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8篇

通過寫心得能讓我們的寫作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提升,心得體會是記錄我們內心活動的文字,我們寫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對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8篇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1

見圳客户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08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玥 周國和)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佈,支持深圳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經濟特區建立40年之際,我們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梳理深圳經濟特區與中國經濟制度變遷的內在邏輯,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建立經濟特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究竟做對了什麼?經濟特區與先行示範區的內在邏輯關係是怎樣的?帶着這些問題,深圳特區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周林生。

一、特區40年的發展是一個探索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

對深圳經濟特區與中國經濟制度變遷的思考與研究,不僅是對40年來中國經濟特區發展歷程的思考,也是對經濟特區與中國道路之間內在邏輯關係的梳理。作為主要研究經濟體制的專家,周林生認為,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發展,是一個探索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深圳經濟特區不僅是一個特殊開發區域,它更是中國經濟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試驗,這種改革機制集中體現在經濟特區不但要率先實踐市場經濟,衝破舊的計劃經濟的樊籬,還要將成功經驗推廣至全國,推動改革開放向內地縱深發展。

他提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所以能夠建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1992年南方談話,打破了“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獨有的經濟方式,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這一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再糾纏姓資姓社的問題,開始探索一條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道路相結合的道路。這樣的一條道路,是我們40年來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制度基礎,也是我們通向未來的康莊大道。深圳經濟特區40年建設,在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走在了最前頭,為我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提供了生動的案例,大大地增強了我們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這對於中國確立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具有極為重大的價值和意義。

二、從區域非均衡發展到區域協調發展

周林生認為,區域非均衡發展是我國經濟特區創辦與發展堅實的理論基礎。深圳經濟特區是我國實施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法國經濟學家佩魯在1950年提出“增長極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國家要實現平衡發展只是一種理想,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經濟增長通常是從一個或數個“增長中心”逐漸向其他部門或地區傳導。因此,應選擇特定的地理空間作為增長極,以帶動經濟發展。周林生説,深圳地處南部沿海地區、珠三角的腹地,毗鄰港澳,有優良的深水港,交通便利,這些優良的區位條件,是深圳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增長極的先天優勢。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向沿海地區傾斜的非均衡發展戰略的實施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沿海地區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拉大,區域產業結構嚴重失衡,資源浪費和環境惡化並存,等等。因此,要實現區域非均衡發展到區域協調發展的轉型升級。

周林生提到,黨的十九大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作為國家七大戰略之一,是新時代推動中國區域發展的重大部署。區域協調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和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三大舉措之一(另外兩個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不僅要對所涉區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還要對全國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之一,更要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具體來講,深圳要更好地把握機遇,發揮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更好地發揮好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促進深港澳更緊密的合作,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地為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多做貢獻;更好地發揮全國經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快高質量發展,攜手穗港澳和灣區其他城市,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

三、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範區,一脈相承的是敢闖敢試的改革精神

如果説40年前建立經濟特區的使命主要是以其“先行先試”的實踐完成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探索由普遍貧窮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40年後的今天,中央賦予深圳“先行示範區”這一新時代的新使命,又以制度的力量向深圳提出了更加需要勇氣與智慧來完成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任務與要求。

周林生認為,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範區,一脈相承的是敢闖敢試的改革精神,但我們也要深刻地意識到,經濟特區和先行示範區也有很大的區別。“為什麼叫經濟特區,因為它就是要推動以經濟為中心的經濟體制改革,進而用經濟體制改革來推動牽引其他領域的改革,它的重點是放在經濟體制改革上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它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而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它是五位一體的全面的改革。所以今天深圳肩負的任務更加艱鉅。”他説。

