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6篇

觀後感7.91K

當你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一定有很多感想,可以完成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聯繫我們的生活實例,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6篇

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篇1

每一次站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伴着雄壯的國歌聲,我們都會無比自豪,無尚驕傲!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無限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向國旗行禮,我們高唱國歌,這是發自內心的濃濃愛國情。

有的同學可能會想:我的年紀這麼小,怎樣才能為國家出力呢?其實同學們,愛國就在我們身邊。愛國是無聲的,是不在乎任何形式的;愛國之情是無處不在的,它是浸潤在每一個生活細節之中的;愛國行為更是一種深入人心的自覺行為!

愛國無大小,處處是愛國。革命英烈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事業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是愛國;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幹部,運籌帷幄,勵精圖治,富民強國,是愛國;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度警惕地守衞在祖國的邊防、海疆,保衞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愛國;體育健兒英勇頑強、奮力拼搏,為國爭光,讓偉大祖國的五星紅旗一次次飄揚在國際體壇的上空,這也是愛國;我們的父母親,遵紀守法,在田間、在地頭、在崗位上精耕細做,創造財富,上交利税,是愛國;我們的老師,淡泊名利,嘔心瀝血,誨人不倦,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批合格的接班人,這也是愛國。

同學們,我們要永遠記住: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將愛國之情溶入日常生活中來。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愛學校、愛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規範個人言行、弘揚校園正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篇2

我們都知道,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同時,它也是引領人們思想解放,開創新文化紀元的一個過程。

五四精神,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風尚,一種傳揚新知識、新文化的潮流。有了它的存在,才能打開我們被封建思想塵封的心靈、禁錮的思想。它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未知的世界,我們從中可以不斷成長。最為重要的是,我認為它向我們提出了一種敢於變革、批判、創新的想法。

這次團日活動,積極宣揚五四精神,倡導創新、變革、進步精神。

首先,是學習上的變革。我國的教育模式一貫是應試教育,一切都以老師所説為準,一切都以書本作為基礎。試問一下,這真的就是好的嗎?我們就真的能夠進步嗎?我們能夠無限求知,探索真理嗎?答案是否定的。每人個的思想都受到束縛,都被一種固有的模式固定,那麼,只會有一種結果,一種思想。我們知道,人是一個主觀的個體,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不應該讓他們的想法被扼殺在搖籃之中。應試教育的弊端是明顯的,它會扼殺學生的思想、壓縮學生的想象空間。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有自我的思想!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我們的任何想法不一定都是錯的,老師説的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要有敢於質疑的思想,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同時也要敢於突破,不斷創新自我。

再者説來,無論做任何事,都是需要變通的而不是一層不變的,一層不變只會使人落後,落後於他人,落後於社會,最終其效益如何呢?對社會則無半點益處。

相反,如若不斷的隨着時間的變化而改變想法,在社會發生改變時,也不忘了與社會保持一致性,同時前進,這不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麼?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我們不能一層不變,也是需要跟着社會的腳步一起改變自我,一起創新自我。

在本次團日活動中,回顧歷史,正視現狀,展望未來。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創新,學習更多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我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自我內在素質都會取得全面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也會不斷進步的。

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青春閃光”。

21世紀是我們青春執筆,鄭重描寫的時代。“天空沒有痕跡,我們用青春劃過”。

青春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是人生旅途中一道美麗的風景;青春是奮發,青春是創造,青春是邁步進取,永往之前,青春是美麗的,它充滿着力量,充滿着期盼,充滿着求知的渴望和競爭的豪情。

青春是邁步進取,勇往直前的時期。

聞名中外的橋樑專家茅以升,出身貧寒,7歲入國小,10歲上中學,15歲進大學,他學習刻苦認真,在圖書館收集整理資料近千萬字,有整整200本讀書筆記,被保送去美國留學後,僅一年便獲得碩士學位,成為美國加里基理工學院第一個工學博士,當時才24歲的他,青春勃發,刻骨鑽研,成就事業。可以説,他把青春的光輝燃放到了極致,把青春的潛力發揮到了頂點!三國名將周瑜,24歲就做了東吳大都督,青春年華,雄姿英發,統帥三軍,擔當大任;諸葛亮位居蜀漢丞相,也只有27歲;同志當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只有25歲,29歲時又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成了一代傑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

青春是成才的黃金時期!

