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論語》的讀後感精選8篇

一篇詳細的讀後感是需要結合實際的讀書內容的,小夥伴們可以在讀完一本書後拿筆寫上一篇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論語》的讀後感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論語》的讀後感精選8篇

讀《論語》的讀後感篇1

?論語》是孔子為記錄儒家的言行舉止所寫的,裏面寫的大多數是名言警句。此書與《大學》《中庸》《孟子》一起被稱為儒家文化的四大經典作品。此書共二十篇,其中充滿人生真諦與擁有積極意義的名言警句。富含哲理的文字,有的點到為止,直衝中心;有的曲折蜿蜒,娓娓動人,是學子啟蒙教育的必讀之書。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長輩們的教導下讀唐詩、吟宋詞,聽他們講、論、敍、談四大名著,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知。可是,儘管反覆解釋,我也完全看不懂。大腦中的空白都是囫圇吞棗的學習造成的結果。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我逐漸發現,自己已可以慢慢體味書中的要義,才發現“書中自有黃金屋”。

許多古書上都是有“黃金”存在的,就好比《論語》,即使有眾多翻譯了的現代文、白話文,我還是鍾情於孔子原話中的深刻哲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不思便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不學習便精神疲倦而無所得。“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謙遜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孔子將這一點通過自己的言行向人們證明着這一點。當然,在這本名為《論語》的好書中,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的名句遠遠不止這一句、兩句,一段、兩段而已,它是領導我們成長的良師益友,是為我們指點光明的希望。

擇善從之,不恥下問,温故知新……字字句句鐫刻在我心間,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記;點點滴滴淌在我心裏,彷彿是一道陽光照耀着我的心坎。經典,讓我在日月不停的積累中成長起來,汲取着知識與經驗,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海。我想經典,或許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意思吧。

酒越釀越純,歷久彌香。一本好書就像一罈陳年佳釀,無時無刻不在散發着幽香。《海底兩萬裏》、《十萬個為什麼》、《希臘神話》……經典的好書一本接一本。伴隨我走過一個接一個艱辛與坎坷。

讀《論語》的讀後感篇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説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國小生閲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閲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讀《論語》的讀後感篇3

近年來,伴隨着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新崛起,對孔子的研究不僅是國內文化熱點,而且也成為全球文化熱點之一。孔子作為世思想閃爍着界十大文化民人之首,孔子的很多思想閃爍着人性的光輝,體現了人類的共同追求。世界文明的發展需要孔子的智慧。

儒家文化影響了中國各代名的人思想,而《論語譯註》是一本必讀書,裏面記載着孔子對於生活、學習、為人處事的態度。下面我就着重説一我讀了這本書後深刻的心得吧!

學而篇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説: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孔子也曾經這樣説過:“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説,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體會和理解,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但是現在的學生又有多少可以做到把温故而知新作為一種快樂呢?特別是現在的80、90後的大學生又有多少是在下課後去看書的呢?這樣的學習狀態,我認為是很難有人才的出現了,也是中國現在的一個狀況吧。

但是我相信中國人可以做到的是有朋自遠方來,樂乎。因為中國人傳統以來都是好客的,我們都喜歡熱鬧,喜歡一羣朋友聚在一起玩、説説話,這樣的快樂,我想不會有人不喜歡吧。最後,“人不知而不愠”我想很少有人做到吧。我覺得90後是希望得到別人理解的一代,在被誤解的時候,我們會苦惱,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顏淵篇二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説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亨猶犬羊之亨。”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説:棘子成道:“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質便夠了,要那些文采(那些禮節、哪些形式)幹什麼?”子貢就説,先生這樣地談論君子,可惜説錯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本質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假如把虎豹和犬羊兩類獸皮拔去有文采的毛,那麼這兩類皮革就很少有區別了。

對於這段話,我的理解就是作為人,本質必定是很重要的,本質甚至可以衡量一個人的本性,人的本質不是先天的,而後天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本質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人是有思想的,能夠完全決定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好的本質是從好的文采和好的禮節中體現出來的,那麼着能夠説是君子不需要有好的文采和禮節嗎?我認為不,禮節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方式,好的禮節可以使人們之間更加親密和融合;而文采就是看出這個人的文化水平了。