周林生談到,經過40年的改革,我們可以看到,光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孤軍深入,已經推動不了今天中國的發展,只有推進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全面改革,才是我們的唯一出路。所以深圳的全面改革,要求我們充分調動各個領域的資源,共同推進社會的整體進步。所以這是更高階段的改革,是更全面的改革。從改革的艱鉅性,改革的深度來看,現在深圳的責任和使命與當初特區剛建立的時候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什麼是深圳?周林生是這樣解讀的:首先是因為深圳有改革的基因。深圳是怎麼來的?深圳因改革而生,沒有改革就沒有深圳,深圳崛起於特區的建設。特區是怎麼來的?特區就是打破計劃經濟的樊籬,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隻大船揚帆起航,深圳有改革的基因,有改革的傳統。其次,由於率先改革,深圳有良好的經濟基礎、社會基礎,使得我們在深圳推進改革的時候,具有較好的資源和環境。三是相當完善的市場機制。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係的典範。《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深圳位列前三。四是在創新驅動發展方式方面,深圳已經走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前列。這需要我們很好地研究、總結深圳的改革發展經驗,從而帶動全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總的來説,深圳在產業條件、技術支撐、市場支撐等硬件方面,以及人才條件、法治化和國際化等軟件方面都有探索“先行示範區”的條件和基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中央賦予深圳新的歷史使命。

四、經濟特區與先行示範區不是替代的關係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錯誤的理解,説特區是過去的叫法,今天的叫法是先行示範區。但其實經濟特區與先行示範區不是替代的關係,不要以為搞了先行示範區就不搞經濟特區了。”周林生説,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這些名稱是歷史因襲下來的,反映了不同的歷史時期深圳所承擔的改革重任和職責。所謂“四區”聯動,就是説這“四區”有不同的主攻方向,有不同的職責,應該研究怎麼發揮“四區”不同的優勢、不同的資源,來推進深圳的改革開放,而不是用後一個名稱來否定前一個名稱。

周林生認為,為什麼講經濟特區非常有意義,因為深圳經濟特區有一個重大的資源就是特區立法權。這是特區最關鍵的東西,也是特區不能取消的東西。深圳的自貿片區有沒有立法權?沒有。國家級新區有沒有立法權?沒有。只有經濟特區才有立法權,這是全國人大規定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在對深圳的戰略定位中明確提出,要打造法治城市示範,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遵循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基本原則前提下,允許深圳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周林生認為,目前,國家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央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驗,再次將先行先試排頭兵的重擔交給深圳。只有用好用足立法權,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的變通國家法律的作用,才有可能突破舊框框有所創新。這就是深圳所具有而一般城市所不具備的特殊優勢。

五、行政體制改革與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

周林生認為,深圳是體制改革的產物,與經濟體制改革緊緊相伴的是行政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在催生這座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3年和2009年,深圳兩次試水“行政三分”,即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分離的思路,逐步建立起以“委”“局”“辦”為主的大部門體制。在行政體制改革領域,這個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再次成為急先鋒。

放眼未來,周林生建議,深圳未來應進一步優化政府部門編制,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優化部門職能配置,繼續深化“精兵簡政”。發揮數字政府的優勢,規範政府工作流程,縮減行政人員編制,節約行政成本。扮演好“小而強”政府角色,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其中,特別要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在周林生看來,“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境界卻大不相同。他認為,“管理”主體是一元的;而“治理”主體是多元的,更加突出了人民羣眾的主體地位。“管理”是縱向的、垂直的,自上而下,由政府管羣眾;而“治理”是扁平化的,包括法治、德治、自治、共治等內涵。“管理”常常是單向度的,強調控制,突出政府的行政權威;而“治理”則是系統的、體系化的,注重協調,包含羣眾的自治、社會的自治和具有反饋迴路的治理,主張更多發揮ngo組織的調節作用。如果説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的話,那麼社會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必須加快政社分開,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應交由社會組織承擔。

“總之,是要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對於政府等公共部門來説,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於市場與社會來説,法無禁止即可為,唯有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公正而又富有活力的社會,而深圳在這方面大有可為。”他説。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2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的崛起座座城,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國正式施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其中在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這一事件,也標誌着我國開始了從有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轉眼間,改革開放的的春風已經吹了四十年,在這四十年中,神州大地,在改革的浪潮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普通人,自己也很幸運,能夠生活在這個國家,成長在這個年代。

