很透徹,學到的本領一生受用不盡。好的計算課能讓學生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能培養學生歸納、推導、總結等能力,是新知識的鞏固與深入。

華應龍老師是我敬佩的一位特級教師,不僅因為他精彩的課堂,更因為他高尚的人格。他執教了《三角形三邊關係》、《遊戲公平》,並做了報告《師者若水》,華老師爽朗的笑聲、幽默的話語、大氣的設計以及課上師生其樂融融景象還是讓人回味無窮,而聽他的報告後更為他那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境界所感動。他在報告時自稱功力不夠,他在思考當把自己的算盤打亂的時候,怎麼去調整,上得非常成功

回想起來,自己有時的教學,只注重了學生的成績,也就是隻注重了結果,缺少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聽了這些老師們的課及報告後,感覺到今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也要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這樣讓學生學得輕鬆快活、學的生動有趣。

比起這些專家老師,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有待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遇到有問題積極向其它骨幹專家教師請教,經常總結反思,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看來,名師、專家之所以成名、成家,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對工作的深入研究程度可想而知的,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平常我太不注重學習與反思了,把公開課當負擔,把工作當公式,因此我今後還要不斷努力。

標籤:觀摩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