讀了《論語譯註》之後,我真的獲益匪淺。讓我在為人處世,都有好的進步。

讀《論語》的讀後感篇4

我讀了《論語》後,我知道了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它的意思是説:“學的知識要時常去複習的,不也很快樂嗎?”單單這句話就不僅教會了我一個道理,還教會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呢!從前,老師教過的知識,我放學回家後從來都會自覺去複習,總以為自己腦子聰明,很輕鬆地在課堂上就能把這些知識全部記住。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到了即將段考的前幾天,媽媽一檢查我的作業和試卷,才發現我學的知識很多都沒有鞏固,有印象的東西並不多。在離段考的前幾天裏,為了能考出優秀的成績,我被迫每天晚上“開夜車”很辛苦地補缺補漏到深夜,熬到眼睛變成“熊貓眼”。導致嚴重睡眠不夠,第二天起牀晚了上學遲到,耽誤上課。即使是這樣,加班加點還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都記牢。後來在段考時我果然吃了大虧,雖然很努力,但是考得並不理想,語文才80分。後來讀了《論語》之後,我開始學會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學會了每天晚上對老師當天教的知識進行復習,知識不知不覺記得牢固了,學習變輕鬆了,期考成績竟然提高到了90幾分,我別提多高興啦!《論語》教會了我一個絕好的學習方法,使我學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意思説:“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卻經常侷促憂愁。”記得小時候,媽媽買來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來,不讓姐姐知道,想一個人獨佔。上學時,我經常擔心:“姐姐會不會找到我藏起來的牛奶呢?媽媽會不會發現呢?”當我讀完《論語》之後,我主動地把牛奶拿出來和姐姐分享。媽媽也表揚我大方。《論語》教會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從此以後我做事光明磊落,越來越有君子之風。

?論語》教會我的做學問、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終身受用!這便是我讀《論語》的寶貴收穫。

讀《論語》的讀後感篇5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説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在中華幾千年封建王朝裏被奉為治國圭臬。

?為政篇》裏説: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穫;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領先。

?八佾篇》裏説: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須要跟父母説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説一聲,不讓他們擔心,所以,儒家思想裏的孝順理念極大豐富了中華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的孝道文化內涵。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讀《論語》的讀後感篇6

孔子説:“學習和了解習之不是很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難道不是一個人們不認識也不生氣的紳士嗎?”這句話來自哪本書?答對了,它來自《論語》。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寫的,記載了孔子的言行。這本書裏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深刻的真理。

孔子説:“如果你通過温習過去來學習新事物,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教師。”這句話告訴我們,當我們學習新知識時,我們也應該複習舊知識。如果我們有新發現和新經歷,我們就能成為老師。這種學習方法應該牢牢記住並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孔子説:“李仁很漂亮。他沒有選擇其他人。他怎麼會知道?”這句話告訴我們,與仁慈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明智的。如果你和沒有愛心的人生活在一起,你怎麼説自己是聰明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和有愛心的人交朋友,和有愛心的人做鄰居。它要求全社會倡導和實施仁愛。

兒子想住在九邑,或者説,“陋居,這是什麼?”孔子説:“為什麼紳士有這麼卑微的地方?”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覺得簡單粗暴,不要住在那裏。如果你在一個簡單而簡陋的地方傳播文明,那麼這個簡單而簡陋的地方就不應該是簡陋的。我們應該傳播文明,説文明的話,做文明的事情,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是一個充滿文明與和諧的美麗社會。

這本書不僅有意義,而且故事也很好。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金玉的故事。它主要講述一個水果小販。它的果實總是和剛剛採摘的一樣。一個人買了一個柑橘類水果,回家看看。裏面像棉花一樣。這個故事是用來描述那些只有華麗外表卻沒有實際技能的人,或者那些外表好但沒有實際內容的人。

?論語》給了我們很多理由。有機會的話,你必須仔細閲讀。

讀《論語》的讀後感篇7

論語,是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後,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的規範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後人成為聖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讀了論語通譯,雖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但是在註釋的幫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訴我們的。覺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時就能明白的這些道理,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到現在都還不明白。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繫心靈的橋樑。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複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裏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於是我們之間有了“牆”,於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麼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達爾文在説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峯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麼扞衞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於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並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理解不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為什麼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於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之中,優柔寡斷,碌碌無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相同的東西然後互相共鳴而產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這麼説過了,不擔心別人呢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理解萬歲”?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讀《論語》的讀後感篇8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禮貌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我們先輩對於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日,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意思是説: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為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説,自我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説: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我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我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我,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必須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裏才能平衡,事業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能夠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