改革開放的成就對於我來説,可能在大的方面,不能説的特別具體跟全面,但是我可以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來跟你述説,我身邊的變化。

如果説改革開放對國家的改變是經濟體制上的,那麼對個人來説,尤其是我們這些年青一代,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衝擊。生活的年代不同,經歷的事情不同,導致我們的上一輩,無論是做事上還是自我的生活哲學上都趨近於保守,這一點我們能理解,畢竟是自然,人文環境兩方面的影響。但是縱觀今天的年輕人,以及我身邊的同齡人的狀況來説,情況已經大不一樣,時代環境的變化,改革開放帶來的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撞擊,使我們日常接觸的東西,其一是多了很多選擇,其二是有了更多的精彩。近幾年,創業在年輕人中間的火熱程度愈演愈烈。自己覺得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大的環境和政策的改變,四十年來的開放交流,使國家看到了年輕人發展的更多的可能性及其可塑性,借鑑國外大學,國外社會鼓勵年輕人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內心的想法的做法,我們國家也倡導年輕人,多去嘗試嘗試不同的路,也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二是,我們這一代,是成長在改革浪潮中的,自己從小耳目渲染,對一些事情,也很有自己的主見,換言之,會在成長的路上,去不斷詢問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在理清了心裏最渴切的呼喚後,會勇敢的去追尋。就如創業一般,這個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來説,就是對朝九晚五的傳統工作狀態的一種反抗,年輕人想要自己掌控生活,不想讓自己的人生太過於傳統。這種改變其實就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一種改變,一種思想上的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是思想來指導的,他在日常中的所作所為,其核心指導就是腦海所想。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國家在國際交往上,更加開明,而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則有了更多的選擇,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想法。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也是一種莫大的進步。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家進步。我們雖然處在平凡的高速收費單位上,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守自己的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心懷目標,那麼我們會有更出色的成績。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3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四十週年裏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僅人們的思想觀念等方面發生了轉變,衣食住行方面也一步步的好轉,一步步邁向了小康的美好生活。90年初80年末出生的我切身感受到了身邊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談談改革開放對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衣。記得小時候看父輩的照片,看起來他們穿的衣服的樣式一模一樣,類似軍裝樣式的衣服,甚至連發型看起來都是一個理髮師理的。到我小的時候,衣服雖然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款式,但還是捨不得買,有的是“撿”我哥哥的有的是扯塊布去裁縫鋪裏面製作。後來慢慢的就去商場買衣服,現在基本都去“馬雲家”網購了。衣服款式也是越來越新穎,越來越有“國際範”。

食。以前最盼着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不僅有新衣服穿還會各種各樣好吃的,蒸丸子、炸藕盒、炸帶魚等等,現在卻不一樣了現在講究健康飲食,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不是各種各樣的肉,而是各類青菜,粗糧。

住。這些年住的變化最大了,以前家裏是磚瓦房沒暖氣,只有一個小爐子,一到冬天冷的不行,早上上學都起不來,現在不一樣了瓦房變樓房,屋裏有地暖,變成了晚上熱的睡不着。

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下雨天去上學。村裏面全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不騎車子吧走着太遠,騎車子就掌不住車把,滑滑溜溜的老想往溝裏鑽。現在村裏的孩子上學幸福太多了,都是柏油馬路,還有校車接送,恨自己生的太早了。

改革開放對我的衣食住行方面帶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也見證了國家的迅猛發展,十分有幸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我也將在以後的工作的中擼起袖子加油幹,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4