牛頓23歲,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26歲,創立相對論;華羅庚成為知名數學家僅25歲,詩人王勃寫下千古不朽的名篇《滕王閣序》只有20歲,青春的智慧為他們豎起了永恆的豐碑!

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沒有終點奮鬥永不停息。

坐在池邊亭下,淚流滿面獨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們,她永遠銘記着她青春歲月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那是她在生命中所做出的選擇,也是青春閃光的印證。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告訴我們“從明天起”他將記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為那是他用於“澆灌”他青春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遠地記住了撒哈拉里有她閃光青春的靈魂。梵高用《向日葵》記住了他獨特的藝術青春……由此可見,把握青春,利用青春,就能創造青春,就能讓青春閃射出熠熠光芒!

青春歲月,春暖花開。我們踏上人生的旅程還不久,前方還會有無數的挫折需要我們去克服,有無數的難題需要我們去面對,風雨也好,豔陽也好,挫折也罷,讓我們充分珍惜和利用青春年華,見證生命天空中一道道亮麗的彩虹。

青春不朽,青春萬歲,讓我們的青春一起閃光吧!

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篇4

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始終激勵着青年學生同人民一起開拓、同祖國一起奮進。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今天,青年學生應該繼續發揚五四精神,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五四”精神貫穿於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之路、興旺之路、振興之路。今天,我們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的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為其注入時代的特點,注入新的內涵。

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需要加強理論學習。“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石打牢,青年一代只有加強理論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常補“精神之鈣”,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時光,學科學,學技術,學管理,學理論,掌握本領,才能為實踐提供理論指導,為祖國的振興和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

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需要不斷奮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廣大青年要培養奮鬥精神,要有堅定地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説“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沒有一勞永逸,更沒有一蹴而就的幸福,為奮者進。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需要甘於奉獻。奉獻國家、奉獻人民、奉獻民族,是“五四”青年的精神所在,也是當代青年必須牢記的精神所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正是無數的奉獻者犧牲自己換來的成功,每個人都要有奉獻精神,將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發揚“五四”精神,在新時代砥礪前行。

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需要有遠大的理想。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這種使命就是理性信念,“五四”精神,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但現實意義不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五四”青年有着遠大的理想。也正是有着遠大的理想,才讓新青年閃爍着耀眼的光芒。今天的每一個青年,也應該有“五四”青年這樣的長遠目光,長遠理想,才能夠使我們創造的精神具有不竭的動力。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要努力成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幹的實幹家,在新時代幹出一番事業,從“五四精神”中汲取不斷前進的動力。

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篇5

“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響亮的歌聲穿過我的記憶又一次盪漾在樹林之間,聲與韻的撞擊迸發出少先隊員的青春活力,一直悠揚到烈士陵園。

清明節前,我們學校一部分少先隊員有幸參加給烈士鮮花的活動。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行進在通向烈士陵園的道徑上,路旁的野花帶着清晨獨有的露珠,在陽光的潤澤下閃着清亮的光,清亮併兼的細風,掠過我的髮梢,令我心曠神怡。面對着即將要做的這項莊嚴的事,緊張又期待的感覺在心頭縈繞。不知何時,誰起的頭,大家都唱起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欣賞着沿途的風景,唱着隊歌,不知不覺中到達了目的地。

