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看革命讀後感推薦7篇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強同學們對書上知識的瞭解,閲讀能讓我們的境界得到一定昇華,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提筆記錄,這就是我們常使用的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看革命讀後感推薦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看革命讀後感推薦7篇

看革命讀後感篇1

抗戰期間,有一位女游擊隊員,她勇敢、善戰,她的名字讓敵人聞風喪膽。一次激戰中,她不幸中彈被俘,審訊她的日本軍官用盡手段折磨她,可她至死都沒有説出和部隊有關的任何信息,她就是趙一曼。

趙一曼,四川省宜賓人,原名李坤泰。她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後,就在學生中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1935年秋天,趙一曼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第三軍主力轉移後,她率領第二團留守在珠河根據地,繼續開展游擊戰爭,以牽制敵人的兵力。部隊在濱綏鐵路北邊的一個山溝裏作戰時被敵人包圍。

趙一曼和戰士們經過一整天的血戰,擊退敵人多次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彈藥不足而失敗。趙一曼身負重傷,被敵人俘虜。由於她傷勢很重,敵人怕她很快死去,便連夜進行審訊。敵人問不出口供,就用馬鞭子抽打她的傷口,但她堅強不屈,怒斥敵人,毫不動搖。

1936年6月28日,她與護士和看守一起逃了出來,不幸又被敵人追捕回去。日軍為了從她口中獲取情報,對她的用刑不斷升級。

日軍用竹籤釘她的十指,又把燒紅的鋼針釘進她的手指和腳指。日軍隨後又給她灌摻有小米和汽油的辣椒水,還用燒紅的烙鐵燙她的乳房,最後用刀剝她的肋骨。

日軍折磨了趙一曼幾個月,都無法撬開她的嘴,決定把她押解回她曾經工作過的珠河。在從哈爾濱開往珠河的火車上,趙一曼給自己的兒子寫下了遺書。

1936年8月2日,在黑龍江省珠河(現尚志縣),趙一曼犧牲前,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隨後,被日軍開槍打死,年僅三十一歲。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蹟。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鬥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看革命讀後感篇2

我被《紅色少年的故事》書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視死如歸的劉胡蘭,大義凜然的李氏姐妹,機智勇敢的王二小——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獄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風,“紅色小歌仙”張錦輝——他們死守黨的祕密,笑對敵人的酷刑,視死如歸;保護牛草的何運剛,英雄之花努爾古麗,護林英雄賴寧——他們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羣眾的財產……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觸。紅色少年們雖然年紀小,但戰爭的洗禮,災難的襲擊已經讓他們有了大人的成穩,勇敢和機智。在敵人面前,他們利用自身的優勢——人小,不會受到敵人的懷疑,一次又一次地躲過了敵人的追捕;而在災難面前,他們並不因為自己年少而膽怯,相反他們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這些紅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為代表的少年英雄們的事蹟,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在被一個個,一代代的少年們英雄感動的同時,我更為他們而驕傲。我驕傲我們華夏子孫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少年英雄輩出;我驕傲我是華夏的子孫,我是少年的一分子。誰説我們是温室裏的花朵?誰説我們是被寵壞了的一代?想想自己在各方面的努力,看看周圍同學的執着認真;想想夥伴們在賽場的揮汗如雨,看看同學們在苦難面前的齊心協力,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阿!

我們此刻生活在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不用為衣食發愁,我們不必提心吊膽地生活,我們是幸福的,無疑也是幸運的。但我們有我們的職責和義務,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有時間緊迫感,行動起來,在有限的時間裏,像紅色少年一樣,腳踏實地,肩負使命,為祖國燦爛輝煌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看革命讀後感篇3

劉老莊對於我來説是很熟悉的一個地方,我是淮陰區人,記得國小時候第一次去烈士陵園,那次的經歷記憶猶新,在以後的日子裏,有不少次都在每年的3月18日去參觀烈士陵園。

參加工作後的這一次祭拜先烈活動,給了我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感受。

首先是新落成造型別致的紀念館。紀念館分上下兩館,上館是八十二烈士紀念館,有三個展廳,第一展廳陳列着白思才、李雲鵬的畫像和烈士們的遺物及介紹劉老莊戰鬥的有關資料。在這裏我駐足很久,一件件地細細品讀。第二展廳是關於劉老莊戰鬥場面的圖片藝術再現,圖文並茂,引人入勝。第三展廳是朱德總司令陳毅元帥讚揚劉老莊戰鬥的文章節錄,劉老莊連及所在部隊、地方各級機關、社會團體的輓聯、挽帳和紀念活動的圖片資料。再看下館是淮陰革命鬥爭史陳列館,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我黨領導下的淮陰軍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同國內外敵人浴血奮戰的歷史,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是難得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在這裏我深深地感受到新中國成長的不易,更激發了我的愛國之情。