為了準備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8月26日大型直播“我們都是奮鬥者”,我們從深圳資深攝影記者江式高老師那裏,請來了許多深圳老照片。其中有一張,是1988年正在建設中的深圳藝術學校,搭着腳手架的校區與野草、工棚、土坡作伴。深圳藝術學校後來培養出了李雲迪、陳薩等鋼琴明星,也留下了許多藝術學子的倩影。文化需要積澱與傳承,經過40年的積累,深圳正在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繁榮興盛。

在深圳早期的拓荒年代,奮鬥者從五湖四海奔湧而來,共同參與到火熱的經濟建設中。充滿激情的靈魂,孕育了強勁的文化需求,培植了充滿陽光與熱情的文化基因。隨着第一代建設者在深圳站穩腳跟,一代代人續寫着深圳文化的篇章。從“文化立市”到“文化強市”,深圳探索了一條文化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2003年,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立市”的發展戰略。2012年,深圳全面推進“文化強市”戰略。2016年,《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方案出台。歷經砥礪耕耘,深圳文化發展碩果累累。大型文體設施的陸續建成,大劇院藝術節、文博會、“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等深圳文化品牌漸次登場,文化品牌的增量背後,是文化的高質量發展。

深圳的“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擦亮“設計之都”城市名片,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8年,深圳出台全國首個文化產業促進條例,為深圳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優化產業結構的探索中,深圳將科技創新與創意設計兩者結合,逐步形成“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金融”等“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了從傳統的文化產品到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型升級。近年來,文創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0%,在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位置,文化產業已成為深圳新的產業標籤。

在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戰略部署中,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遊業成為未來目標,文化產業被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先行先試,深圳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和數字文化產業,加強在文化教育產業上的投入,建設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有序推動文旅融合。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深圳也在不斷吸收港澳地區資源和行業優勢,從創意設計到會展展覽,交流合作日益緊密。

文以載道,書以煥採,全民閲讀成為深圳重要的文化標識和精神符號。連續舉辦多年的讀書月活動,為打造“閲讀之城”打下堅實基礎。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同時,深圳也在不斷完善硬件設施。650個公共圖書館,244台24小時自助圖書機,每1.5萬人擁有一個社區圖書館,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達264萬平方米。這座“全球全民閲讀典範城市”,正在增添更多生動註腳。

回溯40年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用實幹敢闖的精神不斷創造文化成果。創意構想在這裏落地生根,各地優秀文化在這裏交融創新,融合業態在這裏展翅逐夢,深圳文化產業也從這裏走向世界各地。面對建設文化先行示範區的歷史使命,深圳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和飽滿的熱情,奮力譜寫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新篇章。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5

進入8月,深圳逐漸走到聚光燈下。8月18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迎來一週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迎來成立40週年。

近日國家有關部委、廣東省有關部門開始陸續出台政策,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政府層面也密集調研開會,一系列的政策“禮包”或將紛至沓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近日深圳本地股頻頻異動,繼昨日多隻深圳本地股漲停後,8月4日午後鹽田港繼續封漲停,近60日的累計漲幅已達128.64%;其它本地股盤中也出現拉昇走勢。

國家發改委: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8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

大灣區將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根據規劃,近期到20__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根據批覆,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741億元,資本金比例50%、計2371億元,由廣東省和項目沿線地方使用財政資金等出資,並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分析人士認為,國家發改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將給深圳未來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土地空間不足成為深圳近年來越來越顯“窘迫”的發展之困,深圳近年來一直在諸多領域尋求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深度協作,而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交通網絡的融合銜接,是城市間協同合作的重要基礎和支撐。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6

自從大運會,在咱們深圳舉辦,深圳改變了許多。

深圳改變了什麼?比如:道路從兩道變成了四道,馬路從黃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路邊的小攤也少多了,人們都遵守交通過則,不會亂闖紅路燈,路邊的垃圾少了很多......

