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蘇東坡的讀後感5篇

讀後感是我與書中人物的情感共鳴,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複雜和多樣,寫讀後感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是培養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蘇東坡的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蘇東坡的讀後感5篇

蘇東坡的讀後感篇1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之豪情萬里;“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之閒情逸致;“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壯士暮年;“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深情思念……可即便是眾多精妙的詩詞,也僅僅是蘇東坡精彩一生的冰山一角。暑假裏,帶着對大文豪的景仰,我潛心閲讀了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飽受磨難。仁宗景祐三年的一天,四川眉山的一間房中,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他便是出生於書香世家的蘇軾。他成長於宋仁宗當政時期,其時四海昇平,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他生活無憂無慮。從小蘇軾在詩詞方面就表現出一定的天賦,後來進京應試,成績斐然,名動京城。青年時期的蘇軾正遇上王安石變法,政見上的不同使他遭到貶謫。特別是在一向維護他的皇太后離世後,他遇到政敵的打擊報復,被一貶再貶,直至流放到偏遠地方,終了餘生,享年六十三歲。

曾有人形容蘇東坡為“樂天派”,對此我非常贊同。他喜歡開玩笑,開玩笑的對象不分敵友。在遭遇貶謫時,他對沿途鄉野、高山、峽谷等美景醉心遊賞。在嶺南的時候,他過得非常快樂,給朋友寫信説:“來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無掛慮,因為已經樂天知命。”他發現甜美的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還寫信給兒子説,別讓陷害他的人知道這裏有好吃的荔枝。流放到海南,在古代無疑等同於死刑。海南氣候炎熱,土地荒蠻,易生疾病。但蘇東坡仍然笑對逆境,在那裏瞭解民風,學習方言,興辦學校,稱讚那裏沒有嶺南的瘴氣,還培養出海南第一位進士。

縱觀中國古代,沒有一位偉大的人物不是經歷過挫折與苦難的,蘇東坡也不例外。但他不同於陸游的憂國憂民之苦;不同於杜甫的顛沛流離之苦;不同於李清照的寂寞冷清之苦。蘇東坡縱使歷盡滄桑,依然苦中作樂。奸臣迫害,大可一笑而過;貶謫流放,仍可心如止水,樂天知命。在他的詩詞中,我們未曾讀出對世道、對他人的抱怨和指責,反而更多的是對當下生活的品鑑,對世事人情的豁達。

蘇軾的一生中,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通,道家、佛家與儒家之精華,已在他心中沉澱。他親民和善的處世之道,樂觀積極的生活之道,都將在中華歷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再多的不公與艱辛,依舊能在苦難之中,盛開一笑翩翩。

蘇東坡的讀後感篇2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蘇東坡,並努力透過書去了解蘇東坡,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着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説“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蘇東坡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並隨着每一個讀者的閲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劇,我們也隨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着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蘇東坡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的讀後感篇3

接連三天,閲讀《蘇東坡傳》。印象中,這是一本失而復得的書。還是剛畢業時,愛書的當時還讀中學的兄弟買了這本書,送給了我。而當時,恰好有同學到家玩。於是,在同樣愛書的我這裏借書閲讀,似乎也成了她進步的表現。

於是,每想起那同學,《蘇東坡傳》也就條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幾次與她聚首,沒有説起那本書。但蘇東坡情節,還是時時影響着我。

?蘇東坡傳》,能夠了解宋朝那個朝代歷史的書,能夠找到那個朝代許多智者,知道他們許多事情的書,一位大家寫的不朽的書。

蘇東坡還有一段流放歲月,最遠到過當今海南。當時的海南可不是經濟特區,而是一個鳥不生蛋的荒島,極為落後。可他絲毫沒有怨言,儼然是個“樂天派”。雖然苦,卻也落得個清閒,“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文學家們這樣評價蘇東坡:

“善談吐,遊蹤甚廣。天生聰慧,對佛理一觸即通。”——林語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趙翼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國維

“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絃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闢南荒之詩境也。”——王國憲

“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燮星期

從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蘇東坡——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蘇東坡的讀後感篇4

古代文人自幼讀四書五經,學聖人之道,卻讀出了多少碌碌無為的呆氣之徒和道貌岸然的虛偽之輩,他們是多餘的,甚至是可怕的,他們在白白浪費着國家的錢糧和人民的血汗。蘇軾和他們一樣,從小泡在儒家的經典里長大;蘇軾又和他們不一樣,不僅僅是因為他頭腦聰穎,活學活用,更重要的是,修齊治平的理念於他,不是敲開富貴之門的磚頭,也不是通往欺世盜名之地的階梯,而是真正的信仰與堅持,雖百折而不悔,雖千錘而無憾!歷經風雨,那份心懷天下,一念為民的耿耿赤子之心,令千年之後的我輩熱淚盈眶,心暖不已。他在其位一心謀其政,不在其為還要謀其政,徐州抗洪,杭州修堤,密州抗蝗抗旱救棄嬰,儋州開荒開土倡文化,他就和他的文采所至一樣,觸處生春,只要有他管轄,就有一方百姓的安寧與快樂;只要有他在場,他就會用他的幽默帶來一隅的歡聲和笑語!高中歷史課本上提及一些進步的封建士大夫總是説:他們從根本上來説還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和人民大眾仍是相對的。我想,如果他們瞭解了蘇軾的一生,不知還會不會説出此等無恥之語來。

該書也有些許不足,首先可能是對蘇軾有些過於美化(其實拙文又何嘗無此弊端,呵呵),比如在烏台時他的卑弱、絕望,展現得似乎並不十分充分,其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意氣用事,也總是曲為之説。再次是有的情節交代的不是特別明確,這主要表現在對蘇軾一些好友的交代。比如有的好友(如巢谷)是蘇軾年輕甚至年幼時就認識的,卻到了老年才交代,難免令人有亂入之感。當然東坡一生的經歷過於豐富,可能彼出場之時作者有更重要的事情和人物需要介紹,就顧不得這些過於繁蕪和相對而言無關緊要的線索了。

蘇東坡的讀後感篇5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大才子一個!放在現在,他何止是收穫迷妹無數呀!

夏老師推薦我們閲讀《蘇東坡傳》,讓我們更加細緻地瞭解他,我饒有興趣地翻開書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是工程師,是皇帝的祕書,是慈悲的法官,還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詩人。坎坷的仕途和有趣的靈魂讓他的人生不懼風雨、泰然自處。

蘇軾還非常的孩子氣!有一次他向朋友誇讚説自己多麼喜愛鄉間樸素的生活,一撮鹽、一碟白蘿蔔、一碗白米飯就很美味了。過了不久朋友給他一張請帖請他吃“皛”飯,蘇軾也沒有多想,就如約前往。到了之後一看,見桌上只有一撮鹽、一碟白米飯、一碟白蘿蔔,馬上明白了朋友請他吃“皛”飯就是三白的意思。飯後,蘇軾鄭重其事地對朋友説:“明日我也要在家設宴回請您,請你吃‘毳’(cuì)飯,請按時赴約”。朋友如約而至卻發現席間啥都沒有,原來蘇軾的毳飯就是三毛飯,毛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兩人相互捉弄像個小孩子一樣開玩笑童心未泯。

蘇東坡曠達樂觀,他的千古佳句、正直的人格、超然灑脱的精神,始終閃耀在中國歷史的星空,被世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