場地十分莊嚴。烈士陵園中種着許多蒼翠的松柏,象徵着烈士永垂不朽的精神,守衞着長眠於此的烈士。陵園中有一尊大雕像,細緻地刻畫着戰士面對戰爭時視死如歸的神情。我們穿過長廊,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正前方。人民英雄紀念碑威武地挺立,碑旁擺放着花圈,碑文令人心潮澎湃,字體蒼勁有力。我們的隊伍井然有序,所有人精神抖擻,眼中透露着的不僅是對先烈的緬懷,還是對生命的敬畏。有電視台的人與無人機來拍攝。頃刻,一名軍人踏着英姿颯爽的正步走到碑正前方,宣佈儀式開始。所有人先為逝去的烈士默哀默哀三分鐘,向忠魂以致哀思,為英雄們祭悼。默哀過後,我心中已有一種不可言狀的情緒像泡過水的軟軟的豆子,堵在心中。團員上台獻詞,一字一句中飽含對烈士的情感。全場人的心已被激起。團員獻詞過後,開始獻花。工作人員給在場所有人發了一支鮮花。軍人在旁繼續獻詞,少先隊員們按順序獻花,我懷着對烈士的憧憬之情,跨過層層台階,到紀念碑下,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似與先烈進行了一場對話,剎那間,我像是回到了黃沙滿地的戰場,排兵佈陣,千軍萬馬,調兵遣將,我看到了先烈們浴血奮殺,不顧生死,捨生取義的壯烈。但我終究還是不懂你們的情思,是否對戰爭有一絲無奈呢?我深深的鞠了一躬,把鮮花放在紀念碑下,以寄託我的哀思。莊重的國歌,軍人鏗鏘有力的致詞,數百人按順序獻花,有條不紊。我被整個場面震撼了!

“春風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無限哀思無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全場少先隊員一起宣誓,“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少年,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此時的我們滿腔熱血,懷有雄心壯志。我們的聲音響徹雲霄。我相信這一幕一定撼動了每個人的心!日光湧出地平線,好似要將我吞噬,手心不住地溢出絲絲汗水。但這時,每個人都堅持了下去,每個人都無愧於胸前的紅領巾,用烈士鮮血染成的紅領巾!

結束後,我們原路返回。草叢中星星點點的野花似柔情的江南女子,日光暈染了整片天空,少先隊員們整齊地向前行進,響亮的歌聲盪漾在樹林間。他們勢必會用他們的青春譜寫新的華章,烈士們的精神也將永垂不朽!

直到現在,那次經歷也常常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給我帶來無盡的震撼,指引了我的青春!

2022年青年節觀後感篇6

這個春節,註定會在不少中國人腦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人影稀疏的大街、戴緊口罩步履匆匆的行人,以往熱鬧的拜年信息中多了不少叮囑安全、注意防護的內容。

這個春節,不少海歸沒來得及跟家人好好吃頓團圓飯。他們中間,有的是“最美逆行者”、毫不猶豫開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線;有的公司業務與疫情防控相關,便開了一個又一個遠程視頻會議,發揮自身領域專長,盡力支援;而大多數海歸,面對武漢以及其它地區發出的急需大量防護物資的緊急求援,充分利用自己的國內外資源,竭盡全力地聯繫並募集物資、善款,第一時間送往防疫一線。

一位留德海歸告訴筆者,大年三十晚上,他與妻子忙着分頭打電話,都是為了採購、籌集醫療防護物資。倆人一晚上也沒説上幾句話,直到春節聯歡晚會0點報時的時候,才意識到新年已到,連口熱乎乎的餃子還沒來得及吃。

在這個本該千家萬户共話團圓的日子,雖然少了面對面的祝福“過年好”,但親情、友情、對同胞的關愛之情仍是實實在在地留在了大家心裏。

面對肆虐的疫情,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向海內外廣大留學人員及留學人員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廣大會員迅速行動起來,第一時間投身、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以形成抗擊疫情的合力。上海、浙江、福建、江蘇、山東、安徽……各省分會也在積極作為,發動留學人員捐款捐物、為尋找急需的防護物資牽線搭橋。

一組組捐贈數字背後,是一顆顆火熱的心。

“越是在國外待得久,就越發熱愛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現在我已回來,當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的力量雖微薄,但獨有一份温熱。”這是一位年逾70的“老海歸”給筆者的微信留言。得知他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以個人名義向武漢捐贈錢款時,我曾想採訪他,但先生婉拒,只給我發來了上面的微信留言。

在這場對抗疫情的戰爭裏,這段動情的獨白,是他,也是許許多多海歸心中的話,令人肅然起敬。

標籤:觀後感 青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