深圳改變了很多,這是誰的功勞呢?當然是人民的功勞,道路從兩道變成四道,是維修工人的功勞,馬路從黃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也是維修工人的功勞,路邊的小攤少多了,是大家的功勞,人們都遵守交通過則,不會亂闖紅路燈,也是大家的功勞,路邊的垃圾少了很多,是清潔工的功勞。所以説,深圳之所以變成這樣,就是人們的功勞。

因為有了大 運會,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變得非常漂亮,變得非常的文明,變得非常的友好,我們知道,大運會的口號是“不一樣的精彩,從這裏開始”什麼叫不一樣的精彩?就是跟別的地方不一樣的,那什麼叫從這裏開始?想體驗不一樣的精彩,就要從這裏開始,我是這樣理解的。

本來,我們家旁邊的一條小路,那條小路,一年四季,都散發着臭味,而且那條小路很髒,就這樣持續了很久,也沒有人來管,我們都投訴了很多回了,他們就是不管,就因為深圳要準備舉辦大運會,所以,我們家旁邊的小路上,變化極大,以前,小路上的快餐店很多的,快餐店門口的路都是非常的髒,還堆滿了垃圾,走那條路都覺得噁心,可是,現在勞動人們,改變它的貌相了,路邊的垃圾都沒有了,都被扔到了指定的地方,路上又換上了新瓷磚,新瓷磚比以前的都漂亮多了,很多小朋友都愛在上面玩,飯店也換上了同一的牌照了,這一小路,旁邊的設施,也增加了很多,樣樣齊全,以後不用再擔心,找不到,東西買了,小路的對面還建起了高樓大廈,高樓大廈上的燈光閃爍,天彷彿都被照亮了。我心裏高興極了,想,以後再也不用聞臭味了,還可以天天看美好的.風景,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進入了甜甜蜜蜜的夢想。

你們看,大運會是不是讓深圳改變了許多,也讓我家旁邊改變了許多,讓住那邊的人不要天天聞臭味,還會讓他們的身體健康 ,總而言之,大運會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無窮無境的,數也數不清。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7

國家有關部委、廣東省有關部門動作頻頻,市場人士預期,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將紛至沓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將在深圳密集湧現。

8月2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到深圳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明確表示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此前,中央主要金融監管機構已於5月中旬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7月31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從五大方面提出80條具體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

其中,多條措施是為深圳量身定製,包括以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試點為契機,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企業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支持依託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全國性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市場,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資本的有效對接;持續推進深圳合格境內投資企業(qdie)試點、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支持深圳申報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等。

8月4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首批新股啟動申購,有望於本月中下旬掛牌上市。分析人士預期,接下來,在營商環境改革、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領域,還會有更多成果落地及新的支持措施出台。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8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慶典於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洛浦縣各駐村(社區)工作隊積極組織各村(社區)工作隊隊員、村(社區)幹部及農牧民羣眾等3萬餘人,集中收看大會現場直播,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感受改革發展鉅變,汲取奮鬥力量。

回望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既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更是為了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40年來,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充分認識偉大成就、深刻把握珍貴啟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這不僅是對黨和人民艱辛探索和實踐的最好慶祝,更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

恰爾巴格鄉加依託格拉克村支部書記麥麥提阿卜杜拉·艾克熱木看過節目之後激動地説:“我們國家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開放,給我們普通黨員羣眾的生活影響是巨大的,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這個蓬勃生機的時代,讓我自己有幸和加依託格拉克村村民一起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成果。我堅信黨和國家掀起的這場影響世界的偉大革命是正確的,我本人也會不遺餘力的地支持各項改革政策,帶領村民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山普魯鎮布拉克村第一書記馬拜提·阿孜説:“今天最讓我難忘的一段話,就是習總書記所強調的,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好我們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受累,在改革中堅持初心,以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羣眾代表圖如普·克熱木説:“我是村裏的老人兒了,也是見證了這40年的一代人,在這40年來我們的日子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的日子過的也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們沒有理由不愛國,我為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40年的眾志成城,40年的砥礪奮進,40年的春風化雨。是對這段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書寫新的輝煌歷史;對改革開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創造新的更大奇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改革開放一定能夠成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