來到紀念碑廣場,遠遠望去,八十二烈士紀念碑猶如兩支架立的鋼槍直刺藍天,頂天立地。看資料介紹,紀念碑主體高19.43米,代表1943年,碑體鋼槍架立與大理石底座構成“八二”字樣,碑基是三座紅色平台,共有18級台階,寓意3月18日。高聳入雲的紀念碑下方是原新四軍副師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的碑名“八十二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前是寬闊、平坦的廣場,每年的3月18日、清明節,這裏人海如潮,白花似雪,數萬人再此集會進行祭掃、紀念活動,緬懷先烈光輝的戰鬥業績。

通向烈士墓的路上,綠樹如蔭,空氣清新,讓人心曠神怡。走至陵園栽植的82棵松樹林、82棵龍柏林和82棵水杉林,油然而生出一種壯烈,一種敬意,一種必須駐足凝視之的心情……一株傲然挺立的青松就是一位勇士,82棵松樹就是82位勇士,不怕風吹雨打,巍然屹立,永遠守衞在這塊古老的大地上,一棵棵松柏就像一個個哨兵守護着他們的神靈,永遠永遠高高佇立着。

看革命讀後感篇4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書名是《革命英雄的故事》,我用了足足3天的時間把它全部看完,我被書中一個個英雄形象折服了,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的心顫抖了!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革命先烈們正是他們的行動給世人留下了學習的榜樣。

其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女英雄劉胡蘭的故事:劉胡蘭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裏,年幼的她早早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一次,劉胡蘭根據組織安排,要轉移上山,但是敵人封鎖了所有入口,劉胡蘭無法離開村子。一個叛變的民兵從人羣中發現了劉胡蘭,把她拉出人羣,帶到了敵人的面前。敵人從叛徒的口中得知劉胡蘭是被捕人員中唯一的共產黨員和區幹部,又是年齡最小的一個,便妄想從她口中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可劉胡蘭寧死不屈,敵人萬萬沒有想到共產黨的一個小姑娘竟會如此堅強。敵人的利誘和威脅都失敗,便期望透過血腥的屠殺來逼迫劉胡蘭投降。

在刑場上同志們一個個犧牲在敵人的鍘刀下,只剩下劉胡蘭一個人,這時的劉胡蘭眼睛裏冒着怒火,毫不畏懼,她斬釘截鐵地説:“怕死就不當共產黨員!”憤怒的羣眾再次向刑場湧來,敵人的機關槍向幾百名手無寸鐵的鄉親們瞄準,這時劉胡蘭大義凜然地大聲喝斥敵人:“住手!要死,讓我一個人死,不許傷害羣眾。”就這樣年僅十五歲的劉胡蘭昂首挺胸邁着矯健的步伐,從容地向烈士染紅的鍘刀走去……。她用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換來了老鄉們的安全,她卻永遠沉睡在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上,鮮血染紅了藍天。

劉胡蘭,你不會孤單寂寞,中國千千萬萬的少年兒童都在傳頌你的事蹟,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毛澤東為你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鄧小平爺爺也為你親筆題詞:“劉胡蘭的高貴品質,她的精神面貌,永遠是中國青年和少年學習的榜樣。”

在中國,像劉胡蘭這樣的愛國英雄成千上萬,你看,捨身堵槍口的“黃繼光”,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楊根思”,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捨身炸暗堡的“董存瑞”……為了保衞祖國,保衞人民,無數的革命先烈在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這些勇士們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奮勇前進,應對敵人的槍口毫不畏懼、視死如歸,這種愛國之心是多麼可貴啊!

我生長在和平年代,沒有硝煙、沒有戰爭,這樣的環境是千千萬萬英雄用自己可貴的生命換來的。此時此刻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光榮的少先隊員,我們就應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我們更就應把握好此刻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小努力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長大後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看革命讀後感篇5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送過來。”翻開《鐵道游擊隊》這本書的封面,耳邊不油響起了這首曾風靡一時的《游擊隊之歌》,這首歌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鐵道游擊隊的風采。

?鐵道游擊隊》講述的是八年抗戰時期,日本鬼子入侵中國,河北棗莊的幾位被地主老財叫做“煤黑”的年輕人,在共產黨員劉洪的帶領下,英勇地扛起了槍桿,以火車站為根據地,血染洋行,打票車,撞火車,拆鐵路……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搞破壞,扼住敵人的咽喉,護送劉少奇、陳毅等數千名將士順利的通過鐵道線,穿過了敵人的防線,將五個莊的老百姓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令敵偽軍聞風喪膽,被蕭華將軍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

看着這本書,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一會兒衝上雲霄,一會兒又跌落谷底。當看到他們成功地打票車、撞火車、衝出鬼子重圍,做出此類壯舉時,我興高采烈;但當讀到魯漢英勇犧牲,林忠為了不被俘虜,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時,我的心情一落千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鐵道游擊隊”,正是可貴的星星之火,在這樣的火勢中,中國共產黨由起初的二三十人發展到後來的龐大隊伍。日本侵入中國時,由中國共產黨帶領的中國民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英勇抗戰,歷經十一年,終於打敗了日本鬼子、國民黨,建立起新中國,讓炎黃子孫從此站了起來。

現在,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正是那些革命先烈的鮮血,才換來了我們今日的繁榮富強。沒有他們,我們現在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作為新一代的少先隊員,我們一定要勤奮學習,爭當四好少年,做“星星之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奮圖強,為祖國的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讓中國文化更加燦爛,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看革命讀後感篇6

東嶽集團與台塑集團合作,提高設備管控能力;與汪中求團隊合作,推進精細化管理;與江森自控合作,提高公用工程自控水平;與寶信合作,提高能源管控水平。東嶽集團通過合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快速發展。對標我單位,作為軍工特殊行業,在有侷限性的合作要求上,我們完全可以對標先進,學管理、學技術,將別人的東西通過改造消化成為我們自己實用的東西,這,也是管理的革命!

東嶽集團為期三年的管理革命,完成了從肌體到靈魂的重塑,以及綜合競爭實力的提高。通過架構調整,東嶽集團形成了集團“三總處”和公司“五部三中心”的扁平化、精益化、高效化的新型組織架構,並大面積進行生產單元合併,精簡掉了56%以上的機構;通過運行模式改革,建立起了生產保養系統、能源系統和運行系統並行的專業化管理,管控能力大大增強;通過管理方法改變,“管控異常”和“追根究底”的簡易化、深透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通過智能信息化提升,實現了東嶽從傳統管理向現代化管理的根本轉變,企業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和物耗、能耗控制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通過人力資源的優化,東嶽規模效益連續提升,員工卻減少了三分之一;通過安全環保環境的改善,全體員工的安全係數、健康保障和幸福感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東嶽這場管理的革命,註定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看革命讀後感篇7

在校長的推薦下,假期中認真研讀了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不僅被書中那些日本教師的敬業精神、嚴謹的態度深深感動,更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及教育理想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光陰似箭,不知不覺間工作已13個年頭,作為低年級的班主任,工作忙而雜,很難靜下來看看書或寫寫東西,而心裏的愧疚也被“我工作很忙”的理由漸漸消融,心安理得地原諒自己在專業研究上的停步不前。慢慢的,剛工作時的那種對自己未來教師生涯的美好理想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然而,就在這個暑假,就在我靜靜感悟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之後,佐藤學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深入教學一線開展教學研究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佐藤學先生作為一名“付諸行動的研究者”,幾十年裏走訪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和養護學校,與一線教師共同嘗試從學校內部對教育科研和學校管理進行改革,他的敬業精神讓我深深感動,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工作歷程,從對自己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而對未來充滿無數美好的憧憬,到如今漸漸被日益繁雜的日常工作所淹沒,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學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對教育、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在“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中,佐藤學先生寫到:小林老師決心從一年做一次法國大菜的教師,變成每日三餐過問柴米油鹽,並能做出美味菜餚的教師;他決心把那種期待學生會發生戲劇性變化的教學轉變為不間斷的可持續培育學生的教學。在後來開展的研討活動中,小林老師提供的錄像讓每一位參與研討的教師心靈受到震撼,充分感受到了小林老師當時所作改變的正確及其價值。這是多麼可喜的、必要的改變啊,而在我們周圍,安於現狀的老師比比皆是,有時就連自己也會被暫時獲得的成績、遇到的困難矇蔽雙眼,失去改變的動力和勇氣,佐藤學先生以他豐富的經驗、執着的追求和獲得的成功再次提醒了我們,要改變教育,必須從改變自身開始。

在“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這一章中,小林老師從關注“法國大菜”般的教學轉而關注“最樸素的如醬湯般香味的日常教學”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們的周圍,關注日常教學應該説是我們在幾年前就達成的共識,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所關注的日常教學更多的體現在關注每天40分鐘的集體教學活動上,有多少時候正真如關注教學活動般的去關注教師每天的晨間接待、生活活動、遊戲活動以及自由活動?同樣在“前言——改變教學的教師們”章節中,佐藤學先生寫到:小林老師常常説,要充分地重視“開頭”,這是寶貴的經驗之談。而差的教師往往只關注“結果”,常常草率地、馬虎地“開頭”。小林老師常常仔細地觀察、注意學生“從哪裏開始,怎樣開始”,他認為“結果”怎麼都行,“開頭”決定了一切。可以説,創造性教師的工作常常是從“開頭”展開的。小林老師充分重視“開頭”的做法我覺得十分可取。

這本《靜悄悄的革命》確實是一本能給人啟發、令人深思的好書,學習的感悟和思考還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講來。教師生涯是一個意義深長的生涯,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生命將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付出、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努力中獲得成長,從而實現和獲得真正的人生幸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將為之而努力!

標籤:讀後感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